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婚紗簡史

作者:粥甜甜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798篇原創首發文章

最近在追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在剛落幕不久的第75屆金球獎中,

這部劇摘得最佳喜劇電視劇獎, 主角瑞秋也獲得了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劇情設定在上世紀50年代的紐約, 講述了美國甜心女孩米琪·麥瑟爾在丈夫出軌離家後, 喝醉走上Standup Comedy舞臺, 成為脫口秀演員的故事。

第一集開頭, 米琪在自己的婚禮上發表了一段特別的祝酒詞, 配合蒙太奇鏡頭, 回顧了自己精緻且井然有序的一生。 正如米琪所說——誰會在她自己的婚禮上說祝酒詞呢?這句俏皮的臺詞, 帶我們走進了她的人生。

我卻想聊聊她穿的婚紗。 這簡直是我夢想中的Wedding dress(婚紗)!

白色蓬蓬婚紗, 沒有拖地的裙擺, 長度剛好到腳踝的設計, 讓她在優雅和恰如其分的性感之間, 找到了一個絕妙的平衡。 頭紗正中的白色蝴蝶結是點睛之筆,

復古又活潑。

和所有關注《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復古穿搭的女生一樣, 我去搜了同款婚紗, 才發現這套服裝的設計靈感, 源自於電影《Funny Face》中奧黛麗·赫本的結婚禮服, 兩套婚紗有著同樣位置的蝴蝶結頭紗造型。 與米琪甜美洋氣的及肩卷髮不同,

赫本一絲不亂的髮型, 使她的氣質更顯得優雅聖潔。

婚紗演變史

其實, 新娘在婚禮上穿婚紗的歷史, 還不到200年。

古埃及宮廷貴族新娘, 結婚時會身著白色亞麻質地的多層細褶薄紗裙, 前胸袒露, 嫁衣整體緊身合體, 裝飾層次分明, 被認為是婚紗嫁衣的雛形。

西元前9世紀的古羅馬婚禮, 新娘需要身著一件由父母贈送的嶄新的白色丟尼加禮袍, 以此象徵新娘的純潔, 丟尼加禮袍上系有一個只能由新郎解開的大力神赫拉克斯結。 而新娘頭上的白色百合花環, 不僅是對婚紗的呼應, 更是純潔象徵的加強。

14世紀十字軍東征的時候,為歐洲的基督教國家,帶來了大量產自東方的絲綢和珠寶。

婦女衣裙上的刺繡、紋樣和鑲嵌,開始有了新的突破。柯特哈蒂裙成了歐洲新娘們的心頭好。這時的“婚紗”,已經擁有了許多現代因素。

穿過婚紗的姑娘們,一定都熟悉裙撐。

裙撐是一種支撐女性下半身裙擺的輔助內衣,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女性細腰和大裙擺所呈現出的沙漏般的體態,是當時社會流行的審美,使用裙撐能將女性的下身凸顯得更加渾圓豐滿。

最早人們在襯裙中縫入馬鬃來使裙子蓬起,由於質軟材料支撐力不足,需要靠多層襯裙來保持飽滿的裙形,這種做法使當時的女性受了不少苦,沉重的層層裙裝,下半身長期悶在不透氣的面料中,極容易引發皮疹和婦科疾病。

後來,製作裙撐的材料不斷被試驗,更加強韌富有彈性的藤條、鯨須得到廣泛使用,這些材料被製作成從小到大的圓圈,再用絲帶連接而成,製作成宛如鳥籠的裙撐。

紡織業和鋼鐵業的蓬勃發展,為裙撐也帶來了物美價廉的新款式,助推了裙撐在平民階層的規模化使用。支撐力更強的鋼圈裙撐,在申請專利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便以超快的速度風靡歐美,幾乎所有鋼製品工廠都在拼命跟風生產新型裙撐。

美則美矣,但裙撐的發明卻給女性們造成了諸多不便,不僅穿戴麻煩,還有安全隱患。裙擺過大,一旦被火碰到或者捲入馬車,後果都不堪想像;因裙擺而摔倒的風險也加大,裙撐的形狀會使女性在摔倒時頭部前傾,更容易撞傷。

18世紀,洛可哥風格幾乎侵襲了宮廷貴族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在當時的歐洲極為盛行,不論是繪畫、雕塑,還是宮殿裝飾,傢俱與服飾,無不以這種洛可哥風格為偏好。服飾的風格也力求奢麗柔美,盡可能濃豔、甜美並精緻,代表權力和財富的蕾絲被運用到極致,“暴露而優雅”成為了婦女們著裝的標準,這種革命性變化被稱為“Rococo fashion”(洛可哥時尚)。

此時的婚紗拋棄了單純、穩重的古典風範,追求一種繁複浮誇、富麗堂皇、氣勢宏大的造型。

Marie Antoinette,也被俗稱為“斷頭王后”、“赤字王后”,她對洛可哥風格的推崇與極致審美,造就了法國歷史上最紙醉金迷的時代。

19世紀以前,西方的少女們出嫁時所穿的新娘禮服幾乎還沒有統一的顏色規格,直至1840年那場轟動全球的世紀婚禮——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婚禮,為婚紗的發展史添上了驚豔的一筆。

| 1840年,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親王舉行了盛大的皇室婚禮

大婚當天,維多利亞女王拋棄了傳統厚重的英國國王大禮服,身著一襲由漂亮的中國錦緞製作而成、長達18英尺的白色拖尾婚紗,上面鑲滿了耀目的鑽石及名貴的蕾絲,女王頭戴花冠,配上白色頭紗,驚豔了全場,從頭到腳的純白色,使維多利亞美得如同聖潔的仙子。

那時王室的新娘對時尚的影響,堪比如今的國際頂級巨星,每個未婚女孩子都希望能在婚禮上穿上一襲白色婚紗。女王的做法無疑推動了英國甚至整個歐洲對於絲織品的需求,此後,白色婚紗正式成為新娘的標準的結婚禮服。白色婚紗的純與美,讓它成為了整個西方婚禮的象徵,意味著貞潔與神聖。

下面,我們來講講婚紗的百年演變、百變的款式。

|《3分鐘看完新娘婚紗100年演變史》

1910年,愛德華七世時代接近尾聲,帝國線禮服得到普及,這個時期的新娘通常選擇較短袖子的婚紗,它佈滿了複雜的蕾絲圖案。

歷史上的20世紀20年代是一個充溢著全新自由、蓬勃精神和無限活力的傳奇時期。他們在社會繁榮豐沛和樂觀主義盛行的激勵中引領著時尚和文化的風雲變幻。此時的婚紗,裙長被縮短,刺繡花邊裙搭配優雅華麗的珠飾元素,能夠為其增添一絲爵士年代的摩登風味,寬鬆的衣擺慵懶感性,長長的及地面紗輕輕覆在裙裾上,這就是上世紀20年代婚紗的主流趨勢。

1922年英國喬治五世的女兒瑪麗公主的婚紗與婚禮上的伴娘服裝,均為典型的1920年代初的服裝特色,在英國王室歷來的婚紗中算是相當緊跟時尚的。

30年代,西方陷入了經濟大蕭條,錢緊的妹紙們會將類似婚紗款式的裙子改造成簡單的婚紗,直上直下的H形連衣裙逐漸落幕,女性重新追求能夠修飾身材曲線的服裝。

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激戰正酣時,婚禮往往匆忙組織,掐腰設計逐漸成為主流禮服審美,婚紗亦是如此。雖然沒有過去的墊臀,但是墊肩、束腰重新回歸,所以這個時期的婚紗最為優雅得體。

1947年7月9日,伊莉莎白二世與她的遠房表兄——希臘和丹麥親王菲力浦·蒙巴頓中尉(現為愛丁堡公爵,菲力浦親王)訂婚,同年11月20日結婚。

彼時二戰剛剛結束,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婚紗代表著民族的希望。皇室御用服裝設計師諾曼·哈特奈爾希望通過在禮裙上繡上花環,來試圖傳達民族復興的資訊,而非關注於奢華的衣料。

到了50年代,芭蕾舞胸衣式連衣裙、長裙領口成為了當時不少新娘青睞的風格,這個時期的婚紗受到了Christian Dior宣揚的New Look的影響。

1956年4月19日,美國著名的奧斯卡影后格蕾絲凱利與摩納哥親王蘭尼埃三世在好萊塢舉行了轟動全球的世紀婚禮,她身披婚紗的絕美風姿和傳奇人生至今仍常被人提及。

60年代,女人對婚紗的時尚追逐開始向簡潔大方的款式靠攏,不喜歡過多的蕾絲或是花朵、彩鑽的裝飾,採用緞面或是純淨的白紗面料設計出的婚紗才是女人們的心頭之愛。

70年代宣導個性,她們試圖保持波西米亞風格,頭髮很長,曬黑的皮膚被認為是美的縮影。

80年代,“自由”、“個性”成為了婚紗設計的關鍵字,伴隨著當時的物欲橫流,婚紗設計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追求個性成了80年代的主旋律。

戴安娜王妃與查理斯王子的“世紀婚禮”成為婚紗的標誌,這件象牙色真絲塔夫綢拖地長裙,上面手工刺繡著一萬顆珍珠和珍珠母亮片,裙擺長達7.6米,王妃婚紗上寬大的荷葉袖口也成為了一時的流行趨勢。

到了90年代,Vera Wang等設計師慢慢變得家喻戶曉,極簡風格的婚紗開始走俏,除去繁瑣考究的裝飾用的珠飾、蕾絲邊、層層薄紗等複雜細節,用俐落的剪裁征服了一代女性的心。

進入21世紀後,婚紗的設計相比90年代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加簡單了,性感露肩的抹胸式禮服成為了更多人的首要選擇,人們為了避免在教堂顯得像傳統的婚禮,就把新娘的肩膀解放出來。

2011年,最美的婚紗被凱特王妃演繹了,同她已故的婆婆戴安娜一樣,驚為天人。這款公主型婚紗,十分符合凱特的個人風格,浪漫典雅,成熟高貴,透明蕾絲長袖適合教堂婚禮,即莊重又不失奢華。

2014年9月2日,安吉麗娜·朱莉與布拉德·皮特婚紗照首度曝光。

婚紗出自范思哲高定,簡約緞面乾淨俐落,但胸線上的褶皺又透出些許古典氣息,長頭紗上綴上彩色繡花又浪漫趣致。這件婚紗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它出自大牌設計師,更在於婚紗的背面和頭紗上滿是朱莉和皮特6個孩子的塗鴉,再經設計師以刺繡方式鑲嵌在裙子上,更賦予這份浪漫一個獨特的意義。

和安吉麗娜·朱莉一樣,女明星結婚時的婚紗,總能成為頭條爭相報導的亮點。回憶一下:周迅穿的Chanel婚紗、Angelababy穿的Dior、劉詩詩穿的Carven、昆淩穿的黎巴嫩設計師創立的加拿大品牌Mikael D……等等,無不出彩。

但只有舒淇,穿的婚紗是來自瑞典的快銷時尚品牌H&M於2014推出的環保婚紗系列,當時售價3990港幣,用三千多塊PK幾十萬的高級定制,風韻絲毫不減。

婚紗文化

First Look

與中國人喜歡婚禮前拍婚紗照、接親的習俗不同,First look是十分西式傳統的婚禮環節,新郎在婚禮儀式之前不參與新娘試紗的過程,在婚禮當天也沒有較為複雜的迎親環節,儀式時才能與新娘見面,在婚禮上,才能見到穿著婚紗的新娘,這一眼即為First Look。

對很多新人來說,First Look是婚禮上最期待的環節。當新郎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的新娘穿著婚紗的模樣,一般會激動到落淚,或者百感交集語塞說不出話來。

Something old

在《老友記》第五季最後兩集中,Monica和Chandler要結婚時便出現了這樣一幕。

這個傳統的原話是——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And a silver sixpence in her shoe.(一個老的東西,一個新的東西,一個借來的東西,一個藍色的東西,外加一個6便士放在她的鞋底。)每件東西都代表了一個會給新娘帶來好運的方式,傳統上來說,如果她在婚禮的時候帶著所有的這些,那她的婚姻就會幸福。

Something old,一般表示新娘家庭的延續,從父母的家庭,成功地延續到了新的自己的家庭,比如戒指、耳環。

Something new,很好理解,一個新的物件,寄予對新娘幸福生活的開啟和希望。

Somthing borrowed,一般會從一對幸福的夫妻那裡借來,代表著其他夫妻的好運將會在你這裡延續,同時也提醒新娘,總是有朋友和家人可以讓她依靠。

Something blue,在西方國家,藍色一直代表的是愛,這也是為什麼tiffany&co是藍色,還有個說法是Marry in blue, lover be true(在藍色中結婚,是真愛)。

A silver sixpence in her shoe,是否讓你聯想到《月亮與六個便士》?Sixpence其實是英國1951年到1967年用的一個銀幣,放在鞋子裡面表示會有財運伴隨。

婚紗照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市場經濟開始發展,一些老字型大小的照相館開始經營婚紗照的拍攝,獨立的婚紗影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幾乎所有結婚的中國新人都會穿上婚紗和西裝拍結婚照,這個階段,可以說是真正進入了婚紗照的時代。

時代不斷在進步,審美正悄然發生改變。團購和婚博會極大地衝擊了婚紗攝影市場,婚紗影樓的產業化,也逐漸顯出過於庸俗的一面——過度PS,韓式濾鏡,浮誇的妝容,千篇一律的廣角構圖,隱形消費等……這種工廠般程式化出產的婚紗照,越來越受到90後的diss。

我們90後這代人,更關注自我價值。快樂的體驗高於一切,甚至願意為此挑戰傳統。想像一下,拍攝婚紗照的一天中,幾乎有12個小時需要不停化妝、換服裝,明明已經大汗淋漓、表情僵硬,攝影師還要不停指導做出一些平時根本不會擺出的POSS,從A景點拍完後,迅速鑽進麵包車轉戰B景點……

這樣疲於奔命地拍攝婚紗照,本身是一件體驗極糟的事情。與此同時,隨著數碼攝影技術的發展,器材成本與後期成本空前降低,拍照對於年輕人來,簡直是一個極其容易上手的技能。

敢於挑戰常規的90後,開始選擇自己拍攝婚紗照,買一件適合旅拍的森系短款婚紗,扛著三腳架和單反去旅行,邊玩邊拍照,創造美好回憶的同時,也記錄了最自然的愛情瞬間。

寫給適婚女生的建議: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你的老公以及婚紗。對婚紗而言,適合,不僅適合自己的體形,更要適合經濟能力和婚禮形式,最貴的未必最好,最適合的必定最美。

今天是周日,也快過年了,不知道正在結婚和將要結婚的人有多少,總之祝福你們一生幸福美滿喲。

作者90後,喜馬拉雅FM《甜粥撩大牌》主播。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14世紀十字軍東征的時候,為歐洲的基督教國家,帶來了大量產自東方的絲綢和珠寶。

婦女衣裙上的刺繡、紋樣和鑲嵌,開始有了新的突破。柯特哈蒂裙成了歐洲新娘們的心頭好。這時的“婚紗”,已經擁有了許多現代因素。

穿過婚紗的姑娘們,一定都熟悉裙撐。

裙撐是一種支撐女性下半身裙擺的輔助內衣,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女性細腰和大裙擺所呈現出的沙漏般的體態,是當時社會流行的審美,使用裙撐能將女性的下身凸顯得更加渾圓豐滿。

最早人們在襯裙中縫入馬鬃來使裙子蓬起,由於質軟材料支撐力不足,需要靠多層襯裙來保持飽滿的裙形,這種做法使當時的女性受了不少苦,沉重的層層裙裝,下半身長期悶在不透氣的面料中,極容易引發皮疹和婦科疾病。

後來,製作裙撐的材料不斷被試驗,更加強韌富有彈性的藤條、鯨須得到廣泛使用,這些材料被製作成從小到大的圓圈,再用絲帶連接而成,製作成宛如鳥籠的裙撐。

紡織業和鋼鐵業的蓬勃發展,為裙撐也帶來了物美價廉的新款式,助推了裙撐在平民階層的規模化使用。支撐力更強的鋼圈裙撐,在申請專利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便以超快的速度風靡歐美,幾乎所有鋼製品工廠都在拼命跟風生產新型裙撐。

美則美矣,但裙撐的發明卻給女性們造成了諸多不便,不僅穿戴麻煩,還有安全隱患。裙擺過大,一旦被火碰到或者捲入馬車,後果都不堪想像;因裙擺而摔倒的風險也加大,裙撐的形狀會使女性在摔倒時頭部前傾,更容易撞傷。

18世紀,洛可哥風格幾乎侵襲了宮廷貴族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在當時的歐洲極為盛行,不論是繪畫、雕塑,還是宮殿裝飾,傢俱與服飾,無不以這種洛可哥風格為偏好。服飾的風格也力求奢麗柔美,盡可能濃豔、甜美並精緻,代表權力和財富的蕾絲被運用到極致,“暴露而優雅”成為了婦女們著裝的標準,這種革命性變化被稱為“Rococo fashion”(洛可哥時尚)。

此時的婚紗拋棄了單純、穩重的古典風範,追求一種繁複浮誇、富麗堂皇、氣勢宏大的造型。

Marie Antoinette,也被俗稱為“斷頭王后”、“赤字王后”,她對洛可哥風格的推崇與極致審美,造就了法國歷史上最紙醉金迷的時代。

19世紀以前,西方的少女們出嫁時所穿的新娘禮服幾乎還沒有統一的顏色規格,直至1840年那場轟動全球的世紀婚禮——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婚禮,為婚紗的發展史添上了驚豔的一筆。

| 1840年,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親王舉行了盛大的皇室婚禮

大婚當天,維多利亞女王拋棄了傳統厚重的英國國王大禮服,身著一襲由漂亮的中國錦緞製作而成、長達18英尺的白色拖尾婚紗,上面鑲滿了耀目的鑽石及名貴的蕾絲,女王頭戴花冠,配上白色頭紗,驚豔了全場,從頭到腳的純白色,使維多利亞美得如同聖潔的仙子。

那時王室的新娘對時尚的影響,堪比如今的國際頂級巨星,每個未婚女孩子都希望能在婚禮上穿上一襲白色婚紗。女王的做法無疑推動了英國甚至整個歐洲對於絲織品的需求,此後,白色婚紗正式成為新娘的標準的結婚禮服。白色婚紗的純與美,讓它成為了整個西方婚禮的象徵,意味著貞潔與神聖。

下面,我們來講講婚紗的百年演變、百變的款式。

|《3分鐘看完新娘婚紗100年演變史》

1910年,愛德華七世時代接近尾聲,帝國線禮服得到普及,這個時期的新娘通常選擇較短袖子的婚紗,它佈滿了複雜的蕾絲圖案。

歷史上的20世紀20年代是一個充溢著全新自由、蓬勃精神和無限活力的傳奇時期。他們在社會繁榮豐沛和樂觀主義盛行的激勵中引領著時尚和文化的風雲變幻。此時的婚紗,裙長被縮短,刺繡花邊裙搭配優雅華麗的珠飾元素,能夠為其增添一絲爵士年代的摩登風味,寬鬆的衣擺慵懶感性,長長的及地面紗輕輕覆在裙裾上,這就是上世紀20年代婚紗的主流趨勢。

1922年英國喬治五世的女兒瑪麗公主的婚紗與婚禮上的伴娘服裝,均為典型的1920年代初的服裝特色,在英國王室歷來的婚紗中算是相當緊跟時尚的。

30年代,西方陷入了經濟大蕭條,錢緊的妹紙們會將類似婚紗款式的裙子改造成簡單的婚紗,直上直下的H形連衣裙逐漸落幕,女性重新追求能夠修飾身材曲線的服裝。

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激戰正酣時,婚禮往往匆忙組織,掐腰設計逐漸成為主流禮服審美,婚紗亦是如此。雖然沒有過去的墊臀,但是墊肩、束腰重新回歸,所以這個時期的婚紗最為優雅得體。

1947年7月9日,伊莉莎白二世與她的遠房表兄——希臘和丹麥親王菲力浦·蒙巴頓中尉(現為愛丁堡公爵,菲力浦親王)訂婚,同年11月20日結婚。

彼時二戰剛剛結束,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婚紗代表著民族的希望。皇室御用服裝設計師諾曼·哈特奈爾希望通過在禮裙上繡上花環,來試圖傳達民族復興的資訊,而非關注於奢華的衣料。

到了50年代,芭蕾舞胸衣式連衣裙、長裙領口成為了當時不少新娘青睞的風格,這個時期的婚紗受到了Christian Dior宣揚的New Look的影響。

1956年4月19日,美國著名的奧斯卡影后格蕾絲凱利與摩納哥親王蘭尼埃三世在好萊塢舉行了轟動全球的世紀婚禮,她身披婚紗的絕美風姿和傳奇人生至今仍常被人提及。

60年代,女人對婚紗的時尚追逐開始向簡潔大方的款式靠攏,不喜歡過多的蕾絲或是花朵、彩鑽的裝飾,採用緞面或是純淨的白紗面料設計出的婚紗才是女人們的心頭之愛。

70年代宣導個性,她們試圖保持波西米亞風格,頭髮很長,曬黑的皮膚被認為是美的縮影。

80年代,“自由”、“個性”成為了婚紗設計的關鍵字,伴隨著當時的物欲橫流,婚紗設計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追求個性成了80年代的主旋律。

戴安娜王妃與查理斯王子的“世紀婚禮”成為婚紗的標誌,這件象牙色真絲塔夫綢拖地長裙,上面手工刺繡著一萬顆珍珠和珍珠母亮片,裙擺長達7.6米,王妃婚紗上寬大的荷葉袖口也成為了一時的流行趨勢。

到了90年代,Vera Wang等設計師慢慢變得家喻戶曉,極簡風格的婚紗開始走俏,除去繁瑣考究的裝飾用的珠飾、蕾絲邊、層層薄紗等複雜細節,用俐落的剪裁征服了一代女性的心。

進入21世紀後,婚紗的設計相比90年代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加簡單了,性感露肩的抹胸式禮服成為了更多人的首要選擇,人們為了避免在教堂顯得像傳統的婚禮,就把新娘的肩膀解放出來。

2011年,最美的婚紗被凱特王妃演繹了,同她已故的婆婆戴安娜一樣,驚為天人。這款公主型婚紗,十分符合凱特的個人風格,浪漫典雅,成熟高貴,透明蕾絲長袖適合教堂婚禮,即莊重又不失奢華。

2014年9月2日,安吉麗娜·朱莉與布拉德·皮特婚紗照首度曝光。

婚紗出自范思哲高定,簡約緞面乾淨俐落,但胸線上的褶皺又透出些許古典氣息,長頭紗上綴上彩色繡花又浪漫趣致。這件婚紗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它出自大牌設計師,更在於婚紗的背面和頭紗上滿是朱莉和皮特6個孩子的塗鴉,再經設計師以刺繡方式鑲嵌在裙子上,更賦予這份浪漫一個獨特的意義。

和安吉麗娜·朱莉一樣,女明星結婚時的婚紗,總能成為頭條爭相報導的亮點。回憶一下:周迅穿的Chanel婚紗、Angelababy穿的Dior、劉詩詩穿的Carven、昆淩穿的黎巴嫩設計師創立的加拿大品牌Mikael D……等等,無不出彩。

但只有舒淇,穿的婚紗是來自瑞典的快銷時尚品牌H&M於2014推出的環保婚紗系列,當時售價3990港幣,用三千多塊PK幾十萬的高級定制,風韻絲毫不減。

婚紗文化

First Look

與中國人喜歡婚禮前拍婚紗照、接親的習俗不同,First look是十分西式傳統的婚禮環節,新郎在婚禮儀式之前不參與新娘試紗的過程,在婚禮當天也沒有較為複雜的迎親環節,儀式時才能與新娘見面,在婚禮上,才能見到穿著婚紗的新娘,這一眼即為First Look。

對很多新人來說,First Look是婚禮上最期待的環節。當新郎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的新娘穿著婚紗的模樣,一般會激動到落淚,或者百感交集語塞說不出話來。

Something old

在《老友記》第五季最後兩集中,Monica和Chandler要結婚時便出現了這樣一幕。

這個傳統的原話是——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And a silver sixpence in her shoe.(一個老的東西,一個新的東西,一個借來的東西,一個藍色的東西,外加一個6便士放在她的鞋底。)每件東西都代表了一個會給新娘帶來好運的方式,傳統上來說,如果她在婚禮的時候帶著所有的這些,那她的婚姻就會幸福。

Something old,一般表示新娘家庭的延續,從父母的家庭,成功地延續到了新的自己的家庭,比如戒指、耳環。

Something new,很好理解,一個新的物件,寄予對新娘幸福生活的開啟和希望。

Somthing borrowed,一般會從一對幸福的夫妻那裡借來,代表著其他夫妻的好運將會在你這裡延續,同時也提醒新娘,總是有朋友和家人可以讓她依靠。

Something blue,在西方國家,藍色一直代表的是愛,這也是為什麼tiffany&co是藍色,還有個說法是Marry in blue, lover be true(在藍色中結婚,是真愛)。

A silver sixpence in her shoe,是否讓你聯想到《月亮與六個便士》?Sixpence其實是英國1951年到1967年用的一個銀幣,放在鞋子裡面表示會有財運伴隨。

婚紗照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市場經濟開始發展,一些老字型大小的照相館開始經營婚紗照的拍攝,獨立的婚紗影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幾乎所有結婚的中國新人都會穿上婚紗和西裝拍結婚照,這個階段,可以說是真正進入了婚紗照的時代。

時代不斷在進步,審美正悄然發生改變。團購和婚博會極大地衝擊了婚紗攝影市場,婚紗影樓的產業化,也逐漸顯出過於庸俗的一面——過度PS,韓式濾鏡,浮誇的妝容,千篇一律的廣角構圖,隱形消費等……這種工廠般程式化出產的婚紗照,越來越受到90後的diss。

我們90後這代人,更關注自我價值。快樂的體驗高於一切,甚至願意為此挑戰傳統。想像一下,拍攝婚紗照的一天中,幾乎有12個小時需要不停化妝、換服裝,明明已經大汗淋漓、表情僵硬,攝影師還要不停指導做出一些平時根本不會擺出的POSS,從A景點拍完後,迅速鑽進麵包車轉戰B景點……

這樣疲於奔命地拍攝婚紗照,本身是一件體驗極糟的事情。與此同時,隨著數碼攝影技術的發展,器材成本與後期成本空前降低,拍照對於年輕人來,簡直是一個極其容易上手的技能。

敢於挑戰常規的90後,開始選擇自己拍攝婚紗照,買一件適合旅拍的森系短款婚紗,扛著三腳架和單反去旅行,邊玩邊拍照,創造美好回憶的同時,也記錄了最自然的愛情瞬間。

寫給適婚女生的建議: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你的老公以及婚紗。對婚紗而言,適合,不僅適合自己的體形,更要適合經濟能力和婚禮形式,最貴的未必最好,最適合的必定最美。

今天是周日,也快過年了,不知道正在結婚和將要結婚的人有多少,總之祝福你們一生幸福美滿喲。

作者90後,喜馬拉雅FM《甜粥撩大牌》主播。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