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西方企業簡直是在白拿非洲的原油:連罰款都是非洲人出錢!

都說資本是逐利的, 然而有的資本並不僅僅是逐利的。 奈及利亞擁有充沛的原油儲量, 本可以像中東國家一樣靠賣油維持生活的樣子, 然而跨國油企在這裡帶走了原油和利潤, 留下了污染和饑荒, 甚至連破壞環境的罰款, 都是奈及利亞人自己掏的。

奈及利亞的原油儲量, 主要集中在尼日爾河三角洲地區。 一般人對原油產量豐富的地區, 大概印象都是富庶而悠閒。 在沙特、阿聯酋或許正確, 但是在奈及利亞卻並非如此。 西方公司污染了他們的水、污染了他們的土地, 無論是原油洩漏還是基礎設施受損,

都重創了農業和漁業, 原油的收入也沒有流入當地人的口袋。

所以奈及利亞當地人現在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字面意義上的那種, 因為跨國油企嫌棄原油伴生的天然氣就直接一把火給點了。 非洲熱得很、不用取暖, 所以只留下了漫天的污染。

油井中產出的天然氣, 因為規模太小, 收集起來賣出去不划算, 一般都會當地消化, 發個電什麼的處理掉:一方面這貨是妥妥的溫室氣體(利用起來總比直接排放好), 再加上這些天然氣都有雜質, 天知道有沒有毒。 問題是, 成本很高——你覺得不在歐美本地, 這些歐美企業會怎樣?

當然是直接一把火燒掉咯。 奈及利亞環境部從衛星資料中分析得出, 這些跨國油企業每年可以燒掉3.13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 排放了1650萬噸的二氧化碳, 其他的雜質就無法考據了。 奈及利亞不是沒有掙扎過, 然而他們沒有歐美人那麼精明, 立下的法律有一個重大漏洞讓跨國油企發現了。

奈及利亞對每燃燒1000立方英尺天然氣處以3.5美元的罰款。 看起來奈及利亞每年能多收到100多萬美元的收入, 但是法律中的一個字令其前功盡棄:法律的措辭是“收費”而不是“罰金”!後果就是, 本來也沒罰多少錢, 然後跨國油企還把這個“收費”作為成本記帳、抵免稅款了……

也就是說, 一字之差讓這些錢又原路回到了歐美企業的手中(大概還更多), 而奈及利亞的財政部長更是宣稱另外付出了幾十億美元的代價。 奈及利亞政府也曾努力修改法律, 然而無果而終地涼了。

奈及利亞擁有原油本是天賜, 然而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奈及利亞三角洲地區居民因的農業、漁業都因為污染而崩潰,

繼而無法生存, 甚至一度出現了大規模的“尼日爾三角洲復仇者”四處襲擊原油設施的情況, 奈及利亞國內動盪也與此不無關係。 所以說, 這種國計民生的東西怎麼能捏到別人的手裡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