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老戲劇說明書說明什麼 之二

近日, 看到網上拍賣戲曲說明書, 幾元至幾十元不等, 我想起了原本溪市戲劇家協會主席, 我市的老領導、老戲迷張永生先生。 他從小熱愛戲曲藝術, 研究、創作、編寫評劇、二人轉等藝術作品, 先後出版了《張永生戲曲作品選》、二人轉專輯《真情》等, 創作了《紅花給誰戴》、《婆與母》、《鳳釵恨》等40餘部戲曲作品,

其中, 評劇《中秋淚》獲得全國戲曲劇本孵化計畫扶持獎、參加第十屆中國評劇節的演出、獲得遼寧省“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屆遼寧省藝術家劇碼獎殊榮。

他最大特點是走南闖北地追著去看他喜歡的劇碼和節目, 多年來, 留下了近百張戲曲說明書。 1979年瀋陽市藝新評劇團是演出評劇《三滴血》的說明書、1978年本溪評劇團演出的評劇《小女婿》的說明書、1980年遼寧省戲劇學校演出的評劇《拜月記》......一張張戲劇說明書上印跡斑斑, 有的已經碎成小塊, 張永生同志精心地把這些泛黃的、能夠證明歷史的獨特史料裝訂成冊, 好好珍藏至今。

一個個劇碼的變化,見證著歷史、見證著古老,見證著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見證著我國戲曲事業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一路走來,直至一步步走向繁榮。

一個個劇碼的變化,見證著歷史、見證著古老,見證著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見證著我國戲曲事業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一路走來,直至一步步走向繁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