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那些陸續出現的港臺“四大天王”,哪一班人馬更強?

文/夏喬

如今談起香港的“ 四大天王”, 我們都很熟悉,

不就是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嘛。

可你知道曾經的“三王一後”以及臺灣的“四大天王”都是誰嗎?

風華絕代的“三王一後”(1979—1989)

譚張梅陳本來是百家姓中普通的姓氏, 但對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華語樂壇來說, 這是四個最具魅力的姓氏——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 後來被稱為“三王一後”(又稱“四大天皇”)。

他們如光芒四射的巨星則支撐起香港整個流行世界的天空, 開啟香港樂壇最輝煌璀璨的一頁。

1979年至1983年屬於陳百強, 從小家境優渥, 自帶貴公子氣質, 編曲、填詞樣樣拿手, 是不可多得的創作性歌手, 也是香港第一位偶像派巨星。

1983是DANNY最風光的一年:《今宵別珍重》獲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金曲獎, 《偏偏喜歡你》又入選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1984年至1989屬於“譚張爭霸”的時代, 香港樂壇自此進入全盛時期。

所謂的“譚張爭霸”, 其實是一個張國榮追趕譚詠麟的遊戲。

1984譚校長靠愛情三部曲:《愛的根源》、《霧之戀》、《愛情陷阱》, 確立殿堂級霸主地位。

後來張國榮憑藉《Monica》終於扳回一局。

兩人私下關係還是挺好的, 港媒興風作浪, 導致兩邊歌迷勢如水火。 最過份的事件是譚的歌迷劃了張的愛車並留下“張國榮死於愛滋病”的惡毒辱駡,

不堪重負的譚校長1987年宣佈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

也許應了古龍那句話:無敵才是最寂寞。

兩年後, 身心疲憊的張國榮也退出歌壇, 自此“譚張爭霸”時代結束。

在譚張為最受歡迎男歌手角逐的時候, 梅豔芳牢牢著佔據女歌手的第一把交椅。

她亦妖亦幻, 每次都給人一種全新的印象, 被稱“百變梅豔芳”, 5次蟬聯最受歡迎女歌手獎, 坐穩了歌壇“大姐大”的位子。

縱觀整個“三王一後”時代, 稱霸整個樂壇, 抑制了其他歌手的獨立發展, 但也促生了band熱潮, 一批樂隊橫空出世,

如raidas、達明一派、Beyond、草蜢等, 給樂壇帶來了新空氣。

知名度最高的“四大天王”(1992—1999)

90年代初, 隨著譚詠麟淡出、張國榮、梅豔芳全面退出歌壇後, 香港樂壇突然進入一個無巨星的真空時代。

1990年黎明迅速走紅, 取代同屬寶麗金的李克勤, 和劉德華成為新生代偶像, 又與實力派唱將張學友合稱樂壇“三劍客”。

隨後1991年,郭富城爆紅旋風從臺灣吹到香港,加上香港發行量最大《東方日報》打油詩的效應,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另一說法為方逸華)將四位流行男歌手統稱為“四大天王”,加上媒體大肆造勢,沒想到,這一稱號被觀眾廣泛接受。

於是香港開啟了一個偶像至上的“四大天王”神話時代。

四人中張學友是最具唱功的實力派,在華語樂壇享有“歌神”美譽。

1995年他的唱片銷量僅次於當時的美國歌手邁克爾·傑克遜,當時排名世界第二。

這麼多年,他從未間斷對音樂的熱愛。

劉德華最早成名,也是綜合影響力最大的一位。他不僅唱歌,還深耕演藝事業,一路勤奮打拼,曾獲封三屆金像獎、兩屆金馬獎影帝,是公認的娛樂圈“勞模”。

郭富城與黎明一直給釘在“偶像派”的板子上,半路出家,唱功也不成熟,被嘲為“鴨母聲”。

後來郭擅長舞蹈,以勁歌熱舞聞名,封“亞洲舞王”。

黎明和其他三位相比,沒有明顯的風格成就。不過因為受過高等教育,溫文爾雅的文藝氣質,當時他卻是最火的,甚至還流行著“再紅紅不過黎明”的段子。

當時四大天王的影響力不限於香港,還波及到內地、臺灣、甚至東南亞。

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

唱片,磁帶、海報、貼紙、卡片均被搶購,而四人的穿著、髮型、聲線等都被無數人模仿。

那時候70後、80後臥室床頭上貼滿了四大天王的海報,為了攢一盒磁帶,往往要犧牲一周的早飯前。

還流行給愛豆寫信,連容祖兒都不例外哦,她爆當年給黎明寫信,受到簽名後開心的睡不著覺。

而理髮業最火的一個現象,不管男女,走進理髮店,經常一句“老闆,給我剪一個郭富城頭”。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四大天王”製造了香港樂壇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樂屆百花齊放。他們瓜分了香港歌壇89%的獎項,同時代男歌手幾乎無出頭之日,即使是女歌手在他們的陰影下也發展艱難,能冒頭的屈指可數:葉倩文、林憶蓮、王菲、彭羚、鄭秀文。

只有王菲可以與“四大天王”正面交鋒。

△王菲和四大天王同台飆歌

“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業最成功的一次造星運動,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最火的時候,他們幾乎就代表著整個香港娛樂圈,經常參加一些重要活動。

1993年四大天王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義演活動,紛紛唱民歌、跳民舞。尤其郭天王的舞姿最銷魂。

1999,隨著黎明、張學友的退出,華語樂壇“四大天王”的時代結束,進入“後四大天王時代”。

各種“四大天王模仿秀”粉墨上演,陸續有近十人曾被封為“第五天王”、曇花一現的“新四大天王”。

譚詠麟在2004年一次頒獎典禮上,腦子一熱,親自封“李克勤、古巨基、許志安、梁漢文” 為香港“新四大天王”,名單一出爐,被吃瓜群眾一陣噓。

隔天,譚校長死不承認。

這就是史上最短的“新四大天王”,僅存在一天!

“四大天王”作為香港的娛樂傳奇,多年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來自民間的臺灣“四大天王”

香港的“四大天王”之風吹到臺灣,樂屆和熱愛音樂的人也選出了臺灣的“四大天王”——齊秦、周華健、王傑、童安格。

雖然是民間封號,也受到大眾的認可,對抗港版“四大天王”的入侵。

台版四大天王裡,王傑與齊秦可謂是棋逢對手,兩人都是以不羈的浪子形象示人,一個是歌壇孤鷹,一個是樂壇獨狼,不僅歌曲形象深入人心,更是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齊秦,這匹來自臺北的“狼”,年紀輕輕憑接《狼》《往事如風》《大約在冬季》等直趕羅大佑、鄧麗君等臺灣“巨人”。

玩轉與柔情浪漫和搖滾飾演之間,李宗盛說:“齊秦的嗓子鑲了金邊。”

他對整個華語樂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對內地流行音樂影響更大,高曉松表示:“齊秦是一代人的經典,那時的大學一大半是他的歌。”

王傑曾在一檔節目中調侃道:“當年劉德華會跟在自己後面跑腿,張曼玉也曾作為娛樂圈新人在自己的專輯中客串過。 ”

據說港版“四大天王”是為了抵制王傑而出。

雖然不免有些誇大其詞,但王傑“華語世界第一人”的稱號卻是事實。

王傑以獨特的嗓音、真摯的情感、不羈的浪子形象,撞擊人們的靈魂,成為臺灣和香港歌迷的超級偶像巨星。

周華健屬於大器晚成的,出生與香港,但成名在臺灣。

1991年《讓我歡喜讓我憂》一炮而紅,逐漸成為超級巨星。

後經過李宗盛的點撥,能作曲能填詞,以“天王殺手”的稱號殺回香港老家,再戰江湖,直接威脅到張學友的歌神地位。

對於80/90後來說,童安格有點遙遠,但《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其實你不懂我的心》這兩首歌一定從老爸的口哨中聽到過。

童安格氣質優雅、風度翩翩,在音樂上,無論唱功、作詞、作曲,都有大家風範。他是一個能將東方古典與西方浪漫完美演繹出來的歌手。

如果說香港“四大天王”,是娛樂天王,那麼臺灣的“四大天王”,則是音樂天王。齊王周童,都是唱作俱佳的全能型歌手,在音樂的造詣上是港版天王(張除外)望塵莫及的。

臺灣當時能夠給港版“四大天王”帶來衝擊的,還有偶像組合小虎隊(類似今天的 TFBOYS)、“四小天王”(吳奇隆、金城武、林志穎、蘇有朋),林志穎一出道就爆紅港澳臺,被媒體稱為娛樂圈“最神的神話”。

一時間讓“四大天王”感到後生可畏。

劃時代的臺灣新“四大天王”(2000—2010)

千禧年之後,樂壇形勢哀鴻遍野,唱片工業步入寒冬舉步維艱。

此時華語樂壇已迎來新的改朝換代局面,新“四大天王”確立為周傑倫、王力宏、林俊傑、羅志祥。

周傑倫的出現打破了亞洲流行樂壇常年停滯不前的局面,開啟華語樂壇“R&B”時代與“流行樂中國風”的先河。

他引領華語樂壇革命十幾年,改寫了華語樂壇的流行方向,成為當之無愧的新“四大天王”之首。

同時代的他獲獎最多、最受歡迎、也最具商業號召力,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時代,真正成為新時代流行文化符號被一代人銘記。

他陪伴80/90後度過了熱火如歌的青春:高中全班合唱《愛在西元前》,後來傑倫和中國移動合作“我的底盤我做主”,無論是不是傑迷,大家都用“動感地帶”套餐。

如果說周傑倫代表一種“草根派”,那麼王力宏則代表“學院派。”

王力宏是家境富裕的“ABC”,受過美國高等音樂學院的薰陶,才華橫溢,長相帥氣,是華語樂壇兼具實力的優質偶像,也是金曲獎中最年輕的封王者。

後來與周傑倫的競爭下,開創chinked-out新曲風響徹全球,為華語流行音樂注入新元素。

林俊傑當年一曲《江南》火遍大江南北,曾斬獲臺灣兩屆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如今也是唱作俱佳的天王。

羅志祥早年模仿“郭富城”出道,以無與倫比的舞技和舞臺爆發力,被稱為新“亞洲舞王”。

超高的人氣、還有娛樂綜合能力,使他入選臺灣“新四大天王”。

新“四大天王” 一個是“R&B教父”,一個是優質創作偶像、一個全方位創作型男、一個全能偶像藝人,搭建起臺灣中生代“四大天王”的陣營,他們現在仍是當下華語歌壇的中堅力量。

往日各版的“四大天王”們已成過去式,現在的“新四大天王”還是進行時。

他們雖然分屬於不同的時代,但相同的是他們代表著這些時代人不同的青春往事。

經典不會被遺忘,也永遠不會過時,真正的好音樂,沒有年代之分,也沒有保質期限,經過時間的沉澱,旋律會變成屬於我們共同的往事。

— END —

隨後1991年,郭富城爆紅旋風從臺灣吹到香港,加上香港發行量最大《東方日報》打油詩的效應,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另一說法為方逸華)將四位流行男歌手統稱為“四大天王”,加上媒體大肆造勢,沒想到,這一稱號被觀眾廣泛接受。

於是香港開啟了一個偶像至上的“四大天王”神話時代。

四人中張學友是最具唱功的實力派,在華語樂壇享有“歌神”美譽。

1995年他的唱片銷量僅次於當時的美國歌手邁克爾·傑克遜,當時排名世界第二。

這麼多年,他從未間斷對音樂的熱愛。

劉德華最早成名,也是綜合影響力最大的一位。他不僅唱歌,還深耕演藝事業,一路勤奮打拼,曾獲封三屆金像獎、兩屆金馬獎影帝,是公認的娛樂圈“勞模”。

郭富城與黎明一直給釘在“偶像派”的板子上,半路出家,唱功也不成熟,被嘲為“鴨母聲”。

後來郭擅長舞蹈,以勁歌熱舞聞名,封“亞洲舞王”。

黎明和其他三位相比,沒有明顯的風格成就。不過因為受過高等教育,溫文爾雅的文藝氣質,當時他卻是最火的,甚至還流行著“再紅紅不過黎明”的段子。

當時四大天王的影響力不限於香港,還波及到內地、臺灣、甚至東南亞。

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

唱片,磁帶、海報、貼紙、卡片均被搶購,而四人的穿著、髮型、聲線等都被無數人模仿。

那時候70後、80後臥室床頭上貼滿了四大天王的海報,為了攢一盒磁帶,往往要犧牲一周的早飯前。

還流行給愛豆寫信,連容祖兒都不例外哦,她爆當年給黎明寫信,受到簽名後開心的睡不著覺。

而理髮業最火的一個現象,不管男女,走進理髮店,經常一句“老闆,給我剪一個郭富城頭”。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四大天王”製造了香港樂壇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樂屆百花齊放。他們瓜分了香港歌壇89%的獎項,同時代男歌手幾乎無出頭之日,即使是女歌手在他們的陰影下也發展艱難,能冒頭的屈指可數:葉倩文、林憶蓮、王菲、彭羚、鄭秀文。

只有王菲可以與“四大天王”正面交鋒。

△王菲和四大天王同台飆歌

“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業最成功的一次造星運動,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最火的時候,他們幾乎就代表著整個香港娛樂圈,經常參加一些重要活動。

1993年四大天王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義演活動,紛紛唱民歌、跳民舞。尤其郭天王的舞姿最銷魂。

1999,隨著黎明、張學友的退出,華語樂壇“四大天王”的時代結束,進入“後四大天王時代”。

各種“四大天王模仿秀”粉墨上演,陸續有近十人曾被封為“第五天王”、曇花一現的“新四大天王”。

譚詠麟在2004年一次頒獎典禮上,腦子一熱,親自封“李克勤、古巨基、許志安、梁漢文” 為香港“新四大天王”,名單一出爐,被吃瓜群眾一陣噓。

隔天,譚校長死不承認。

這就是史上最短的“新四大天王”,僅存在一天!

“四大天王”作為香港的娛樂傳奇,多年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來自民間的臺灣“四大天王”

香港的“四大天王”之風吹到臺灣,樂屆和熱愛音樂的人也選出了臺灣的“四大天王”——齊秦、周華健、王傑、童安格。

雖然是民間封號,也受到大眾的認可,對抗港版“四大天王”的入侵。

台版四大天王裡,王傑與齊秦可謂是棋逢對手,兩人都是以不羈的浪子形象示人,一個是歌壇孤鷹,一個是樂壇獨狼,不僅歌曲形象深入人心,更是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齊秦,這匹來自臺北的“狼”,年紀輕輕憑接《狼》《往事如風》《大約在冬季》等直趕羅大佑、鄧麗君等臺灣“巨人”。

玩轉與柔情浪漫和搖滾飾演之間,李宗盛說:“齊秦的嗓子鑲了金邊。”

他對整個華語樂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對內地流行音樂影響更大,高曉松表示:“齊秦是一代人的經典,那時的大學一大半是他的歌。”

王傑曾在一檔節目中調侃道:“當年劉德華會跟在自己後面跑腿,張曼玉也曾作為娛樂圈新人在自己的專輯中客串過。 ”

據說港版“四大天王”是為了抵制王傑而出。

雖然不免有些誇大其詞,但王傑“華語世界第一人”的稱號卻是事實。

王傑以獨特的嗓音、真摯的情感、不羈的浪子形象,撞擊人們的靈魂,成為臺灣和香港歌迷的超級偶像巨星。

周華健屬於大器晚成的,出生與香港,但成名在臺灣。

1991年《讓我歡喜讓我憂》一炮而紅,逐漸成為超級巨星。

後經過李宗盛的點撥,能作曲能填詞,以“天王殺手”的稱號殺回香港老家,再戰江湖,直接威脅到張學友的歌神地位。

對於80/90後來說,童安格有點遙遠,但《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其實你不懂我的心》這兩首歌一定從老爸的口哨中聽到過。

童安格氣質優雅、風度翩翩,在音樂上,無論唱功、作詞、作曲,都有大家風範。他是一個能將東方古典與西方浪漫完美演繹出來的歌手。

如果說香港“四大天王”,是娛樂天王,那麼臺灣的“四大天王”,則是音樂天王。齊王周童,都是唱作俱佳的全能型歌手,在音樂的造詣上是港版天王(張除外)望塵莫及的。

臺灣當時能夠給港版“四大天王”帶來衝擊的,還有偶像組合小虎隊(類似今天的 TFBOYS)、“四小天王”(吳奇隆、金城武、林志穎、蘇有朋),林志穎一出道就爆紅港澳臺,被媒體稱為娛樂圈“最神的神話”。

一時間讓“四大天王”感到後生可畏。

劃時代的臺灣新“四大天王”(2000—2010)

千禧年之後,樂壇形勢哀鴻遍野,唱片工業步入寒冬舉步維艱。

此時華語樂壇已迎來新的改朝換代局面,新“四大天王”確立為周傑倫、王力宏、林俊傑、羅志祥。

周傑倫的出現打破了亞洲流行樂壇常年停滯不前的局面,開啟華語樂壇“R&B”時代與“流行樂中國風”的先河。

他引領華語樂壇革命十幾年,改寫了華語樂壇的流行方向,成為當之無愧的新“四大天王”之首。

同時代的他獲獎最多、最受歡迎、也最具商業號召力,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時代,真正成為新時代流行文化符號被一代人銘記。

他陪伴80/90後度過了熱火如歌的青春:高中全班合唱《愛在西元前》,後來傑倫和中國移動合作“我的底盤我做主”,無論是不是傑迷,大家都用“動感地帶”套餐。

如果說周傑倫代表一種“草根派”,那麼王力宏則代表“學院派。”

王力宏是家境富裕的“ABC”,受過美國高等音樂學院的薰陶,才華橫溢,長相帥氣,是華語樂壇兼具實力的優質偶像,也是金曲獎中最年輕的封王者。

後來與周傑倫的競爭下,開創chinked-out新曲風響徹全球,為華語流行音樂注入新元素。

林俊傑當年一曲《江南》火遍大江南北,曾斬獲臺灣兩屆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如今也是唱作俱佳的天王。

羅志祥早年模仿“郭富城”出道,以無與倫比的舞技和舞臺爆發力,被稱為新“亞洲舞王”。

超高的人氣、還有娛樂綜合能力,使他入選臺灣“新四大天王”。

新“四大天王” 一個是“R&B教父”,一個是優質創作偶像、一個全方位創作型男、一個全能偶像藝人,搭建起臺灣中生代“四大天王”的陣營,他們現在仍是當下華語歌壇的中堅力量。

往日各版的“四大天王”們已成過去式,現在的“新四大天王”還是進行時。

他們雖然分屬於不同的時代,但相同的是他們代表著這些時代人不同的青春往事。

經典不會被遺忘,也永遠不會過時,真正的好音樂,沒有年代之分,也沒有保質期限,經過時間的沉澱,旋律會變成屬於我們共同的往事。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