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藍籌股強勢延續 牛市進入下半場

紅刊財經 特約作者 陳紹霞

經歷了2015年的瘋牛行情及其後的多輪股災之後,當前A股市場已經重返牛市了嗎?

筆者認為,持有不同風格股票的投資者對市場的感受和認知可能截然相反,具體需要看是哪一類股票;對於藍籌股而言,毫無疑問,2017年以來市場就已經步入了新一輪牛市,牛市已經持續了一年多了;而對於高估值的小盤股,尤其是那些缺乏業績支撐的小盤股而言,市場依然籠罩在股災的陰影之下、熊氣彌漫。

藍籌牛市進行時,二八轉換概率低

2017年以來,A股市場結構分化明顯,藍籌股強勢上漲,高估值的小盤股、垃圾股走勢疲弱;大多數藍籌股漲幅都在30%以上,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海康威視、格力電器等藍籌股甚至出現了股價翻番的行情,藍籌股成為引領市場上漲的主導力量。 基於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價值投資理念開始深入人心,這與此前多年間A股市場熱衷於炒題材、炒概念、“看基本面你就輸在起跑線上的”投資理念形成強烈反差。

從主要指數的表現來看,2017年代表大盤藍籌股的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分別上漲了25.08%和21.78%,代表小盤股的中證1000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則分別下跌了17.35%和10.67%。 2018年以來,藍籌股強勢延續,截止上週末(1月26日),代表大盤藍籌股的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分別上漲了10.92%和8.69%,代表小盤股的中證1000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則分別上漲了0.55%和3.66%,大盤藍籌股總體表現遠強於小盤股。 總體而言,當前市場藍籌股已運行在新一輪牛市行情中。

長期以來,A股市場熱衷於“炒小、炒差、炒新”,概念、題材的炒作是市場的主流。 2014年前的相當長時期裡,A股市場的一個流行語是“看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一些機構前幾年甚至直言:“炒股我只看創業板”,藍籌股則被市場戲稱為“爛臭股”。

然而,2017年以來,藍籌股異軍突起,且呈現出強者恒強的態勢,而此前市場熱衷於炒作的題材股、高估值的小盤股卻疲弱不堪,這令市場很多投資者深感不適,並期盼市場能實現二八風格轉換,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重振雄風。

那麼,在當前藍籌股強勢上行、小盤股持續疲弱的背景下,未來市場是否會出現風格轉換、或者出現小盤股與大盤藍籌股攜手上漲的牛市行情呢?

個人認為,基於當前的市場估值水準,市場出現二八風格轉換、小盤股重回牛市的可能性較小,藍籌股牛市有望延續,進入牛市下半場。

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之所以持續疲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此前脫離基本面的過度炒作。 2015年5月末創業板整體市盈率高達140多倍,2015年5月筆者曾為《證券市場週刊》撰文《公募基金申贖兩極分化,創業板或淪為龐氏騙局》,提示創業板泡沫化炒作風險,並認為,創業板的高估值遠遠超出了常識,市場對創業板的追逐已經淪為一場龐氏騙局。

2015年創業板一些遭遇爆炒的熱門股票全通教育、安碩資訊等目前的股價較當年的高位跌幅高達近90%,當年創業板龍頭股樂視網於近日複牌、也展開連續跌停走勢。 創業板指數已由2015年5月末的3542.84點跌至上週末(1月26日)的1816.8點,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則由2015年5月末的140.94倍下跌至上週末的48.84倍。

2015年以來,儘管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跌幅巨大,個人認為,小盤股的基本面並不足以支撐其當前的估值水準。小市值股票的盈利能力顯著低於大盤藍籌股,2016年中證1000成份股和創業板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分別僅為6.54%和9.18%,而上證50成份股和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的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9.98%和10.11%;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以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歷年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皆低於大盤藍籌股(詳見表3 )。

2015年股災以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出現持續大幅下跌,儘管如此,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的估值依然高高在上,大跌之後,創業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48.84倍、市盈率中值目前仍然高達56.4倍,而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的盈利能力卻顯著低於大盤藍籌股。在當前的估值水準下,投資者寄希望于小盤股重振雄風,恐難以如願。

市場環境已發生深刻變化,

投資者應擯棄“炒小、炒新、炒差”的積習

新浪網的一項調查顯示,2017年近六成的股民虧損。2017年上證綜指上漲了6.56%,A股市場總體表現為穩中有漲、溫和向上的特徵,為何大多數股民出現了虧損?

我個人認為,投資者沒有能夠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轉換思維,可能是2017年大多數股民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投資者在2017年能夠長期持有一些價值低估的藍籌股,應該能夠獲得滿意的收益率。那些出現了虧損的股民,很可能仍舊留戀於高估值的小盤股、垃圾股的炒作。

長期以來,概念、題材的炒作是A股市場的主流,股票價格往往與股票的內在價值相背離。買股票不看基本面,而是熱衷於追逐概念、題材, A股市場熱衷於“炒小、炒差、炒新”。在這樣的市場環境薰陶下,大多數中小投資者養成了追逐題材股炒作的思維習慣。

然而,2017年以來,A股市場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IPO常態化抑制了殼資源的炒作,殼資源估值面臨持續貶值的壓力;定增新政的出臺也抑制了一些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包裝熱門題材的投機性炒作,而對二級市場股價操縱行為以及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力度的加大(典型的如上市公司借高送轉題材配合大股東高價減持),也對沒有業績支撐的題材股炒作形成重壓。

長期以來,支撐A股市場垃圾股高估值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殼價值。2013年7月,筆者曾為《證券市場紅週刊》撰文《A股市場另類估值:垃圾股的“殼”價值解析》,分析顯示,18家無正常經營活動、帳面淨資產均值為-3.9億元的企業,平均市值高達18.8億元。這些企業已嚴重資不抵債、喪失了持續經營能力,其持續經營價值、清算價值為0,這些股票唯一的價值是其殼價值。2013年-2015年間,垃圾股的殼價值仍然持續膨脹,動輒高達數十億元的殼價值成為這些年來垃圾股持續炒作的不竭動能。2017年以來,新股IPO實現常態化,大量小盤股通過IPO持續上市,這讓市場意識到小盤股的稀缺性不再;另一方面,IPO常態化使IPO排隊等待的時間持續下降;當前借殼上市與IPO上市的標準已經等同,借殼上市較IPO上市的唯一優勢是不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待,如果IPO不再需要長時間的排隊,那麼借殼上市也將失去其價值。IPO的常態化正在化解多年來IPO排隊的堰塞湖,可以預期的是,IPO排隊等待的時間將會越來越短,當IPO上市等待時間小於借殼上市的等待時間時,借殼上市將最終失去其價值,殼資源的價值將趨於0,長期以來基於殼資源價值的小盤股高估值也將失去其估值基礎,A股市場長期以來熱衷於“炒新、炒小、炒差”的投資風格也將失去其炒作邏輯。

政策面變化、監管的加強,使A股市場的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大盤藍籌股強勢崛起,由低估逐步向價值回歸,而一些缺乏基本面支撐、估值嚴重偏高的小盤股,在殼資源持續貶值的背景下,估值持續下行。長期以來A股市場極度扭曲的估值體系正逐步得到修復。

面對2017年以來市場環境的驟變,多數中小投資者未能適應這種變化,依舊習慣於概念股、題材股的炒作。這可能是大多數中小投資者2017年在股市中虧損的一個主要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加強市場監管,引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對中小投資者不利。實際上,在此前多年市場熱衷於炒作題材股的市場環境下,相當多的小盤股淪為莊股,機構在市場上通過包裝熱門題材、概念,甚至與上市公司合謀、勾兌,配合莊家的炒作,吸引散戶跟風,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中小投資者也是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宣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加強對二級市場股價操縱行為以及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從根本上來說,有利於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長期而言,將淨化資本市場環境,為投資者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從整體上提高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投資收益率。另一方面,殼資源貶值、低估值藍籌股票價值回歸,市場扭曲的估值體系得到修復,這有利於引導資金投資于盈利能力強的優質企業,實現市場的優勝劣汰,恢復A股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提高市場整體資金使用效率,從而提升市場整體投資回報率,中小投資者投資回報率也將因此提高。

面對當前市場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小投資者應擯棄長期以來形成的概念、題材股炒作思維。 這一方面有賴於投資者的個人努力,另一方面,政策面應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讓投資者逐步樹立良好的投資理念,抑制“炒小、炒新、炒差、炒消息”的不良股市文化。

藍籌牛市進入下半場,警惕藍籌股泡沫化投機風險

基於當前A股市場大盤藍籌股和小盤股的估值水準,我個人認為,長期以來A股市場極度扭曲的估值體系已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A股估值體系的調整、修正,未來相當長時期裡仍將持續。2017年以來藍籌股已進入新一輪牛市行情,在經歷持續一年多的上漲行情後,藍籌股的總體估值已由此前的價值嚴重低估回歸至合理區間,部分藍籌股仍處於顯著低估狀態,2018年藍籌股牛市有望延續、進入牛市下半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中國經濟有望保持6%-7%的增速,從全球來看,這仍然是一個較高的增速,以中國經濟的規模及增速,足以為當前A股市場一些具備競爭優勢的優質藍籌股提供持續穩定的增長空間,從而為投資者提供可持續的投資回報,但需要警惕的是投機性機構對一些藍籌股的捧殺。

當價值投資成為市場一種時尚,藍籌股成為市場廣泛關注的熱點時,投機性資金有可能大量湧入藍籌股,並配合機構的研究報告無限推高一些藍籌股的估值預期,推動藍籌股估值泡沫化,當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過度炒作的跡象。

此前20多年間,中國股市曾出現過兩波以價值投資為旗幟的行情,但皆始於價值,終於投機:1996年-1997年中國股市掀起一輪以績優股領漲的行情。十年一個輪回,2006年-2007年中國股市再度爆發了一輪以價值投資為導向的行情。最終在經歷一輪大幅上漲之後,一些經典的價值投資的標杆,股價被推高至遠高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價值投資最終淪為價值投機。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當年的一批熱門股,直到2017年其股價才重新回到十年前的高點,一大批跟風追漲的投資者被長期套牢。

2007年A股市場有一個流行的口號:“死了都不賣”,一些機構打著價值投資的旗號鼓吹:好的股票在任何時候買都是對的,不需要看估值;不看估值的投資其實是典型的偽價值投資。

2007年後A股市場有一句憂傷的總結:“價值投資者都死得很慘”。當然,那些死得很慘的,其實都是偽價值投資者,他們給中石油貼上了“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亞洲最有價值的公司”的標籤,誘導一大批中小投資者沖上去、在40多元的高位接盤、站崗,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不會在40多元買入中石油。

價值投資的核心是安全邊際,即價格相對於內在價值有足夠的安全邊際。以顯著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屬於價值投資;按照巴菲特的說法,就是以40美分的價格買入價值1美元的股票;脫離安全邊際,盲目鼓吹什麼“偉大的企業”、“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之類的口號而以遠高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就是偽價值投資。

巴菲特2002年開始在H股市場以1元多的價格買入中石油H股,是價值投資,2007年A股市場上以40多元價格買入中石油,就是典型的偽價值投資,同樣,2007年下半年在A股市場打著價值投資的旗號高位追漲招商銀行、中國平安、中國神華等股票而深套了十年的,也都屬於偽價值投資。脫離基本面、盲目推高一些藍籌股的估值預期,只會使市場陷入又一輪暴漲暴跌的輪回,不利於A股市場的長期健康、穩定運行。

暴漲暴跌、牛短熊長,是長期以來A股市場揮之不去的夢魘,過度投機性炒作是一大主因。20多年前,管理層就曾期待A股市場“穩中有漲、漲幅有限”,從而走出可持續的慢牛行情。令人遺憾的是,A股市場從來不曾有過慢牛,真正的慢牛出現在美國等成熟資本市場。標準普爾500指數1978年以來由95.1點上漲至2017年末的2673.61點,40年間下跌的年份只有9年、上漲的年份為31年,2001年以來的17年間下跌的年份為5年、上漲的年份為12年,最近一輪牛市自2009年運行至今,長達9年,且目前仍舊運行在牛市中;而上證綜指自2001年以來的17年間下跌的年份為9年、上漲的年份為8年,期間無論是2006-2007年的牛市還是2014-2015年的牛市,執行時間都不到兩年,牛市啟動之初行情在猶豫中上行,有慢牛的特徵,但隨後都進入加速上升階段、演變為瘋牛,並以慘烈的暴跌告終。

2007年4月,當上證綜指向上突破4000點時,筆者曾給《中國經濟報告》撰文《期盼打破暴漲暴跌的怪圈》,對當時彌漫於市場上空的‘三年大牛市’、‘黃金十年’的樂觀預期深感憂慮,認為牛市的基礎依然脆弱。其後,雖然政策面有一系列風險預警以及“530”政策面調控,但市場依然強勢不改,不到半年時間,上證綜指就暴漲至6000多點,隨後踏上了一輪漫漫熊途。

2015年12月初,當上證綜指還在3000點之下時,筆者曾撰文《牛市進行時,且行且珍惜》,認為:“A股市場已經進入新一輪牛市,政策面、資金面與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共振催生了本輪行情。”但同時也表示:“A股市場每一輪牛市最終往往演變為瘋牛,牛短熊長、暴漲暴跌的輪回幾乎是中國股市的宿命。”此後半年間A股市場重回瘋牛模式,隨後爆發數輪股災,市場再度陷入暴漲暴跌的輪回。雖然筆者此前曾多次撰文對市場的風險感到擔憂,但市場以如此慘烈的方式展開殺跌,還是遠遠超出了筆者的想像。

2017年以來,藍籌股持續上漲,個人認為,藍籌股已進入新一輪牛市,未來行情有望延續,個人對此持審慎樂觀態度。令人擔憂的是,考慮到A股市場過去二十多年來牛短熊市、暴漲暴跌的歷史,當前藍籌股新一輪牛市有可能重蹈覆轍、再度陷入暴漲暴跌的輪回。為了避免A股市場再度演變為瘋牛模式、重陷暴漲暴跌的悲劇,政策面有必要加強對二級市場股價操縱行為及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監管,無論是藍籌股、還是沒有業績支撐的垃圾股,凡是涉及二級市場股價操縱行為、以及上市公司財報業績操縱行為,配合二級市場莊家炒作的行為,都應及時進行查處,避免市場重陷暴漲暴跌的輪回。另一方面,《證券法》應儘快修訂出臺,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現行的《證券法》對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過輕,違法收益遠高於違法成本,某種程度上是鼓勵上市公司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如金亞科技(300028)2017年11月13日晚公告,因金亞科技2014年偽造財務資料、2014年年報虛增利潤總額8049.55萬元等,公司及高管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對金亞科技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這樣的處罰力度,顯然不足以對違法者形成震懾。建議修訂現行《證券法》,大幅提高市場相關主體違法成本,讓其違法成本顯著高於違法收益,讓敢於鋌而走險、違法違規者得不償失,通過制度性約束,促進市場主體自覺地遵紀守法,通過持續經營活動為包括中小投資者在內全體股東創造價值,而不是將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對立起來,無心正常的經營活動,通過忽悠式重組、虛增利潤等手段,推升股價,讓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為大小非高價接盤。

本周市場持續下跌,二八分化明顯,藍籌股還是正常的回檔,主要是前期上漲過快,上證50已經反彈了兩天,小盤股頻現閃崩,依然是殺估值,內在價值仍然不能支撐目前的估值水準。

2015年以來,儘管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跌幅巨大,個人認為,小盤股的基本面並不足以支撐其當前的估值水準。小市值股票的盈利能力顯著低於大盤藍籌股,2016年中證1000成份股和創業板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分別僅為6.54%和9.18%,而上證50成份股和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的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9.98%和10.11%;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以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歷年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皆低於大盤藍籌股(詳見表3 )。

2015年股災以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出現持續大幅下跌,儘管如此,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的估值依然高高在上,大跌之後,創業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48.84倍、市盈率中值目前仍然高達56.4倍,而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的盈利能力卻顯著低於大盤藍籌股。在當前的估值水準下,投資者寄希望于小盤股重振雄風,恐難以如願。

市場環境已發生深刻變化,

投資者應擯棄“炒小、炒新、炒差”的積習

新浪網的一項調查顯示,2017年近六成的股民虧損。2017年上證綜指上漲了6.56%,A股市場總體表現為穩中有漲、溫和向上的特徵,為何大多數股民出現了虧損?

我個人認為,投資者沒有能夠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轉換思維,可能是2017年大多數股民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投資者在2017年能夠長期持有一些價值低估的藍籌股,應該能夠獲得滿意的收益率。那些出現了虧損的股民,很可能仍舊留戀於高估值的小盤股、垃圾股的炒作。

長期以來,概念、題材的炒作是A股市場的主流,股票價格往往與股票的內在價值相背離。買股票不看基本面,而是熱衷於追逐概念、題材, A股市場熱衷於“炒小、炒差、炒新”。在這樣的市場環境薰陶下,大多數中小投資者養成了追逐題材股炒作的思維習慣。

然而,2017年以來,A股市場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IPO常態化抑制了殼資源的炒作,殼資源估值面臨持續貶值的壓力;定增新政的出臺也抑制了一些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包裝熱門題材的投機性炒作,而對二級市場股價操縱行為以及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力度的加大(典型的如上市公司借高送轉題材配合大股東高價減持),也對沒有業績支撐的題材股炒作形成重壓。

長期以來,支撐A股市場垃圾股高估值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殼價值。2013年7月,筆者曾為《證券市場紅週刊》撰文《A股市場另類估值:垃圾股的“殼”價值解析》,分析顯示,18家無正常經營活動、帳面淨資產均值為-3.9億元的企業,平均市值高達18.8億元。這些企業已嚴重資不抵債、喪失了持續經營能力,其持續經營價值、清算價值為0,這些股票唯一的價值是其殼價值。2013年-2015年間,垃圾股的殼價值仍然持續膨脹,動輒高達數十億元的殼價值成為這些年來垃圾股持續炒作的不竭動能。2017年以來,新股IPO實現常態化,大量小盤股通過IPO持續上市,這讓市場意識到小盤股的稀缺性不再;另一方面,IPO常態化使IPO排隊等待的時間持續下降;當前借殼上市與IPO上市的標準已經等同,借殼上市較IPO上市的唯一優勢是不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待,如果IPO不再需要長時間的排隊,那麼借殼上市也將失去其價值。IPO的常態化正在化解多年來IPO排隊的堰塞湖,可以預期的是,IPO排隊等待的時間將會越來越短,當IPO上市等待時間小於借殼上市的等待時間時,借殼上市將最終失去其價值,殼資源的價值將趨於0,長期以來基於殼資源價值的小盤股高估值也將失去其估值基礎,A股市場長期以來熱衷於“炒新、炒小、炒差”的投資風格也將失去其炒作邏輯。

政策面變化、監管的加強,使A股市場的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大盤藍籌股強勢崛起,由低估逐步向價值回歸,而一些缺乏基本面支撐、估值嚴重偏高的小盤股,在殼資源持續貶值的背景下,估值持續下行。長期以來A股市場極度扭曲的估值體系正逐步得到修復。

面對2017年以來市場環境的驟變,多數中小投資者未能適應這種變化,依舊習慣於概念股、題材股的炒作。這可能是大多數中小投資者2017年在股市中虧損的一個主要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加強市場監管,引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對中小投資者不利。實際上,在此前多年市場熱衷於炒作題材股的市場環境下,相當多的小盤股淪為莊股,機構在市場上通過包裝熱門題材、概念,甚至與上市公司合謀、勾兌,配合莊家的炒作,吸引散戶跟風,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中小投資者也是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宣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加強對二級市場股價操縱行為以及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從根本上來說,有利於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長期而言,將淨化資本市場環境,為投資者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從整體上提高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投資收益率。另一方面,殼資源貶值、低估值藍籌股票價值回歸,市場扭曲的估值體系得到修復,這有利於引導資金投資于盈利能力強的優質企業,實現市場的優勝劣汰,恢復A股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提高市場整體資金使用效率,從而提升市場整體投資回報率,中小投資者投資回報率也將因此提高。

面對當前市場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小投資者應擯棄長期以來形成的概念、題材股炒作思維。 這一方面有賴於投資者的個人努力,另一方面,政策面應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讓投資者逐步樹立良好的投資理念,抑制“炒小、炒新、炒差、炒消息”的不良股市文化。

藍籌牛市進入下半場,警惕藍籌股泡沫化投機風險

基於當前A股市場大盤藍籌股和小盤股的估值水準,我個人認為,長期以來A股市場極度扭曲的估值體系已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A股估值體系的調整、修正,未來相當長時期裡仍將持續。2017年以來藍籌股已進入新一輪牛市行情,在經歷持續一年多的上漲行情後,藍籌股的總體估值已由此前的價值嚴重低估回歸至合理區間,部分藍籌股仍處於顯著低估狀態,2018年藍籌股牛市有望延續、進入牛市下半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中國經濟有望保持6%-7%的增速,從全球來看,這仍然是一個較高的增速,以中國經濟的規模及增速,足以為當前A股市場一些具備競爭優勢的優質藍籌股提供持續穩定的增長空間,從而為投資者提供可持續的投資回報,但需要警惕的是投機性機構對一些藍籌股的捧殺。

當價值投資成為市場一種時尚,藍籌股成為市場廣泛關注的熱點時,投機性資金有可能大量湧入藍籌股,並配合機構的研究報告無限推高一些藍籌股的估值預期,推動藍籌股估值泡沫化,當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過度炒作的跡象。

此前20多年間,中國股市曾出現過兩波以價值投資為旗幟的行情,但皆始於價值,終於投機:1996年-1997年中國股市掀起一輪以績優股領漲的行情。十年一個輪回,2006年-2007年中國股市再度爆發了一輪以價值投資為導向的行情。最終在經歷一輪大幅上漲之後,一些經典的價值投資的標杆,股價被推高至遠高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價值投資最終淪為價值投機。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當年的一批熱門股,直到2017年其股價才重新回到十年前的高點,一大批跟風追漲的投資者被長期套牢。

2007年A股市場有一個流行的口號:“死了都不賣”,一些機構打著價值投資的旗號鼓吹:好的股票在任何時候買都是對的,不需要看估值;不看估值的投資其實是典型的偽價值投資。

2007年後A股市場有一句憂傷的總結:“價值投資者都死得很慘”。當然,那些死得很慘的,其實都是偽價值投資者,他們給中石油貼上了“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亞洲最有價值的公司”的標籤,誘導一大批中小投資者沖上去、在40多元的高位接盤、站崗,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不會在40多元買入中石油。

價值投資的核心是安全邊際,即價格相對於內在價值有足夠的安全邊際。以顯著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屬於價值投資;按照巴菲特的說法,就是以40美分的價格買入價值1美元的股票;脫離安全邊際,盲目鼓吹什麼“偉大的企業”、“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之類的口號而以遠高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就是偽價值投資。

巴菲特2002年開始在H股市場以1元多的價格買入中石油H股,是價值投資,2007年A股市場上以40多元價格買入中石油,就是典型的偽價值投資,同樣,2007年下半年在A股市場打著價值投資的旗號高位追漲招商銀行、中國平安、中國神華等股票而深套了十年的,也都屬於偽價值投資。脫離基本面、盲目推高一些藍籌股的估值預期,只會使市場陷入又一輪暴漲暴跌的輪回,不利於A股市場的長期健康、穩定運行。

暴漲暴跌、牛短熊長,是長期以來A股市場揮之不去的夢魘,過度投機性炒作是一大主因。20多年前,管理層就曾期待A股市場“穩中有漲、漲幅有限”,從而走出可持續的慢牛行情。令人遺憾的是,A股市場從來不曾有過慢牛,真正的慢牛出現在美國等成熟資本市場。標準普爾500指數1978年以來由95.1點上漲至2017年末的2673.61點,40年間下跌的年份只有9年、上漲的年份為31年,2001年以來的17年間下跌的年份為5年、上漲的年份為12年,最近一輪牛市自2009年運行至今,長達9年,且目前仍舊運行在牛市中;而上證綜指自2001年以來的17年間下跌的年份為9年、上漲的年份為8年,期間無論是2006-2007年的牛市還是2014-2015年的牛市,執行時間都不到兩年,牛市啟動之初行情在猶豫中上行,有慢牛的特徵,但隨後都進入加速上升階段、演變為瘋牛,並以慘烈的暴跌告終。

2007年4月,當上證綜指向上突破4000點時,筆者曾給《中國經濟報告》撰文《期盼打破暴漲暴跌的怪圈》,對當時彌漫於市場上空的‘三年大牛市’、‘黃金十年’的樂觀預期深感憂慮,認為牛市的基礎依然脆弱。其後,雖然政策面有一系列風險預警以及“530”政策面調控,但市場依然強勢不改,不到半年時間,上證綜指就暴漲至6000多點,隨後踏上了一輪漫漫熊途。

2015年12月初,當上證綜指還在3000點之下時,筆者曾撰文《牛市進行時,且行且珍惜》,認為:“A股市場已經進入新一輪牛市,政策面、資金面與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共振催生了本輪行情。”但同時也表示:“A股市場每一輪牛市最終往往演變為瘋牛,牛短熊長、暴漲暴跌的輪回幾乎是中國股市的宿命。”此後半年間A股市場重回瘋牛模式,隨後爆發數輪股災,市場再度陷入暴漲暴跌的輪回。雖然筆者此前曾多次撰文對市場的風險感到擔憂,但市場以如此慘烈的方式展開殺跌,還是遠遠超出了筆者的想像。

2017年以來,藍籌股持續上漲,個人認為,藍籌股已進入新一輪牛市,未來行情有望延續,個人對此持審慎樂觀態度。令人擔憂的是,考慮到A股市場過去二十多年來牛短熊市、暴漲暴跌的歷史,當前藍籌股新一輪牛市有可能重蹈覆轍、再度陷入暴漲暴跌的輪回。為了避免A股市場再度演變為瘋牛模式、重陷暴漲暴跌的悲劇,政策面有必要加強對二級市場股價操縱行為及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監管,無論是藍籌股、還是沒有業績支撐的垃圾股,凡是涉及二級市場股價操縱行為、以及上市公司財報業績操縱行為,配合二級市場莊家炒作的行為,都應及時進行查處,避免市場重陷暴漲暴跌的輪回。另一方面,《證券法》應儘快修訂出臺,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現行的《證券法》對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過輕,違法收益遠高於違法成本,某種程度上是鼓勵上市公司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如金亞科技(300028)2017年11月13日晚公告,因金亞科技2014年偽造財務資料、2014年年報虛增利潤總額8049.55萬元等,公司及高管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對金亞科技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這樣的處罰力度,顯然不足以對違法者形成震懾。建議修訂現行《證券法》,大幅提高市場相關主體違法成本,讓其違法成本顯著高於違法收益,讓敢於鋌而走險、違法違規者得不償失,通過制度性約束,促進市場主體自覺地遵紀守法,通過持續經營活動為包括中小投資者在內全體股東創造價值,而不是將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對立起來,無心正常的經營活動,通過忽悠式重組、虛增利潤等手段,推升股價,讓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為大小非高價接盤。

本周市場持續下跌,二八分化明顯,藍籌股還是正常的回檔,主要是前期上漲過快,上證50已經反彈了兩天,小盤股頻現閃崩,依然是殺估值,內在價值仍然不能支撐目前的估值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