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他不生在帝王家,他膾炙人口的詞會流傳更多!

李煜, 初名從嘉, 字重光, 璟第六子, 九六一年嗣位, 史稱南唐後主。 九七五年, 宋曹彬破金陵, 煜降宋, 封違命侯, 改封隴西郡公。 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 煜善為詩詞, 著作甚多, 惟已散逸。 後人輯存, 僅詩詞數十篇而已。

南唐第三任國君, 史稱李後主。 精書法, 善繪畫, 通音律, 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 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 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 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 李煜以亡國的悲痛, 富以自身感情而作, 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 可謂“神品”。 故有人說:李煜不是個好皇帝, 但是個好的詩人。 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被稱為“千古詞帝”, 對後世影響甚大。 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 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今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 也是唐宋詞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 受盡屈辱, 嘗盡辛酸, 最後被宋太宗用藥毒害而死。 這首詞可以看作是他臨終前絕命詞, 據說這首詞中抒寫自己的悲恨和懷念故國, 因而成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詞中吟詠感歎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訴說自己的悲劇命運和人生的愁恨, 追懷往事, 懷念故國, 表達了亡國之痛。

西元978年8月13日, 當李煜在其42歲生日那天與後妃們聚會, 寫出膾炙人口的《虞美人》時, 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 賜毒酒毒死李煜, 又虛情假意封李煜為吳王, 以王禮厚葬於洛陽邙山。 並請原南唐舊臣為李煜寫了墓誌銘, 自己也特詔輟朝三日, 以示哀悼。

李煜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