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龍口這個“中國傳統古村落”,又添一個好去處

火紅的七月, 被譽為“中國傳統古村落”的諸由觀鎮西河陽村可謂雙喜臨門!

一喜, 該村被省住建廳命名為山東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二喜, 張氏故居和張修基生平事蹟展館與廣大遊人見面。

張氏故居位於村中東北, 小後街東端, 現存老宅兩棟, 建于清嘉慶年間, 距今300餘年。 沿街正對前院開有可供車馬進出的大門, 人行出入則走東門, 進門正對東廂房南牆有照壁, 後有花園、後院等, 是叢林集團有限公司的創立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修基先生的故居。

▲張修基生平事蹟管

老宅飽經滄桑, 人文厚重, 充滿了故事。 早在明初, 張修基的先祖就從雲南遷徙到西河陽村定居, 農耕立業。 清代, 西河陽村商業興村, 富甲一方, “要花錢, 找吉元;吃好飯, 協興萬;不怕累, 同德店;農加商, 東頭張”的順口溜廣為流傳。 這“農加商, 東頭張”, 說的就是張修基先輩開創亦農亦商新路, 一邊耕田種地, 一邊開辦粉坊, 成為當時粉絲外銷主要供應商的故事。

▲張氏家族的粉坊

張修基生平事蹟展館由張氏故宅裡的九間東廂房改造而成。 推開大門, 映入眼簾的是張修基的銅塑雕像, 牆上是照片和文字, 館內陳列著張修基當瓦匠時用的工具、張家當年吊梁用的滑輪、粉房裡的石磨等, 通過“少年英雄、年輕有為、三次創業、創富一方”等13個版塊, 真實、生動地記錄了張修基的不凡人生。

張修基少年失學務農, 但他肯鑽好問, 勇於實踐, 被稱為村裡頭名“莊稼把式”, 建築隊的“工程師”。

上世紀七十年代, 張修基任村粉坊負責人, 他大搞技術革新, 改人推畜拉的石磨為以機械為動力的機械立磨, 大大提高了粉絲的出粉率。 這場粉絲“革命”, 使得西河陽的粉絲在當時產量、品質、出口創匯居蓬萊、招遠、黃縣三縣第一。 不惑之年的張修基激情滿懷, 壯心不已, 乘著改革的東風, 三次大創業。 將年產4.4萬噸水泥小廠, 發展成為年產80噸的“水泥大王”, 其產量、品質、出口創匯居全國鄉鎮企業首位, 將叢林集團發展成為集建材、化工、電力、有色金屬、鋁材生產、管件生產等國家級綜合性企業集團。 在國家急需特大擠壓機來解決航太航空、軍工裝備、高鐵、電力等高精度型材時, 張修基以“爭世界第一, 為民爭氣, 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
製造出世界首台萬噸擠壓機。

一個莊稼漢創造了世界奇跡, 其膽略、氣魄、志氣震驚中外。

▲粉坊石磨見證歷史

如今, 張氏故居依然保留著張修基先祖做粉絲用的老井、石磨等整套用具, 陳列著張修基出差用的提包、當年穿過的衣服、用過的電話機等生活用品。 院牆上的張家族譜,展現了這個家族父慈子孝、夫和妻隨、兄友弟恭、朋誼友信的品德性格。

院裡粗壯茂密的葡萄樹,像是一名忠誠的衛士,默默地守護著小院的古樸典雅,見證著老宅的百年滄桑...

院牆上的張家族譜,展現了這個家族父慈子孝、夫和妻隨、兄友弟恭、朋誼友信的品德性格。

院裡粗壯茂密的葡萄樹,像是一名忠誠的衛士,默默地守護著小院的古樸典雅,見證著老宅的百年滄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