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ST海潤0.97元VS貴州茅臺757.73元 最萌股價差背後是價值投資召喚

若將貴州茅臺和*ST海潤的股價對比, 700多元的“最萌”價差可謂是創了A股的歷史之最。 在多數白馬股股價創新高, 中小盤股股價新低不斷的兩極分化行情下,

此次“仙股”出現的市場背景, 與以往已是大不相同, 崇尚價值投資的A股新時代, “仙股”問世將給投資者帶來怎樣的啟迪?

滬深兩市1元股有3只

.*ST海潤1月31日披露業績預告稱, 公司預計2017年仍將出現虧損。 2月1日一開盤, *ST海潤就以“一字”跌停的姿勢跌破了1元整數關口, 報收於0.97元, 成為當前A股唯一一隻“仙股”。

實際上, 在存量資金博弈下, A股自去年以來就表現出明顯的分化特徵, 藍籌白馬股在資金追捧下持續性上漲, 而小盤股則表現低迷。 目前很多小盤股的流動性越來越差, 從近期調整行情的跌幅榜情況看, 跌得多的都是小市值個股, 而抗跌的甚至逆勢上漲的, 反而都是大市值個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

A股上一次1元股集中出沒的時間是在2005年~2006年間, 尤其是在2005年7月, 曾大範圍出現過1元以下的“仙股”。 時隔12年後, “仙股”再現A股, 截至2018年2月1日, 滬深兩市中1元股有3只, 股價低於3元的個股共有40只。

在2017年最後幾個月, 市場上部分個股成交非常低迷, 尤其是2017年11月、12月。 實際上自2017年9月以來, A股低成交個股數量驟增, 其中日成交額低於1000萬元的個股數量在2017年12月達到279只, 而從總體趨勢上看, 低成交個股數量不斷增加的趨勢依舊十分明顯。

對此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劉可指出, 從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看, 散戶投資者持有的A股自由流通市值占比從2015年12月的50.4%下降到2017年9月的42.0%, 2017年外資也在加速湧入A股市場, 投資者結構的優化也在邊際上引導著市場交易風格轉變。

隨著A股機構投資者占比不斷增加, 市場更在意個股基本面, 主題炒作及炒小炒新逐漸淡化, 盈利估值匹配度較差的個股缺乏增量資金流入, 出現流動性結構萎縮。

海通證券荀玉根認為, 隨著機構投資者占比不斷增加, 市場趨於成熟, 中長期A股市場或出現類似港股成交額分化的趨勢, 低成交個股不斷湧現或成常態。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也發佈觀點稱, 2017年A股市場中行業龍頭股的成交額占全市場的比重接近10%, 這一占比是歷史最高的。 由此推理, 未來A股港股化的趨勢真有可能出現, 即那些小市值股票由於失去了“殼資源”價值, 流動性越來越差, 最後變為“仙股”。

八成私募認同A股港股化

有意思的是, 貴州茅臺在1月15日股價創出歷史新高達799.06元,

市值突破萬億元大關。 時隔不到半月, 2月1日早上開盤, *ST海潤“一字”跌停, 股價跌破1元, 報收於0.97元, 成為當前兩市唯一一隻“仙股”。 貴州茅臺757.73元的高價和*ST海潤的0.97元的低價兩相對應, 這一“最萌”價差也創出了A股市場的歷史之最, 而這也被市場認為是A股港股化傾向的一個表像。

資料顯示, 84.62%的被調查私募機構認為A股港股化現象會持續下去, 僅有不到二成的私募認為這種現象是不可持續的。 此外近七成私募認為A股港股化意味著價值投資時代到來, 其中引領集團基金經理潘晨興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仙股”出現, 說明市場資金更傾向于具有穩定現金流, 持續能力強的行業龍頭股。 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

靠炒題材炒概念的個股已經被資金邊緣化, 造成流動性枯竭, 市場稍有波動容易被少量拋盤快速打壓。

而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劉可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仙股”問世並不是A股市場的第一次, 但是A股市場目前正處於不斷去偽存真的過程中, 沒有真實業績支撐的股票將難以獲得資本的支持,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的“仙股”湧現。 隨著近兩年來金融監管趨嚴, 炒殼、炒概念已經成為歷史, 而監管層多方面對價值投資進行引導也進一步推動市場轉向業績優良、估值合理的白馬藍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