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海航債務迷局:千億負債怎麼來的?陳鋒3年前的夢想還能實現嗎?

陳鋒被業內稱為“陳瘋子”, 他認為沒有人能看懂海航, 伴隨著外界持續的質疑, 海航的債務危機開始顯現, 這會是陳鋒已經預料到的局面嗎?

“海航的飛機飛到哪, 酒店就將開到哪裡。 ”曾大舉佈局海外的海航酒店集團董事長白海波可能想不到, 僅一年多後海航就出現資金困境, 而出售海外酒店股份成為當務之急。

此前在海外不斷“買買買”的海航突然變得缺錢了, 1月30日, 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 海航集團告知債權人稱, 集團第一季度需償還650億元債務, 面臨至少150億元的流動性缺口。

為緩解資金壓力, 自2017年底開始, 海航接二連三傳出變賣資產的消息, 出售所持西班牙NH酒店集團共計30.64%股份, 以約合10.5億元人民幣售出位於澳大利亞的寫字樓項目等。 據去年12月中旬《華爾街日報》報導, 海航還計畫出售位於紐約、香港和倫敦等地資產, 總計約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0億元),

而這距離償清千億元債務尚有不小缺口。

即使面臨巨額債務壓力,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卻認為, “我們比以往時候都更接近我們的夢想”, 儘管沒有明確指出夢想是什麼, 但不少人仍記得陳峰3年前的雄心壯志——“2025年海航進入世界500強前10名”, 如今的海航還能重振雄風嗎?

如影隨形的債務迷局

回顧海航多年來的成長軌跡, 自出生以來就帶有資本運作的烙印, 從未離開輿論的漩渦, 債務迷局也如影隨形。

海航的存在是一個商業奇跡。 從1000萬元起步于海南的小公司, 到如今總資產1.6萬億元、16家上市公司、41萬餘名員工的資本巨頭, 海航集團僅用了25年的時間, 就登上了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170位。

自誕生之日起, 海航集團就以善用資本杠杆實現融資並購而出名。

在紛繁複雜的高超財技下, 海航一方面實現了滾雪球般的高速發展, 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績, 但另一方面則是負債高企, 被人質疑有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這種質疑在近期達到了頂峰。

根據海航旗下平臺財報披露, 截至2017年上半年, 多家上市公司負債率超過50%。 負債較多的包括渤海金控(000415.SZ)2746億元、天海投資(600751.SH)975億元、海航控股(600221.SH)1183億元、海航基礎(600515.SH)461億元, 多家上市公司負債總計高達5873.81億元, 僅利息支出已達到156億元, 集團短期債務則達到1852億元。

▲海航旗下上市公司負債率情況。

與龐大的債務相比, 是海航有限的現金流生產能力, 1月19日, 高盛發佈報告稱, 海航集團2016年全年以及 2017 年上半年分別產生了 505 億元和 311 億元的經營性現金流。

僅以資料看, 海航難以依靠自身盈利填補資金缺口。

今年1月18日, 陳峰向路透社承認公司出現流動性難題, 但他樂觀認為, 海航能夠解決現金短缺的問題。 上述消息傳出後不久, 海航系上市公司股價下跌, 累計停牌公司達到7家, 引起投資者們的恐慌。 而海航則回應旗下公司停牌與集團流動性難題無關, 海航基礎等5家停牌公司隨後相繼發佈預增公告, 緩解市場恐慌情緒。

由於長期在債務鋼絲上舞蹈, 海航的掌舵人陳鋒被業內稱為“陳瘋子”, 在他看來, 中國沒有人能看懂海航, “面對行業洗牌, 要麼迅速壯大自己, 要麼被吞併。 ”

“海航就像一隻八爪魚, 它收購各個領域的資產, 觸手遍及多個行業。 ”一位分析人員表示。

自2008年後, 海航的業務不斷擴張, 旗下分佈六大板塊:科技(海航科技)、旅遊(海航旅遊)、金融(海航資本)、不動產(海航實業)、物流(海航物流)、現代金融(海航創新金融)六大業務板塊, 擁有超過300家實體運營企業, 體系內財務人員就有4000多人, 業務繁雜可見一斑。

▲海航旗下業務板塊現狀。

海航有自己的收購邏輯,先收購大批企業,再進行篩選。對於海航“發展—並購—擴張—整合”的發展路徑,海航旅業董事長趙權表示:“海航開始時先做一些,然後通過產業鏈整合起來,把不好的(企業)剔除出去。”

海航也獲得了與風險相對應的回報。總資產從2015年的6025.32億元,暴增81.56%至2016年年底的10939.43億元),此次資產暴漲與海航大舉進行海外並購不無關係。截至2016年底,海航境外資產超過3300億元人民幣,

海外收購埋隱患

據不完全統計,海航自2010年在海外資本市場上高歌猛進,至今開展了40宗跨境並購,交易總額超過450億美元。其跨境投資佈局主要涉及航空公司、物流供應商、餐飲集團、酒店、租賃公司及辦公樓等。僅在2016年前十大海外並購交易中,海航獨佔3席。

▲海航過去頻繁進行海外並購,圖片來自“大貓財經”。

2016年2月,海航以60.0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IT分銷商英邁國際,此次交易再現杠杆收購手法。彼時,海航用於並購英邁國際的旗下子公司天海投資營收不足10億元,淨利潤不足3億元,為彌補資金缺口,天海投資除了借助發行總額為10億元公司債外,還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120億元促成收購。

2016年10月,海航分別斥資100億美元和65億美元收購金融控股公司CIT GROUP旗下的商業飛機租賃業務以及希爾頓國際控股(Hilton Worldwide Holdings)的25%股份,成為當時出海收購最活躍的民營資本企業。

直至2017年6月前,海航仍未放緩海外收購的步伐,2017年2月海航通過旗下公司入股德意志銀行,隨後兩次增持成為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至9.92%,市值約為38.85億歐元(約合304.4億元人民幣)。

海航在大規模海外收購中獲得不少收益,據其稱海外投資浮盈已達287億元,其中帶來收益較多的是希爾頓集團的25%股權,實現浮盈超過30億美元;德意志銀行9.92%股權實現24.05億元浮盈等。

如果不是政策限制,海航也許仍不會停止在海外的杠杆收購之路。

海航過高的資產負債率以及資產結構引起了市場的警惕。2017年6月,多家媒體報導銀監會要求銀行對部分民營企業境內外融資支援情況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排查,重點關注所涉及並購貸款、“內保外貸”等跨境業務風險情況。消息傳出之後,海航、萬達等企業集團旗下多檔股票價格集體下挫。

此後,市場不斷傳出海航陷入“錢荒”的消息。據外媒報導,至少有4家香港銀行拒絕繼續為海航提供長期貸款,而截至今年1月4日,海航在多家國內銀行有逾期未付的本金或利息。

業內專家分析,海航集團此次的流動性困難很可能因為大量海外並購導致的現金流緊張,考慮到海航集團前期已經出現過部分債務逾期未付的情況,此次事件給公司帶來的壓力可能會比較大。

在中國“去杠杆”的宏觀經濟環境下,舉債進行杠杆收購的擴張模式面臨更大的風險,高負債企業更需著眼於整合協調產業鏈。

資金窟窿怎麼補?

儘管海航深陷債務危機,但陳峰仍十分樂觀,認為海航將繼續獲得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支持。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

1月19日,高盛發佈報告稱,海航集團2016年全年以及 2017年上半年分別產生了505億元人民幣和311億元人民幣的經營性現金流。僅以現金流生產能力來看,海航在未來也難以依靠自身盈利填補資金缺口。

海航的融資手段多樣,主要包括股權質押融資和銀行貸款等。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總公司的系統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月20日,海航集團旗下8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權均有質押,總數高達834筆,通過直接和間接質押旗下公司(非上市公司)股權融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

除了質押股權以外,海航還可以通過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進行融資,據公開資料顯示,僅2015年海航在A股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約820億元,在新三板則累計完成149.18億元融資。

此前,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海航還通過向員工推薦理財產品的方式進行內部融資,承諾最低年化收益9.5%,最高為39%,遠高於市場平均利率。在理財產品的領域上,海航早有佈局,2014年5月,海航先後成立4家P2P平臺,分別為金牛座、立馬理財、聚寶匯、前海航交所。

以聚寶匯為代表的P2P平臺,也承擔著解決海航融資需求的功能。據聚寶匯2017年上半年報告,截至2017年6月底,聚寶匯交易規模達人民幣711億元(約合107億美元)。

歷年來對外進行的多次並購,使海航攬下了諸多優質資產,包括位於海南、香港等地的多塊地產資源,以及在海外收購的酒店、辦公樓專案,如果全部出售,短時間內至少能回籠數百億資金。儘管海航近期不斷地變賣資產,但海航集團運營總裁高建出面澄清稱,海航的資產出售計畫與債務危機無關。

海航集團最大的資金來源應該是銀行。海航方面的回復顯示,2017年全年,海航集團累計獲批銀行綜合授信超8000億元,較年初新增授信規模超1900億元,未使用授信額度逾3000億元。雖然銀行給海航集團的授信充足,但一旦宏觀環境發生變化,銀行信貸稍有收緊,海航的資金鏈條就會受到影響。

銀行將是海航應對債務危機的最後一道壁壘。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航空租賃部門負責人Peter Chang認為,海航集團擁有穩健的航空業務,該集團若出了問題對誰都沒好處。對於龐大的海航集團而言,要解決千億元債務危機並非不可能,但或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海航旗下業務板塊現狀。

海航有自己的收購邏輯,先收購大批企業,再進行篩選。對於海航“發展—並購—擴張—整合”的發展路徑,海航旅業董事長趙權表示:“海航開始時先做一些,然後通過產業鏈整合起來,把不好的(企業)剔除出去。”

海航也獲得了與風險相對應的回報。總資產從2015年的6025.32億元,暴增81.56%至2016年年底的10939.43億元),此次資產暴漲與海航大舉進行海外並購不無關係。截至2016年底,海航境外資產超過3300億元人民幣,

海外收購埋隱患

據不完全統計,海航自2010年在海外資本市場上高歌猛進,至今開展了40宗跨境並購,交易總額超過450億美元。其跨境投資佈局主要涉及航空公司、物流供應商、餐飲集團、酒店、租賃公司及辦公樓等。僅在2016年前十大海外並購交易中,海航獨佔3席。

▲海航過去頻繁進行海外並購,圖片來自“大貓財經”。

2016年2月,海航以60.0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IT分銷商英邁國際,此次交易再現杠杆收購手法。彼時,海航用於並購英邁國際的旗下子公司天海投資營收不足10億元,淨利潤不足3億元,為彌補資金缺口,天海投資除了借助發行總額為10億元公司債外,還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120億元促成收購。

2016年10月,海航分別斥資100億美元和65億美元收購金融控股公司CIT GROUP旗下的商業飛機租賃業務以及希爾頓國際控股(Hilton Worldwide Holdings)的25%股份,成為當時出海收購最活躍的民營資本企業。

直至2017年6月前,海航仍未放緩海外收購的步伐,2017年2月海航通過旗下公司入股德意志銀行,隨後兩次增持成為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至9.92%,市值約為38.85億歐元(約合304.4億元人民幣)。

海航在大規模海外收購中獲得不少收益,據其稱海外投資浮盈已達287億元,其中帶來收益較多的是希爾頓集團的25%股權,實現浮盈超過30億美元;德意志銀行9.92%股權實現24.05億元浮盈等。

如果不是政策限制,海航也許仍不會停止在海外的杠杆收購之路。

海航過高的資產負債率以及資產結構引起了市場的警惕。2017年6月,多家媒體報導銀監會要求銀行對部分民營企業境內外融資支援情況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排查,重點關注所涉及並購貸款、“內保外貸”等跨境業務風險情況。消息傳出之後,海航、萬達等企業集團旗下多檔股票價格集體下挫。

此後,市場不斷傳出海航陷入“錢荒”的消息。據外媒報導,至少有4家香港銀行拒絕繼續為海航提供長期貸款,而截至今年1月4日,海航在多家國內銀行有逾期未付的本金或利息。

業內專家分析,海航集團此次的流動性困難很可能因為大量海外並購導致的現金流緊張,考慮到海航集團前期已經出現過部分債務逾期未付的情況,此次事件給公司帶來的壓力可能會比較大。

在中國“去杠杆”的宏觀經濟環境下,舉債進行杠杆收購的擴張模式面臨更大的風險,高負債企業更需著眼於整合協調產業鏈。

資金窟窿怎麼補?

儘管海航深陷債務危機,但陳峰仍十分樂觀,認為海航將繼續獲得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支持。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

1月19日,高盛發佈報告稱,海航集團2016年全年以及 2017年上半年分別產生了505億元人民幣和311億元人民幣的經營性現金流。僅以現金流生產能力來看,海航在未來也難以依靠自身盈利填補資金缺口。

海航的融資手段多樣,主要包括股權質押融資和銀行貸款等。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總公司的系統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月20日,海航集團旗下8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權均有質押,總數高達834筆,通過直接和間接質押旗下公司(非上市公司)股權融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

除了質押股權以外,海航還可以通過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進行融資,據公開資料顯示,僅2015年海航在A股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約820億元,在新三板則累計完成149.18億元融資。

此前,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海航還通過向員工推薦理財產品的方式進行內部融資,承諾最低年化收益9.5%,最高為39%,遠高於市場平均利率。在理財產品的領域上,海航早有佈局,2014年5月,海航先後成立4家P2P平臺,分別為金牛座、立馬理財、聚寶匯、前海航交所。

以聚寶匯為代表的P2P平臺,也承擔著解決海航融資需求的功能。據聚寶匯2017年上半年報告,截至2017年6月底,聚寶匯交易規模達人民幣711億元(約合107億美元)。

歷年來對外進行的多次並購,使海航攬下了諸多優質資產,包括位於海南、香港等地的多塊地產資源,以及在海外收購的酒店、辦公樓專案,如果全部出售,短時間內至少能回籠數百億資金。儘管海航近期不斷地變賣資產,但海航集團運營總裁高建出面澄清稱,海航的資產出售計畫與債務危機無關。

海航集團最大的資金來源應該是銀行。海航方面的回復顯示,2017年全年,海航集團累計獲批銀行綜合授信超8000億元,較年初新增授信規模超1900億元,未使用授信額度逾3000億元。雖然銀行給海航集團的授信充足,但一旦宏觀環境發生變化,銀行信貸稍有收緊,海航的資金鏈條就會受到影響。

銀行將是海航應對債務危機的最後一道壁壘。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航空租賃部門負責人Peter Chang認為,海航集團擁有穩健的航空業務,該集團若出了問題對誰都沒好處。對於龐大的海航集團而言,要解決千億元債務危機並非不可能,但或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