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探究中國文化的“內在美” 英國“預熱”中國春節

若想在一個歐洲城市充分感受中國春節的精彩和熱鬧, 那麼就請到倫敦來。

隨著中英之間人員往來、文化交流不斷增多, 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愛上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展演活動日益豐富, 中文學校越開越多, 記者不經意間就能碰到一兩位會說中文的英國朋友。 再過不到半個月, 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就要來臨, 兩國文化團體抓住這一機會, 安排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 意在以中國春節為契機, 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國文化影響力。

中國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 因與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生活在同一時期,

讓不少英國人認識了這位元中國的“莎士比亞”, 他們將湯顯祖的《牡丹亭》比作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將《南柯記》比作《仲夏夜之夢》。 1月25日至27日, 湯顯祖的經典作品“臨川四夢”之《邯鄲記》在倫敦哈克尼帝國劇院上演。 為了貼近英國觀眾的審美習慣, 《邯鄲記》做了一些改編, 例如將現代話劇風格融入中國傳統戲曲形式, 服裝、道具和舞臺設計進行了一定的誇張處理, 突出了中國文化元素特色, 並在舞臺兩邊配上英文字幕, 消除語言障礙, 讓英國觀眾更好地欣賞劇碼。

在倫敦, 參觀各式博物館可謂一種精神享受。 今年, 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皇家海事博物館、倫敦博物館和大英圖書館這6所知名博物館均籌備了與中國春節相關的慶祝活動,

如舞龍舞獅、茶道表演、書法課等, 被稱為“六館慶新春”。 據悉, 這6所博物館都是自發籌備相關活動, 可見, 中國新年已經成為英國文化機構重要的年度活動策劃內容。

距離倫敦兩小時車程的利物浦, 也有一場“重頭戲”即將上演。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不僅代表了從中國古代戰國到秦朝陶俑製作工藝的日臻成熟, 也能夠一窺秦朝國力和喪葬文化。 2月8日起, 利物浦世界博物館將與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合作舉辦“秦始皇與兵馬俑”展。 據主辦方介紹, 將有包括大型兵馬俑、陶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等125件(組)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物展出。 這是兵馬俑第一次在利物浦展出,

也是第五次登陸英國。 2007年, 兵馬俑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展出時, 曾吸引了85萬觀眾前往參觀。

此外, 還有各種新春音樂會、電影節、中國文化進課堂等活動, 不一而足, 共同構成了英國2018年“歡樂春節”系列活動。 無論是英國當地人還是在英的華僑華人, 都表示非常期待。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參贊項曉煒表示:“總體來看, 2018年英國‘歡樂春節’活動有幾個特點:一是精益求精, 品質為先;二是立足重點城市, 輻射周邊地區;三是活動豐富多彩, 涵蓋群體廣泛;四是創新發展, 深度融合。 ”他解釋說, 一方面, 英國文化底蘊深厚, 為了與之相匹配, 今年在英國登場的春節文化活動都是名團名作, 在主流劇院上演;另一方面,

今年的春節活動不僅在大城市的文化場所舉辦, 還深入到英格蘭普勒斯頓、威爾士班戈等小型城市以及社區, 做到“全民共用”中國春節。

今年的“歡樂春節”活動多數都比較有深度, 例如中國戲劇、音樂會以及博物館的書法課等。 這反映出了英國當地人對中國的瞭解不斷加深, 從一開始僅僅被中國文化的“外表”所吸引, 流連於熱鬧的舞龍舞獅、華麗的中國傳統服飾和各種“中國風”的裝飾, 到現在將春節作為一個深入學習中國文化的視窗, 去探究中國文化的“內在美”, 這種轉變令人欣喜。 (人民日報倫敦2月3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04日 03 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