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MIT Media Lab數位貨幣研究主任:區塊鏈將迎來“眾神共存”

在上周的EmTech China峰會上, MIT Media Lab 研究主管、MIT Media Lab 數位貨幣計畫研究主任 Neha Narula 帶來了極具顛覆性的行業觀點, 尤其是她對區塊鏈時代多種貨幣共存的觀點具有一定的爭議性, 僅供讀者參考。

圖丨 Neha Narula 在演講

以下為 Neha Narula 現場演講全文:

今天, 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我們的數字貨幣計畫。 首先, 我們先從股票這個話題聊起, 世界上最早的股票是誕生於 17 世紀初荷蘭, 那檔股票就是鼎鼎大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隨著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的建立, 股票買賣風頭興起。

圖丨歷史上第一支股票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 股票買賣的歷史意義怎麼評價都不為過, 它使得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公司(股份)的買賣, 投資者獲得豐厚的回報, 公司得到了充足的資金。 不僅金融領域迎來了一場空前的增長, 更重要的是, 人類歷史上首次跨國際的協作因此出現, 現代社會也因此而奠定。

但四百年過去了, 曾經代表時代風潮的股票似乎變得裹足不前, 直到區塊鏈的出現, 才使金融業出現了新一輪的創新。

區塊鏈是偉大的!就拿乙太坊區塊鏈上的代幣(Token)為例, 它的數量有約 1,000 億個, 而且還可以進行買賣交易, 我相信, 這將會是我們資產在未來一個重要的體現形式。

如果有人問, “在談論區塊鏈的時候, 我們究竟在談論些什麼?”那我的答案就是, “我們在談論一個全新的未來!”

當然, 要想理解區塊鏈, 就要理解其中的方方面面, 而在我看來, 我將區塊鏈視作一個跨機構的資料庫(Multi-organization databases)——在它的中心有一個共識協議,

許多機構圍繞著這樣一個協議達成了共識並產生了協作。

換句話講, 你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巨大的資料庫, 所不同的是, 這個資料庫是可編輯的, 而且簽署協議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知道其中的內容來自於哪裡, 提供給誰。

圖丨跨組織資料庫

在這個基礎上,

我們又有了進一步的創新, 我們將其打造成了一個開放的形式, 或者說是一種開放式無需授權網路(Open permissionless networks)。

所謂的開放式無需授權網路實際上也需要基於一個共同認可的協議, 但是不同的是, 每個人都可以加入進來, 既可以添加內容, 也可以修改內容, 沒有任何的限制, 都可以成為資料庫中的一份子。 但這也就意味著, 駭客也有可能會混入這個體系, 所以安全問題就特別值得注意。

圖丨開放式無需授權網路

但我們卻可以用激勵機制來緩解這個問題。簡單來講,每一個被納入到我們網路中的人都有機會獲得代幣的獎勵,前提是他們能夠遵循正常的“挖礦”規則。這樣一來,駭客借助攻擊網路來獲得代幣的動機將會被大大削減。比特幣和乙太坊正是遵循的這一原理,二者向我們展示了互利共贏的開放體系是如何運轉下去的。

要談開放協議,勢必會牽扯出互聯網運行的基礎。眾所周知,互聯網是一個由多層協定構建起來的網路,例如 1974 誕生的乙太網和 TCP/IP、1990 年誕生的 HTTP/HTML 以及 1996 年誕生的 SSL/TLS。

圖丨互聯網協議及其開發方、管理機構和應用公司

雖然這些協議都是誕生在大學或研究所裡,但將他們成功拉入大眾視野的卻是一批與之對應的公司。例如,基於 TCP/IP 協定崛起的思科,身披 HTTP 符號縱橫互聯網江湖的阿裡巴巴、亞馬遜、穀歌、Facebook、雅虎等科技巨頭……

正如互聯網協議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一樣,我們所關注的以比特幣和乙太坊為代表的新一輪協定將改變我們的交易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但這一美好的願景在短期之內並不能實現,當下參與進來的企業還沒有辦法能夠想到恰到好處的應用場景,也就沒有辦法進而創造更多的價值。

同時,正如互聯網協定時代 Token Ring 對乙太網構成威脅、X.25 挑戰 TCP/IP 的地位、Gopher 在 HTTP/HTML 的陰影下試圖逆襲一樣,在區塊鏈時代,這種競爭將依舊存在——乙太坊也對比特幣急起直追。但不同於過往你死我活的殘酷競爭中只有一個協議可以勝出,最終很有可能是會有多個加密貨幣共存,而這也無疑會顛覆人們的想像。

然而,回到當下,人們對區塊鏈最期待的應用就是智慧合約,畢竟在區塊鏈所提倡的“去中心化”時代,如何加強交易雙方的信任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如果這個問題可以得到解決,那麼金融業毫無疑問將被改天換日。

圖丨協議之間的競爭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數位貨幣計畫(Digital Currency Initiative,DCL)在做什麼。DCL 可以追溯到兩年前,我們團隊中的人員來自于不同的學科,既有電腦科學家,也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首席經濟學家,還有一些互聯網協議的開發者。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不是加密貨幣的既得利益者,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能保持中立,這樣才能評價出一項技術的真正價值。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創造一個可靠的跨國家網路,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有整合不同學科的能力和一個開放的環境。但進一步來講,最終我們要確保我們的產品可以給消費者賦能,為此,我們已經和幾大公司開始合作,探索在供應鏈、自動駕駛、資產保密以及能源網路去中心化的深度應用。

但在探索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瘋狂的現實,那就是很多代幣貌似光鮮卻毫無價值,它們的誕生就純屬是一個錯誤。

想必大家也都有聽說過很多關於加密貨幣的負面消息,比如它們每秒只能進行 7 次交易;耗電量巨大;交易邏輯太過複雜;作為一種新式的交易媒介很容易就成為毒品交易和洗錢的新出口。

所以,現在我們要問的問題是,誰應該為這些加密貨幣技術負責?應該採取更多地行動來分辨出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不真實的?哪些是可行的,又應該有哪些行為指南?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嘗試。

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案例,那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加密貨幣 IOTA,通過對 IOTA 代碼的分析,我們就找到了其在設計環節和理論上的一些弱點。

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都將被逐步解決。就像上面這幅畫想表達的意思一樣,現在的加密貨幣就像汽車誕生之初一樣存在很多缺陷且不被理解。但隨著內燃機的發明,汽車逐漸普及,直至現在無人駕駛已經近在咫尺。事情在並不長的時間之內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想這也恰恰就是加密貨幣的未來。

未來幾年,我們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但是我們仍然充滿希望和激情!

在演講後的圓桌訪問環節,Neha Narula 將自己的觀點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

在回答政府政策對區塊鏈的發展有多大的影響時,Neha Narula 認為,教育和宣傳非常地關鍵,麻省理工學院自身也在設計不同的課程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區塊鏈。同時,在代幣的設計上,需要包括經濟學家在內的不同專業的專家都來建言獻策,但隔行如隔山,專業背景不同的人湊在一起難免會彼此有分歧。

圖丨Neha Narula參加圓桌會談

而在回復大家瘋狂投資比特幣的質疑的時候,Neha Narula 還是很認可比特幣的前景,她講比特幣非常地有價值。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大家都認可了之後,它才有價值的。她依次舉了紙幣、債券、股票這些例子,這些傳統的事物正是在取得了周圍人的認可之後才變得非常有價值的,仔細想想,比特幣也是同理。

但 Neha Narula 也認同,比特幣波動的問題會是使許多投資者對其望而卻步的主原因之一。Neha Narula 對比特幣的看好也體現在她認為加密貨幣將有可能取代部分國家的本國貨幣,雖然過程曲折,但在通脹壓力的逼迫之下,比特幣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圖丨開放式無需授權網路

但我們卻可以用激勵機制來緩解這個問題。簡單來講,每一個被納入到我們網路中的人都有機會獲得代幣的獎勵,前提是他們能夠遵循正常的“挖礦”規則。這樣一來,駭客借助攻擊網路來獲得代幣的動機將會被大大削減。比特幣和乙太坊正是遵循的這一原理,二者向我們展示了互利共贏的開放體系是如何運轉下去的。

要談開放協議,勢必會牽扯出互聯網運行的基礎。眾所周知,互聯網是一個由多層協定構建起來的網路,例如 1974 誕生的乙太網和 TCP/IP、1990 年誕生的 HTTP/HTML 以及 1996 年誕生的 SSL/TLS。

圖丨互聯網協議及其開發方、管理機構和應用公司

雖然這些協議都是誕生在大學或研究所裡,但將他們成功拉入大眾視野的卻是一批與之對應的公司。例如,基於 TCP/IP 協定崛起的思科,身披 HTTP 符號縱橫互聯網江湖的阿裡巴巴、亞馬遜、穀歌、Facebook、雅虎等科技巨頭……

正如互聯網協議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一樣,我們所關注的以比特幣和乙太坊為代表的新一輪協定將改變我們的交易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但這一美好的願景在短期之內並不能實現,當下參與進來的企業還沒有辦法能夠想到恰到好處的應用場景,也就沒有辦法進而創造更多的價值。

同時,正如互聯網協定時代 Token Ring 對乙太網構成威脅、X.25 挑戰 TCP/IP 的地位、Gopher 在 HTTP/HTML 的陰影下試圖逆襲一樣,在區塊鏈時代,這種競爭將依舊存在——乙太坊也對比特幣急起直追。但不同於過往你死我活的殘酷競爭中只有一個協議可以勝出,最終很有可能是會有多個加密貨幣共存,而這也無疑會顛覆人們的想像。

然而,回到當下,人們對區塊鏈最期待的應用就是智慧合約,畢竟在區塊鏈所提倡的“去中心化”時代,如何加強交易雙方的信任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如果這個問題可以得到解決,那麼金融業毫無疑問將被改天換日。

圖丨協議之間的競爭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數位貨幣計畫(Digital Currency Initiative,DCL)在做什麼。DCL 可以追溯到兩年前,我們團隊中的人員來自于不同的學科,既有電腦科學家,也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首席經濟學家,還有一些互聯網協議的開發者。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不是加密貨幣的既得利益者,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能保持中立,這樣才能評價出一項技術的真正價值。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創造一個可靠的跨國家網路,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有整合不同學科的能力和一個開放的環境。但進一步來講,最終我們要確保我們的產品可以給消費者賦能,為此,我們已經和幾大公司開始合作,探索在供應鏈、自動駕駛、資產保密以及能源網路去中心化的深度應用。

但在探索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瘋狂的現實,那就是很多代幣貌似光鮮卻毫無價值,它們的誕生就純屬是一個錯誤。

想必大家也都有聽說過很多關於加密貨幣的負面消息,比如它們每秒只能進行 7 次交易;耗電量巨大;交易邏輯太過複雜;作為一種新式的交易媒介很容易就成為毒品交易和洗錢的新出口。

所以,現在我們要問的問題是,誰應該為這些加密貨幣技術負責?應該採取更多地行動來分辨出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不真實的?哪些是可行的,又應該有哪些行為指南?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嘗試。

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案例,那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加密貨幣 IOTA,通過對 IOTA 代碼的分析,我們就找到了其在設計環節和理論上的一些弱點。

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都將被逐步解決。就像上面這幅畫想表達的意思一樣,現在的加密貨幣就像汽車誕生之初一樣存在很多缺陷且不被理解。但隨著內燃機的發明,汽車逐漸普及,直至現在無人駕駛已經近在咫尺。事情在並不長的時間之內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想這也恰恰就是加密貨幣的未來。

未來幾年,我們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但是我們仍然充滿希望和激情!

在演講後的圓桌訪問環節,Neha Narula 將自己的觀點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

在回答政府政策對區塊鏈的發展有多大的影響時,Neha Narula 認為,教育和宣傳非常地關鍵,麻省理工學院自身也在設計不同的課程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區塊鏈。同時,在代幣的設計上,需要包括經濟學家在內的不同專業的專家都來建言獻策,但隔行如隔山,專業背景不同的人湊在一起難免會彼此有分歧。

圖丨Neha Narula參加圓桌會談

而在回復大家瘋狂投資比特幣的質疑的時候,Neha Narula 還是很認可比特幣的前景,她講比特幣非常地有價值。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大家都認可了之後,它才有價值的。她依次舉了紙幣、債券、股票這些例子,這些傳統的事物正是在取得了周圍人的認可之後才變得非常有價值的,仔細想想,比特幣也是同理。

但 Neha Narula 也認同,比特幣波動的問題會是使許多投資者對其望而卻步的主原因之一。Neha Narula 對比特幣的看好也體現在她認為加密貨幣將有可能取代部分國家的本國貨幣,雖然過程曲折,但在通脹壓力的逼迫之下,比特幣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