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憑小改款能否延續輝煌?2018款帝豪GL給我們上了一課

本文是駕仕派的原創文章, 來自撰稿人托米。

作為吉利的銷量保證, 帝豪GL具有豐富的配置、良好的空間以及優異的底盤調校,

自上市以來已累積了多達15萬用戶, 成為當之無愧的品牌主力軍。 而今, 在強手林立的A+級市場中, 即便佔據著銷量前排, 帝豪GL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趕在新春到來前就投放了全新改款產品——2018款帝豪GL。

但是, 僅為小改款的它能否延續輝煌、再創佳績呢?體驗後我心中自然有數。

外觀升級:

2018款帝豪GL的外觀變化將主要集中在一頭一尾上。 前臉傳承了“水滴漣漪式”中網, 並與LED前大燈無縫相連, 精緻之餘還不失科技感。 而下進氣格柵則改用了倒梯形設計, 並在兩旁新增了“八字鬍”造型的LED日間行車燈, 在增加行車安全係數的同時, 也提升了前臉的辨識力度。

剛看見車尾時我是有點詫異的, 因為它取消了獨立尾標, 改為與鍍鉻亮條融為一體的字標, 同時牌照框也改用平直的線條, 這樣使整個尾部看起來更顯簡約大方, 而寬扁的排氣裝飾口則為穩重的車尾點綴了一絲運動氣息。

內飾及配置升級:

乍一看, 2018款帝豪GL的內飾格調依舊, 為分層式佈局。 儀錶台上層採用軟性搪塑材質並加以縫線元素, 裝飾面板則改用了細膩度更佳的“魔方紋理”, 視覺與手感都十分上乘, 我認為起碼不輸合資品牌。 而本次改款內飾變化最大的地方要數採用了8英寸無邊框高清電容屏, 與老款相比它將周圍的物理按鍵融為一體並改用了觸控形式, 為內飾增添了不少科技元素。

為了減少眩光干擾, 這塊8英寸無邊框高清電容屏採用了全貼合技術, 即便在強烈的陽光下也有出色的顯像效果。

對於帝豪GL的內飾設計, 我是一定會給出高分的。 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話, 我發現它的前排中央杯架有些偏小, 很多平日裡用的保溫杯和稍大的飲料瓶放進去會比較困難, 還好這是很容易改進的項目。

而在優秀的硬體支援下,2018款帝豪GL配備了G-Netlink 3.2A智慧車載系統,該系統不僅內置了線上導航,並且在兩年內都提供無限流量,實現對地圖的即時更新、音樂及電臺的線上收聽等。同時新車搭載了訊飛iflytek 3.0語言模組,最有趣的是:無論普通話發音多不標準,它都盡最大努力來辨識。在試用中我特意用“川普”對其調戲一番,嘿!它竟準確的聽懂了指令,讓我既意外又驚喜,要知道許多高端品牌都未做到如此精准,也難怪,畢竟該系統對語音的識別率高達97%!OK,下面以語音點上一首張學友的老歌(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年齡),我們的試駕即將開始!

認識一下新引擎:

正式試駕之前,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下這台新引擎。為了改善動力,吉利可謂是傾其全力,2018款帝豪GL用自主研發的1.4T引擎取代了1.3T引擎,該引擎不僅優化了進、排氣道,提高了燃燒效率及排放標準,同時還採用了回應更積極的低慣量增壓器。

過去,渦輪增壓引擎(尤其是自主品牌產品)的使用壽命與穩定性一直受到懷疑,而2018款帝豪GL這台1.4T引擎在研發過程中已經歷了長達173萬公里的耐久試驗,完全打消了我的顧慮。

與新引擎相搭配的是格特拉克6速DCT(雙離合)變速器,該變速器不僅成熟可靠,並且經第二代升級後,其換擋邏輯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提升了車輛的行駛質感。

實際駕駛體驗:

有了基本認知後,我對它的表現充滿了期待。起初在正常起步時,動力回應還算積極,在普通模式下也能忠實的反映油門力度。不過需要提出的是:當轉速跨越渦輪界線後,能夠察覺到渦輪介入感,當然,這種現象在其他小排量渦輪引擎上也是經常出現的,而帝豪GL也不算特別突兀。

在路面優越的快速路上,我將車輛控制在勻速狀態下,此刻變速箱與引擎配合得十分默契,如不刻意,基本不會察覺到換擋過程,這點比之前試駕的大多數自主品牌車型要優秀。

打開ECO(節能)模式後,帝豪GL變得有些“沉默寡言”了,油門力度也隨之加重,至於變速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它盡可能維持在最高擋位上,以實現節省燃油消耗的目的。

同時對於套頗具運動潛質的組合,我是鐵定會以一探究竟的——在D擋下開啟Sport模式後,儀錶雖不會顯示當前擋位元,但還是能清晰領會到降擋動作。這時變速器會一反常態,遲遲不願升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轉速指標基本維持在2000rpm以上,同時油門也如注射過腎上腺素般變得活躍無比。

在一系列激昂的前奏中,我對新動力有了充分信心,然後握方向盤,全力踏下油門……嘶吼聲清晰可聞,然而,帝豪GL並未像我想像中如離弦之箭般串出去了。我承認,是我想多了——帝豪GL仍然是一台緊湊級家用轎車,加上處在滿油、滿載的狀態下,其整體的動力表現已經算是不錯了,況且,平順、好開才是它的本性。

急加速不是帝豪GL的強項,但底盤調校是。畢竟它有專業團隊——瑞典LeanNova公司來撐腰!接下來我們轉戰到起伏與坑窪不斷的鄉間小道上,此時帝豪GL終於能大展拳腳了,其中懸架對路面變化的回饋可謂是遊刃有餘,既不失關鍵的路面要素(路感),讓我時刻洞察變化並作修正,同時又能過濾一些不必要的細節,保證駕乘人員的舒適性,這些都無不體現出它優異的底盤功底。

經歷幾十公里的多路況折騰後,我觀察到表顯綜合油耗為7.7升(百公里),以1.4T+6DCT的組合來說,該油耗實屬合理範圍。當然在日常用車中決定油耗的主、客觀因素太多,如駕駛習慣、平均時速和道路狀況等等——比如我在試駕時就沒對帝豪GL“太客氣”。

駕仕總結:

全新的1.4T引擎是2018款帝豪GL的升級重點,經本次體驗後發現:它的動力在低速段有明顯的發力,而當車速加快特別是中、後段時則儘量以保持穩定為主(Sport模式同樣如此),當然這是由排量與產品定位決定。值得表揚的是,在面對如此複雜的路況下,綜合油耗依舊能控制在8升(百公里)以內——對一台自主研發的引擎來說,這樣的表現已足夠優秀。

目前,吉利在自身定位與對用戶群體的把控上越發精准,2018款帝豪GL在三大件上不斷引入海外技術來加以完善,而其他的配置,如語音辨識系統、線上互聯功能也能為它增色不少,很好的迎合了市場需求——這也是它能獲得大量使用者青睞、終端銷量持續飄紅的根本原因吧。

而在優秀的硬體支援下,2018款帝豪GL配備了G-Netlink 3.2A智慧車載系統,該系統不僅內置了線上導航,並且在兩年內都提供無限流量,實現對地圖的即時更新、音樂及電臺的線上收聽等。同時新車搭載了訊飛iflytek 3.0語言模組,最有趣的是:無論普通話發音多不標準,它都盡最大努力來辨識。在試用中我特意用“川普”對其調戲一番,嘿!它竟準確的聽懂了指令,讓我既意外又驚喜,要知道許多高端品牌都未做到如此精准,也難怪,畢竟該系統對語音的識別率高達97%!OK,下面以語音點上一首張學友的老歌(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年齡),我們的試駕即將開始!

認識一下新引擎:

正式試駕之前,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下這台新引擎。為了改善動力,吉利可謂是傾其全力,2018款帝豪GL用自主研發的1.4T引擎取代了1.3T引擎,該引擎不僅優化了進、排氣道,提高了燃燒效率及排放標準,同時還採用了回應更積極的低慣量增壓器。

過去,渦輪增壓引擎(尤其是自主品牌產品)的使用壽命與穩定性一直受到懷疑,而2018款帝豪GL這台1.4T引擎在研發過程中已經歷了長達173萬公里的耐久試驗,完全打消了我的顧慮。

與新引擎相搭配的是格特拉克6速DCT(雙離合)變速器,該變速器不僅成熟可靠,並且經第二代升級後,其換擋邏輯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提升了車輛的行駛質感。

實際駕駛體驗:

有了基本認知後,我對它的表現充滿了期待。起初在正常起步時,動力回應還算積極,在普通模式下也能忠實的反映油門力度。不過需要提出的是:當轉速跨越渦輪界線後,能夠察覺到渦輪介入感,當然,這種現象在其他小排量渦輪引擎上也是經常出現的,而帝豪GL也不算特別突兀。

在路面優越的快速路上,我將車輛控制在勻速狀態下,此刻變速箱與引擎配合得十分默契,如不刻意,基本不會察覺到換擋過程,這點比之前試駕的大多數自主品牌車型要優秀。

打開ECO(節能)模式後,帝豪GL變得有些“沉默寡言”了,油門力度也隨之加重,至於變速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它盡可能維持在最高擋位上,以實現節省燃油消耗的目的。

同時對於套頗具運動潛質的組合,我是鐵定會以一探究竟的——在D擋下開啟Sport模式後,儀錶雖不會顯示當前擋位元,但還是能清晰領會到降擋動作。這時變速器會一反常態,遲遲不願升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轉速指標基本維持在2000rpm以上,同時油門也如注射過腎上腺素般變得活躍無比。

在一系列激昂的前奏中,我對新動力有了充分信心,然後握方向盤,全力踏下油門……嘶吼聲清晰可聞,然而,帝豪GL並未像我想像中如離弦之箭般串出去了。我承認,是我想多了——帝豪GL仍然是一台緊湊級家用轎車,加上處在滿油、滿載的狀態下,其整體的動力表現已經算是不錯了,況且,平順、好開才是它的本性。

急加速不是帝豪GL的強項,但底盤調校是。畢竟它有專業團隊——瑞典LeanNova公司來撐腰!接下來我們轉戰到起伏與坑窪不斷的鄉間小道上,此時帝豪GL終於能大展拳腳了,其中懸架對路面變化的回饋可謂是遊刃有餘,既不失關鍵的路面要素(路感),讓我時刻洞察變化並作修正,同時又能過濾一些不必要的細節,保證駕乘人員的舒適性,這些都無不體現出它優異的底盤功底。

經歷幾十公里的多路況折騰後,我觀察到表顯綜合油耗為7.7升(百公里),以1.4T+6DCT的組合來說,該油耗實屬合理範圍。當然在日常用車中決定油耗的主、客觀因素太多,如駕駛習慣、平均時速和道路狀況等等——比如我在試駕時就沒對帝豪GL“太客氣”。

駕仕總結:

全新的1.4T引擎是2018款帝豪GL的升級重點,經本次體驗後發現:它的動力在低速段有明顯的發力,而當車速加快特別是中、後段時則儘量以保持穩定為主(Sport模式同樣如此),當然這是由排量與產品定位決定。值得表揚的是,在面對如此複雜的路況下,綜合油耗依舊能控制在8升(百公里)以內——對一台自主研發的引擎來說,這樣的表現已足夠優秀。

目前,吉利在自身定位與對用戶群體的把控上越發精准,2018款帝豪GL在三大件上不斷引入海外技術來加以完善,而其他的配置,如語音辨識系統、線上互聯功能也能為它增色不少,很好的迎合了市場需求——這也是它能獲得大量使用者青睞、終端銷量持續飄紅的根本原因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