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汽車小白選小3的心路歷程

階段一:網上選車階段 預算15-20萬元

選車因素:1.裸車價15-20萬;2.德系品牌(不含寶沃);3.兩廂車, 考慮到以後老婆開起來容易和停車方便(我倆都不是老司機)。

大眾七代高爾夫R-line

優點:外觀經典、各方面較為均衡

缺點:後懸掛是扭力梁、國內版簡配厲害

即使以前不懂車的我, 也知道高爾夫最佳掀背兩廂車的大名, 也坐過朋友的高爾夫, 各方面都挺滿意, 於是“如果以後自己買車, 肯定選高爾夫”這個念頭也在心中滋生。

然後上網看看參數, 第七代高爾夫比之前都更新了什麼。 等等, 為什麼後懸架從獨立的退化成了“板車梁”, 前些年速騰的事最後鬧上了“315”晚會, 最後處理看著也不是特別滿意。 雖然我對大眾的公關能力很是佩服, 但我對高爾夫及大眾的喜愛一下降了一大截。 然後又泡了下論壇, “簡配”、“斷軸”、“自燃”等詞徹底把我對大眾的愛澆滅了。

對於放棄高爾夫, 我是很無奈的, 畢竟高爾夫曾經是我買車的首選。

馬自達CX-4

優點:外觀討喜、創馳技術發動機加成、操控不錯

缺點:後排空間小、車內隔音差、開馬自達的車主在北京不討喜(危險駕駛行為較多)

馬自達有著“東瀛寶馬”的技術控的稱號, 什麼創馳、轉子發動機等等, 然而我對這些都不是太懂, 真正讓馬自達走進我視線的是CX-4這款車的顏值, 是的你沒看錯, 就是顏值!顏值對於不太懂車的我而言, 著實是個決定性因素。 CX-4在北京路上的出鏡率還是挺高的, 尤其是廣告色“魂動紅”的CX-4深得我心。

不過最後沒有選擇“鋼絲”的原因並不是後排空間和隔音,

而是家附近沒有比較方便去的一馬4S店, 另外老婆對CX-4“魂動紅”的顏色和外觀不是特別感冒, 導致我們還沒來得及去實體店開車就被接下來發生的事PASS了。

奧迪A3

優點:外形經典, 算上品牌加成的話性價比不錯

缺點:極簡風格的內飾佈局我不喜歡

在20萬以內BBA的走量車型應該就是奧迪A3了吧, 奧迪品牌、中國市場喜愛的三廂, 都有了。 也是在找一汽大眾的4S店沒找到, 又偶爾路過了一汽奧迪的4S店。 老婆對A3是比較滿意的, 從外觀到內飾, 不過A3的內飾我卻不是很中意, 總感覺太簡單了, 尤其是對比了新款的A4L的內飾後。

寶馬120i

優點:藍天白雲小鋼炮、德原寶

缺點:性價比低、後排空間小

寶馬,宣傳最多的就是屬於男人的藍天白雲夢了。其實寶馬120i是略微超出預算的,120i領先版裸車價已經21萬了,但除了價格,其他各方面也都符合我的需求。

賓士A200

優點:新款的外觀不錯、內飾精緻

缺點:保養費用高於奧迪、寶馬

由於前領導開的就是A45AMG,我也坐過幾次,加上他激進的開車風格,那感覺真是很棒。因此外形相似的A200也在我的選車列表裡,雖然同樣略超預算,但架不住別人是BBA啊。

網上選車的階段我想就用賓士的A200來結束吧,因為A200是促使我選車之路發生改變的關鍵因素。

實際上我自己泡論壇補課看過的車型並不限於上述車型,包括本田思域、雅閣等也瞭解過,但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進入我的選車清單,比如需要加價等車的,外觀不合我口味的等等。

階段二:賓士4S店衝動加預算預算增加至20-25萬

什麼!?為什麼才換了個階段預算就增加了5萬,還從兩廂變成了三廂,別急,請往下看。

選車因素:1.裸車價20-25萬的區間;2.德系;3.三廂。

由於家附近就有一家賓士4S店,於是賓士就是我們第一個去的4S店。彼時正是3月初,4S店裡看車的人不多,銷售也很閑,店裡的展車還是配合春節的大紅色。剛一進店門,眼睛就被一輛紅色的CLA吸引住了,也顧不上看A200了,圍著CLA看了又看,流線型轎跑的車身、無邊框車門、滿天星中網,嘖嘖,每一樣都讓人愛不釋手。再一看價格CLA180乞丐版24.4萬,CLA200動感是26.7萬,本來20萬預算的,我和老婆一商量,加預算!

然我們在那看了半小時也沒有一個銷售願意搭理我們,但這絲毫沒減少我們對CLA的喜愛,於是回家補課,看評測。A級車平臺?無所謂。懸掛太硬?無所謂。動力不足?無所謂。夠漂亮就行!

然後打算下週末再去店裡看看,順便能試駕一下就是更好的,於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就是上網看各種評測和提車作業。但隨著時間慢慢流逝,對CLA的無腦熱愛也慢慢趨於理性,除了網友提到的空間小、性價比低等因素,還要考慮賓士的後期保養費用等等。

另外再說一下兩廂變三廂的問題,我是一直喜歡兩廂車的,除了看上去更加靈動之外,停車、開車對新手的我們也更加友好一些。但是無奈老婆覺得兩廂車不如三廂車安全,另外也更喜歡三廂車流線型的造型(比如捷豹XE)。因此在預算增加到20-25萬後,選擇更加多了,三廂車也成為我們的首選,畢竟我也不排斥三廂。

階段三:4S店理性看車選車 預算20-25萬

選車因素:1.裸車價20-25萬的區間;2.德系;3.三廂。

回歸理性後,除了繼續在網上看看測評,週末也抽時間去各個4S店去轉轉。也正是這時候,樓主公司新一年的大客戶購車優惠政策也出來了,於是根據新的20-25萬預算重新對著有優惠的車型進行選擇,得到了新一輪的選車列表,別的車型因為無法拿到大客戶優惠,全都pass了。

英菲尼迪Q50L悅享 24萬

優點:外觀運動感很足、內飾精緻、免費保養政策

缺點:牌子略小眾、保費高

老實說,如果不是英菲尼迪出現在公司大客戶優惠的名單上,估計我是不會主動去看這個品牌的。首先是我平時並不太關注汽車,這個牌子曝光度不高,另外身邊也沒有選擇這個品牌汽車的朋友。

由於老婆不喜歡SUV,去了店裡後直接看Q50L。內飾各方面都不錯,真皮質感,中控雙屏,舒適的乘坐感受和後排空間。尤其是加1萬元選擇悅動版的話還有全景攝像頭,對於我這種新手來說,停車要容易一些,差一點就衝動的訂了悅動。動力方面,和賓士用的一樣的動力總成,當然據說也和賓士一樣在低檔位有頓挫。有可能是試駕的時間太短或者我開車少,頓挫並沒有明顯感覺,倒是覺得防爆胎的胎噪有點大。後期使用保養方面,免費保養政策是一個加分項,雖然網上很多人說免費的項目水分比較大,但有總比沒有強。但較高的零整比導致保險費較高和出保後的修車費用高則是減分項。由於英菲尼迪銷量不大,算是小眾車吧,銷售也比較賣力,最後還帶我們去車庫看了現車。

寶馬120i運動套裝 22.3萬

優點:德國原裝的小鋼炮,120系列的頂配,該有的都有了

缺點:性價比低,這款車的配額少,等車時間長

寶馬320iM 25.6萬

優點:M套件外觀討喜

缺點:新款發動機漏油問題不知道是否解決,內飾實在是一般般,華晨的裝配品質口碑不是太好,雪山白是不是金屬漆、漆面軟、易發黃

著去寶馬店先後試駕了120i和320Li,由於是同一款發動機,動力方面沒太大區別,稍微深踩了次油門,動力回應也比較靈敏,尤其是120i,推背感覺很強烈,反倒是320Li並沒有這麼強的感覺,也許是車重的原因。由於寶馬一向標榜是運動車型,試駕時試車員幾次想讓我在綠燈後地板油起步,但都因為無視紅綠燈橫穿馬路的電動三路車作罷。

考慮到120i運動款現車比較難找,而320iM則是走量車型現車很多,於是把120i淘汰掉,剩下Q50L和320iM進行PK。

最後的選擇

最後選的寶馬320運動版,雪山白(家人都不喜歡艾藍),除了在選顏色時白色不是金屬漆稍微猶豫了一下以外,過程並不糾結。一方面是寶馬品牌號召力還是要比英菲尼迪要大太多,我和我老婆都首選寶馬牌;另一方面是我們目前沒有孩子,對後排空間沒要求,大部分時間都是兩個人坐;而且本來就想選小車的我,標軸的寶馬3是4.6米車身,Q50L是4.9米,還是出於好停車的考慮,我選短的,這也是我選的標軸運動版而沒選長軸時尚版的原因。

接下來就是訂車和提車了,等了大概1個月。由於是全款提裸車,估計我已經被4S店標記為無利潤客戶了,提車當天去店裡刷卡,在店裡買了1年保險,就等4S店的員工去辦臨牌了。中午帶我吃的4S店的員工食堂,實在一般,早知道我就自己去附近找吃的了。

當時車停店外邊,保護膜沒揭,自然也沒洗車,更沒什麼交車儀式了,贈品就別奢望了。我看銷售連跟我介紹車裡的各項功能都沒勁,介紹到一半,看見他賣的寶馬M760i到店裡,就沖出去接車了。我在車裡思考了一會人生,也不打算再等他回來繼續介紹,因為320車載電腦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別的什麼都不帶,連導航都沒有,於是直接開回家。

回顧一下選車買車的過程,從6月中旬開始打算買車,6月訂車,7月提車,並沒有特別多糾結。一方面是我平時對車也沒特別多研究,很多車型通過顏值就被我pass了(僅個人偏好,大家勿噴),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公司給的優惠名單裡就那麼幾款車在我預算內,別的都太貴了。

選車的心路基本就這樣,沒太曲折,希望大家都能順利買到自己喜歡的車。

寶馬,宣傳最多的就是屬於男人的藍天白雲夢了。其實寶馬120i是略微超出預算的,120i領先版裸車價已經21萬了,但除了價格,其他各方面也都符合我的需求。

賓士A200

優點:新款的外觀不錯、內飾精緻

缺點:保養費用高於奧迪、寶馬

由於前領導開的就是A45AMG,我也坐過幾次,加上他激進的開車風格,那感覺真是很棒。因此外形相似的A200也在我的選車列表裡,雖然同樣略超預算,但架不住別人是BBA啊。

網上選車的階段我想就用賓士的A200來結束吧,因為A200是促使我選車之路發生改變的關鍵因素。

實際上我自己泡論壇補課看過的車型並不限於上述車型,包括本田思域、雅閣等也瞭解過,但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進入我的選車清單,比如需要加價等車的,外觀不合我口味的等等。

階段二:賓士4S店衝動加預算預算增加至20-25萬

什麼!?為什麼才換了個階段預算就增加了5萬,還從兩廂變成了三廂,別急,請往下看。

選車因素:1.裸車價20-25萬的區間;2.德系;3.三廂。

由於家附近就有一家賓士4S店,於是賓士就是我們第一個去的4S店。彼時正是3月初,4S店裡看車的人不多,銷售也很閑,店裡的展車還是配合春節的大紅色。剛一進店門,眼睛就被一輛紅色的CLA吸引住了,也顧不上看A200了,圍著CLA看了又看,流線型轎跑的車身、無邊框車門、滿天星中網,嘖嘖,每一樣都讓人愛不釋手。再一看價格CLA180乞丐版24.4萬,CLA200動感是26.7萬,本來20萬預算的,我和老婆一商量,加預算!

然我們在那看了半小時也沒有一個銷售願意搭理我們,但這絲毫沒減少我們對CLA的喜愛,於是回家補課,看評測。A級車平臺?無所謂。懸掛太硬?無所謂。動力不足?無所謂。夠漂亮就行!

然後打算下週末再去店裡看看,順便能試駕一下就是更好的,於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就是上網看各種評測和提車作業。但隨著時間慢慢流逝,對CLA的無腦熱愛也慢慢趨於理性,除了網友提到的空間小、性價比低等因素,還要考慮賓士的後期保養費用等等。

另外再說一下兩廂變三廂的問題,我是一直喜歡兩廂車的,除了看上去更加靈動之外,停車、開車對新手的我們也更加友好一些。但是無奈老婆覺得兩廂車不如三廂車安全,另外也更喜歡三廂車流線型的造型(比如捷豹XE)。因此在預算增加到20-25萬後,選擇更加多了,三廂車也成為我們的首選,畢竟我也不排斥三廂。

階段三:4S店理性看車選車 預算20-25萬

選車因素:1.裸車價20-25萬的區間;2.德系;3.三廂。

回歸理性後,除了繼續在網上看看測評,週末也抽時間去各個4S店去轉轉。也正是這時候,樓主公司新一年的大客戶購車優惠政策也出來了,於是根據新的20-25萬預算重新對著有優惠的車型進行選擇,得到了新一輪的選車列表,別的車型因為無法拿到大客戶優惠,全都pass了。

英菲尼迪Q50L悅享 24萬

優點:外觀運動感很足、內飾精緻、免費保養政策

缺點:牌子略小眾、保費高

老實說,如果不是英菲尼迪出現在公司大客戶優惠的名單上,估計我是不會主動去看這個品牌的。首先是我平時並不太關注汽車,這個牌子曝光度不高,另外身邊也沒有選擇這個品牌汽車的朋友。

由於老婆不喜歡SUV,去了店裡後直接看Q50L。內飾各方面都不錯,真皮質感,中控雙屏,舒適的乘坐感受和後排空間。尤其是加1萬元選擇悅動版的話還有全景攝像頭,對於我這種新手來說,停車要容易一些,差一點就衝動的訂了悅動。動力方面,和賓士用的一樣的動力總成,當然據說也和賓士一樣在低檔位有頓挫。有可能是試駕的時間太短或者我開車少,頓挫並沒有明顯感覺,倒是覺得防爆胎的胎噪有點大。後期使用保養方面,免費保養政策是一個加分項,雖然網上很多人說免費的項目水分比較大,但有總比沒有強。但較高的零整比導致保險費較高和出保後的修車費用高則是減分項。由於英菲尼迪銷量不大,算是小眾車吧,銷售也比較賣力,最後還帶我們去車庫看了現車。

寶馬120i運動套裝 22.3萬

優點:德國原裝的小鋼炮,120系列的頂配,該有的都有了

缺點:性價比低,這款車的配額少,等車時間長

寶馬320iM 25.6萬

優點:M套件外觀討喜

缺點:新款發動機漏油問題不知道是否解決,內飾實在是一般般,華晨的裝配品質口碑不是太好,雪山白是不是金屬漆、漆面軟、易發黃

著去寶馬店先後試駕了120i和320Li,由於是同一款發動機,動力方面沒太大區別,稍微深踩了次油門,動力回應也比較靈敏,尤其是120i,推背感覺很強烈,反倒是320Li並沒有這麼強的感覺,也許是車重的原因。由於寶馬一向標榜是運動車型,試駕時試車員幾次想讓我在綠燈後地板油起步,但都因為無視紅綠燈橫穿馬路的電動三路車作罷。

考慮到120i運動款現車比較難找,而320iM則是走量車型現車很多,於是把120i淘汰掉,剩下Q50L和320iM進行PK。

最後的選擇

最後選的寶馬320運動版,雪山白(家人都不喜歡艾藍),除了在選顏色時白色不是金屬漆稍微猶豫了一下以外,過程並不糾結。一方面是寶馬品牌號召力還是要比英菲尼迪要大太多,我和我老婆都首選寶馬牌;另一方面是我們目前沒有孩子,對後排空間沒要求,大部分時間都是兩個人坐;而且本來就想選小車的我,標軸的寶馬3是4.6米車身,Q50L是4.9米,還是出於好停車的考慮,我選短的,這也是我選的標軸運動版而沒選長軸時尚版的原因。

接下來就是訂車和提車了,等了大概1個月。由於是全款提裸車,估計我已經被4S店標記為無利潤客戶了,提車當天去店裡刷卡,在店裡買了1年保險,就等4S店的員工去辦臨牌了。中午帶我吃的4S店的員工食堂,實在一般,早知道我就自己去附近找吃的了。

當時車停店外邊,保護膜沒揭,自然也沒洗車,更沒什麼交車儀式了,贈品就別奢望了。我看銷售連跟我介紹車裡的各項功能都沒勁,介紹到一半,看見他賣的寶馬M760i到店裡,就沖出去接車了。我在車裡思考了一會人生,也不打算再等他回來繼續介紹,因為320車載電腦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別的什麼都不帶,連導航都沒有,於是直接開回家。

回顧一下選車買車的過程,從6月中旬開始打算買車,6月訂車,7月提車,並沒有特別多糾結。一方面是我平時對車也沒特別多研究,很多車型通過顏值就被我pass了(僅個人偏好,大家勿噴),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公司給的優惠名單裡就那麼幾款車在我預算內,別的都太貴了。

選車的心路基本就這樣,沒太曲折,希望大家都能順利買到自己喜歡的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