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何處尋窪地 仍須望香江

孫勇

2018年1月份的市場行情正式收官, 在“白酒回檔, 銀行接力”的局面下, 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正式進入了“下半場”——以大銀行為代表的估值顯著低、業績較為穩定的大白馬藍籌持續得到大資金的垂青, 演繹估值窪地修復, 這是價值投資風格的進一步延續。 不過, 如果我們能夠跳出A股看市場, 與大陸一江之隔的港股市場無疑是更為便宜的“價值窪地”。 而且, 香港市場中的銀行板塊相較於國內資本市場的銀行板塊折價明顯, 在銀行業基本面持續改善的背景下, 不僅成為市場下跌時的“避風港”, 更將是市場上行時的“急先鋒”。

尋窪地還須看港股

2017年被認為是價值投資的“回歸年”, 持續增長的內生業績成為衡量公司價值的核心指標, 貴州茅臺、美的集團等品質過硬的行業龍頭成為大資金競相追逐的核心資產。 但是當時間進入2018年, 在大白馬藍籌的估值已經得到大幅修復之際,

更高的性價比則成為了投資者更加關心的考量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 如果跳出A股看市場, 與大陸一江之隔的香港市場無疑是更為便宜的“估值窪地”。 事實上, 自2016年初, 港股市場已經獨立走出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 恒生指數從2016年2月最低時的18278.80點一路上行, 2018年1月29日最高觸及33484.08點, 區間漲幅高達83.19%。

可即便如此, 恒生指數當前的整體市盈率也只有14.20倍, 市淨率1.45倍, 而恒生國企指數當前市盈率更是只有10倍, 市盈率只有1.13倍。 即便放眼全球, 港股市場仍然具備較為突出的長期配置價值。 (見表1)

香港銀行股配置價值凸顯

具體到投資機會方面, 隨著銀行業基本面拐點的到來, 筆者認為香港銀行股是投資的首選。 2017年以來, 在供給側改革和房地產去庫存之後, 國內經濟發展更加穩健,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大幅好轉, 銀行業不良率改善、息差上升, 淨利潤增速也告別了過去幾年的下行通道, 進入修復回升期。 以工商銀行為例, 2017年三季報淨息差2.17%, 較二季度末提升0.01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率也已經連續3個季度下降。

也許時至今日, 仍然有很多投資者對銀行股存有偏見, 擔心壞賬爆發, 認為銀行股成長性沒有吸引力。 但事實上, 銀行業作為“萬業之母”和國內金融市場的支柱, 仍然具有極為廣闊的平穩發展空間。 而銀行股高分紅、低估值等特性也持續吸引著大資金的關注,

銀行板塊估值上行的空間隨之打開, 這就是典型的“大衛斯按兩下”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 香港市場的銀行板塊相較於國內資本市場的銀行板塊折價明顯, 前者的股價更是普遍低於後者。 折價最小的招商銀行H股股價接近A股9成, 折價最大的中信銀行H股股價更是接近A股的7成。 銀行已經成為A股市場估值最低的板塊, 但相較而言, 香港銀行股無疑是更為便宜的窪地資產。 在基本面持續改善的背景下, 投資H股銀行股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