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浦城春節民俗必看:過年前的準備工作~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 所謂春節禮俗,就是大年前後按照時間進程,在家庭和社會間逐次展開的傳統禮俗活動,以農曆十二月初八為起點,至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

在這特定的時間階段, 可分為三個環節:一是辭年, 又叫辭舊歲;二是團年, 特指除夕的家庭團聚;三是拜年, 指各種形式的走親訪友活動。

過年要準備什麼呢?

“大人盼賺錢,小孩盼過年”,

“過年三天沒大小”等在浦城流傳千年的俗語,是浦城人過年時心態與現實的生動寫照。 浦城人的過年程式是繁瑣複雜的,也是中規中矩的,除舊迎新,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年中的頭等大事,絲毫也馬虎不得。 尤其是在舊時的浦城,無論是有錢大戶還是貧窮人家,在過年這個特定的節日裡,都要認認真真準備、扎扎實實運作,山珍海味也罷,小魚小肉也罷,總要把年過得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浦城人做過年的準備工作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 有著許多程式。

(一)送灶神

灶神又稱灶君、灶王爺、灶神公公, 全稱是九天東廚司命帝君。 灶神是家居的火神,祭灶神是很重要的禮儀,是春節期間祭祀禮俗的一項重要內容。 俗傳農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要返天向玉皇大帝稟奏人間善惡,因此廿三日晚飯後,家家戶戶都忙著送灶神,為餞行之意, 並期望灶神隱惡揚善。 要換上新的灶神像(貼在灶頭的煙囪邊), 換上新對聯,在灶神像邊放著:泡好的三盅糖茶、三盤果子,有的擺得更多,

在灶台鍋蓋上擺滿禾花糖、米糕糖、花生芝麻糖、橘子、甘蔗、冰糖、花生、青果等三行九碟及酒、糕等。 還放著稻草,表示灶神是騎馬上天的。 更有麥芽糖供神,說是灶神吃著甜滋滋的糖,把嘴巴粘住不奏惡跡。 主婦點好香燭,殷勤奠祭。 酒斟三巡後,香燭快燃完之時,在灶內化紙錢。 紙錢化灰後,放鞭炮送灶神上天。

(二)接灶神下凡

接灶神下凡,有的是農曆十二月廿六日,有的是除夕。 這天晚上,同樣擺好糖果、果子、稻草,迎接灶神回來過年。 家庭主婦點香燭拜後,口念:“灶神公公,我接你下地過年,大吉大利,帶來吉祥。 ”

(三)燒年紙

祭祀禮俗中最重要的是祖先祭禮,人們認為祖先不會走遠, 而是持續關心我們。 除夕前一天燒年紙就是祭祀祖先, 以祭祀的方式與祖先保持溝通,表達對祖先的感情祈求福佑。 這天,將歷代祖宗靈牌擺在廳堂香案上,有的還懸掛畫像。 晚上,在廳堂的案桌上,擺放二碗捏得尺來高的年飯,頂放紅橘、貼紅紙剪的吉利花樣如“黃金萬兩”、“萬事如意”等。 飯上插紙花或金花,稱為歲飯。 擺供公雞(只能用公雞,不能用母雞或其他家禽),擺上佳饌,設置酒盅餐具,點香燭,拜祀祖先,祀後燒年紙。

(四)準備過年

(五)家庭團聚

回家過年是一句俗話,也是一道文化指令。俗語說:“一年不趕,趕年三十晚。”回家過年不單是親人的團聚,它還是一次精神更新的歷程。當遊子面對家人、祖先與鄰里的時候,會在精神上得到充實,在人倫關係上得到再次確認,在感情上更能體會到親情的溫暖。過年回家有著現實的教化意味。

備註: 本文摘自《浦城民俗》,主編○余奎元、副主編○甘躍華;圖片來源網路

擺供公雞(只能用公雞,不能用母雞或其他家禽),擺上佳饌,設置酒盅餐具,點香燭,拜祀祖先,祀後燒年紙。

(四)準備過年

(五)家庭團聚

回家過年是一句俗話,也是一道文化指令。俗語說:“一年不趕,趕年三十晚。”回家過年不單是親人的團聚,它還是一次精神更新的歷程。當遊子面對家人、祖先與鄰里的時候,會在精神上得到充實,在人倫關係上得到再次確認,在感情上更能體會到親情的溫暖。過年回家有著現實的教化意味。

備註: 本文摘自《浦城民俗》,主編○余奎元、副主編○甘躍華;圖片來源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