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楊麗萍:我終於活成了被神話的樣子

文/程是非

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 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海子

魯豫第一次去月亮宮時,

活躍的就像小時候被父母帶去帶去遊樂場的孩子。

她不相信,

世間有這麼美的地方。

楊麗萍的月亮宮

正如世間的人,

不相信有人能把海子的夢實現。

俗世對於楊麗萍的評價似乎就是那幾句,

按最近大熱的韓劇《花遊記》裡的說法,

她怕是妖精吧,

才能永遠不老,

永遠那麼美。

沒有人知道她是不是妖精,

但她的確活成了世間人夢中的樣子。

從一開始的《雀之靈》,

從《月光》再到《雲南印象》,

她用一生去愛了舞臺, 至死方休。

對於紛擾的娛樂圈來說,

楊麗萍一直是個獨特的存在。

她不追求所謂的時尚,

一席蠟染布衣,

一個竹藤籃子,

她卻能穿出高定的感覺。

別人的街拍都是跟拍設定好的動作,

她的一個回眸就是仙氣。

肖全曾說:

“三毛和楊麗萍都是離自然和上帝最近的人。 ”

六十歲的人,

眼裡沒有一點雜質。

她不是媒體追逐的核心,

卻讓所有人移不開視角。

她愛舞成癡,

雲南的山養了她的魂,

雲南的水潤了她的容,

雲南的舞予了她一生的夢。

90年代, 她就敢對著媒體說,

我來這世上的使命不是為了傳宗接代,

為了保持身材,她放棄了做母親的權利,

她告訴世上的人,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有自己的責任與夢想,

與性別無關,

這是生而為人的權利。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

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1971年,13歲的楊麗萍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學習舞蹈。

卻沒想到,這一跳就是一輩子。

她愛跳舞,沒有基礎的人完全憑藉天賦跌跌撞撞進入了歌舞團。

她執拗,

基礎比人家差她就徹夜的練。

連她妹妹都說,

那時候連跟家裡人打電話她都是在壓腿的。

別人跳孔雀舞就是整套模仿,

她偏沒事就看野生孔雀怎麼生活的。

她躲在草叢中、站在河邊,

看孔雀如何喝水,

如何進食,

如何吸引異性,

把一個舞者活成了動物學家。

通過觀察,

源源不斷的靈感湧進楊麗萍的腦子裡,

同樣是孔雀舞,

她跳的比別人就是好了幾分。

費心養起的指甲成了載體,

食指與拇指一碰,

一隻雀就活靈活現的展示于世人眼前,

別人跳的是舞,她跳的時候就是孔雀。

舞臺上忘我的釋放,

她似乎就化身河邊的那只孔雀,

柔軟著腰肢綻放美麗,

用著神秘的語言展示著自然的奧秘。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一次選拔中楊麗萍脫穎而出選送到了北京。

1986年她創作並表演了獨舞《雀之靈》一舉成名,

榮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表演第一名,

1988年被《北京日報》評為當年十大新聞人物之一。

很難形容看她的舞是什麼樣的感覺,

微冷的追光燈下,

那雙翅膀抖動的時候,

那一席純白的白紗裙飛揚的時候,

你總會不自覺的被帶入到她的情緒變化之中。

自由與柔情、野性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你能感受到微涼而又炙熱的生命就那麼鮮活的躍於舞臺。

你跟著哭,跟著笑,

沒有語言,卻又酣暢淋漓。

她說:“跳舞對很多人來講是發揮技術,對我來講不是。我每次跳孔雀舞都覺得我在一片森林裡面,霞光萬丈。”

她就是有這種魔力,

驚心動魄,不在乎結果,怎麼燦爛怎麼活。

舞蹈《雀之靈》

很多人說看楊麗萍演出,

是拋棄嫉妒心的。

她美的讓人驚心動魄,

卻讓女人都為之動心。

很難相信,

那個美麗的綻放在舞臺的女子,

已經是快60歲的人了。

少女般的面容與靈巧的身段,

時光似乎遺忘了這位大山裡出來的美麗孔雀,

在她愛了一生的舞臺上。

翩翩舞動,恍惚間甚至能看到孔雀的身影,

光影下,真的就是成了仙。

她愛舞成癡,

那一手長指甲是從她年輕時候一直留到現在,

薩頂頂說,楊麗萍家的屋子裡都漏水了,她還在研究保養她的指甲。

楊麗萍就餐時,

工作人員會將菜給她夾好,然後她再用手抓著吃。

若是一日兩日還好,

可她,就這麼堅持了半輩子。

她自己也說跳孔雀舞的人是視指甲如命的,

跳孔雀舞的人不能沒有指甲。

楊麗萍與小彩旗合作舞蹈

世間的紛擾,

對於她卻成了累贅。

取于自然,學于自然,

她懂得了生活的美好,於是敬畏生命。

她是自然的女兒,

看淡了自我,於是超脫。

“我並不是一個犧牲者。我知道如何享受生活,我會自己建造家園,自己種田。

我從小就想當母親,現在,我會當一朵花的母親、一隻小鳥的母親,在我的眼裡,花花草草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不會感覺欠缺,也沒有遺憾。”

2000年楊麗萍從中央民族歌舞團退休後,

做出一個讓所有人難以理解的決定。

她把戶口從北京遷回雲南,

成為了“逃離北上廣”的代表。

她踩著樹根當樓梯自己辦團,

到深山老林裡選舞者。

無論是學過舞蹈的,還是沒有功底的,

只要有靈性的、喜愛舞蹈的她都收。

沒有標準卻高於所有的標準,

自身的經歷讓楊麗萍相信任何舞者都有自己的魂。

敢於釋放人人皆可成仙成佛成魔,

正因為這樣的執念與堅持才誕生了轟動至今的《雲南映象》。

從精緻的美麗轉向了野性原始的浩瀚。

不少人說楊麗萍是個成功的商人。

相比于完全靠技藝生活的人來說,

懂得經營的楊麗萍似乎是可以算上一個商人。

但誰又知道,

在這個舞團她養活了多少追求夢想的人。

她的舞者很多都是村寨裡不受重視的女孩,

如果不被她帶出來,

以後的命運也許就是被隨便許給一戶人家了。

她愛著她的雲南,

至少利用自己的影響力,

她想做更多有意思的事。

平常除了舞蹈,

楊麗萍的生活更多的似乎就是放鬆與平靜。

她有懸在洱海之上美如天堂的月亮宮,

沒事的時候,她就泡上一壺茶,

在陽光下思考,禪意人生。

連她自己都說,她不擅與人交往,

在自然之間,她才活的自在。

心得寧靜,才不染塵土。

這個人間的精靈,在世間尋尋覓覓,

帶著自己的使命,活的蒼涼如水又燦如夏花。

《孔雀》

在《孔雀之冬》中,她甚至坦言:

“生命的冬季就是向死而生,

我的生命已經走到了冬季。

在這個季節跳《孔雀之冬》,

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楊麗萍說,

冬天是她最喜歡的季節。

“冬天的美是那種塵埃落定的美,我現在的生命狀態就是塵埃落定。在我白族的信仰裡,肉體可以消亡,但靈魂永存。而我這部作品所要表達的,就是戰勝死亡的恐懼感,在生命的終結時刻等待勃發。”

在《孔雀之冬》巡演後期,

楊麗萍給自己加了幾分鐘的獨舞,

最後一刻她抛灑起紙屑揮舞她雪白的裙擺。

一片蒼茫的白下,

是她對現如今自己生活的解讀,

是她對生命的敬畏。

這位暮年的孔雀公主,

依然用她的驕傲綻放美麗,無畏無懼。

舞劇《孔雀之冬》

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顧城

-END-

我來這世上的使命不是為了傳宗接代,

為了保持身材,她放棄了做母親的權利,

她告訴世上的人,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有自己的責任與夢想,

與性別無關,

這是生而為人的權利。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

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1971年,13歲的楊麗萍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學習舞蹈。

卻沒想到,這一跳就是一輩子。

她愛跳舞,沒有基礎的人完全憑藉天賦跌跌撞撞進入了歌舞團。

她執拗,

基礎比人家差她就徹夜的練。

連她妹妹都說,

那時候連跟家裡人打電話她都是在壓腿的。

別人跳孔雀舞就是整套模仿,

她偏沒事就看野生孔雀怎麼生活的。

她躲在草叢中、站在河邊,

看孔雀如何喝水,

如何進食,

如何吸引異性,

把一個舞者活成了動物學家。

通過觀察,

源源不斷的靈感湧進楊麗萍的腦子裡,

同樣是孔雀舞,

她跳的比別人就是好了幾分。

費心養起的指甲成了載體,

食指與拇指一碰,

一隻雀就活靈活現的展示于世人眼前,

別人跳的是舞,她跳的時候就是孔雀。

舞臺上忘我的釋放,

她似乎就化身河邊的那只孔雀,

柔軟著腰肢綻放美麗,

用著神秘的語言展示著自然的奧秘。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一次選拔中楊麗萍脫穎而出選送到了北京。

1986年她創作並表演了獨舞《雀之靈》一舉成名,

榮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表演第一名,

1988年被《北京日報》評為當年十大新聞人物之一。

很難形容看她的舞是什麼樣的感覺,

微冷的追光燈下,

那雙翅膀抖動的時候,

那一席純白的白紗裙飛揚的時候,

你總會不自覺的被帶入到她的情緒變化之中。

自由與柔情、野性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你能感受到微涼而又炙熱的生命就那麼鮮活的躍於舞臺。

你跟著哭,跟著笑,

沒有語言,卻又酣暢淋漓。

她說:“跳舞對很多人來講是發揮技術,對我來講不是。我每次跳孔雀舞都覺得我在一片森林裡面,霞光萬丈。”

她就是有這種魔力,

驚心動魄,不在乎結果,怎麼燦爛怎麼活。

舞蹈《雀之靈》

很多人說看楊麗萍演出,

是拋棄嫉妒心的。

她美的讓人驚心動魄,

卻讓女人都為之動心。

很難相信,

那個美麗的綻放在舞臺的女子,

已經是快60歲的人了。

少女般的面容與靈巧的身段,

時光似乎遺忘了這位大山裡出來的美麗孔雀,

在她愛了一生的舞臺上。

翩翩舞動,恍惚間甚至能看到孔雀的身影,

光影下,真的就是成了仙。

她愛舞成癡,

那一手長指甲是從她年輕時候一直留到現在,

薩頂頂說,楊麗萍家的屋子裡都漏水了,她還在研究保養她的指甲。

楊麗萍就餐時,

工作人員會將菜給她夾好,然後她再用手抓著吃。

若是一日兩日還好,

可她,就這麼堅持了半輩子。

她自己也說跳孔雀舞的人是視指甲如命的,

跳孔雀舞的人不能沒有指甲。

楊麗萍與小彩旗合作舞蹈

世間的紛擾,

對於她卻成了累贅。

取于自然,學于自然,

她懂得了生活的美好,於是敬畏生命。

她是自然的女兒,

看淡了自我,於是超脫。

“我並不是一個犧牲者。我知道如何享受生活,我會自己建造家園,自己種田。

我從小就想當母親,現在,我會當一朵花的母親、一隻小鳥的母親,在我的眼裡,花花草草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不會感覺欠缺,也沒有遺憾。”

2000年楊麗萍從中央民族歌舞團退休後,

做出一個讓所有人難以理解的決定。

她把戶口從北京遷回雲南,

成為了“逃離北上廣”的代表。

她踩著樹根當樓梯自己辦團,

到深山老林裡選舞者。

無論是學過舞蹈的,還是沒有功底的,

只要有靈性的、喜愛舞蹈的她都收。

沒有標準卻高於所有的標準,

自身的經歷讓楊麗萍相信任何舞者都有自己的魂。

敢於釋放人人皆可成仙成佛成魔,

正因為這樣的執念與堅持才誕生了轟動至今的《雲南映象》。

從精緻的美麗轉向了野性原始的浩瀚。

不少人說楊麗萍是個成功的商人。

相比于完全靠技藝生活的人來說,

懂得經營的楊麗萍似乎是可以算上一個商人。

但誰又知道,

在這個舞團她養活了多少追求夢想的人。

她的舞者很多都是村寨裡不受重視的女孩,

如果不被她帶出來,

以後的命運也許就是被隨便許給一戶人家了。

她愛著她的雲南,

至少利用自己的影響力,

她想做更多有意思的事。

平常除了舞蹈,

楊麗萍的生活更多的似乎就是放鬆與平靜。

她有懸在洱海之上美如天堂的月亮宮,

沒事的時候,她就泡上一壺茶,

在陽光下思考,禪意人生。

連她自己都說,她不擅與人交往,

在自然之間,她才活的自在。

心得寧靜,才不染塵土。

這個人間的精靈,在世間尋尋覓覓,

帶著自己的使命,活的蒼涼如水又燦如夏花。

《孔雀》

在《孔雀之冬》中,她甚至坦言:

“生命的冬季就是向死而生,

我的生命已經走到了冬季。

在這個季節跳《孔雀之冬》,

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楊麗萍說,

冬天是她最喜歡的季節。

“冬天的美是那種塵埃落定的美,我現在的生命狀態就是塵埃落定。在我白族的信仰裡,肉體可以消亡,但靈魂永存。而我這部作品所要表達的,就是戰勝死亡的恐懼感,在生命的終結時刻等待勃發。”

在《孔雀之冬》巡演後期,

楊麗萍給自己加了幾分鐘的獨舞,

最後一刻她抛灑起紙屑揮舞她雪白的裙擺。

一片蒼茫的白下,

是她對現如今自己生活的解讀,

是她對生命的敬畏。

這位暮年的孔雀公主,

依然用她的驕傲綻放美麗,無畏無懼。

舞劇《孔雀之冬》

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顧城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