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概述: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佈局以及產業規模預測

2014年, 國務院印發《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 將積體電路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國內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重點及目標。 同年9月, 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 首期總金額超1300億元。 近幾年, 國內諸多地方回應國家戰略, 大力投資積體電路產業, 比如合肥、泉州、廈門、成都等等。 目前產業佈局主要集中在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及以四川、重慶、陝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地區。

2018年1月30日, 合肥高新區20多個積體電路產業專案,

完成簽約儀式。 這20個專案涵蓋積體電路全產業鏈, 其中設計類13個、材料與設備類3個、封測類3個、製造類1個, 協定總投資約48.5億元。

2017年合肥高新區積體電路簽約落戶項目39個, 總投資94.7億元, 涉及積體電路研發設計, 生產製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等全產業鏈, 投資地涵蓋美國、英國、日本、臺灣等先發地區;有處理器IP龍頭企業ARM、全球光罩排名第一的福尼克斯、全球知名檢測設備生產商美國魯道夫、國內封裝測試類龍頭企業華進半導體、臺灣上市IC設計企業矽創電子等。 截至目前園區擁有積體電路企業102家, 占全市總數85%, 積體電路產業產值超115億元, 同比增長超30%。

三年前, 合肥的積體電路產業還是一片空白, 如今已建成了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積體電路集聚發展基地。

2017年12月6日, 安徽省首個12英寸晶圓代工企業、合肥市首個百億級積體電路專案——合肥晶合積體電路有限公司正式量產, 這標誌著合肥大步邁向“中國IC之都”的奮鬥目標。

根據 “十三五”規劃, 合肥將進一步培育發展積體電路參與, 完善“合肥芯”“合肥產”“合肥用”全鏈條, 全力發展存儲晶片、驅動晶片和特色晶片的設計和製造, 到2020年力爭產值突破500億元, 製造業和設計業均位居全國前五位。

積體電路產業基地—南京

目前, 國內諸多地區都在全力發展積體電路產業, 合肥、南京、蘇州、無錫、廈門、泉州、成都、重慶、武漢以及西安。

比如南京, 目前已經聚集了上百家積體電路企業。

2017年11月10日, 全球最大的晶片設計自動化企業美國新思科技(Synopsys)區域總部宣佈落戶南京江北新區。

2016年, 江北新區被列為江蘇省級積體電路產業發展基地, 目前正在打造積體電路千億級產業集群。 新思科技區域總部的落戶, 必將進一步推動江北新區積體電路產業鏈的打造和延伸。

2016年11月, 全球排名第4的EDA公司華大九天已宣佈在南京高新區投資成立南京九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並簽約華大九天南京EDA研發中心以及互動電視應用運營專案、晶元探針設計研發及生產專案、電力通信晶片及模組的開發生產專案、靈動微電子專案等。 Synopsys、Cadence、Mentor被並稱為EDA全球三大巨頭, 加上華大九天, 如今全球知名EDA公司南京已集齊3家。

2015年底, 台積電宣佈將于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建設12寸晶圓廠,

總投資約30億美元。 2016年3月簽約、5月註冊、7月動工, 2017年9月12日台積電南京廠舉行進機典禮。 2018年1月2日, 有消息稱在試產良率超乎預期下, 已預定本季末開始投片, 5月開始出貨, 時程比預訂提前半年。 台積電南京廠將以16nm切入量產, 規劃月產能2萬片。

南京積體電路部分落戶專案

積體電路產業基地—泉州

近幾年, 除了南京以外, 泉州也大力發展半導體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 建設泉州芯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援泉州芯谷的開發建設, 批復設立泉州半導體高新區、管委會。

泉州芯穀規劃範圍約60平方公里, 主要涵蓋晉江積體電路產業園區(簡稱晉江園區)、南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簡稱南安園區)、安溪湖頭光電產業園區(簡稱安溪園區)。泉州芯穀以記憶體製造和化合物半導體製造為支柱,吸引設計、封裝測試、製造設備、關鍵原材料等上下游產業鏈配套企業落戶泉州,推動全產業鏈集聚,爭取到2020年規模超700億元,力爭到2025年規模超過2000億元,建成我國東南部地區最具有市場競爭力、產業輻射力和創新活力的半導體產業基地,致力打造中國芯穀。

晉江園區是泉州芯穀的關鍵一環,規劃面積達16平方公里,將建設“三園一區”——科學園、工業園、設計園及保稅區。2016年7月16日,隨著晉華記憶體積體電路生產線項目落地該園區以及目標規模500億元的福建省安芯產業投資基金落戶晉江,該園區正式動工建設。作為該園區龍頭項目,晉華記憶體積體電路生產線項目一期總投資56.5億美元,專案採取“邊建設、邊引才、邊研發”的創新模式,快速推進建設,2017年11月主體廠房封頂,預計今年年底前專案正式投產。

在項目推進的同時,晉江園區開展積體電路全產業鏈招商,已有20多個專案簽約落地,涵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和終端應用等積體電路產業鏈各個環節,總投資近600億元。落地項目將與晉華項目同步配套投產,全產業鏈逐步串聯成形。

南安園區作為泉州芯谷核心區,南安園區總規劃面積約33平方公里,與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合作開發首期面積18平方公里。該園區將建設成為化合物半導體專業園區,發展化合物半導體製造生產線、光通信器件、微波射頻及功率型器件和新型材料等項目,引領國內化合物半導體相關產業發展。

去年年底,投資總額333億元的三安高端半導體專案動工建設,成為落戶該園區的首個百億元龍頭項目。項目包括高端氮化鎵LED襯底、外延、晶片的研發與製造產業化專案,高端砷化鎵LED外延、晶片的研發與製造產業化專案,大功率氮化鎵雷射器的研發與製造產業化專案等七大產業集群,預計全部專案五年內投產,七年內達產。

安溪園區吸引16家企業入駐,去年實現產值54億元。三安光電——亞洲最大的晶片外延製造商、產能全國第二;信達光電——中國最大LED路燈製造商……穿行安溪園區,“高大上”的企業標示牌讓人驚歎。因為光電產業集群發展,短短五年間,安溪湖頭鎮已經從山區縣鄉鎮,變身全省高科技產業領域的明星鎮。

作為泉州芯穀重要組成部分,安溪園區目標定位為LED高科技產業基地,將形成集生產基地、研發檢測、應用展示、商貿物流為一體的LED千億產業集群。

該園區首期5000畝,目前已完成啟動區2000畝建設,總投資達100多億元。園區道路、汙水處理廠等基礎配套設施,以及綜合服務中心、孵化基地基本建成,已有晶安光電、信達光電、天電光電、中科生物植物工廠等16家企業入駐,正在對接上下游配套企業20家。去年園區實現產值54億元,納稅1.05億元。

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佈局

目前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佈局主要集中在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及以四川、重慶、陝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地區。

2016年,我國6英寸及以上半導體製造線共計72條,其中12英寸線10條,8英寸線20條,總產能折合12英寸約為70萬片/月。截至2017年三季度,國內在建的12英寸製造線有12條。

積體電路產業規模預測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銷售額為3646.1億元,同比增長22.4%。賽迪顧問預測2017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全年銷售額將達到5427.2億元,同比增長25.2%,至2020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2017-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0.8%。

隨著國內積體電路新增產線的陸續投產,到2020年國內積體電路製造業增速將一直高於產業平均水準,並有望在2020年超過封測業。

結束語:

目前,積體電路產業風頭正盛,其中三大方向是2018年關注的重點。其一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被看做是一項將改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要技術,而人工智慧晶片則是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基礎。其二是記憶體市場,多年以來中國記憶體市場一直處於被國外企業高度壟斷的狀態,自給率幾乎為零。

在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等存儲專案經過一兩年的建設期之後,2018年各家企業將陸續進入試產或者試量,國內存儲產業終於將迎來決定性的時刻。其三是物聯網應用,5G通信開始進入實質性商用階段,從運營商到終端企業均已經在積極地佈局5G相關技術與產品,基於5G技術的物聯網應用,將在國內消費升級和工業轉型的雙重利好帶動下,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主要涵蓋晉江積體電路產業園區(簡稱晉江園區)、南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簡稱南安園區)、安溪湖頭光電產業園區(簡稱安溪園區)。泉州芯穀以記憶體製造和化合物半導體製造為支柱,吸引設計、封裝測試、製造設備、關鍵原材料等上下游產業鏈配套企業落戶泉州,推動全產業鏈集聚,爭取到2020年規模超700億元,力爭到2025年規模超過2000億元,建成我國東南部地區最具有市場競爭力、產業輻射力和創新活力的半導體產業基地,致力打造中國芯穀。

晉江園區是泉州芯穀的關鍵一環,規劃面積達16平方公里,將建設“三園一區”——科學園、工業園、設計園及保稅區。2016年7月16日,隨著晉華記憶體積體電路生產線項目落地該園區以及目標規模500億元的福建省安芯產業投資基金落戶晉江,該園區正式動工建設。作為該園區龍頭項目,晉華記憶體積體電路生產線項目一期總投資56.5億美元,專案採取“邊建設、邊引才、邊研發”的創新模式,快速推進建設,2017年11月主體廠房封頂,預計今年年底前專案正式投產。

在項目推進的同時,晉江園區開展積體電路全產業鏈招商,已有20多個專案簽約落地,涵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和終端應用等積體電路產業鏈各個環節,總投資近600億元。落地項目將與晉華項目同步配套投產,全產業鏈逐步串聯成形。

南安園區作為泉州芯谷核心區,南安園區總規劃面積約33平方公里,與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合作開發首期面積18平方公里。該園區將建設成為化合物半導體專業園區,發展化合物半導體製造生產線、光通信器件、微波射頻及功率型器件和新型材料等項目,引領國內化合物半導體相關產業發展。

去年年底,投資總額333億元的三安高端半導體專案動工建設,成為落戶該園區的首個百億元龍頭項目。項目包括高端氮化鎵LED襯底、外延、晶片的研發與製造產業化專案,高端砷化鎵LED外延、晶片的研發與製造產業化專案,大功率氮化鎵雷射器的研發與製造產業化專案等七大產業集群,預計全部專案五年內投產,七年內達產。

安溪園區吸引16家企業入駐,去年實現產值54億元。三安光電——亞洲最大的晶片外延製造商、產能全國第二;信達光電——中國最大LED路燈製造商……穿行安溪園區,“高大上”的企業標示牌讓人驚歎。因為光電產業集群發展,短短五年間,安溪湖頭鎮已經從山區縣鄉鎮,變身全省高科技產業領域的明星鎮。

作為泉州芯穀重要組成部分,安溪園區目標定位為LED高科技產業基地,將形成集生產基地、研發檢測、應用展示、商貿物流為一體的LED千億產業集群。

該園區首期5000畝,目前已完成啟動區2000畝建設,總投資達100多億元。園區道路、汙水處理廠等基礎配套設施,以及綜合服務中心、孵化基地基本建成,已有晶安光電、信達光電、天電光電、中科生物植物工廠等16家企業入駐,正在對接上下游配套企業20家。去年園區實現產值54億元,納稅1.05億元。

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佈局

目前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佈局主要集中在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及以四川、重慶、陝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地區。

2016年,我國6英寸及以上半導體製造線共計72條,其中12英寸線10條,8英寸線20條,總產能折合12英寸約為70萬片/月。截至2017年三季度,國內在建的12英寸製造線有12條。

積體電路產業規模預測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銷售額為3646.1億元,同比增長22.4%。賽迪顧問預測2017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全年銷售額將達到5427.2億元,同比增長25.2%,至2020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2017-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0.8%。

隨著國內積體電路新增產線的陸續投產,到2020年國內積體電路製造業增速將一直高於產業平均水準,並有望在2020年超過封測業。

結束語:

目前,積體電路產業風頭正盛,其中三大方向是2018年關注的重點。其一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被看做是一項將改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要技術,而人工智慧晶片則是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基礎。其二是記憶體市場,多年以來中國記憶體市場一直處於被國外企業高度壟斷的狀態,自給率幾乎為零。

在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等存儲專案經過一兩年的建設期之後,2018年各家企業將陸續進入試產或者試量,國內存儲產業終於將迎來決定性的時刻。其三是物聯網應用,5G通信開始進入實質性商用階段,從運營商到終端企業均已經在積極地佈局5G相關技術與產品,基於5G技術的物聯網應用,將在國內消費升級和工業轉型的雙重利好帶動下,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