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以心傳心|博雅臺灣冬令營進行時

立春,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明清官方曆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立”是“開始”的意思,

自秦代以來, 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道禾學校為此特意提前幾天為我們博雅小學堂冬令營舉辦了立春宴, 與當地的人們一起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立春, 不僅體會到了這個節氣的重要性, 更是體驗到了當地人們淳樸、自然的品質, 感動我們的不是這個時間, 而是在這個時間點發生的事情以及做這些事情的人。

立春宴

博雅小學堂臺灣冬令營來到道禾學院第三天, 時間剛好快到立春節氣, 於是為了讓我們感受到當地的立春節氣風俗, 他們特意提前幾天安排了這次立春宴。

節氣教育是道禾的一個核心課程體系。 一個節氣就是一個主題, 課程, 手工, 飲食以及戶外的爬山活動都會圍繞這一節氣內容展開。

而立春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 為了讓我們博雅親子團能提前感受立春節氣教育, 道禾特意提前幾天為我們安排了立春節氣家宴, 邀請附近的小農每人準備兩道菜。

這些菜全都是有機養殖精心培育的。 當晚這些小農上臺一一介紹自己種的蔬菜, 以及這道菜的做法。 道禾的老師學生還為我們表演了國樂。

當時孩子們已經饑腸轆轆,等不及要饕餮一番。沒想到魏校長說先爸爸媽媽盛飯,接著五年級以上的大孩子,最後是五年級以下的小孩子,按長幼順序來。在道禾進食,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每個人飯後要洗自己的碗筷。

所以在道禾這三日,每次飯後孩子們都排著隊洗碗。晚餐快結束時,魏校長拿出一包東西,原來是頭一天孩子們做的紙。我們小心地打開,看著這一張張孩子們寫著自己名字的紙,非常感動。魏校長說,這幾天他們是在“用心”接待我們,這種用心感動了我們,也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著我們自己。

很幸運遇到臺灣道禾立春村宴。今日立春,臺灣很重視的節氣。道禾邀請了新竹市香山綠市集的農人,用自己耕種的穀物蔬菜製作了有機天然的食物,這一系列的有機自助餐,尤顯盛情可貴。

席前見到剁椒皮蛋,是長沙人的味道,心裡一聲歡呼,好幾天沒吃到辣椒了。一位溫婉美好的女子走過來說,這是我自己剁的辣椒和自己家的皮蛋啊,心下便知,眼前一定是身在他鄉的湖南人了,我們相見甚歡,有一些天涯何處的感觸,留影紀念,互道安好。

主持老師說,我們以有機素食的方式歡迎遠道的客人,請小朋友讓粑粑麻麻先用餐。心中感念良久,兒子今年十二歲,頭一次讓媽媽先吃飯,還給我盛了一杯熱熱的酵素醋。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眼眶已經熱了,眼睛蒙上一層薄淚。溫暖和真實的道禾人,三天給予我們深厚滋養,如同這三天的細雨,綿綿密密,無聲而無處不在。——一位營員媽媽寫道

今日立春,全是當地農人帶著他們自己種植的有機蔬菜來做一頓素食,進場在桌上看到紅黃青白綠各色菜肴,覺得顏色真好看,忍不住抓起手機先拍照,當農人一一介紹他們為我們所做的菜肴是什麼用料是什麼怎麼做時,因為有些話聽得不太懂,只大約瞭解他們很下功夫很費心,略感覺有些過意不去,因為感受到他們的純樸和真摯,覺得為了迎接我們,如此用心,略過於盛情了,是我們完全沒想到。

每樣菜肴取了一點盛來淺淺一碗,吃下第一口,忍不住讚歎:哇,真好吃!再吃第二口、第三口,猝不及防,眼淚突然湧了出來,經由味覺的啟動,突然領會到我們面前的這碗食物,本是天地初心,本是自然初心,本是食物初心,天地原來給我們的,自然原來給我們的,食物原來給我們的,正是這樣的味道!沒有藥物,沒有添加劑,就是草木果蔬的本心本味。

有幸平安度過小半生,習慣於追求濃油赤醬、厚脂肥膏,突然與食物本味連接到,湧出的淚,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只好埋頭認真吃,同時胸中湧起更大的感動,感動於為我們奉上這頓食物的人們,這頓晚餐何嘗不飽含了他們的初心,他們用時間去種植,去收割,去烹飪,依據菜蔬的本性,不催熟,不添加,所以菜蔬也回報給他們純粹的味道,滋養生命的味道。

我們得以分享,何其有幸!一代一代人類生命延續,天地厚愛,自然寬懷,食物何曾使過壞——壞了的是我們的心,而後是行動,將自然破壞,將食物污染。當我們吃著毒米,喝著毒奶,我們可怪誰?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有毒的食物裡有我們每個人膨脹的欲望在做功。博雅本次冬令營的主題是“以心傳心”,希望我們可以找回自己生而為天地人的初心。感恩。——一位營員媽媽寫道

古法手工造紙

孩子們參加體驗了道禾學校的造紙課。造紙教室仍然是依山而建的一個小樹屋。孩子們幾乎每天都用到紙,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紙是怎麼來的。

一堂課下來,每個孩子都做了一張自己的紙。第二天,好多孩子都問我,今天可以拿到我的紙了嗎?果然,經過自己一錘一篩,再一錘再一篩這樣一道又一道工序做出來的紙,孩子們對紙的感覺肯定會不一樣。他們會對大自然,對做紙的匠人多一分感激與敬畏,對平日裡可能熟視無睹的紙更多了一分珍惜與欣賞。

陶藝課

孩子們在造紙的時候,我們大人呢就去陶工坊做陶藝了。陶藝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藝術形式。從歷史的發展可知,"陶瓷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經歷了一個複雜而漫長的文化積澱歷程。它與繪畫、雕塑、設計、以及其他工藝美術等有著無法割捨的傳承與比照關係。而我們在這裡通過親身的體驗對這門古老的技藝又有了一層新的認識。

下午回到道禾,孩子們去制紙坊,我們去陶工坊。陶藝老師亦是平心靜氣地表達著陶從泥成器的故事,心一點點安下來,手開始接觸到清涼的陶泥,用大拇指深入起始。手隨心轉,來來回回,做了一個茶洗,在底部恭敬地用竹簽寫下:知止。接著又做了一個小碟狀的香插,覺得太歸整,又捏了一個魚狀的香插。外面開始下雨,雨點滴落在木頭臺階的聲音,窗外的綠色變得新鮮濕潤起來。心更沉入到泥裡,這張桌子就是世界。捏一片菩提葉,提起的時候卻卷了起來,順勢而為,做出一個卷葉香插。最後終於做成了一片菩提葉,用竹簽恭敬寫下:一葉一心。如此沉靜歡暢的時光。——來自一位媽媽的遊記

銅羅茶場採茶

從室內的茶道來到自然中的採茶場,起起伏伏的茶田,令人賞心悅目,換上當地特色的採茶服,我們要出發了,孩子們也是滿心歡喜,畢竟這是第一次去自己採茶,從喝茶到採茶這中間的過度每個人都是好奇,都是期待,都是欣喜。

在這裡採茶,有一種專門為採茶人準備的便當,應該是為了讓採茶人不耽誤採茶,便製作出這種便當方便採茶人在田間工作時用餐。現在的採茶人便當已經成為當地一種特色菜肴。我們看見的時候,都忍不住wow了起來。

臺灣銅鑼茶廠,一個便當的細節。筷子是稻殼做成,可以留起來迴圈使用。便當盒是薄木材質,包裹著棉質花布,用完可以隨身惜物。臺北,新竹,所到之處,儉樸乾淨,所見之人,輕言輕語,平和文雅,友善真誠。——一位營員媽媽寫道

雲門舞集、劍道

劍道是傳統的競技性器械武術。刀劍在古代被視為武士的靈魂與精神象徵,孩子們也是非常認真地跟著老師學習,變得嚴肅起來了呢!

根據古籍,「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起始於五千年前,即黃帝時代,關於雲門舞集的舞容舞步已經失傳。

一九七三年春天,林懷民以「雲門」作為舞團的名稱。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

三十二年來,雲門的舞臺上呈現了一百五十多出舞作。古典文學,民間故事,臺灣歷史,社會現象的衍化發揮,乃至前衛觀念的嘗試,雲門舞碼豐富精良;多出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而成為臺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

下午到達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老師的舞蹈課果然非常不同,用一張紙來引導每一個人,嘗試著打開自己的身體,隨心隨形,用身體去做創意,釋放自己的能量。

孩子們則在雲門另外的教室,跟隨著老師,創造情境,感受自己的身體律動。可惜,雲門舞集不能拍照,我們只能站在窗外拍幾張孩子舞動身體的照片。

你能猜出孩子們在表演什麼嗎?這是老師讓孩子們想像自己是鑽石,表演鑽石呢!

曾國俊先生分享會

這次我們有幸邀請到道禾實驗學校的創始人曾國俊先生為博雅臺灣營家長們做分享。去年曾到道禾拜訪曾先生的時候,他跟我們很動情地說起三代塾的構想。沒想到僅一年後,我們就來到了道禾竹北正在建設中的一個三代塾新校區。從外面看不起眼的建築物,進去一看別有洞天。魏校長帶我們走過正在裝修的校區一路介紹,我們一路驚歎。華人世界中有獨特教育理念 課程體系及學校空間設計理念的,道禾絕對能躋身前幾名。

在此見到道禾創始人曾先生,這位致力於用中國文化撫育孩子成長的先生,舉止言談,有一種異于常人的自信的氣宇。如他自己所說,根深自己的文化,用他人能聽懂的語言敘說自己的故事。道禾教育讓孩子跟大自然老師在一起,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條河,大自然引發內在無限潛力,大自然給予豐沛的生命經驗……中國人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教育,而不是將孩子送出國門去接受其他的文化輸入。

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人,做著一些事,澤被後世,輔佐家國。——一位營員媽媽寫道

在道禾的這幾天,我們體會了茶道、弓道、劍道、書法、造紙、陶藝、雲門舞集,收穫頗多。接下來我們就要到大山大洋裡去放飛自我啦!

文字綜合自博雅臺灣冬令營營員日誌。旅途未完,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點擊原文,收聽道禾學校創始人曾國俊先生講座

當時孩子們已經饑腸轆轆,等不及要饕餮一番。沒想到魏校長說先爸爸媽媽盛飯,接著五年級以上的大孩子,最後是五年級以下的小孩子,按長幼順序來。在道禾進食,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每個人飯後要洗自己的碗筷。

所以在道禾這三日,每次飯後孩子們都排著隊洗碗。晚餐快結束時,魏校長拿出一包東西,原來是頭一天孩子們做的紙。我們小心地打開,看著這一張張孩子們寫著自己名字的紙,非常感動。魏校長說,這幾天他們是在“用心”接待我們,這種用心感動了我們,也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著我們自己。

很幸運遇到臺灣道禾立春村宴。今日立春,臺灣很重視的節氣。道禾邀請了新竹市香山綠市集的農人,用自己耕種的穀物蔬菜製作了有機天然的食物,這一系列的有機自助餐,尤顯盛情可貴。

席前見到剁椒皮蛋,是長沙人的味道,心裡一聲歡呼,好幾天沒吃到辣椒了。一位溫婉美好的女子走過來說,這是我自己剁的辣椒和自己家的皮蛋啊,心下便知,眼前一定是身在他鄉的湖南人了,我們相見甚歡,有一些天涯何處的感觸,留影紀念,互道安好。

主持老師說,我們以有機素食的方式歡迎遠道的客人,請小朋友讓粑粑麻麻先用餐。心中感念良久,兒子今年十二歲,頭一次讓媽媽先吃飯,還給我盛了一杯熱熱的酵素醋。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眼眶已經熱了,眼睛蒙上一層薄淚。溫暖和真實的道禾人,三天給予我們深厚滋養,如同這三天的細雨,綿綿密密,無聲而無處不在。——一位營員媽媽寫道

今日立春,全是當地農人帶著他們自己種植的有機蔬菜來做一頓素食,進場在桌上看到紅黃青白綠各色菜肴,覺得顏色真好看,忍不住抓起手機先拍照,當農人一一介紹他們為我們所做的菜肴是什麼用料是什麼怎麼做時,因為有些話聽得不太懂,只大約瞭解他們很下功夫很費心,略感覺有些過意不去,因為感受到他們的純樸和真摯,覺得為了迎接我們,如此用心,略過於盛情了,是我們完全沒想到。

每樣菜肴取了一點盛來淺淺一碗,吃下第一口,忍不住讚歎:哇,真好吃!再吃第二口、第三口,猝不及防,眼淚突然湧了出來,經由味覺的啟動,突然領會到我們面前的這碗食物,本是天地初心,本是自然初心,本是食物初心,天地原來給我們的,自然原來給我們的,食物原來給我們的,正是這樣的味道!沒有藥物,沒有添加劑,就是草木果蔬的本心本味。

有幸平安度過小半生,習慣於追求濃油赤醬、厚脂肥膏,突然與食物本味連接到,湧出的淚,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只好埋頭認真吃,同時胸中湧起更大的感動,感動於為我們奉上這頓食物的人們,這頓晚餐何嘗不飽含了他們的初心,他們用時間去種植,去收割,去烹飪,依據菜蔬的本性,不催熟,不添加,所以菜蔬也回報給他們純粹的味道,滋養生命的味道。

我們得以分享,何其有幸!一代一代人類生命延續,天地厚愛,自然寬懷,食物何曾使過壞——壞了的是我們的心,而後是行動,將自然破壞,將食物污染。當我們吃著毒米,喝著毒奶,我們可怪誰?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有毒的食物裡有我們每個人膨脹的欲望在做功。博雅本次冬令營的主題是“以心傳心”,希望我們可以找回自己生而為天地人的初心。感恩。——一位營員媽媽寫道

古法手工造紙

孩子們參加體驗了道禾學校的造紙課。造紙教室仍然是依山而建的一個小樹屋。孩子們幾乎每天都用到紙,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紙是怎麼來的。

一堂課下來,每個孩子都做了一張自己的紙。第二天,好多孩子都問我,今天可以拿到我的紙了嗎?果然,經過自己一錘一篩,再一錘再一篩這樣一道又一道工序做出來的紙,孩子們對紙的感覺肯定會不一樣。他們會對大自然,對做紙的匠人多一分感激與敬畏,對平日裡可能熟視無睹的紙更多了一分珍惜與欣賞。

陶藝課

孩子們在造紙的時候,我們大人呢就去陶工坊做陶藝了。陶藝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藝術形式。從歷史的發展可知,"陶瓷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經歷了一個複雜而漫長的文化積澱歷程。它與繪畫、雕塑、設計、以及其他工藝美術等有著無法割捨的傳承與比照關係。而我們在這裡通過親身的體驗對這門古老的技藝又有了一層新的認識。

下午回到道禾,孩子們去制紙坊,我們去陶工坊。陶藝老師亦是平心靜氣地表達著陶從泥成器的故事,心一點點安下來,手開始接觸到清涼的陶泥,用大拇指深入起始。手隨心轉,來來回回,做了一個茶洗,在底部恭敬地用竹簽寫下:知止。接著又做了一個小碟狀的香插,覺得太歸整,又捏了一個魚狀的香插。外面開始下雨,雨點滴落在木頭臺階的聲音,窗外的綠色變得新鮮濕潤起來。心更沉入到泥裡,這張桌子就是世界。捏一片菩提葉,提起的時候卻卷了起來,順勢而為,做出一個卷葉香插。最後終於做成了一片菩提葉,用竹簽恭敬寫下:一葉一心。如此沉靜歡暢的時光。——來自一位媽媽的遊記

銅羅茶場採茶

從室內的茶道來到自然中的採茶場,起起伏伏的茶田,令人賞心悅目,換上當地特色的採茶服,我們要出發了,孩子們也是滿心歡喜,畢竟這是第一次去自己採茶,從喝茶到採茶這中間的過度每個人都是好奇,都是期待,都是欣喜。

在這裡採茶,有一種專門為採茶人準備的便當,應該是為了讓採茶人不耽誤採茶,便製作出這種便當方便採茶人在田間工作時用餐。現在的採茶人便當已經成為當地一種特色菜肴。我們看見的時候,都忍不住wow了起來。

臺灣銅鑼茶廠,一個便當的細節。筷子是稻殼做成,可以留起來迴圈使用。便當盒是薄木材質,包裹著棉質花布,用完可以隨身惜物。臺北,新竹,所到之處,儉樸乾淨,所見之人,輕言輕語,平和文雅,友善真誠。——一位營員媽媽寫道

雲門舞集、劍道

劍道是傳統的競技性器械武術。刀劍在古代被視為武士的靈魂與精神象徵,孩子們也是非常認真地跟著老師學習,變得嚴肅起來了呢!

根據古籍,「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起始於五千年前,即黃帝時代,關於雲門舞集的舞容舞步已經失傳。

一九七三年春天,林懷民以「雲門」作為舞團的名稱。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

三十二年來,雲門的舞臺上呈現了一百五十多出舞作。古典文學,民間故事,臺灣歷史,社會現象的衍化發揮,乃至前衛觀念的嘗試,雲門舞碼豐富精良;多出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而成為臺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

下午到達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老師的舞蹈課果然非常不同,用一張紙來引導每一個人,嘗試著打開自己的身體,隨心隨形,用身體去做創意,釋放自己的能量。

孩子們則在雲門另外的教室,跟隨著老師,創造情境,感受自己的身體律動。可惜,雲門舞集不能拍照,我們只能站在窗外拍幾張孩子舞動身體的照片。

你能猜出孩子們在表演什麼嗎?這是老師讓孩子們想像自己是鑽石,表演鑽石呢!

曾國俊先生分享會

這次我們有幸邀請到道禾實驗學校的創始人曾國俊先生為博雅臺灣營家長們做分享。去年曾到道禾拜訪曾先生的時候,他跟我們很動情地說起三代塾的構想。沒想到僅一年後,我們就來到了道禾竹北正在建設中的一個三代塾新校區。從外面看不起眼的建築物,進去一看別有洞天。魏校長帶我們走過正在裝修的校區一路介紹,我們一路驚歎。華人世界中有獨特教育理念 課程體系及學校空間設計理念的,道禾絕對能躋身前幾名。

在此見到道禾創始人曾先生,這位致力於用中國文化撫育孩子成長的先生,舉止言談,有一種異于常人的自信的氣宇。如他自己所說,根深自己的文化,用他人能聽懂的語言敘說自己的故事。道禾教育讓孩子跟大自然老師在一起,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條河,大自然引發內在無限潛力,大自然給予豐沛的生命經驗……中國人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教育,而不是將孩子送出國門去接受其他的文化輸入。

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人,做著一些事,澤被後世,輔佐家國。——一位營員媽媽寫道

在道禾的這幾天,我們體會了茶道、弓道、劍道、書法、造紙、陶藝、雲門舞集,收穫頗多。接下來我們就要到大山大洋裡去放飛自我啦!

文字綜合自博雅臺灣冬令營營員日誌。旅途未完,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點擊原文,收聽道禾學校創始人曾國俊先生講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