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5招搞定“熊孩子”,不看你就虧大了

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 特別是一歲後, 好多家長都說孩子越來越“熊”了...不讓幹什麼偏幹什麼, 哪裡不能去往哪裡鑽。 動不動就哭,

脾氣越來越大, 越來越難以管教...

那麼問題來了, 寶寶為什麼會變“熊”?

一歲開始, 由於獨立意識的萌發, 以往的乖寶寶將進入“熊孩子”模式——一個凡事都跟大人對著來, 凡事都說“不”的階段。

此外, 孩子的探索欲望永遠不可能被滿足。 任何他能夠得著的他都想摸摸,

甚至上嘴嘗嘗。 儘管孩子的好奇對他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應儘量鼓勵, 但是, 他不應該被允許為所欲為, 去觸碰危險或貴重的物品。

而你處理這些事件的方法, 會為將來給孩子制定規矩打下基礎。 學會不去做一些非常想做的事, 是孩子掌握自控力的第一步。 關於這一課, 孩子目前學習的越好, 將來你就會越省心!

面對“熊”, 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5招搞定“熊孩子”

1 鼓勵讚賞好行為小孩做錯事固然要糾正他, 但如果他做得對, 爸爸媽媽都應該多加鼓勵讚賞, 例如誇他安坐下來、唱歌很好聽等。

教他分清楚什麼是好和不好的行為, 不要只是在他有不好的行為才說他。

除了口頭讚賞, 也可以多用以下一些動作配合對孩子的讚賞:

孩子都是渴望被關注的, 他寧願你凶他, 也不願意你不理他。 所以如果你總在忙而顧不上孩子, 只在他辦錯事的時候才罵他兩句, 他就會越來越搗亂。

其實這樣的孩子很可憐, 他也不喜歡被爸爸媽媽凶, 但是只有哭鬧才能得到關注。 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2 訂下簡單的規則

訂下簡單的規則, 並劃出小孩不能進入的地方, 例如:廚房、洗手間;這樣既方便爸爸媽媽執行管教, 也讓孩子容易做到。 規則應該選用正面的詞句, 例如:吃完飯才可以離開座位。

只需要訂定兩至五條規則, 要切合小孩的年齡和能力。

所有照顧小孩的人都要貫徹一致地執行。 特別是如果家裡是老人帶孩子的話, 一定事先要溝通好啊~

更多相關內容,《育兒早教手冊(24)隔代育兒矛盾如何巧妙化解?》和《育兒早教手冊(25)老人帶孫很糾結:自己明明盡了心,為何子女不買帳?》香港衛生署(父母必讀)【關注“yingyangshivivi隔代”即可收看】

什麼是切合小孩能力的規則?

例如:吃飯時要坐好

外出時要牽手走

媽媽在廚房時要自己在廳裡玩

只有大人可以開電器,包括電視機

吃飯前要洗手

脫鞋後放好鞋子……等等

3 如果小孩不服從

當小孩不能跟從訂下的規則時,你要保持冷靜,用堅定的表情,例如:瞪眼、稍低下頭、配合手勢跟他說「不可以」。爸爸媽媽可跟以下的流程:

更多相關內容,《育兒早教手冊(15)管教"正"策:建立理想的行為》和《《育兒早教手冊(16)管教"正"策:處理不當的行為》香港衛生署(父母必讀)【關注“yingyangshivivi管教”即可收看】

4 立刻糾正危險的行為

如果小孩做些有危險性的動作,爸爸媽媽就要立刻制止及教導他,例如:「電插座危險,不可以碰。媽媽和你玩玩具。」「爬高會跌疼,下來玩球兒。」

然後將小孩的注意力轉移至其他有趣安全的活動上。

5 有其他不當行為怎麼辦?

先明白行為動機

之前提及到小孩到這個年紀,會因為發展特性而容易發脾氣和做一些不適當的行為,例如:尖叫、輕輕撞頭、扮鬼臉或在安全情況下犯規等。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

A. 想你注意他

B. 測試你的反應,印證你的說話是不是真的,例如:當你告訴他不可以將玩具亂丟,但他仍會一邊看著你,一邊大力丟玩具,看看你會否放過他如果爸爸媽媽正確處理小孩的行為,這種情況就會慢慢消失。但如果你對他的行為給予注意如:笑、回應或打罵,他就會因為不正確行為得到你的注意而持續下去。

刻意忽視

你可以刻意忽視小孩上述的不當行為,對他完全不給予注意、不給予任何反應,包括對他講「你不聽話我不理你,你停下來我才理你」。

起初小孩可能因為你的忽視而變本加厲,但只要你堅持下去,他就會明白到這些行為是不會得到你的注意,他自然就會放棄。

如果小孩停止這行為,你就可以立刻給他反應,讚賞他很安靜或玩得好,然後轉移他的注意力到其他活動上。

結束語

其實”熊孩子“是有週期規律的,一歲半~五歲的孩子通常是每到半歲左右的時候(如一歲半、兩歲半)情緒比較不穩定,比較難帶;而整歲左右的時候(如兩歲、三歲)情緒比較穩定,好帶,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情緒不穩定的“熊孩子時期“,要給予他更多的耐心啊!

參考文獻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0-5歲》第五版,印刷時間:2012-6-1

《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Young Child: Birth to Age 5》第六版,印刷時間:2014

《你的一歲孩子》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

香港衛生署:http://ecourse.familyhealthservice.gov.hk/sc/node/409

PS:投票活動還有9天~請大家繼續支持Vivi哦~~麼麼噠~~

投票方法yingyangshivivi(長按複製)

什麼是切合小孩能力的規則?

例如:吃飯時要坐好

外出時要牽手走

媽媽在廚房時要自己在廳裡玩

只有大人可以開電器,包括電視機

吃飯前要洗手

脫鞋後放好鞋子……等等

3 如果小孩不服從

當小孩不能跟從訂下的規則時,你要保持冷靜,用堅定的表情,例如:瞪眼、稍低下頭、配合手勢跟他說「不可以」。爸爸媽媽可跟以下的流程:

更多相關內容,《育兒早教手冊(15)管教"正"策:建立理想的行為》和《《育兒早教手冊(16)管教"正"策:處理不當的行為》香港衛生署(父母必讀)【關注“yingyangshivivi管教”即可收看】

4 立刻糾正危險的行為

如果小孩做些有危險性的動作,爸爸媽媽就要立刻制止及教導他,例如:「電插座危險,不可以碰。媽媽和你玩玩具。」「爬高會跌疼,下來玩球兒。」

然後將小孩的注意力轉移至其他有趣安全的活動上。

5 有其他不當行為怎麼辦?

先明白行為動機

之前提及到小孩到這個年紀,會因為發展特性而容易發脾氣和做一些不適當的行為,例如:尖叫、輕輕撞頭、扮鬼臉或在安全情況下犯規等。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

A. 想你注意他

B. 測試你的反應,印證你的說話是不是真的,例如:當你告訴他不可以將玩具亂丟,但他仍會一邊看著你,一邊大力丟玩具,看看你會否放過他如果爸爸媽媽正確處理小孩的行為,這種情況就會慢慢消失。但如果你對他的行為給予注意如:笑、回應或打罵,他就會因為不正確行為得到你的注意而持續下去。

刻意忽視

你可以刻意忽視小孩上述的不當行為,對他完全不給予注意、不給予任何反應,包括對他講「你不聽話我不理你,你停下來我才理你」。

起初小孩可能因為你的忽視而變本加厲,但只要你堅持下去,他就會明白到這些行為是不會得到你的注意,他自然就會放棄。

如果小孩停止這行為,你就可以立刻給他反應,讚賞他很安靜或玩得好,然後轉移他的注意力到其他活動上。

結束語

其實”熊孩子“是有週期規律的,一歲半~五歲的孩子通常是每到半歲左右的時候(如一歲半、兩歲半)情緒比較不穩定,比較難帶;而整歲左右的時候(如兩歲、三歲)情緒比較穩定,好帶,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情緒不穩定的“熊孩子時期“,要給予他更多的耐心啊!

參考文獻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0-5歲》第五版,印刷時間:2012-6-1

《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Young Child: Birth to Age 5》第六版,印刷時間:2014

《你的一歲孩子》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

香港衛生署:http://ecourse.familyhealthservice.gov.hk/sc/node/409

PS:投票活動還有9天~請大家繼續支持Vivi哦~~麼麼噠~~

投票方法yingyangshivivi(長按複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