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泰安牌坊知多少?

牌坊, 亦稱牌樓,

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念性、標誌性建築形式。

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

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

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

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

泰山的牌坊有三個特點,

一是均為石牌坊,

二是均與泰山有關,

三是主要分佈在自通天街、岱廟、紅門路

至泰山登山中路這條泰城和泰山的中軸線上。

咱泰安有多少知名的牌坊呢?

跟著好客君數一數吧!

1

通天坊

通天坊楹聯:泰山通天拔地經萬世沉浮永安四海, 岱廟擎日捧月曆千年滄桑光照九州。

上聯中, 用“通天拔地”體現泰山的磅礴氣勢,

“經萬世沉浮”體現泰山的悠久歷史, “永安四海”體現泰山博大的文化內涵。

下聯裡, “擎日捧月”體現岱廟的歷史功能, “曆千年滄桑”體現岱廟的悠久歲月, “光照九州”體現出岱廟的文化價值。 季羨林在93歲華誕之際, 欣然提筆, 為“通天坊”書寫了楹聯。 通天坊”於2006年1月23日(臘月十六)動工, 2月2日(臘月二十六)竣工剪綵。

2

遙參亭

遙參亭又名草參亭, 前臨通天街, 後與岱廟正陽門連通, 為岱廟的前庭。 歷代帝王及王公大臣來泰山舉行祭祀典禮, 必先在此舉行簡單參拜之後, 才能進入岱廟舉行正式大典。 唐代稱“遙參門”;宋代在門內築亭, 改稱“草參亭”;明代擴建, 建殿圍牆, 並奉碧霞元君像於其中, 遂成為完整的庭院建築。

遙參亭為縱向二進式庭院, 南山門、儀門、正殿、方亭、北山門依次坐落在通天街至岱廟的軸線上, 正殿左右置配殿及廂房, 其中軸線與岱廟中軸線一致。 院中正殿5間, 建于明代, 黃瓦歇山頂, 施五架梁, 殿內祀碧霞元君像。 南山門前為遙參坊, 為四柱門式,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

石坊左右雄踞清代鐵鑄獅子一對。 再南, 一巨株唐槐掩映下, 有一池, 池內一龍首吐水, 一龍首吞水, 題刻“龍躍天池”, 為清光緒六年(1880年)所建, 很是添景。

3

岱廟坊

岱廟坊位於遙參亭與岱廟之間, 又名玲瓏坊, 東嶽坊。

建於清康熙七至十一年(1668-1672), 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

高11.3米, 寬9.8米, 進深3米。 坊頂是歇山式仿木結構, 螭吻淩空, 斗拱層疊, 簷角飛翹, 脊獸欲馳。 正脊之中豎立著寶瓶, 兩側有四大金剛拽引加固。 中柱小額枋上透雕著二龍戲珠, 龍門枋上浮雕著丹鳳朝陽。 坊建在兩石座上, 座長3.3米, 寬3.15米, 高0.8米。 每座立兩柱, 柱兩側施滾墩石, 中間兩柱上施過梁, 梁下有門楣、額枋, 門楣下施鐵梁承托, 過梁上置6個坐鬥。 鬥上承托重昂五踩斗拱交單菊花頭式梁頭。 斗拱上施三架梁三檁, 斗拱梁檁均為透雕。 中門楣上透雕二龍戲珠, 拱眼雕成圓腹的寶瓶狀孔。 上為九脊歇山頂, 正脊兩端雕螭吻, 中間立雕寶瓶, 兩側立雕四大金剛拉拽。 垂脊上有垂獸, 戧脊上有3個走獸。 屋頂浮雕瓦壟和勾頭、滴水。
兩側柱的滾墩石上立雕大獅子和2至3個形態各異的幼獅。 坊的梁、柱、額板及滾墩石上分別雕有鋪首銜環、丹鳳朝陽、二龍戲珠及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神牛角鬥、麒麟送寶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獸瑞禽圖。 圖案設計採用對稱手法, 構圖和雕刻技術高超, 為泰山最瑰麗的石雕建築, 清代石雕建築的珍品。

從岱廟建築群的佈局來說, 岱廟坊處的位置也是很有講究的。 它是從遙參亭到岱廟的過渡, 既將二者分割成兩組獨立的建築, 又彌補了兩者之間的空曠。

4

岱宗坊

岱宗坊是一座流傳有許多美麗的神話的四柱三間式古代牌樓。 它始建于明朝隆慶年間, 位泰山岱廟北門外, 是泰山東路登山之門戶, 為登山第一坊, 號稱泰山第一坊。 額題篆書“岱宗坊”三個金色大字,有標誌導向作用。坊前分立《重修岱宗坊記》和《重修泰山記》。坊北原有三皇廟,祠伏羲、神農、黃帝,還配以八蠟神。兩廟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拆毀,1979年在其舊址上修建軍了泰山賓館及旅遊機構。

4

一天門石坊

一天門坊位於紅門宮南的盤道上,明代建,參政龍光題額,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建,巡撫都察院李樹德題額“一天門”。兩側有明代人題“天下奇觀”及“盤路起工處”大字碑。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門,一天門則是天梯的開始,人們由人間已漸漸進入天堂。

6

孔子登臨處石坊

孔子登臨處位於泰山一天門北,為四柱三門式跨道石坊。

古藤掩映,典雅端莊,額題“孔子登臨處”五大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建。柱聯曰:“素王獨步傳千古,聖主遙臨慶萬年”。坊兩側分立兩碑,東為明嘉靖間濟南府同治翟濤題“登高必自”碑;西為巡撫山東監察禦史李複初題“第一山”碑。北側為兩柱單門。

孔子登臨處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巡撫山東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朱衡等建,嘉靖狀元羅洪先題額並聯:“秦王獨步傳千古,聖主遙臨慶萬年。”聯語於1967年被鑿毀。坊西立清嘉慶初年泰安知府撰書《泰山種柏樹記碑》。

7

天階坊

天階坊,明嘉靖年間建,巡按山東監察禦史高應芳題聯:“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岩第一山。”

一天門坊前路西是關帝廟,始建無考,原祀三國時蜀漢名將關羽。明清時山西鹽商常在此聚會祭祀,奉福神,故又名山西會館。1983年重修,現為國家文物局泰安培訓中心。廟東院有古柏一株,牆外碣書“漢柏第一”。 宮東跨溪而南是白騾塚遺址。傳唐玄宗登泰山時乘白騾,禮畢下山至此,騾累死,遂封“白騾將軍”,並備棺壘石為塚。現塚無存,僅留石碑,傳為白騾塚碑。民國年間趙正印根據碑額棱上有“垂拱元年”等殘字,斷為唐高宗《小字登封紀號文碑》。1988年複立於原處,但殘字碑已成無字碑。宮西是大藏嶺,其巔有石屋能藏物,故名。 宮後有一巨石聳立,上刻“小泰山”。傳為碧霞元君的化身,原有元君小廟,舊時香客多在此焚香祈福,建國後廟毀,1985年重建。

8

鬥母宮坊

鬥母宮坊為雙柱單門石坊,跨盤道而立,南額題“鬥母宮”,坊陰額題“鬥姥坊”三字,“鬥姥(mu)”為舊時的稱謂。此坊1994年“登天工程”時新建的。

9

經石玉峪坊

經石峪坊為一跨道而立的單門石坊,額題“經石峪”三字,1994年重修,此坊主要是起景點提示的作用。

10

水簾洞坊

泰山水簾洞,經石峪返再北行半裡,有一橋橫跨深澗,叫“注水流橋”。橋西北是危崖千仞,飛瀑垂珠,如帶若簾,被稱為“天紳泉”,俗稱“水簾泉”。又因為在岩壁上橫闊石縫如洞,又被稱為“水簾洞”。山坳中有古洞流水,叫“水簾洞”,有人也附會為《西遊記》花果山水簾洞的原型。

11

回馬嶺坊

回馬嶺坊位於壺天閣之北盤道上,為二柱單間石坊,通高5米,寬2.9米,坊柱腳前後兩側施滾礅石,坊置七鬥。坊額題“回馬嶺”三字,為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吳邵曾題。

12

中天門坊

中天門的代表性建築是廣場中央跨路而立的一座兩柱單門式石坊。石坊東西而立,額題“中天門”乃集經石峪大字而成,建於清代,古樸簡約。中天門石坊建於清朝,兩柱單門式石坊跨路而立,額題“中天門”。

中天門,又叫二天門,是泰山的三大天門之一。它地處黃峴嶺(因土色黃赤而得名,是中、西兩溪的分水嶺)的峰頂,海拔847米。玉皇大帝家的門檻就是高啊,要想登上中天門,首先要戰勝中天門下號稱“小十八盤”的陡峭臺階。

中天門的代表性建築是廣場中央的一座兩柱單門式石坊,石坊東西向而立,建於清代,非常的古樸簡約。在周圍環境的襯托下甚至顯得有點過於小巧簡潔了。在石坊的北邊有一石頭形狀似老虎橫臥,名曰“虎阜石”,傳說是黑虎的化身,其實是泰山獨特的地質現象之一。

13

迎天坊

迎天坊為二柱單門坊,全石頭構築,最初是在明嘉靖年間建造的,早已坍塌,如今的牌坊是1994年按照原樣重建的。

14

對松山坊

對松山位於朝陽洞北。雙峰對峙,古松萬株,蒼翠蓊鬱,層層疊疊,又名萬松山、松海。雲出其間,天風莽蕩,虯舞龍吟,松濤大作,堪稱奇觀。

15

五大夫松坊

五大夫松坊位於五松亭東側盤道上,二柱單間石坊,長方基石,坊柱下前後施滾礅石,石上浮雕團花。隸額“五大夫松”四字。修建年代不詳,清《泰山志》稱此坊為“小天門”,而明代又叫“誠意門”。今天看到的是1984年為保護五大夫松將盤道東移時,利用原構件重建之作。

16

龍門坊

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雲門,今名開山。

龍門坊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辟。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後毀。

17

升仙坊

升仙坊位於南天門下。此處山勢陡峻,懸崖峭壁,上臨岱頂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飄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

全石雙柱單門式,寬2.82米,通高4.5米,建于雙層方 石基上。基石長1.82米,寬0.64米,高0.5米。柱方形,下施滾墩石,獸頭石鼓狀。柱上有門楣、額板、額枋,枋上置五鬥。頂為五脊四注式,大脊雕圓頭吻,浮雕瓦 壟、勾頭、滴水。

18

篷元坊

道書《雲笈七簽》把泰山說成神仙所居仙境,名蓬元之天,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 : “泰山周回一千里,名蓬元之天。 ”石坊依此而名,2000年複建四柱三門式蓬元坊。蓬元和後面的之天應該是一體的。

19

中升坊

中升坊為四柱三間樓式牌坊,望吳勝跡和孔子廟坊為兩柱一間樓式牌坊,造型簡潔大方,均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

20

天街坊

天街坊位於天街西端入口處,始建於明代,清末被毀,1986年重建,為四柱三間三樓沖天式牌坊,其柱前後的抱鼓石為石雕麒麟,正脊中央為圓雕火焰,中間額板題刻“天街”二字,無楹聯。此坊高大雄偉,比例協調,工藝精湛,不失為泰山天街的標誌性建築。

21

望吳勝跡坊

沿天街東行,有一座石坊名曰:“望吳勝跡”。坊北有孔子廟。廟為一進院落,大殿分別供奉著顏回、曾子、子思、孟子的塑像,正中是“至聖先師”孔子的塑像。孔子與泰山的關係密切相連,孔子當年的政治活動、弘揚教育都在泰山留了遺跡,前面石坊上“望吳勝跡”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一次,顏回和孔子上山,孔子望著遠方說:我看到吳國東門外系著一匹白馬。然後問顏回:你看到了嗎?顏回回答得好,他說看到了。我還看到栓馬的帶子哩。其實,吳國距此千里之遠,他怎麼能看到那麼遠呢?顏回瞭解老師,也跟著聯想浪漫了一下。之後,孔子奔走各國,屢屢碰壁,只有顏回堅定不移的跟著老師,可惡劣的生活條件使顏回先孔子而去,孔子哀號:天喪予!天喪予!不久,孔子也離開了人世,就是孔子師生這段不凡的感情,現在也被泰山默默的記住了。明人根據孔子與顏回東望吳閶門的故事建立了“望吳勝跡”坊。

22

北天門坊

自丈人峰順坡北下,至山坳處有石坊,原額“元武”,清末圮。1984年重立,雙柱單門石坊,額書“北天門”。是岱頂通往後石塢的必經之路。坊北是摩雲嶺,自坊前順坡東下至勺形穀底是“亂石溝”,過溝是獨足盤,再前行可至後石塢諸景點。

23

普照寺坊

普照寺位於泰山南麓的淩漢峰下,傳為六朝古刹,又據清聶劍光《泰山道裡記》載,普照寺為唐宋時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題為“普照禪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後屢遭兵燹,基址獨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麗僧滿空禪師登泰山、訪古刹,在泰山20餘年,重建竹林寺,復興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餘人。現存明正德十六年《重開山記碑》記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並於佛誕之日依古制建壇傳戒。道光年間(1821-1850)建佛閣(今摩松樓)。光緒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東西配殿。建國後多次修繕。1984年將後院辟為“馮玉祥在泰山”陳列室。

24

天地坊

天地坊矗立在泰山西路龍潭路北首進山的路中央。這是一座美麗的四柱三間三梁式現代牌坊。總高度位16.39米,接近五層半樓房,堅實穩重的花崗岩底座上矗立著四個高大的方柱,四柱三間之上有三層雕花橫樑,再其上為四個高大的雲紋柱頭,正中為日月生輝雕塑。其下刻有“天地坊”的橫樑總跨度為8.05米,重38噸,調用70噸的大吊車進行施工。

石坊前後有四幅楹聯雋刻于四個方柱之上。陽面靠邊上聯是:“直上青天覽眾山而崇峻”。下聯是:“雄踞東地冠五嶽以為尊”明贊泰山崇峻,五嶽獨尊。中間楹聯為:“天覆群生日行月運成宇宙 地載萬物雨潤風熏護人寰”暗喻登泰山而保平安。陰面的兩幅楹聯分別是:“澤生大地家和興業共繁榮 龍舞高天國泰民安程祥瑞”“騰挪日月放光明萬民仰普照之恩 吞吐風雲縱好雨九州呈滋養之德”。

25

天燭峰坊

小天燭峰一柱狀孤峰從谷底霍然拔起,高聳似燭,峰端的勁松,宛若燭焰燃燒,因此稱“燭焰松”。小天燭峰以東還有一座柱狀山峰,比小天燭峰雄渾粗壯一些,即為大天燭峰。

大、小天燭峰附近是泰山欣賞古松的絕佳所在,後石塢古松園就在這裡,還有三池碧水。南為鑒池,傳說為元君梳洗映容之處,又名玉女洗頭盆,北為鳳凰池,東北為飲虎池。

26

施氏墓牌坊

在泰城東南部的利民社區裡有一座石牌坊,這就是施氏墓牌坊。墓地已無處可尋,只剩牌坊與石碑了。

施天裔,字泰瞻,號松岩。先世章丘人,明洪武初始祖遷泰安。1683年任廣西巡撫。1685年賜歸故里。1690年卒後葬于施家結莊。施氏為官清正廉潔,率直耿介,深受百姓喜愛。任山東左布政使期間,1661年(順治十八年)主持重修泰山頂碧霞祠大殿、東西配殿、鐘鼓樓、山門、禦香亭;創建東西石閣、戲樓、神門;重修南天門、靈侯殿、白衣閣等。今岱頂的主要建築均保持了此次建制規模。1668年受郯城地震影響,岱廟損壞嚴重,施天裔主持重修岱廟歷時10年,並創立了著名的岱廟坊。他親自撰寫了《重修東嶽廟碑》(在今岱廟仁安門北)。

27

貞潔牌坊

靈山大街靈山社區前有一個牌坊。牌坊上部有"聖旨"2個醒目字,經仔細辯認,中部有"旌表已故生員劉芳之妻聶氏節婦牌"15個字。牌坊兩側有對聯,左聯:柏舟矢志九天恩榮光萬年;右聯:松節成操一生芳節高千古。牌坊中部左側有乾隆元年(1736年)歲次丙辰立字樣,距今近300年歷史。

據《民國重修泰安縣誌》載,聶氏為橋溝聶之璣女。《民國重修泰安縣誌》記載聶氏為劉芬之妻,經反復辨認牌坊和劉元海確認,劉芬應為劉芳。

據瞭解,貞節牌坊是封建社會為了表揚婦女的貞潔而立,比如長期孀居並且為教育或社會有一定貢獻的婦女。

28

蕭大亨墓牌坊

蕭大亨卒于萬曆四十年(1612年),葬于泰山南麓滿莊鎮境內的“金牛山”之陽、“龍山”之陰。經萬曆皇帝“恩命”,人們為其修建了這座精雕細刻、工程浩大的石雕群。今墓地記憶體石牌坊兩座。南面一座名“褒崇典”坊,北面一座名“茂膺天寵”坊。二石坊雕刻精美,彰顯了明代高超的石刻雕鑿工藝。

額題篆書“岱宗坊”三個金色大字,有標誌導向作用。坊前分立《重修岱宗坊記》和《重修泰山記》。坊北原有三皇廟,祠伏羲、神農、黃帝,還配以八蠟神。兩廟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拆毀,1979年在其舊址上修建軍了泰山賓館及旅遊機構。

4

一天門石坊

一天門坊位於紅門宮南的盤道上,明代建,參政龍光題額,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建,巡撫都察院李樹德題額“一天門”。兩側有明代人題“天下奇觀”及“盤路起工處”大字碑。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門,一天門則是天梯的開始,人們由人間已漸漸進入天堂。

6

孔子登臨處石坊

孔子登臨處位於泰山一天門北,為四柱三門式跨道石坊。

古藤掩映,典雅端莊,額題“孔子登臨處”五大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建。柱聯曰:“素王獨步傳千古,聖主遙臨慶萬年”。坊兩側分立兩碑,東為明嘉靖間濟南府同治翟濤題“登高必自”碑;西為巡撫山東監察禦史李複初題“第一山”碑。北側為兩柱單門。

孔子登臨處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巡撫山東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朱衡等建,嘉靖狀元羅洪先題額並聯:“秦王獨步傳千古,聖主遙臨慶萬年。”聯語於1967年被鑿毀。坊西立清嘉慶初年泰安知府撰書《泰山種柏樹記碑》。

7

天階坊

天階坊,明嘉靖年間建,巡按山東監察禦史高應芳題聯:“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岩第一山。”

一天門坊前路西是關帝廟,始建無考,原祀三國時蜀漢名將關羽。明清時山西鹽商常在此聚會祭祀,奉福神,故又名山西會館。1983年重修,現為國家文物局泰安培訓中心。廟東院有古柏一株,牆外碣書“漢柏第一”。 宮東跨溪而南是白騾塚遺址。傳唐玄宗登泰山時乘白騾,禮畢下山至此,騾累死,遂封“白騾將軍”,並備棺壘石為塚。現塚無存,僅留石碑,傳為白騾塚碑。民國年間趙正印根據碑額棱上有“垂拱元年”等殘字,斷為唐高宗《小字登封紀號文碑》。1988年複立於原處,但殘字碑已成無字碑。宮西是大藏嶺,其巔有石屋能藏物,故名。 宮後有一巨石聳立,上刻“小泰山”。傳為碧霞元君的化身,原有元君小廟,舊時香客多在此焚香祈福,建國後廟毀,1985年重建。

8

鬥母宮坊

鬥母宮坊為雙柱單門石坊,跨盤道而立,南額題“鬥母宮”,坊陰額題“鬥姥坊”三字,“鬥姥(mu)”為舊時的稱謂。此坊1994年“登天工程”時新建的。

9

經石玉峪坊

經石峪坊為一跨道而立的單門石坊,額題“經石峪”三字,1994年重修,此坊主要是起景點提示的作用。

10

水簾洞坊

泰山水簾洞,經石峪返再北行半裡,有一橋橫跨深澗,叫“注水流橋”。橋西北是危崖千仞,飛瀑垂珠,如帶若簾,被稱為“天紳泉”,俗稱“水簾泉”。又因為在岩壁上橫闊石縫如洞,又被稱為“水簾洞”。山坳中有古洞流水,叫“水簾洞”,有人也附會為《西遊記》花果山水簾洞的原型。

11

回馬嶺坊

回馬嶺坊位於壺天閣之北盤道上,為二柱單間石坊,通高5米,寬2.9米,坊柱腳前後兩側施滾礅石,坊置七鬥。坊額題“回馬嶺”三字,為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吳邵曾題。

12

中天門坊

中天門的代表性建築是廣場中央跨路而立的一座兩柱單門式石坊。石坊東西而立,額題“中天門”乃集經石峪大字而成,建於清代,古樸簡約。中天門石坊建於清朝,兩柱單門式石坊跨路而立,額題“中天門”。

中天門,又叫二天門,是泰山的三大天門之一。它地處黃峴嶺(因土色黃赤而得名,是中、西兩溪的分水嶺)的峰頂,海拔847米。玉皇大帝家的門檻就是高啊,要想登上中天門,首先要戰勝中天門下號稱“小十八盤”的陡峭臺階。

中天門的代表性建築是廣場中央的一座兩柱單門式石坊,石坊東西向而立,建於清代,非常的古樸簡約。在周圍環境的襯托下甚至顯得有點過於小巧簡潔了。在石坊的北邊有一石頭形狀似老虎橫臥,名曰“虎阜石”,傳說是黑虎的化身,其實是泰山獨特的地質現象之一。

13

迎天坊

迎天坊為二柱單門坊,全石頭構築,最初是在明嘉靖年間建造的,早已坍塌,如今的牌坊是1994年按照原樣重建的。

14

對松山坊

對松山位於朝陽洞北。雙峰對峙,古松萬株,蒼翠蓊鬱,層層疊疊,又名萬松山、松海。雲出其間,天風莽蕩,虯舞龍吟,松濤大作,堪稱奇觀。

15

五大夫松坊

五大夫松坊位於五松亭東側盤道上,二柱單間石坊,長方基石,坊柱下前後施滾礅石,石上浮雕團花。隸額“五大夫松”四字。修建年代不詳,清《泰山志》稱此坊為“小天門”,而明代又叫“誠意門”。今天看到的是1984年為保護五大夫松將盤道東移時,利用原構件重建之作。

16

龍門坊

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雲門,今名開山。

龍門坊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辟。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後毀。

17

升仙坊

升仙坊位於南天門下。此處山勢陡峻,懸崖峭壁,上臨岱頂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飄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

全石雙柱單門式,寬2.82米,通高4.5米,建于雙層方 石基上。基石長1.82米,寬0.64米,高0.5米。柱方形,下施滾墩石,獸頭石鼓狀。柱上有門楣、額板、額枋,枋上置五鬥。頂為五脊四注式,大脊雕圓頭吻,浮雕瓦 壟、勾頭、滴水。

18

篷元坊

道書《雲笈七簽》把泰山說成神仙所居仙境,名蓬元之天,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 : “泰山周回一千里,名蓬元之天。 ”石坊依此而名,2000年複建四柱三門式蓬元坊。蓬元和後面的之天應該是一體的。

19

中升坊

中升坊為四柱三間樓式牌坊,望吳勝跡和孔子廟坊為兩柱一間樓式牌坊,造型簡潔大方,均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

20

天街坊

天街坊位於天街西端入口處,始建於明代,清末被毀,1986年重建,為四柱三間三樓沖天式牌坊,其柱前後的抱鼓石為石雕麒麟,正脊中央為圓雕火焰,中間額板題刻“天街”二字,無楹聯。此坊高大雄偉,比例協調,工藝精湛,不失為泰山天街的標誌性建築。

21

望吳勝跡坊

沿天街東行,有一座石坊名曰:“望吳勝跡”。坊北有孔子廟。廟為一進院落,大殿分別供奉著顏回、曾子、子思、孟子的塑像,正中是“至聖先師”孔子的塑像。孔子與泰山的關係密切相連,孔子當年的政治活動、弘揚教育都在泰山留了遺跡,前面石坊上“望吳勝跡”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一次,顏回和孔子上山,孔子望著遠方說:我看到吳國東門外系著一匹白馬。然後問顏回:你看到了嗎?顏回回答得好,他說看到了。我還看到栓馬的帶子哩。其實,吳國距此千里之遠,他怎麼能看到那麼遠呢?顏回瞭解老師,也跟著聯想浪漫了一下。之後,孔子奔走各國,屢屢碰壁,只有顏回堅定不移的跟著老師,可惡劣的生活條件使顏回先孔子而去,孔子哀號:天喪予!天喪予!不久,孔子也離開了人世,就是孔子師生這段不凡的感情,現在也被泰山默默的記住了。明人根據孔子與顏回東望吳閶門的故事建立了“望吳勝跡”坊。

22

北天門坊

自丈人峰順坡北下,至山坳處有石坊,原額“元武”,清末圮。1984年重立,雙柱單門石坊,額書“北天門”。是岱頂通往後石塢的必經之路。坊北是摩雲嶺,自坊前順坡東下至勺形穀底是“亂石溝”,過溝是獨足盤,再前行可至後石塢諸景點。

23

普照寺坊

普照寺位於泰山南麓的淩漢峰下,傳為六朝古刹,又據清聶劍光《泰山道裡記》載,普照寺為唐宋時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題為“普照禪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後屢遭兵燹,基址獨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麗僧滿空禪師登泰山、訪古刹,在泰山20餘年,重建竹林寺,復興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餘人。現存明正德十六年《重開山記碑》記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並於佛誕之日依古制建壇傳戒。道光年間(1821-1850)建佛閣(今摩松樓)。光緒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東西配殿。建國後多次修繕。1984年將後院辟為“馮玉祥在泰山”陳列室。

24

天地坊

天地坊矗立在泰山西路龍潭路北首進山的路中央。這是一座美麗的四柱三間三梁式現代牌坊。總高度位16.39米,接近五層半樓房,堅實穩重的花崗岩底座上矗立著四個高大的方柱,四柱三間之上有三層雕花橫樑,再其上為四個高大的雲紋柱頭,正中為日月生輝雕塑。其下刻有“天地坊”的橫樑總跨度為8.05米,重38噸,調用70噸的大吊車進行施工。

石坊前後有四幅楹聯雋刻于四個方柱之上。陽面靠邊上聯是:“直上青天覽眾山而崇峻”。下聯是:“雄踞東地冠五嶽以為尊”明贊泰山崇峻,五嶽獨尊。中間楹聯為:“天覆群生日行月運成宇宙 地載萬物雨潤風熏護人寰”暗喻登泰山而保平安。陰面的兩幅楹聯分別是:“澤生大地家和興業共繁榮 龍舞高天國泰民安程祥瑞”“騰挪日月放光明萬民仰普照之恩 吞吐風雲縱好雨九州呈滋養之德”。

25

天燭峰坊

小天燭峰一柱狀孤峰從谷底霍然拔起,高聳似燭,峰端的勁松,宛若燭焰燃燒,因此稱“燭焰松”。小天燭峰以東還有一座柱狀山峰,比小天燭峰雄渾粗壯一些,即為大天燭峰。

大、小天燭峰附近是泰山欣賞古松的絕佳所在,後石塢古松園就在這裡,還有三池碧水。南為鑒池,傳說為元君梳洗映容之處,又名玉女洗頭盆,北為鳳凰池,東北為飲虎池。

26

施氏墓牌坊

在泰城東南部的利民社區裡有一座石牌坊,這就是施氏墓牌坊。墓地已無處可尋,只剩牌坊與石碑了。

施天裔,字泰瞻,號松岩。先世章丘人,明洪武初始祖遷泰安。1683年任廣西巡撫。1685年賜歸故里。1690年卒後葬于施家結莊。施氏為官清正廉潔,率直耿介,深受百姓喜愛。任山東左布政使期間,1661年(順治十八年)主持重修泰山頂碧霞祠大殿、東西配殿、鐘鼓樓、山門、禦香亭;創建東西石閣、戲樓、神門;重修南天門、靈侯殿、白衣閣等。今岱頂的主要建築均保持了此次建制規模。1668年受郯城地震影響,岱廟損壞嚴重,施天裔主持重修岱廟歷時10年,並創立了著名的岱廟坊。他親自撰寫了《重修東嶽廟碑》(在今岱廟仁安門北)。

27

貞潔牌坊

靈山大街靈山社區前有一個牌坊。牌坊上部有"聖旨"2個醒目字,經仔細辯認,中部有"旌表已故生員劉芳之妻聶氏節婦牌"15個字。牌坊兩側有對聯,左聯:柏舟矢志九天恩榮光萬年;右聯:松節成操一生芳節高千古。牌坊中部左側有乾隆元年(1736年)歲次丙辰立字樣,距今近300年歷史。

據《民國重修泰安縣誌》載,聶氏為橋溝聶之璣女。《民國重修泰安縣誌》記載聶氏為劉芬之妻,經反復辨認牌坊和劉元海確認,劉芬應為劉芳。

據瞭解,貞節牌坊是封建社會為了表揚婦女的貞潔而立,比如長期孀居並且為教育或社會有一定貢獻的婦女。

28

蕭大亨墓牌坊

蕭大亨卒于萬曆四十年(1612年),葬于泰山南麓滿莊鎮境內的“金牛山”之陽、“龍山”之陰。經萬曆皇帝“恩命”,人們為其修建了這座精雕細刻、工程浩大的石雕群。今墓地記憶體石牌坊兩座。南面一座名“褒崇典”坊,北面一座名“茂膺天寵”坊。二石坊雕刻精美,彰顯了明代高超的石刻雕鑿工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