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傳資管新規將落地,利空出盡是利好?

最近市場老是被一些此前就有的舊消息嚇懵, 5日盤後新浪財經刊文彭博社的一則消息又是與舊消息有關的:

據彭博新聞社報導,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正式檔最快或於本月下發, 並且過渡期不會延長。 報導稱, 儘管有部分銀行希望放鬆一些條款和延長過渡期, 但在正式檔中過渡期安排將與此前的徵求意見稿一致, 並不會延長。 正式檔的主要內容亦將與此前的徵求意見稿基本一致, 其中包括打破剛兌的要求。 2017年11月, 央行就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 過渡期截至2019年6月30日。

兩會前期的政治敏感期, 新規順勢推出概率較大

從近期銀監會處理成都銀行以及股權質押降杠杆之下的個股閃崩潮再次讓資本市場見識到了“打破剛性兌付”這句話的威力, 凡是此前“玩命加杠杆”的基本上沒幾個有好下場的。

監管層給了市場一個“下馬威”之後, 順勢推出資管新規正式檔稿的可能性似乎非常之高。

去年11月一行三會發佈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之後, 曾經有多家銀行聯名“訴苦”, 表示如果按照意見稿來執行將面臨破產的可能。 事情過去短短數月, 再次傳出與資管新規有關的消息。 雖然目前尚未經監管權威媒體發佈具體情況, 但是目前這個節點的這種消息也值得我們深思。

展望一季度, 最大的事情就是兩會了。 在3月中旬兩會召開附近也是股權質押新規正式實施的日子。 而對於拖了數月之久的資管新規, 隨著近月銀監會對各個違規機構的嚴懲以及資本市場強平警報的風險引爆, 相信對於此前還“撒嬌任性”的銀行機構們已經基本打消了“新規過渡期延遲以及具體細則放寬”的幻想了。

“父愛式”監管退出舞臺, 隨之而來的是大資管統一監管的新時代。

統一監管時代到來!金融開始“鋸腿”

去年11月《意見稿》出臺的時候, 部分市場人士將其解讀為“利空出盡是利好”, 理由是給嚴監管之下願意“依法行事”的參與者們提供了“參考守則”……

去年的時候, 我們曾經看到這樣的一幕幕場景……

某老闆曾經滿腹委屈的對媒體記者說, “自己也是知識份子, 天天都是5+2, ‘白加黑’, 一心只是想把保險公司幹好, 給保民掙點錢。 投資萬科是看好萬科, 只想做財務投資者, 目標是保經濟利益不受損。 ”

某老闆還在持續出售手中的房地產業務;

不過現在好了, 這份所謂的史上最嚴的資產新規基本囊括了金融機構未來一段時間內所可能涉及的投資行為和領域,

給出了一份相當繁瑣(以至於眾多券商整個週末都在解讀, 但估計諸多投資人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恐怕只知道監管是更嚴格了而已)。 但也相對細緻的操作手冊, 有望減少因為“不明真相、無法可依”而踩到紅線的風險。

但我想說的是, 放眼當前金融市場, 還有多少“資本大鱷”們能“放開手腳”去做的?

博覽研究員認為, 與其說這次資管新規是為金融圈人士提供了一個“如何規避法律懲戒”的準繩, 倒不如說是對分業監管的逐步顛覆。 市場規模達30萬億、以剛性兌付為主的的銀行理財將逐步按照資管新規的條例進行“矯正疏導”,

而這也意味著“統一監管”時代的到來。

就像最近樓繼偉說的“掏心窩子話:“上世紀90年代, 朱鎔基同志堅持分業經營……面對今天的金融亂象, 我不禁感佩朱鎔基同志當年的英明預見”。 過去的通道、過橋、拆借等等金融創新工具極大地提高了資本的衍生速度。 某種程度上講是效率提高, 但更確切地說是讓“資本和資本更方便地自我娛樂”。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近日新華社旗下經參頭版提到的“勿讓偽創新傷了真創新”。

1月30日政治局集體學習更是準確地傳達出了監管層對待金融的態度:在新華社1700字通稿當中, “實體經濟”一詞, 竟然出現了10次!而且取代了十九大報告中供給側改革的地位, 位列最高領導人要突出抓好的五項工作之首!

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在5日《重大利空!質押新規或引發A股“內出血”》一文中,博覽研究員曾指出:處理好實體經濟和金融創新之間的關係將是今後中國改革攻堅能否一戰而定的關鍵所在。如果所謂的金融創新僅僅在為資本自娛自樂構造籌碼,那麼這樣無益於實體經濟做大做強的“偽創新”將逐一被閹割!而我國將從過去五年的“互聯網+”戰略,向“實體經濟+”戰略進行轉型。不利於實體發展的資本空轉不僅僅從週邊上拔掉“電源”,更是要從內在“搗毀”運轉的機制。

過去分業監管過度追求金融自由化以及資本套利便利度已經使得這種資本衍生的速度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想匹配。金融的這條腿太粗太長,而實體經濟這條腿又細又短。以至於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中國已經習慣了“跛著腳”用大腿走路了。

現在怎麼辦呢?

小腿長得太慢,而且大腿把越來越多的養分從小腿裡面吸過來,最後形成的結果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脫實向虛”。要想不改變現有體制的環境下實現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唯一的做法就是“把大腿截短”,鋸掉一部分,重新讓實體經濟在“敵對勢力”少的環境下壯大。

用博覽首席經濟學家李宏圖先生的話就是“讓金融市場逐步斷水斷電,斬斷週邊進入股市的管道”。而現在面臨的情況不僅僅是股市的“腿”被鋸掉,整個金融市場都面臨著同一“宿命”!這就像面對著股權質押新規的解讀一樣,雖然從短線來看,我們認為新老劃斷以及服從減持新規的表述是利好有利於市場反彈企穩。但是整個金融市場面臨的實際狀況卻是“斷水斷電斷網”之後還要“內出血”。(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不同週期視角下的判斷)

通過上述種種來看,可以預見的是《資管新規》不是嚴監管的結束,而是金融進入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總結

對於接下來可能到來的資管新規,博覽研究員認為不用存在過度樂觀的預期。金融被逐步“緩凍”是大勢所趨,而其產生的效果也和股權質押新規如出一轍,看似有著較長的過渡緩衝期,實則是溫水煮青蛙。金融市場的風口基本上被一一堵住。至於飛在天上的豬,都是早摔晚摔的事。對於所謂的“利空出盡是利好”的表述大體都是在溫水之中自欺欺人地慰藉自己“一切還好”!還是那句話——A股不是“監管風暴眼中”的“世外桃源”!

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在5日《重大利空!質押新規或引發A股“內出血”》一文中,博覽研究員曾指出:處理好實體經濟和金融創新之間的關係將是今後中國改革攻堅能否一戰而定的關鍵所在。如果所謂的金融創新僅僅在為資本自娛自樂構造籌碼,那麼這樣無益於實體經濟做大做強的“偽創新”將逐一被閹割!而我國將從過去五年的“互聯網+”戰略,向“實體經濟+”戰略進行轉型。不利於實體發展的資本空轉不僅僅從週邊上拔掉“電源”,更是要從內在“搗毀”運轉的機制。

過去分業監管過度追求金融自由化以及資本套利便利度已經使得這種資本衍生的速度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想匹配。金融的這條腿太粗太長,而實體經濟這條腿又細又短。以至於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中國已經習慣了“跛著腳”用大腿走路了。

現在怎麼辦呢?

小腿長得太慢,而且大腿把越來越多的養分從小腿裡面吸過來,最後形成的結果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脫實向虛”。要想不改變現有體制的環境下實現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唯一的做法就是“把大腿截短”,鋸掉一部分,重新讓實體經濟在“敵對勢力”少的環境下壯大。

用博覽首席經濟學家李宏圖先生的話就是“讓金融市場逐步斷水斷電,斬斷週邊進入股市的管道”。而現在面臨的情況不僅僅是股市的“腿”被鋸掉,整個金融市場都面臨著同一“宿命”!這就像面對著股權質押新規的解讀一樣,雖然從短線來看,我們認為新老劃斷以及服從減持新規的表述是利好有利於市場反彈企穩。但是整個金融市場面臨的實際狀況卻是“斷水斷電斷網”之後還要“內出血”。(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不同週期視角下的判斷)

通過上述種種來看,可以預見的是《資管新規》不是嚴監管的結束,而是金融進入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總結

對於接下來可能到來的資管新規,博覽研究員認為不用存在過度樂觀的預期。金融被逐步“緩凍”是大勢所趨,而其產生的效果也和股權質押新規如出一轍,看似有著較長的過渡緩衝期,實則是溫水煮青蛙。金融市場的風口基本上被一一堵住。至於飛在天上的豬,都是早摔晚摔的事。對於所謂的“利空出盡是利好”的表述大體都是在溫水之中自欺欺人地慰藉自己“一切還好”!還是那句話——A股不是“監管風暴眼中”的“世外桃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