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不花錢就能學到的MBA課程44(本量利分析)

產生與發展

本量利分析的保本圖的文字記載最早是在 1904 年英國出版的會計百科全書中出現的, 1922 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會計教授提出了完整的保本分析理論, 進入20 世紀50 年代以後, CVP 分析技術在西方會計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其理論更臻完善, 成為現代管理會計學的重要組成部分80 年代初, 我國引進了本量利分析理論, 它作為加強企業內部管的一項有效措施, 可以為企業的預測和決策提供十分有用的資料。 借助於這種方法, 企業可以預測只有銷售多少數量的產品才能保本, 或者預測在一定的銷售數量下能獲得多少利潤,

或者要獲得一定的利潤, 必須銷售多少產品才行, 以及為了擴大銷售數量, 必須把產品的單價降為多少等。 正是由於其主要兩部分內容:盈虧平衡分析和實現目標利潤分析, 打破了傳統會計對成本、業務量、利潤三者間關係的認識, 開闢了一條嶄新的分析本量利關係的思路, 因而受到廣大經營管理人員青睞。 目前, 無論在西方還是我國, 本量利分析的應用都十分廣泛。

基本概念

本量利分析就是(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即c—V—P 分析, 全稱是成本—業務量—利潤分析, 又叫盈虧臨界點或保本點分析。 它是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進行利潤決策時常用的方法之一, 也是實施目標成本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 是指在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 以數學化的會計模型與圖文來揭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售量、單價、銷售額、利潤等變數之間的內在規律性的聯繫, 為會計預測決策和規劃提供必要的財務資訊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 它著重研究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和利潤之間的數量關係,

它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管理會計中有著廣泛的用途, 同時它又是企業進行決策、計畫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基本假設

本量利分析所建立和使用的數學模型和有關圖形, 是建立在一定假設基礎上的。 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進行決策時, 必須滿足以下假定條件:

一是成本形態假設, 假定企業的全部成本都必須被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 並且建立了成本性態模型。

二是相關範圍與線性假設, 假定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範圍內, 成本水準保持不變, 即在相關範圍內, 固定成本總額和單位變動成本保持不變。 成本和銷售收入在相關範圍內均表現為直線關係。

三是目標利潤假設, 即所分析的利潤為“稅前利潤”;

四是變動成本法的假設, 假定企業的各銷售數量的成本, 是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

五是產銷平衡和品種結構穩定假設。

基本公式

貢獻邊際的含義

貢獻邊際:銷售收入與相應的變動成本之間的差額, 也稱貢獻、貢獻毛益、邊際利潤。 它是一個表示能為企業營業利潤做多大貢獻的指標, 只有貢獻邊際在補償固定成本還有剩餘, 企業才會有營業利潤。

貢獻邊際的表現形式

1、貢獻邊際總額(Tcm):銷售收入總額與相應的變動成本總額之間的差額。

2、單位貢獻邊際(cm):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單價)與單位變動成本之間的差額.

3、貢獻邊際率(cmR):貢獻邊際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上述三種形式的關係可從以下等式中得到反映:

變動成本率及其與貢獻邊際率的關係

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貢獻邊際率與變動成本率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屬於互補性質,變動成本率越高,貢獻邊際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變動成本率越低,貢獻邊際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強。貢獻邊際率與變動成本率的關係可以表示如下:

貢獻邊際率+變動成本率=1

前提與關鍵

成本習性指的是探討成本變動與業務量變動之間的依存關係。就工業企業而言,標誌業務量大小的最重要指標就是產銷量,即生產和銷售產品的數量,也就是說,查明成本總額大小與產銷量多少之間客觀存在的依存性就是成本習性。它有助於從數量上具體掌握成本與產銷量之間的規律性聯繫,同時為改善企業的生產經營和進行最優管理策略提供重要資訊。

按照成本習性對企業成本進行分類:

1 .變動成本:凡成本總額與業務量.急額成正比例增減變動關係的叫做變動成本。但就單位產品中的變動成本而言,則是固定不變的。在我國 L 業企業中變動成本指直接用於產品製造的原材料、輔腳材料、燃料及動力、加工費、計件 I 幾資形式下的生產工人工資以及 I :藝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等。

2 .固定成本:凡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范田內不受業務 1 .貶增減變動影響而固定不變的成本叫做固定成本。就單位產品中的固定成本而言,則與業務員的增減成反比例變動,在我國的 L 業會計中固定成本指辦公費、旅差費、折舊費、管理人員 I :資、租賃費等。

3 .混合成本:有些成木雖然也是隨業務最的變動而變動,但不成同比例變動.不能簡單地歸入變動成木或固定成本.這類成本稱為混合成本。

確定盈虧臨界點:本量利分析的關鍵

所謂盈虧臨界點,就是指使得貢獻毛益與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時的銷售量。時,企業處於不盈不虧的狀態。

盈虧臨界點可以採用下列兩種方法進行計算:

A .按實物單位計算,其公式為:盈虧臨界點的稍售孟(實物單位)=圈定成本/單位產品貢獻毛益

其中:單位產品貢獻毛益二單位產品銷售收入一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B .按金額綜合計算,其公式為:

單一品種的保本分析

(一)保本分析的基本概念

所謂保本,就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收支相等、不盈不虧、損益平衡、利潤為零的術語。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處於這一特殊情況時的狀態,成為保本狀態。保本分析就是研究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恰好處於保本狀態時,本量利關係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是本量利的基本內容,也是確定企業運營安全程度和進行保利分析的基礎。保本分析的關鍵是確定保本點。

(二)保本點的含義及其確定

1.保本點的含義:又稱盈虧臨界點、收支平衡點,是指企業恰好達到保本狀態的銷售量或業務收人總額。即企業業務收人扣除變動成本後所得的邊際貢獻,恰好抵償固定成本,使企業處於不盈不虧時銷售量或業務收入。當銷售量超過保本點時,企業就能結餘,低於這一點時,企業就會虧損。

2.保本點的計算方法:保本點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數量表示的銷售量.另一種是以貨幣金額表示的業務收入量。

(1)基本等式法:在單一銷售品種條件下,根據本量利關係的基本等式:

(2)邊際貢獻法:邊際貢獻法是根據邊際貢獻與業務量、利潤之間的關係直接計算保本量和保本額的一種方法。根據保本點的定義,邊際貢獻正好等於固定成本時,企業才會不盈不虧,達到保本點。用公式表示為:邊際貢獻=固定成本,那麼

安全邊際,是指企業經營盈虧臨界點以上的銷售量。它反映企業在一定條件下的運營水準與其保本點的業務量或業務收入額之間的距離,也反映了企業運營的安全程度。它的數額越大,說明企業運營的安全程度越高,發生虧損的可能性

越小。

安全邊際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以數量表示的安全邊際量;另一種是以貨幣金額表示的安全邊際額。

安全邊際與利潤的關係

根據安全邊際的概念可以發現,利潤是由安全邊際提供的,即只有超過保本點的銷售量,才能為企業提供利潤。保本點銷售創造的邊際貢獻恰好補償全部固定成本,所以超過保本點的安全邊際量所提供的邊際貢獻就是企業的利潤。安全邊際越大,企業的利潤越多;安全邊際為零時,企業則處於保本狀態;為負數時,醫院的利潤也為負數,即處於虧損狀態。故而企業的收支結餘率受安全邊際率和邊際貢獻率兩個因素的影響。

計算公式為:

利潤=安全邊際量X 單位邊際貢獻=安全邊際額X 邊際貢獻率

利潤率=安全邊際率X 邊際貢獻率

單一品種的保利分析

(一)保利分析的基本概念

所謂保利,就是指企業在預算期內實現的目標利潤。保利分析就是研究企業為實現既定的目標利潤的一種本量利分析方法。企業要生存、要發展,不能只停留在保本狀態,必須不斷擴大的規模範圍,提高業務的品質和水準,確保既定的目標利潤的實現。

(二)保利點的含義及其確定

1.保利點的含義

是指企業在價格和成本水準既定的情況下,為確保預先制定的目標利潤的實現,而應達到的的銷售量和銷售額的總稱。保利點的模型是保本點模型的擴展,就是在保本量公式的分子上加了目標結餘部分。

2.保利點的計算方法

一種是用數量表示的業務量,一種是以貨幣金額表示的業務收入額。

3、保淨利分析

保淨利點就是實現目標淨利潤(稅後利潤)的業務量,具體形式包括保淨利量和保淨利額兩種形式。在計算過程中,只需將目標淨利潤(稅後利潤)換算成目標利潤(營業利潤)就行了。可以利用保利分析的公式作適當變形就可到計算

多品種條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多品種條件下的本量利分析,就是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銷售品種所進行的成本、銷售量和利潤三者之間的分析。企業的銷售品種非常多,往往多個銷售品種相互聯繫、同時發生。因此,對多個品種條件下的本量利關係進行分析更具現實意義。在多個品種同時發生的條件下,由於各品種的價格、單位變動成本等不同,不能將各品種的銷售量簡單相加,只宜用貨幣金額形式來反映保本點。

多項目條件下保本點的計算方法主要有加權平均法和順序法。

加權平均法

是指在多個產品邊際貢獻的基礎上,以多個產品的預計收入額占總收入額的比重為權數,確定企業的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然後進行多產品條件下本量利分析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不要求分配固定成本,而是將所創造的邊際貢獻是為補償企業全部固定成本的來源。

加權平均法的步驟:

第一,計算各銷售產品的邊際貢獻率。

第二,計算各銷售產品的收入比重,即各銷售產品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百分比。

第三,計算綜合邊際貢獻率。

第五,計算各品種的保本額。

某品種保本額=多品種保本額×該品種的銷售額比重

第六,計算多品種保利額

第七,計算各品種的保利額。

某品種的保利額=多品種保利額×該服務專案的銷售額比重

順序法

是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按照事先規定的銷售品種順序,依次用各品種的邊際貢獻來補償全部固定成本,然後再進行本量利分析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要求各品種的邊際貢獻率由大到小按順序排列,然後再把邊際貢獻與固定成本進行比較,來求得保本額。

本量利分析圖

本量利分析圖,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上反映企業不同業務量水準條件下的盈虧狀況的圖形,也稱為盈虧平衡圖。本量利分析圖通常有標準本量利圖、邊際貢獻式本量利圖和利潤—業務量式本量利圖三種,它們都能夠直觀地從動態角度揭示本量利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係。

標準本量利圖

標準本量利圖在管理會計中運用最廣泛、且能反映最基本的本量利關係。它所反映的總成本是以固定成本為基礎,能清晰地反映固定成本總額不變的特點,同時能揭示盈虧平衡點、安全邊際、盈利區與虧損區的關係。

第一步,選定直角坐標系,以橫軸表示銷售量,縱軸表示成本和銷售收入的金額。

第二步,在縱軸上找出固定成本數值,以此點(固定成本值)為起點,繪製一條與橫軸平行的固定成本線。

第三步,以固定成本值為起點,以單位變動成本為斜率,繪製總成本線。

第四步,以座標原點0(0,0)為起點,以單價為斜率,繪製銷售收入線。

第五步,確定盈虧平衡點。

通過觀察標準本量利圖,可以掌握本量利之間的如下規律:

(1)在盈虧平衡點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量超過盈虧平衡點一個單位,即可獲得一個單位邊際貢獻的盈利。銷售量越大,實現的盈利就越多。反之,銷售量低於盈虧平衡點一個單位,就產生一個單位邊際貢獻的虧損。銷售量越小,虧損額

就越大。

(2)在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盈虧平衡點越低,盈利區的面積就會擴大,虧損區的面積就會縮小。它反映了產品的盈利性有所提高.即能實現更多的盈利或產生更少的虧損。反之,盈虧平衡點越高,盈利區的而積就會縮小,虧損區的面積就會擴大。它反映了產品的盈利性有所降低,即能實現的盈利越少或產生的虧損越大。

(3)在銷售收入既定的情況下.盈虧平衡點的高低取決於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總額的大小。單位變動成本或固定成本總額越小,盈虧平衡點就越低;反之,盈虧平衡點就越高。標準本量利國在實際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原因在於它比數字計算更加直觀地反映企業相關範圍內不同業務量對利潤的影響,方便管理人員規劃企業的產品生產和銷售。

邊際貢獻式本量利圖

標準本量利圖雖然反映了本量利之間的基本關係,但卻無法反映出邊際貢獻的形成和作用。實際工作中還會用到邊際貢獻式的本量利圖,邊際貢獻式本量利圖將固定成本置於變動成本線之上,總成本線是一條平行于變動成本線的直線,因而能直觀地反映出邊際貢獻的形成及其與利潤之間的關係。

邊際貢獻式的本量利圖繪製的步驟,是先畫變動成本線,然後在此基礎上以固定成本值為起點畫一條與變動成本線平行的總成本線。其他部分的繪製方法與基本的本量利圖相同。

利潤—業務量式本量利圖

上述兩種本量利圖揭示了本量利之間的關係,但對利潤與業務量間的直接關係未能予以直接揭示。利潤一業務量式本量利圖是上述兩種本量利圖的一種變化形式,它以利潤線代替銷售收入線和總成本線,因此是簡化了的本量利圖。該圖突出了利潤與業務量之間的關係提供的利潤資訊比上述兩團更加直截了當,因而又簡稱為利量圖。

在利量圖上,利潤線的起點在與固定成本總額相等的虧損額上,即當銷售量為零時,縱軸上虧損額等於固定成本總額。利潤線的另一點,可根據計畫銷售量的相應利潤來確定。連接上述兩點就是利潤線。利潤線與橫軸的交點就是盈虧平衡點。

3、貢獻邊際率(cmR):貢獻邊際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上述三種形式的關係可從以下等式中得到反映:

變動成本率及其與貢獻邊際率的關係

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貢獻邊際率與變動成本率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屬於互補性質,變動成本率越高,貢獻邊際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變動成本率越低,貢獻邊際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強。貢獻邊際率與變動成本率的關係可以表示如下:

貢獻邊際率+變動成本率=1

前提與關鍵

成本習性指的是探討成本變動與業務量變動之間的依存關係。就工業企業而言,標誌業務量大小的最重要指標就是產銷量,即生產和銷售產品的數量,也就是說,查明成本總額大小與產銷量多少之間客觀存在的依存性就是成本習性。它有助於從數量上具體掌握成本與產銷量之間的規律性聯繫,同時為改善企業的生產經營和進行最優管理策略提供重要資訊。

按照成本習性對企業成本進行分類:

1 .變動成本:凡成本總額與業務量.急額成正比例增減變動關係的叫做變動成本。但就單位產品中的變動成本而言,則是固定不變的。在我國 L 業企業中變動成本指直接用於產品製造的原材料、輔腳材料、燃料及動力、加工費、計件 I 幾資形式下的生產工人工資以及 I :藝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等。

2 .固定成本:凡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范田內不受業務 1 .貶增減變動影響而固定不變的成本叫做固定成本。就單位產品中的固定成本而言,則與業務員的增減成反比例變動,在我國的 L 業會計中固定成本指辦公費、旅差費、折舊費、管理人員 I :資、租賃費等。

3 .混合成本:有些成木雖然也是隨業務最的變動而變動,但不成同比例變動.不能簡單地歸入變動成木或固定成本.這類成本稱為混合成本。

確定盈虧臨界點:本量利分析的關鍵

所謂盈虧臨界點,就是指使得貢獻毛益與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時的銷售量。時,企業處於不盈不虧的狀態。

盈虧臨界點可以採用下列兩種方法進行計算:

A .按實物單位計算,其公式為:盈虧臨界點的稍售孟(實物單位)=圈定成本/單位產品貢獻毛益

其中:單位產品貢獻毛益二單位產品銷售收入一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B .按金額綜合計算,其公式為:

單一品種的保本分析

(一)保本分析的基本概念

所謂保本,就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收支相等、不盈不虧、損益平衡、利潤為零的術語。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處於這一特殊情況時的狀態,成為保本狀態。保本分析就是研究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恰好處於保本狀態時,本量利關係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是本量利的基本內容,也是確定企業運營安全程度和進行保利分析的基礎。保本分析的關鍵是確定保本點。

(二)保本點的含義及其確定

1.保本點的含義:又稱盈虧臨界點、收支平衡點,是指企業恰好達到保本狀態的銷售量或業務收人總額。即企業業務收人扣除變動成本後所得的邊際貢獻,恰好抵償固定成本,使企業處於不盈不虧時銷售量或業務收入。當銷售量超過保本點時,企業就能結餘,低於這一點時,企業就會虧損。

2.保本點的計算方法:保本點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數量表示的銷售量.另一種是以貨幣金額表示的業務收入量。

(1)基本等式法:在單一銷售品種條件下,根據本量利關係的基本等式:

(2)邊際貢獻法:邊際貢獻法是根據邊際貢獻與業務量、利潤之間的關係直接計算保本量和保本額的一種方法。根據保本點的定義,邊際貢獻正好等於固定成本時,企業才會不盈不虧,達到保本點。用公式表示為:邊際貢獻=固定成本,那麼

安全邊際,是指企業經營盈虧臨界點以上的銷售量。它反映企業在一定條件下的運營水準與其保本點的業務量或業務收入額之間的距離,也反映了企業運營的安全程度。它的數額越大,說明企業運營的安全程度越高,發生虧損的可能性

越小。

安全邊際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以數量表示的安全邊際量;另一種是以貨幣金額表示的安全邊際額。

安全邊際與利潤的關係

根據安全邊際的概念可以發現,利潤是由安全邊際提供的,即只有超過保本點的銷售量,才能為企業提供利潤。保本點銷售創造的邊際貢獻恰好補償全部固定成本,所以超過保本點的安全邊際量所提供的邊際貢獻就是企業的利潤。安全邊際越大,企業的利潤越多;安全邊際為零時,企業則處於保本狀態;為負數時,醫院的利潤也為負數,即處於虧損狀態。故而企業的收支結餘率受安全邊際率和邊際貢獻率兩個因素的影響。

計算公式為:

利潤=安全邊際量X 單位邊際貢獻=安全邊際額X 邊際貢獻率

利潤率=安全邊際率X 邊際貢獻率

單一品種的保利分析

(一)保利分析的基本概念

所謂保利,就是指企業在預算期內實現的目標利潤。保利分析就是研究企業為實現既定的目標利潤的一種本量利分析方法。企業要生存、要發展,不能只停留在保本狀態,必須不斷擴大的規模範圍,提高業務的品質和水準,確保既定的目標利潤的實現。

(二)保利點的含義及其確定

1.保利點的含義

是指企業在價格和成本水準既定的情況下,為確保預先制定的目標利潤的實現,而應達到的的銷售量和銷售額的總稱。保利點的模型是保本點模型的擴展,就是在保本量公式的分子上加了目標結餘部分。

2.保利點的計算方法

一種是用數量表示的業務量,一種是以貨幣金額表示的業務收入額。

3、保淨利分析

保淨利點就是實現目標淨利潤(稅後利潤)的業務量,具體形式包括保淨利量和保淨利額兩種形式。在計算過程中,只需將目標淨利潤(稅後利潤)換算成目標利潤(營業利潤)就行了。可以利用保利分析的公式作適當變形就可到計算

多品種條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多品種條件下的本量利分析,就是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銷售品種所進行的成本、銷售量和利潤三者之間的分析。企業的銷售品種非常多,往往多個銷售品種相互聯繫、同時發生。因此,對多個品種條件下的本量利關係進行分析更具現實意義。在多個品種同時發生的條件下,由於各品種的價格、單位變動成本等不同,不能將各品種的銷售量簡單相加,只宜用貨幣金額形式來反映保本點。

多項目條件下保本點的計算方法主要有加權平均法和順序法。

加權平均法

是指在多個產品邊際貢獻的基礎上,以多個產品的預計收入額占總收入額的比重為權數,確定企業的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然後進行多產品條件下本量利分析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不要求分配固定成本,而是將所創造的邊際貢獻是為補償企業全部固定成本的來源。

加權平均法的步驟:

第一,計算各銷售產品的邊際貢獻率。

第二,計算各銷售產品的收入比重,即各銷售產品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百分比。

第三,計算綜合邊際貢獻率。

第五,計算各品種的保本額。

某品種保本額=多品種保本額×該品種的銷售額比重

第六,計算多品種保利額

第七,計算各品種的保利額。

某品種的保利額=多品種保利額×該服務專案的銷售額比重

順序法

是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按照事先規定的銷售品種順序,依次用各品種的邊際貢獻來補償全部固定成本,然後再進行本量利分析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要求各品種的邊際貢獻率由大到小按順序排列,然後再把邊際貢獻與固定成本進行比較,來求得保本額。

本量利分析圖

本量利分析圖,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上反映企業不同業務量水準條件下的盈虧狀況的圖形,也稱為盈虧平衡圖。本量利分析圖通常有標準本量利圖、邊際貢獻式本量利圖和利潤—業務量式本量利圖三種,它們都能夠直觀地從動態角度揭示本量利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係。

標準本量利圖

標準本量利圖在管理會計中運用最廣泛、且能反映最基本的本量利關係。它所反映的總成本是以固定成本為基礎,能清晰地反映固定成本總額不變的特點,同時能揭示盈虧平衡點、安全邊際、盈利區與虧損區的關係。

第一步,選定直角坐標系,以橫軸表示銷售量,縱軸表示成本和銷售收入的金額。

第二步,在縱軸上找出固定成本數值,以此點(固定成本值)為起點,繪製一條與橫軸平行的固定成本線。

第三步,以固定成本值為起點,以單位變動成本為斜率,繪製總成本線。

第四步,以座標原點0(0,0)為起點,以單價為斜率,繪製銷售收入線。

第五步,確定盈虧平衡點。

通過觀察標準本量利圖,可以掌握本量利之間的如下規律:

(1)在盈虧平衡點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量超過盈虧平衡點一個單位,即可獲得一個單位邊際貢獻的盈利。銷售量越大,實現的盈利就越多。反之,銷售量低於盈虧平衡點一個單位,就產生一個單位邊際貢獻的虧損。銷售量越小,虧損額

就越大。

(2)在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盈虧平衡點越低,盈利區的面積就會擴大,虧損區的面積就會縮小。它反映了產品的盈利性有所提高.即能實現更多的盈利或產生更少的虧損。反之,盈虧平衡點越高,盈利區的而積就會縮小,虧損區的面積就會擴大。它反映了產品的盈利性有所降低,即能實現的盈利越少或產生的虧損越大。

(3)在銷售收入既定的情況下.盈虧平衡點的高低取決於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總額的大小。單位變動成本或固定成本總額越小,盈虧平衡點就越低;反之,盈虧平衡點就越高。標準本量利國在實際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原因在於它比數字計算更加直觀地反映企業相關範圍內不同業務量對利潤的影響,方便管理人員規劃企業的產品生產和銷售。

邊際貢獻式本量利圖

標準本量利圖雖然反映了本量利之間的基本關係,但卻無法反映出邊際貢獻的形成和作用。實際工作中還會用到邊際貢獻式的本量利圖,邊際貢獻式本量利圖將固定成本置於變動成本線之上,總成本線是一條平行于變動成本線的直線,因而能直觀地反映出邊際貢獻的形成及其與利潤之間的關係。

邊際貢獻式的本量利圖繪製的步驟,是先畫變動成本線,然後在此基礎上以固定成本值為起點畫一條與變動成本線平行的總成本線。其他部分的繪製方法與基本的本量利圖相同。

利潤—業務量式本量利圖

上述兩種本量利圖揭示了本量利之間的關係,但對利潤與業務量間的直接關係未能予以直接揭示。利潤一業務量式本量利圖是上述兩種本量利圖的一種變化形式,它以利潤線代替銷售收入線和總成本線,因此是簡化了的本量利圖。該圖突出了利潤與業務量之間的關係提供的利潤資訊比上述兩團更加直截了當,因而又簡稱為利量圖。

在利量圖上,利潤線的起點在與固定成本總額相等的虧損額上,即當銷售量為零時,縱軸上虧損額等於固定成本總額。利潤線的另一點,可根據計畫銷售量的相應利潤來確定。連接上述兩點就是利潤線。利潤線與橫軸的交點就是盈虧平衡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