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中國諜戰劇,多虧有了他——柳雲龍:靠才華吃飯的“老鮮肉”

大熱的諜戰片《風箏》把蟄伏了五年之久的柳雲龍重新帶進了觀眾的視野。 作為導演, 他太過低調, 作為演員他早已被淡忘於娛樂圈視野之外。 這個已滿50歲的“青年”導演, 以一個知識份子的文化擔當, 將影視作品化作時代的“錄音筆”, 帶給了觀眾深刻的思考和共鳴。 在過去的一年, 我們欣喜地看到觀眾對《芳華》《無問西東》《風箏》這三部擁有思辨力量與人文精神的作品, 有超乎尋常的捧場熱情。 而這, 必須感謝“柳雲龍們”的堅持。

低調的“諜戰劇之父”?

《風箏》已經播完一段時間。 作為一部大熱的電視劇, 導演柳雲龍並沒有像別的影視作品主創那樣,

拼命地路演、與媒體見面、想方設法推銷, 除了接受少量的採訪, 他低調到不像這個時代的娛樂圈人士。

在《風箏》等待播出的五年, 極少有人知道柳雲龍經歷了什麼。 創作者柳雲龍被淡忘於娛樂視野之外, 不參加各種各樣的頒獎禮, 有自己的社交帳號從不發佈內容也不與明星好友互動, 很少接受媒體採訪……

柳雲龍在電視劇《風箏》中的亮相。 (網路圖)

這不由讓人猜測, 柳雲龍是不是把五年的心血, 都灌注到了《風箏》的創作與播出過程當中, 《風箏》之後, 他的“諜戰劇之父”位置, 是不是坐得更穩了?

柳雲龍, 山東人, 出生於1968年, 今年剛好50歲。

在他37歲那年, 也就是2005年, 憑藉《暗算》他成功進入最炙手可熱的電視劇導演行列。 隨後, 接連成為《血色迷霧》《傳奇之王》《東風雨》《功勳》《告密者》等影視劇的主創, 使得諜戰這一沉睡的影視類型被成功喚醒。 “柳雲龍”品牌作品, 為當代觀眾提供了一個重新進入諜戰故事以及發現諜戰真實歷史的管道。

柳雲龍從沒公開承認過“諜戰劇之父”這個說法。

畢竟他成名的時候太年輕了, 現在50歲正值創作黃金期, 過早被冠以“之父”的名義, 等於間接否定了他繼續探索與提升的能力。

《暗算》與《風箏》, 分別是諜戰劇的一鳴驚人與厚積薄發, 但這個類型的影視作品創作, 還沒到達品質頂點, 因此, 柳雲龍並不適合接過這頂帶有蓋棺定論性質的“諜戰劇之父”帽子。

柳雲龍並非是一個完全成熟的創作者, 他的作品也不是全部有口皆碑, 2010年公映的電影《東風雨》, 是柳雲龍的首部電影作品, 但5.6的評分, 強有力地阻止了柳雲龍繼續往大銀幕方向發展。

柳雲龍“撲街”的電影《東風雨》。 (網路圖)

作為一名中年人, 柳雲龍有少年氣。 這股少年氣來自于他的理想主義, 他說“我是一個特別理想化的人”, 這個自我定義, 也與他的人生軌跡相吻合, 高考同時被中戲、上戲、北影錄取, 屬於少年成名, 順利進入娛樂圈, 算是當年的“小鮮肉”。 為了實現相對的“財務自由”, 南下廣州做了兩年的電器買賣, 再次回北京的時候, 柳雲龍已經有了“虎嘯龍吟”的底氣——表演與創作,

也就此成為他的人生主旋律。

從耍帥明星到擁有知識份子式的擔當

《風箏》播到後期, 一些女粉絲在朋友圈刷了屏, 討論的重點不是柳雲龍的顏值, 而是“才華是男人身上最性感的地方”。 當然, 也有人覺得柳雲龍在《風箏》裡依然很帥。

“耍帥”是柳雲龍的標籤之一。 最有代表性的說法是, 在有柳雲龍出現的諜戰劇裡, 永遠只有他一個人是絕對主角, 別人都是配角。 頻繁運用的特寫, 由“溫暖、賣弄、戲謔、詭異”等成分構成的標誌性笑容, 不斷被放大到螢屏。

而有關他拒絕配合宣傳、拍戲現場改劇本等傳言, 也為他在“耍帥”之外贏得了“自負”、“戲霸”等稱號。 但《風箏》的播出, 大幅度地“洗白”了那些過去對他而言屬於“負面”的形象。 在這部戲裡,除了偶爾有大段的自白凸顯“自戀”特徵外,更多的時候,觀眾看到了他在劇中接近于知識份子式的思考。

諜戰劇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製造對立,徹底美化一方醜化另一方;二是劇情嚴謹工整,表演可圈可點,娛樂性很強;而以《風箏》為代表的第三階段則是……

在這部戲裡,除了偶爾有大段的自白凸顯“自戀”特徵外,更多的時候,觀眾看到了他在劇中接近于知識份子式的思考。

諜戰劇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製造對立,徹底美化一方醜化另一方;二是劇情嚴謹工整,表演可圈可點,娛樂性很強;而以《風箏》為代表的第三階段則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