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致命缺點是什麼?司馬懿說了17個字,康熙對他評價高

三國時期, 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文臣武將, 其中諸葛亮就是最耀眼的一位。 據史料記載, 諸葛亮前半生基本上在臥龍崗讀書和種地, 後半生全部奉獻給了劉備和蜀漢政權, 憑藉自己的才華和權謀, 最終協助劉備完成了帝王大業, 建立了蜀漢政權。 不過自己最終卻活活累死, 自此千百年來, 對諸葛亮的評價都是十分高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則是他完美人格的寫照, 除此之外, 諸葛亮精通兵法, 並且計謀頗多, 口才也是極其了得。 然而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諸葛亮也有著致命的缺點, 一般來說, 要瞭解一個人的弱點,

只需要看看他的對手就可以了, 當時曹操的頂級謀士郭嘉是諸葛亮的對手, 被譽為鬼才。 然而郭嘉死的太早, 他死的那一年, 諸葛亮才剛剛出山輔助劉備, 兩人根本就沒有機會一決高低。

此後的多年裡, 諸葛亮基本上將所有的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任何人都沒能使他畏懼, 然而曹操去世之後, 曹丕開始重用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從此之後, 司馬懿成為諸葛亮一生最厲害的對手。 在數次交手之後, 司馬懿處於明顯的下風, 然而即使這樣, 司馬懿卻將諸葛亮的弱點摸的十分透徹, 據史料記載, 司馬懿曾對諸葛亮, 有過2個評價, 第一個評價則是認為諸葛亮是當世奇才。 第二個評價雖然只有17個字, 然而卻相當的簡練和合理, 一句話就說出了諸葛亮的致命弱點, 這便是著名的“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意思十分明顯, 雖然諸葛亮志向很遠大, 但卻缺乏果斷力, 雖然手握重兵, 但卻不懂得權變。 坦白來說, 司馬懿這樣說諸葛亮, 並非是刻意貶低,
而是一種非常客觀的評價。

當年諸葛亮進行的5次北伐, 最終都失敗了, 除了佔領兩個偏郡外, 幾乎沒有攻佔曹魏一寸土地, 但卻消耗了蜀漢大量的財力和人力, 其中諸葛亮必定應當負一部分責任。 當年名將魏延提出子午穀奇謀的時候, 其實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然而諸葛亮卻因為生平用兵謹慎, 居然拒絕了魏延的計謀, 結果錯失了一個收復中原的好機會。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恰如其分, 然而人世間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 雖然諸葛亮是一個百年難遇的奇才, 然而也難免有一些弱點, 即使有這些弱點, 也絲毫不影響他在後世心目中崇高的形象。 清朝康熙皇帝曾這樣評價過諸葛亮, 認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為人臣者, 只有諸葛亮可以做到這樣。

筆者認為, 諸葛亮之所以打仗, 不敢冒險, 其實和蜀國的實力有關, 大家要知道, 當時的蜀漢政權國力是最弱的, 如果冒險打仗, 一旦失敗蜀漢政權就會危在旦夕, 而魏國司馬懿即使打敗了, 還有足夠的兵力和財力能夠繼續作戰。 除此之外, 當時的諸葛亮是蜀國的中流砥柱, 一旦失敗就會讓蜀國喪失信心, 而且在劉禪身邊還有一群小人, 反而會遭到小人的陷害。 假使諸葛亮和司馬懿換一下位置, 司馬懿也未必能夠帶領蜀國走向勝利, 畢竟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原因還是綜合國力, 當時的蜀國太弱小了。

當時的蜀國太弱小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