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說唐太宗李世民是最寵兒子的皇帝?

要說寵兒子的皇帝, 很多人會說是康熙。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 還有一位皇帝, 寵起兒子來, 比康熙還要厲害。 那是含在嘴裡, 怕化了, 捧在手裡怕掉了, 想將最好的都給他。 此人就是,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嚴肅、威武的帝王。 但在他的兒子面前, 就如同這世間, 所有普通父親一樣。

唐太宗李世民

李承乾是李世民, 和長孫皇后的長子, 李世民十分寵愛他。

在還沒有登基之前, 李世民就給, 六歲的李承乾, 請來陸德明、孔穎達, 這兩位儒學大師, 教導功課。 所以李承乾得以“早聞睿哲, 幼觀《詩》《禮》”。 登基後就立, 立李承乾為太子, 此後對他更加重視。

李世民一心想要, 將帝國傳給愛子, 在李承乾12歲時, 就讓他上朝聽訟, 接觸國家大事。 拳拳愛子之心, 無需多言。

唐太宗本人, 沒有宗教信仰, 相信自己勝過神佛。 但在李承乾生病時, 卻破天荒的, 請道士求和尚, 給愛子祈福。

貞觀五年,

李承乾生病。 唐太宗請來, 道士秦英, 為愛子祈福。 李承乾病好後, 修建了西華觀, 和普光寺還願, 並召度三千人出家。 為了能給兒子積福, 減免獄中囚犯罪行。

李承乾

貞觀七年, 李承乾再次生病, 唐太宗下旨, 請天竺高僧波頗, 為兒子祈福。

貞觀八年, 李承乾加元服,

李世民喜笑顏開。 為慶祝兒子加元服, 下令大赦死罪以下, 賜五品以上, 子為父後者爵一級, 天下大酺三日, 又大宴群臣, 賜帛各有差。

後李承乾成婚、生下嫡長子等, 都有宴請群臣, 赦免天下, 天下共歡之景。 對於這個兒子, 唐太宗愛到骨子裡。 可惜的是, 隨著年歲增長, 李承乾患上足疾, 開始叛逆起來。

因為身體的原因, 李承乾性情, 開始發生變化, 此後做了, 不少荒唐的事情。 諸如寵倖男寵, 親近宦官, 生活奢侈, 多不勝數。

李承乾被廢

儘管李承乾, 犯下的錯誤, 早夠廢除。 但是唐太宗, 卻一直沒有放棄。 他先後挑選了, 十餘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 如于志甯、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征等。

當時有大臣上諫, 請求廢除李承乾, 唐太宗當堂駁回。 並且為了表示自己, 絕不會放棄太子, 轉頭就命名臣魏征, 輔佐教導太子。

可惜李承乾最終, 辜負了父親的苦心, 後因兄弟相爭, 犯下謀逆的大罪。 依照規矩和法制, 不僅太子要被廢, 命都難保。 但是唐太宗卻首次, 在群臣面前示弱,

想辦法保住了, 兒子的性命。

李承乾被廢之後, 就應該新立

太子。 在選誰為太子方面, 唐太宗也是站在, 保護愛子的角度。 很多人以為李泰, 就是下一位儲君。 可是唐太宗卻立了, 李治為太子, 他說:“泰立, 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 泰共承乾可無恙也。 ”

唐高宗李治

性格溫和的李治,成為了儲君。李世民去世之後,成為唐高宗。

李世民對李承乾,既疼愛也重視,可惜最後被辜負,可憐一片慈父之心。老話說的“嚴父慈母”,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性格溫和的李治,成為了儲君。李世民去世之後,成為唐高宗。

李世民對李承乾,既疼愛也重視,可惜最後被辜負,可憐一片慈父之心。老話說的“嚴父慈母”,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