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山語散話—《立春》

今日立春, 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是開始的意思, “陽和起蟄, 品物皆春”, 立春過後, 東風送暖, 大地開始解凍, 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 河裡的冰開始溶化, 不再堅硬負重。 “春打六九頭, 吃穿不用愁”, 這是流傳至今的民諺, 道理我們不得而知, 猜想也許是千百年來人們積累的經驗吧。 還有一句諺語:“春打五九尾, 窮漢伸了腿”, 這打春就這麼重要, 差一天都不行嗎, 今兒可是五九的尾巴。

《呂氏春秋》“十二月記”中, 就有記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氣。 它們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 標誌著季節變化, 清楚地劃分出一年四季。 如今的南北氣候有所不同, 南方則是持續的低溫冰雪, 北方說冷也冷不起來, 但還有偶爾的寒流, 誰還想到什麼立春呢, 畢竟春節都還沒有過呢。

漢代之前曆法曾多次變革, 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 意思春天從此開始, 延續了兩千多年後, 1913年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檔, 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 此後立春日, 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下來, 但是嚴格來說, 過了立春才是屬相真正的更替之日。

一年之際在於春, 春是溫暖, 春是萌動, 春是萬物復蘇。 立春之日迎春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從官方到民間都很重視, 皇帝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迎春, 祈求豐收, 要賞賜群臣, 佈德令以施惠兆民。 在民間, 春色是不解的風情, 是“惜春常恨花開早, 依舊落紅無數”的驚喜;是“昨夜雨疏風驟,

應是綠肥紅瘦”的愜意;是“枝上柳棉吹又少, 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感慨。

在我眼裡, 是詩人成就了即將來臨的春色,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人們讀懂了飄逸的春雨, “千里鶯啼綠映紅”讓春色成為了畫卷, 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春色滿園, 春天的魅力便是“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春色是那宣紙上塗抹的幾筆, 嫋嫋鵝黃淡淡輕垂, 一泓鴨綠粼粼而起。 濕潤的土壤上鋪滿了嫩綠的萌芽, 茫茫碧草上點綴著星星繁花, 蔚藍的天空上也會掛幾絲雲, 也許就是“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的詩情畫意。

我曾寫過《立春》的詩“忽聽窗外鵲語歡,不見枯色與霜天。昨夜可曾誰偷筆,一點青翠染江山。”立春之日,迴響起兒時的讀書聲,那時的我手捧著課本,讀著朱自清的《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

我曾寫過《立春》的詩“忽聽窗外鵲語歡,不見枯色與霜天。昨夜可曾誰偷筆,一點青翠染江山。”立春之日,迴響起兒時的讀書聲,那時的我手捧著課本,讀著朱自清的《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