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華醫療大額資產減值計提 被並購標的業績承諾成泡影

紅刊財經 特約作者 沈紀

作為一家具有60多年歷史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新華醫療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消毒滅菌設備研製生產基地, 且也是國內生產放射治療設備品種最多的企業, 其主營產品包括消毒滅菌設備、放射治療設備、數位診斷設備等。

就是這樣一家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企業, 在經歷了上市初期的穩定發展後, 自2011年開始, 公司經營理念開始向多元化方向轉移, 在生產銷售醫療器械的同時, 還積極涉足營利性醫院、生物製藥等多領域。 在持續的並購和內生性的增長下, 使得公司規模和業績得到了快速增長,

可就在近兩年中, 新華醫療(600587)的經營擴展之路似乎走得有些不太順暢, 在營收持續增長的同時, 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卻同比持續負增長, 2017年三季度時, 其扣非後淨利潤甚至大幅虧損了8098.52萬元。 1月31日, 新華醫療發佈了2017年年度業績預告, 稱“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資料)-4770.99萬元相比, 將減少5295.00萬元到7630.00萬元。 ”

業績近兩年持續表現不佳

然而就在資產規模大幅快速攀升的同時, 讓人頗為尷尬的是新華醫療近兩年多時間內(2015年~2017年9月)的經營業績表現卻始終不佳:2015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達20.23%, 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滑13.97%;2016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為10.72%, 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滑87.67%;2017年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為20.09%,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滑91.51%。

近兩年多時間的經營業績表現與2012年到2014年期間收入和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每年能夠保持同比40%左右的增速相比, 目前的營收和利潤表現出現了明顯同比回落。 在2017年第三季度, 公司在主營收入同比增長由中期的10.72%提升至三季度的20.09%的同時, 0.98%的銷售淨利率卻創下了上市以來的第二新低。 需要注意的是, 在2年前, 其銷售淨利率還是能夠保持4.8%的水準, 而再往前的2010年至2014年期間, 銷售淨利率也是在4.81%~6.35%之間徘徊。

持續幾年業績下滑讓人反思, 新華醫療近幾年的對外擴張和業務多元化佈局, 給上市公司到底帶來了哪些價值?為什麼在企業規模擴展的同時,

淨利潤表現卻差強人意?

大額資產減值計提

2017年10月28日, 新華醫療發佈了《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 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20.09%的基礎上, 淨利潤實現金額1245.16萬元, 同比大幅下滑了91.51%, 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 則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8098.52萬元, 相比2016年扣非後淨利潤-4770.99萬元下滑了175.53%。 要知道在此前發佈的半年報中, 新華醫療淨利潤同比下滑幅度還僅為10.76%、實現淨利潤8406萬元, 然而僅僅只過了3個月, 淨利潤就同比下滑了-91.51%、實現淨利潤1245.16萬元, 如此的資料表現反映出新華醫療在三季度單季的淨利潤是大幅虧損的, 其虧損金額高達7160.84萬元。 也正是這突變的業績數值, 直接導致新華醫療在公告次日股價便大跌了7.57%,

就此開啟了新一輪弱勢調整。

究其單季業績下滑原因, 筆者發現導致新華醫療三季度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的元兇就是商譽減值準備的計提。 在新華醫療發佈三季報同日, 該公司還發佈了《關於在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中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及確認業績補償款事項的公告》, 針對公司於2013年和2014年溢價收購的上海遠躍90%股權和成都英德85%股權形成的21881.31萬元和23584.01萬元商譽進行大幅商譽減值計提。

從公司相關公告內容看, 這兩家此前收購的標的並未能夠完成當初被收購時所作出的盈利承諾, 其中, 上海遠躍2015年和2016年實現扣非後淨利潤4375.80萬元和1094.31萬元, 實現承諾效益和預計效益的87.52%和23.04%;成都英德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3163.35萬元、3252.24萬元和-5057.83萬元,

分別實現承諾淨利潤的83.25%、75.99%及-110.43%, 不僅沒有任何一個年度完成此前的盈利承諾, 且在2016年還出現了大幅虧損。

也正是上述兩家被收購標的的經營業績表現得非常不景氣, 進而使得新華醫療在2015年和2016年針對上述兩家公司收購所形成的商譽均計提了資產減值, 達14856.06萬元, 占其商譽原值45465.32萬元的32.68%(見表1)。 此後, 上海遠躍及成都英德在2017上半年業務訂單出現了明顯好轉, 使得新華醫療並未在2017半年報中再計提商譽的資產減值損失, 然而好景卻不長, 成都英德的商譽資產減值壓力被延後到了2017年三季報中。

新華醫療在公告中分析指出,“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影響在2017年下半年逐漸深入,下游製藥企業的施工建設進度受到了影響,對成都英德和上海遠躍的交貨及驗收造成較大影響,且由於施工週期延長導致成本費用相應增加,特別是成都英德設備及工程均採取驗收後一次性確認收入,成都英德預計2017年全年仍將處於虧損狀態”。正是基於上述表述,新華醫療再次祭出了商譽減值的“鍘刀”,在2017年第三季度大筆計提了將近2億元商譽減值,這在導致上市公司2017年第3季度單季出現數千萬元虧損的同時,也使得上述兩家被收購公司對應的商譽帳面價值下降到最初原值的四分之一以下(見表2)。

被並購標的業績承諾成泡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往十年,新華醫療只出現過兩次單季度虧損業績,分別為2016年第4季度和2017年第3季度,而這兩次虧損究其原因與針對上述上海遠躍及成都英德兩家公司溢價收購所形成的商譽資產計提減值損失是有很大關係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華醫療這兩年中至少針對這兩家公司的外延式並購是不成功的,不僅未能給上市公司帶來預期中的新增利潤源,相反還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業績壓力,成為上市公司的沉重包袱。

按理來說,新華醫療在收購成都英德時,與成都英德的原股東簽訂了盈利補償協議,如果成都英德未能達成業績目標,將按照差額收到業績補償款,由此來沖抵上市公司計提資產減值造成的帳面損失,但是事實上,被並購標的成都英德僅在兌現一年的業績承諾後就不再進行業績補償了(見表3)。

新華醫療公告內容顯示,成都英德在被收購後業績始終未能達標,在原股東足額支付了2014年度的應補償金額之後,就再也沒有履行先前的承諾。也即對於成都英德的盈利預期化為泡影之後,上市公司沒有收到應有的業績補償,反而承擔著商譽減值所帶來的巨大損失,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雖然新華醫療公告內容還顯示,公司已於2017年8月對成都英德補償義務人持有的公司股票進行了凍結,於2017年9月對成都英德補償義務人持有的成都英德少數股權進行凍結。這是公司繼2017年6月將成都英德業績補償義務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後,繼續採取的有利追討措施。但需要知道的是,在A股歷史上有關業績承諾不達標的案例多如牛毛,為此打官司的先例也有很多,但最終是否能夠完成業績補償卻是件扯皮和費時間的事。對於新華醫療而言,僅上述兩家公司所出現的大額商譽計提的情況,已充分反映出新華醫療在近幾年的外延式並購過程中的風險控制能力還是令人擔憂的。

新華醫療在公告中分析指出,“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影響在2017年下半年逐漸深入,下游製藥企業的施工建設進度受到了影響,對成都英德和上海遠躍的交貨及驗收造成較大影響,且由於施工週期延長導致成本費用相應增加,特別是成都英德設備及工程均採取驗收後一次性確認收入,成都英德預計2017年全年仍將處於虧損狀態”。正是基於上述表述,新華醫療再次祭出了商譽減值的“鍘刀”,在2017年第三季度大筆計提了將近2億元商譽減值,這在導致上市公司2017年第3季度單季出現數千萬元虧損的同時,也使得上述兩家被收購公司對應的商譽帳面價值下降到最初原值的四分之一以下(見表2)。

被並購標的業績承諾成泡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往十年,新華醫療只出現過兩次單季度虧損業績,分別為2016年第4季度和2017年第3季度,而這兩次虧損究其原因與針對上述上海遠躍及成都英德兩家公司溢價收購所形成的商譽資產計提減值損失是有很大關係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華醫療這兩年中至少針對這兩家公司的外延式並購是不成功的,不僅未能給上市公司帶來預期中的新增利潤源,相反還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業績壓力,成為上市公司的沉重包袱。

按理來說,新華醫療在收購成都英德時,與成都英德的原股東簽訂了盈利補償協議,如果成都英德未能達成業績目標,將按照差額收到業績補償款,由此來沖抵上市公司計提資產減值造成的帳面損失,但是事實上,被並購標的成都英德僅在兌現一年的業績承諾後就不再進行業績補償了(見表3)。

新華醫療公告內容顯示,成都英德在被收購後業績始終未能達標,在原股東足額支付了2014年度的應補償金額之後,就再也沒有履行先前的承諾。也即對於成都英德的盈利預期化為泡影之後,上市公司沒有收到應有的業績補償,反而承擔著商譽減值所帶來的巨大損失,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雖然新華醫療公告內容還顯示,公司已於2017年8月對成都英德補償義務人持有的公司股票進行了凍結,於2017年9月對成都英德補償義務人持有的成都英德少數股權進行凍結。這是公司繼2017年6月將成都英德業績補償義務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後,繼續採取的有利追討措施。但需要知道的是,在A股歷史上有關業績承諾不達標的案例多如牛毛,為此打官司的先例也有很多,但最終是否能夠完成業績補償卻是件扯皮和費時間的事。對於新華醫療而言,僅上述兩家公司所出現的大額商譽計提的情況,已充分反映出新華醫療在近幾年的外延式並購過程中的風險控制能力還是令人擔憂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