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一個無法破解的局,這樣的計謀,即使你知道答案,依然會錯

【出處】《資治通鑒》第173卷 陳紀7

【譯文】陳朝的貞毅將軍汝南周法尚, 與長沙王陳叔堅不和, 陳叔堅在皇帝面前說周法尚的壞話, 說他要謀反, 陳宣帝逮捕了周法尚的哥哥定州刺史周法僧, 發兵準備討伐周法尚。 周法尚投降北周, 北周天元皇帝任命他為儀同大將軍、順州刺史, 陳宣帝派將軍樊猛渡過長江去攻打他。 周法尚派部曲督韓朗向樊猛假投降, 說:“周法尚部下的士兵不願意向北周投降, 人們都私下議論, 要叛變返回陳國。 如果能派軍隊來, 就會掉轉矛頭對周法尚造反。 ”樊猛認為他的話很對, 便率軍急攻周法尚。

周法尚表面裝作畏懼, 自保江曲, 交戰後假裝退兵, 實際上埋伏了士兵向樊猛攔擊, 樊猛僅僅單身脫逃, 損失的軍隊幾乎有八千人。

【解析】每個計謀都是個考題, 但是並不是每個考題都有答案, 基於人性漏洞設計的計謀, 即使你知道, 你做過類似的題, 再次做還是會出錯。 樊猛相信了詐降的韓朗, 而導致全軍覆沒, 當這並不是他的錯, 任何一個主帥面臨如此的場景幾乎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即使樊猛再次遇見類似的場景, 依然會重蹈覆轍。 這就是一道誰都會犯錯的題。

1、樊猛相信韓朗的是對的

周法尚自身受到讒言, 被逼投降到了北周, 他的投降只是自身的原因, 而且是突發性質的, 這並沒有群眾基礎, 和長時間的準備。

首先, 韓朗說, 周法尚的士兵並不願意投降北周, 這還是非常正常的心理。 誰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故土, 成為敵對國的士兵。 自身無法主動投降, 是因為, 陳國的部隊沒有來接應, 如果來接應, 在戰場臨時倒戈, 很符合人性心理。

其次, 韓朗的投降, 怎麼看都可能, 因為周法尚投降得到了北周的禮遇, 幾乎上是升了官的, 而韓朗這樣的下屬, 冒了投降的風險, 離開了親人故土, 而自身卻沒有得到利益或是升官, 有責任, 無好處的事, 誰都不會幹。 自然心裡不服, 要回歸這也是最大的人性。

最後就是周法尚的士兵, 在戰場上表現的沒有鬥志, 直接退兵, 誘導追擊。 這個誰都無法準確的判斷, 是不是被引誘。 任何主帥都會認為, 一群沒有鬥志的部隊,

奔潰不主動追, 自然貽誤戰機, 誰都會趁機擴大戰果。

所以說, 換位思考, 樊猛怎麼算, 都會做出相信韓朗的決策。

2、如果樊猛不相信韓朗呢

很多人會想, 韓非子說過, “人主之患在於信人。 信人則制於人。 ”但是如果樊猛選擇不相信韓朗呢?這其實會造成更大的麻煩。

首先, 如果不相信韓朗說的士兵會投降, 而是堅決予以拒絕, 這並不是孤立周法尚的政策, 恰恰會讓這些士兵堅決的站在周法尚一邊, 堅定的抵抗。 加大自身的打擊難度。

其次, 如果不相信韓朗這群軍官的投降意願, 這會有極大的示範效應。 以後其他軍隊的主帥叛變後, 下屬軍官也就沒有了後路, 缺乏支持官軍, 改過的機會。 戰爭中, 以後也不會有內應。

最後就是, 追擊的問題, 明顯的打了勝仗, 不追擊的話。 自己背後的皇帝會怎麼看, 你這是故意放水。 你這是故意不想打贏。 即使你認為避免了被伏擊。 可是這個誰去證明呢?

3、這個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凡是有利有弊, 這就是信任的代價。 這就是人性的成本。

有些本錢是必須要花的。 即使樊猛, 下次遇見類似的事情, 依然還會這麼做, 別的將領也會這麼做, 這就是成功的代價。 因為在利弊衡平的時候, 明顯的事利大於弊。 基於人性的誤判, 就是成功的代價。

劉備被呂布偷襲之後, 幾乎是隻身來投靠曹操的。 而曹操不計前嫌, 直接收留了他, 而且還把他推薦給漢獻帝, 並舉薦為豫州牧。 曹操的謀士幾乎都勸誡他殺了劉備。 曹操因為要吸引人才沒有做。 但是關鍵時候, 在官渡之戰前夕, 劉備還是背叛了曹操。

權謀網敢說, 如果曹操重來, 即使知道後續他還會叛變, 依然會善待劉備, 因為當初的決策是最佳的, 如果直接殺了劉備, 就絕了天下人, 投降歸順的心。 阻礙了別人的投靠。 也就不會有張繡和張遼等大批人的歸順了。 這既是信任的成本。畢竟整體的收穫,大於損失。

經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出來。只要這是計謀基於整體的形式,基本的人性,當下的機會。具有合理性,就應該採用相信,即使有10%的風險,也要相信。什麼事沒風險呢?世界上哪有百分百的事情呢?比如一個領導,面對一個,很聽話,有能力,談得來的下屬,你會不重用他?你如何去認為這樣的人有野心,想坑你呢?如果這樣的人都不相信,你還能信誰?誰都不相信,自己就孤立了,一個沒有嫡系,孤立的領導,還能叫領導?即使有被背叛的可能,他還會選擇這樣的人做心腹。這就是信任的成本。因此,這個基於人性的計謀,之所以失敗,不是錯誤,而是成本。一個組織應該承受的成本!

關注權謀網頭條號,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這既是信任的成本。畢竟整體的收穫,大於損失。

經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出來。只要這是計謀基於整體的形式,基本的人性,當下的機會。具有合理性,就應該採用相信,即使有10%的風險,也要相信。什麼事沒風險呢?世界上哪有百分百的事情呢?比如一個領導,面對一個,很聽話,有能力,談得來的下屬,你會不重用他?你如何去認為這樣的人有野心,想坑你呢?如果這樣的人都不相信,你還能信誰?誰都不相信,自己就孤立了,一個沒有嫡系,孤立的領導,還能叫領導?即使有被背叛的可能,他還會選擇這樣的人做心腹。這就是信任的成本。因此,這個基於人性的計謀,之所以失敗,不是錯誤,而是成本。一個組織應該承受的成本!

關注權謀網頭條號,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