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全球投資談 2.6,市場恐慌暴跌停不下來,注意港股被兩面打臉

全球市場掀起暴跌接力賽, 港股市場一個特性需要特別注意;美股調整“補課”到一度崩盤, 企業業績向上之下, 情況還沒那麼糟。

週一亞洲股市一開盤就大跌, 不過這應該在大家的預料之內, 畢竟不但隔夜, 而且隔了週末的歐美股市剛剛大跌。 如今, 這個世界上的市場關聯繫還是很高的, 特別歐美日港這四大市場。 而中國A股與其相關性也越來越強, 但是中國市場還是有一套自己的邏輯, 而且資金層面和全球市場還有隔離, 所以常常走出自己的路數。

比如週一亞洲股市紛紛收盤後, 咱大A股便豪情收漲:

當然, 主要是大盤的上證指數:

再看看日本:

還有韓國:

還有去年的明星股市香港:

你會發現港股走的有些意思, 趨勢和A股有些貼近, 但是週一又缺乏A股的動力。 在這裡, 從歷史經驗來看, 就要特別提示大家留意香港股市, 港股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 它是世界性市場, 所以受海外資本和市場影響很大。 同時, 香港又是中國的市場, 特別是中國大陸企業的一個資本視窗, 特別如今其很多權重股也是內地大型國企以及騰訊這樣的優秀私企。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市場不穩, 而且國內和國際節奏並不完全一致, 港股可能短期面臨“兩邊打臉”的情況。

對此, 我印象很深的是2015年上半年, 在一系列大陸放寬資金進入港股的利好政策下,

香港掀起了一波行情, 當時媒體喧囂的是“爭奪港股定價權”, 一副要把“洋鬼子”的市場奪回來的架勢。 當時港股沒飆多久, Duang, A股先崩了, 馬上對港股打臉, 帶著一起跳水, 而此後一段時間, 歐美市場也隨之強烈波動, 甚至一度大跌, 馬上也回手給了港股幾個耳光, 港股繼續跟著跌。 是的, 當時的情況就是A股和美股都有波動, 但是並不一起跌, 但是誰跌都要帶著港股跌, 讓港股行情馬上熄火, 直到去年開始一波大行情。

當然, 歷史並不是絕對重複的, 但是港股目前依然具有一種依託大陸經濟, 但是面向全球資本的姿態, 所以國際市場的波動會對其產生直接影響, 中國國內的一些政策和市場震動也會讓香港股市一起波動, 常常是起碼A股不出大事兒,同時國際市場環境好的情況下,港股容易來行情。

我們可以感受下近五年標普500指數(藍色)、香港恒生指數(淺藍色)、上證指數(姿色)的聯動,可以看到,港股在A股大跌時很容易被一起帶下去,但是2016年A股市場慢慢穩下來沒有大的波動,甚至去年還有白馬股行情帶著港股的中資藍籌股一起漲,再伴隨國際市場行情聯動,港股馬上起來了。所以,在短期市場波動下,各位朋友也需要注意港股的這個特點。

當然,這場考驗還沒完,因為緊接著,美股帶來了更刺激走勢。週一開盤美股即低開,盤中一度反彈有上漲的跡象,但是很快再度向下,更刺激的是中間一度呈現“閃崩”,最終道鐘斯工業指數暴跌收場,這次是真黑色,黑色星期一。

請注意臨近尾盤的那個空缺,有些此前類似的,下跌過程似乎觸發了某種策略閾值,引發賣盤而連鎖反應,讓市場瞬間崩盤的感覺。

此前我曾經提過“調整只會遲到,不會缺席”,結果今年來了,還在“補課”,補的比較狠,來了個恐慌性調整,兩天到位,甚至從盤後期指來看,幾大指數繼續暴跌跌,市場已經有了令人憂傷的態勢,因為再來個10%就有些技術性熊市的感覺了。與此同時,美債倒是重新體現出避險特徵,收益率下降,美元也起來了。這個時候,市場呈現的姿態可謂長期市場有效,因為高位市場確實需要調整擠泡沫;但是,短期市場無效,因為現在處於情緒恐慌性拋售狀態,並無完全的邏輯可言。我想糾結是不是要熊市了不重要,所謂“被動策略”,就是講求分散和配置,並利用流動資金進行補充。恐慌情緒下,切勿盲目抄底,特別現在正有現金,等到市場趨穩再考慮。同時,恰恰這個時候,也請注意不要試圖用“做空”來賺一把,甚至加杠杆玩恐慌指數啥的,目前的節點正所謂做多做空皆危險。

我們再看看產業和公司,最近科技行業一個受人關注的新聞來自日本,那就是索尼實力派+偶像派社長,索尼大法鑄造者,粉絲願為之守護微笑的姨夫:平井一夫,是的,他在上演了索尼王者歸來的大戲後,留下靚麗業績,決定“退位”。當然,圍繞平井一夫的故事很多,這幾天網上有很多詳實而有趣的內容,大家可以看看,這裡就不贅述了。

不過我感慨的是,這也真是日本傳統大公司這幾年不多的好消息啊,曾經幾時,“日本製造”享譽全球,但是在90年代中後期即步入瓶頸。

從製造業出口額來看,日本進入21世紀即幾乎沒有增長,而與此同時,德國製造繼續平穩趕上,而美國製造煥發生機,更別提中國製造異軍突起,如今已經領軍全球。甚至這兩年,再提日本製造,是連續不斷的醜聞,實在令人尷尬。

而在過去“日本製造”也幾乎等於“日本科技”,當年我看到日本的電器,那感覺就是高科技。而如今呢?在新時代科技浪潮下,日本不能說完全被拋棄,但是卻常常不在舞臺中心。不過,日本如今依然拔尖的公司,倒確實恰恰是大膽革新,始終緊跟時代調整產品的公司,索尼算一個,任天堂也不錯。

是的,時代趨勢的變化就是這麼不知不覺,然後突然讓你大吃一驚。比如,索尼當年最流行的產品是什麼?Walkman啊。但是如今,別說Walkman,連MP3下載都不吃香了。

以美國唱片工業界為例,流媒體收入在2011年還只有6億美元左右,到2016年即逼近40億美元。而與此同時,物理介質的唱片CD等收入不斷下滑,甚至電子下載也在減少,想想也是,反正我都記不清我上次下載MP3是在什麼時候了。

其實,上面這個圖也還沒反映美國音樂界的全貌,事實上就是唱片收入也已經不是這個行業收入的大頭。

這是一張老圖,是2015年美國歌星的收入榜和收入構成,注意,圖中天藍色的正是實體介質唱片的收入,而粉紅色是流媒體收入占比還很小,大頭的淺姿色的是什麼?是演唱會!這,才是大頭,正所謂線上線下一起打通。曾經何時,美國娛樂行業還對流媒體的興起感到驚恐,但是事實上,這降低了中間管道成本,它們一樣可以賺錢。更重要的是,通過互聯網,加快了藝人成名效率,還拓展了一些垂直小眾音樂人群的市場,這樣後面ARPU值更高的演唱會巡演跟上,可以大賺一筆。

所以,時代在變,但是企業生生死死,全球經濟的活力有週期下的起伏,但是總能找到向上的力量。比如如今的股市,都說估值太高,但是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股市估值過高時,確實總有市場的“萬有引力”將其最終拉回一個市場相對均值。而近期美股調整到殺跌到讓人憂心的情況下,美國的經濟在向上,美國企業業績依然在提升,這也將是市場泡沫擠出後市場趨穩的力量。

從美國標普500指數公司整體盈利(灰色)和收入(藍色)同比增長來看,2017年之所以股市持續上漲,也不是完全瞎炒,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美國企業的營收即步入恢復和快速上漲節奏(所以這個你說歸功到特朗普頭上,還是奧巴馬頭上,說不清啊)。而隨著減稅政策的逐步落實,企業盈利上的增長在接下來一到兩個季度還有望繼續上佳表現。

而從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中,已經公佈了財報的一半公司看,80%的公司收入都超出華爾街預期,是金融危機後歷次財報季最高。所以,在市場高位下,只要還有些持續的基本面向上的力量,這個市場就還有穩定器支撐。

但是,你也可以看出問題,那就是瞄一眼估算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在2017年全年的盈利同比增長,也趕不上指數去年的漲幅吧。是的,股市的預期和杠杆效應體現的非常明顯,讓股市估值“脫離”基本面一定比例繼續向上,經年累月的牛市下來,就是如今遠高於歷史均值的狀況。所以,一旦美國經濟復蘇中通脹加大,美聯儲加息到一個閾值,美國企業營收稍稍減速,那麼那個時候,美國股市恐怕就真要徹底“歸位”了。

常常是起碼A股不出大事兒,同時國際市場環境好的情況下,港股容易來行情。

我們可以感受下近五年標普500指數(藍色)、香港恒生指數(淺藍色)、上證指數(姿色)的聯動,可以看到,港股在A股大跌時很容易被一起帶下去,但是2016年A股市場慢慢穩下來沒有大的波動,甚至去年還有白馬股行情帶著港股的中資藍籌股一起漲,再伴隨國際市場行情聯動,港股馬上起來了。所以,在短期市場波動下,各位朋友也需要注意港股的這個特點。

當然,這場考驗還沒完,因為緊接著,美股帶來了更刺激走勢。週一開盤美股即低開,盤中一度反彈有上漲的跡象,但是很快再度向下,更刺激的是中間一度呈現“閃崩”,最終道鐘斯工業指數暴跌收場,這次是真黑色,黑色星期一。

請注意臨近尾盤的那個空缺,有些此前類似的,下跌過程似乎觸發了某種策略閾值,引發賣盤而連鎖反應,讓市場瞬間崩盤的感覺。

此前我曾經提過“調整只會遲到,不會缺席”,結果今年來了,還在“補課”,補的比較狠,來了個恐慌性調整,兩天到位,甚至從盤後期指來看,幾大指數繼續暴跌跌,市場已經有了令人憂傷的態勢,因為再來個10%就有些技術性熊市的感覺了。與此同時,美債倒是重新體現出避險特徵,收益率下降,美元也起來了。這個時候,市場呈現的姿態可謂長期市場有效,因為高位市場確實需要調整擠泡沫;但是,短期市場無效,因為現在處於情緒恐慌性拋售狀態,並無完全的邏輯可言。我想糾結是不是要熊市了不重要,所謂“被動策略”,就是講求分散和配置,並利用流動資金進行補充。恐慌情緒下,切勿盲目抄底,特別現在正有現金,等到市場趨穩再考慮。同時,恰恰這個時候,也請注意不要試圖用“做空”來賺一把,甚至加杠杆玩恐慌指數啥的,目前的節點正所謂做多做空皆危險。

我們再看看產業和公司,最近科技行業一個受人關注的新聞來自日本,那就是索尼實力派+偶像派社長,索尼大法鑄造者,粉絲願為之守護微笑的姨夫:平井一夫,是的,他在上演了索尼王者歸來的大戲後,留下靚麗業績,決定“退位”。當然,圍繞平井一夫的故事很多,這幾天網上有很多詳實而有趣的內容,大家可以看看,這裡就不贅述了。

不過我感慨的是,這也真是日本傳統大公司這幾年不多的好消息啊,曾經幾時,“日本製造”享譽全球,但是在90年代中後期即步入瓶頸。

從製造業出口額來看,日本進入21世紀即幾乎沒有增長,而與此同時,德國製造繼續平穩趕上,而美國製造煥發生機,更別提中國製造異軍突起,如今已經領軍全球。甚至這兩年,再提日本製造,是連續不斷的醜聞,實在令人尷尬。

而在過去“日本製造”也幾乎等於“日本科技”,當年我看到日本的電器,那感覺就是高科技。而如今呢?在新時代科技浪潮下,日本不能說完全被拋棄,但是卻常常不在舞臺中心。不過,日本如今依然拔尖的公司,倒確實恰恰是大膽革新,始終緊跟時代調整產品的公司,索尼算一個,任天堂也不錯。

是的,時代趨勢的變化就是這麼不知不覺,然後突然讓你大吃一驚。比如,索尼當年最流行的產品是什麼?Walkman啊。但是如今,別說Walkman,連MP3下載都不吃香了。

以美國唱片工業界為例,流媒體收入在2011年還只有6億美元左右,到2016年即逼近40億美元。而與此同時,物理介質的唱片CD等收入不斷下滑,甚至電子下載也在減少,想想也是,反正我都記不清我上次下載MP3是在什麼時候了。

其實,上面這個圖也還沒反映美國音樂界的全貌,事實上就是唱片收入也已經不是這個行業收入的大頭。

這是一張老圖,是2015年美國歌星的收入榜和收入構成,注意,圖中天藍色的正是實體介質唱片的收入,而粉紅色是流媒體收入占比還很小,大頭的淺姿色的是什麼?是演唱會!這,才是大頭,正所謂線上線下一起打通。曾經何時,美國娛樂行業還對流媒體的興起感到驚恐,但是事實上,這降低了中間管道成本,它們一樣可以賺錢。更重要的是,通過互聯網,加快了藝人成名效率,還拓展了一些垂直小眾音樂人群的市場,這樣後面ARPU值更高的演唱會巡演跟上,可以大賺一筆。

所以,時代在變,但是企業生生死死,全球經濟的活力有週期下的起伏,但是總能找到向上的力量。比如如今的股市,都說估值太高,但是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股市估值過高時,確實總有市場的“萬有引力”將其最終拉回一個市場相對均值。而近期美股調整到殺跌到讓人憂心的情況下,美國的經濟在向上,美國企業業績依然在提升,這也將是市場泡沫擠出後市場趨穩的力量。

從美國標普500指數公司整體盈利(灰色)和收入(藍色)同比增長來看,2017年之所以股市持續上漲,也不是完全瞎炒,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美國企業的營收即步入恢復和快速上漲節奏(所以這個你說歸功到特朗普頭上,還是奧巴馬頭上,說不清啊)。而隨著減稅政策的逐步落實,企業盈利上的增長在接下來一到兩個季度還有望繼續上佳表現。

而從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中,已經公佈了財報的一半公司看,80%的公司收入都超出華爾街預期,是金融危機後歷次財報季最高。所以,在市場高位下,只要還有些持續的基本面向上的力量,這個市場就還有穩定器支撐。

但是,你也可以看出問題,那就是瞄一眼估算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在2017年全年的盈利同比增長,也趕不上指數去年的漲幅吧。是的,股市的預期和杠杆效應體現的非常明顯,讓股市估值“脫離”基本面一定比例繼續向上,經年累月的牛市下來,就是如今遠高於歷史均值的狀況。所以,一旦美國經濟復蘇中通脹加大,美聯儲加息到一個閾值,美國企業營收稍稍減速,那麼那個時候,美國股市恐怕就真要徹底“歸位”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