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明節是這麼來的,中國古代清明有那些習俗?

清明節, 是我國傳統節日, 是祭祖、掃墓的日子。 人們大多都是, 在清明節掃墓。

那有人會問清明節, 是這麼來的呢?

清明節歷史, 始于周代。 清明本是一個節氣, 清明一到, 氣溫升高, 正好春耕春種, 故有“清明前後, 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 因清明與寒食接近, 而寒食是民間, 禁火掃墓的日子, 漸漸的, 寒食與清明, 就合二為一了, 清明之日不動煙火, 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 掃墓時, 人們要攜帶, 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 將食物供祭在, 親人墓前, 再將紙錢焚化, 為墳墓培上新土, 折幾枝嫩綠的新枝, 插在墳上, 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寫的就是, 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帶孩子祭拜祖先和親人

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 按陽曆來說, 它是在每年的四月, 正是春光明媚, 草木吐綠的時節, 也正是人們春遊、踏青的好時候, 所以古人有, 清明踏青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 清明節祭拜祖先, 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 是豐富有趣的, 除了講究禁火、掃墓, 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

蕩秋千

蕩秋千

是我國古代歷史, 清明節習俗。 秋千, 它的歷史很古老, 最早叫千秋, 後為了避忌諱, 改為秋千。 古時的秋千, 多用樹椏枝為架, 再栓上彩帶做成。 後來逐步發展為, 用兩根繩索, 加上踏板的秋千。

蹴鞠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 球皮用皮革做成, 球內用毛塞緊。 蹴鞠, 就是用足去踢球。 這是古代清明節。 相傳是黃帝發明的, 最初目的是, 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清明踏青

又叫春遊。 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三月清明, 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處呈現, 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國民間, 長期保持著, 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植樹。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放風箏

清明節帶孩子一起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拉線上,掛上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植樹。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放風箏

清明節帶孩子一起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拉線上,掛上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