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沒人生一胎,生再多二胎也救不了中國的生育率

乏力的“二孩時代”

自1971年起, 中國的生育率一直處於下降趨勢, 這自然是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 但原因或許不限於此:2013年和2016年, 中國為了刺激人口增長, 先後頒佈了“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 可生育率並未如期上揚。 2018年1月18日, 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中國2017年新生人口資料。 資料顯示, 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 比2016年減少63萬, 遠低於國家衛計委此前2261萬人的預期。 人口出生率為12.43‰, 比2016年下降了0.52‰。

問題出在哪裡?是因為“二孩”政策遇冷了嗎?

事實上, “二孩”政策的實施已經取得了差強人意的社會回饋, 在2017年新生人口資料所公佈的1723萬新生兒中, 二孩占比已上升到51%, 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 儘管二孩政策助力有限, 但如果沒有政策的推動, 2017年的新生人口將不足845萬, 局面會更不樂觀。

中國女性孩次生育率資料反映了這一變化。 自2004年到2016年, 中國的二孩生育率上升約2‰, 三孩生育率上升約0.5‰,

但同一時期的一孩生育率卻從26.12‰降至16.43‰, 下降約10個千分點。 一孩生育率的明顯下降, 或許才是生育率難以回升的重要因素。

人口學家認為, 一孩生育率與總和生育率的變化呈正相關, 且能如實反映沒有政策干預下的生育現狀。 因此, 無論是實行計劃生育還是全面二孩,

中國的一孩生育率能否保持在一個穩健水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人口數量的未來。

未婚率升, 生育率降

一孩生育率的高低會受到生育意願的影響。 據衛計委調查, 中國20到44歲已婚人群的平均理想子女數為1.93個, 但實際生育子女數(即總和生育率)卻遠低於生育意願, 在2015年僅為1.05個, 這一數據在建國初期的1955年是6.26個。 經濟壓力、就業歧視、養育難題等使育齡夫婦想生也不敢生。

除此之外, 中國女性未婚比例的不斷提高也是一孩生育率走低的重要因素。 中國各年齡別女性未婚比例資料顯示, 在過去近二十年中, 除15-19歲年齡段女性的未婚比例略有下降, 19歲以上所有年齡組的女性未婚比例均明顯上升。

尤其是20-24歲與25-29歲組, 其未婚比例分別從1999年的52.97%和8.15%提高到2017年的73.48%和26.48%, 升幅分別約20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 晚婚現象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

這兩個年齡組正處於女性生育高峰期, 未婚比例的提高對降低一孩生育率的作用自然會十分顯著, 而一孩生育率的降低無疑將影響到總和生育率的下降。

晚婚現象的原因是多元的。 一方面, 當今年輕人更獨立、更完善的生活與教育經歷, 使他們更願意追求自己的價值, 更重視個人自由, 推遲乃至始終不願走入婚姻的年輕人正越來越多。 同時, 結婚生子帶來的一系列時間、金錢、精力上的高昂成本, 也足以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中國民政部發佈的統計公報顯示, 2015年全國共有1213.4萬對青年男女依法辦理結婚登記, 這一人數較2014年已減少近100萬對。 由此可見, 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婚姻的大門口徘徊, 生育大事自然也成了被擱置的問題之一。

集體變老的社會

生育率的走低直接影響了人口數量的減少與人口年齡的老化。 按照聯合國的最新標準, 當一個國家65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7%,即表明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公佈的人口年齡結構與撫養比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13.74億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已占比10.8%。

把時間軸拉長來看: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1982年僅為4.9%,1990年為5.6%,2000年為7.1%,2010年為8.9%,2016年為10.8%,老齡化呈加速上升狀態。三十餘年間,中國社會的老年撫養比已從1982年的8%上升到15%,而少兒撫養比則從54.6%降至22.9%。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社會未來需要面對老齡化加速、勞動力短缺以及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又將反過來進一步抑制生育水準,加重人口問題。學者皮埃爾-萊曼認為,中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已從1980年的22歲上升到2010年的34歲,在這個趨勢之下,到2040年,中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或許將超過44歲。

時至今日,當年輕男女熱衷於給自己貼上“佛系”、“養生”等標籤時,他們恐怕還沒意識到,等在自己前方的,除了高昂的房價,越來越貴的醫療和教育,還有越來越多需要贍養的老人。

還未結婚、生子的你,願意選擇一個人、兩個人還是三個人的生活呢?

當一個國家65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7%,即表明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公佈的人口年齡結構與撫養比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13.74億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已占比10.8%。

把時間軸拉長來看: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1982年僅為4.9%,1990年為5.6%,2000年為7.1%,2010年為8.9%,2016年為10.8%,老齡化呈加速上升狀態。三十餘年間,中國社會的老年撫養比已從1982年的8%上升到15%,而少兒撫養比則從54.6%降至22.9%。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社會未來需要面對老齡化加速、勞動力短缺以及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又將反過來進一步抑制生育水準,加重人口問題。學者皮埃爾-萊曼認為,中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已從1980年的22歲上升到2010年的34歲,在這個趨勢之下,到2040年,中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或許將超過44歲。

時至今日,當年輕男女熱衷於給自己貼上“佛系”、“養生”等標籤時,他們恐怕還沒意識到,等在自己前方的,除了高昂的房價,越來越貴的醫療和教育,還有越來越多需要贍養的老人。

還未結婚、生子的你,願意選擇一個人、兩個人還是三個人的生活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