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東宸藏古——《絳帖》殘本

沈廣傑, 瀋陽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常年從事書畫鑒定及美術史研究, 喜詩詞, 工書畫, 善金石篆刻。 主編《書法縱橫》, 為《文苑春秋》編委, 著有《民國遼沈金石書畫史》《金梁年譜新編》。

《絳帖》殘本封面

史籀《剔州帖》

李斯《田疇帖》

李斯書帖

張芝《今欲歸帖》

張芝《二月八日帖》

張芝《八月帖》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本,張芝《八月帖》中“廣閑”二字倒置於末行的現象。

崔瑗《賢女帖》

鄧隲書帖

鐘繇隸書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本,鐘繇隸書石板斷裂的現象。

鐘繇《宣示表》

鐘繇《賀捷表》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本,鐘繇《賀捷表》石板斷裂的現象。

曹植《贈王粲》

曹植《鷂雀賦》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本後隸書跋記

《絳帖》承淳化而增刪,為皇祐、嘉祐(1049—1063)間潘師旦摹於山西絳州,乃官帖私刻,因此得名,計廿卷也。潘歸西後而帖分二子,長以上十卷抵負官債,絳州太守摹下十卷,世稱“東庫本”。幼子摹上十卷,又稱私本,然盡毀之兵燹。宋之翻刻亦有新絳與亮字不全本者,乃避諱金主是

也。前十卷以古法帖為首,名臣次之,後為二王之書也;後十卷首為宋之帝王書,歷代帝王置入卷二,後入右軍、歷代名臣及唐宋法帖,每卷不刻帖名,卷末無跋,若有跋名者,定為翻刻也。

余藏有翻刻之殘本,為前卷之散頁。偶閱山西新絳縣圖書館之藏本(簡稱館本)與殘本對照,二者非出一本,皆為翻刻也。殘本張芝書“八月九日”中“廣閑”二字館本誤置於“遂西”之後,最後“簡絕”因石腐蝕而不清,而館本崔瑗書亦多矣。二本雖有不同,鄧隲書“未朔”,館本多隸意,殘本則無,故殘本臨寫

時略有刪改。

鐘繇隸書“臣等、不可、哉、福”等字,館本摹之殘跡,故有意為殘,而殘本全之。其“戎路”帖,館本有斷裂處,而殘本“蹇”字下殘,作雙勾態,館本作“寒臣”之別,其又有宣和等印,此館本之全矣。

曹植“贈王粲”書中有雙勾之殘處,二本相同,可證原本既殘之象也。其“鷂雀賦”中“貞觀”

印兩者不同,又見所翻版本之異也。

《絳帖》本無帖名與跋記,館本有之,其隸書跋雲:“淳化五年歲在甲午春王正月,潘師旦奉聖旨摹勒上石。”以私刻飾奉旨有序耳。

吾得殘本於舊書亭十余載,時皆零散,歸後整理成冊,故考之緣由,記之真贗矣。

丁酉嘉平月十八日于小沈水西畔之小寒香山館,沈廣傑書之並記。

張芝《八月帖》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本,張芝《八月帖》中“廣閑”二字倒置於末行的現象。

崔瑗《賢女帖》

鄧隲書帖

鐘繇隸書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本,鐘繇隸書石板斷裂的現象。

鐘繇《宣示表》

鐘繇《賀捷表》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本,鐘繇《賀捷表》石板斷裂的現象。

曹植《贈王粲》

曹植《鷂雀賦》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藏《絳帖》本後隸書跋記

《絳帖》承淳化而增刪,為皇祐、嘉祐(1049—1063)間潘師旦摹於山西絳州,乃官帖私刻,因此得名,計廿卷也。潘歸西後而帖分二子,長以上十卷抵負官債,絳州太守摹下十卷,世稱“東庫本”。幼子摹上十卷,又稱私本,然盡毀之兵燹。宋之翻刻亦有新絳與亮字不全本者,乃避諱金主是

也。前十卷以古法帖為首,名臣次之,後為二王之書也;後十卷首為宋之帝王書,歷代帝王置入卷二,後入右軍、歷代名臣及唐宋法帖,每卷不刻帖名,卷末無跋,若有跋名者,定為翻刻也。

余藏有翻刻之殘本,為前卷之散頁。偶閱山西新絳縣圖書館之藏本(簡稱館本)與殘本對照,二者非出一本,皆為翻刻也。殘本張芝書“八月九日”中“廣閑”二字館本誤置於“遂西”之後,最後“簡絕”因石腐蝕而不清,而館本崔瑗書亦多矣。二本雖有不同,鄧隲書“未朔”,館本多隸意,殘本則無,故殘本臨寫

時略有刪改。

鐘繇隸書“臣等、不可、哉、福”等字,館本摹之殘跡,故有意為殘,而殘本全之。其“戎路”帖,館本有斷裂處,而殘本“蹇”字下殘,作雙勾態,館本作“寒臣”之別,其又有宣和等印,此館本之全矣。

曹植“贈王粲”書中有雙勾之殘處,二本相同,可證原本既殘之象也。其“鷂雀賦”中“貞觀”

印兩者不同,又見所翻版本之異也。

《絳帖》本無帖名與跋記,館本有之,其隸書跋雲:“淳化五年歲在甲午春王正月,潘師旦奉聖旨摹勒上石。”以私刻飾奉旨有序耳。

吾得殘本於舊書亭十余載,時皆零散,歸後整理成冊,故考之緣由,記之真贗矣。

丁酉嘉平月十八日于小沈水西畔之小寒香山館,沈廣傑書之並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