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金剛狼轉型馬戲之王,失敗了

雖然時值好萊塢頒獎季, 但是在中國的大銀幕上, 卻幾乎看不到這些奧斯卡系影片。

僅獲一個音樂類提名的《馬戲之王》, 算是不多的例外。 這是一部復古風格的歌舞片, 在美國上畫時, 觀眾評價不俗, 可影評人相當不買帳。

而在我國毒舌影評佇列中居領袖地位的賽人, 也不怎麼欣賞本片。

請看他的拆解。

遠離被欺騙的快樂

文 |賽人

作者簡介:五歲開始泡影院。 中國5000年歷史上, 比他看片更多的人, 不超過十個。 而且, 每一部看過的電影, 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宛如昨日。

1

凡是有民粹和國家沙文主義氣味的影片,

都需警惕。

《馬戲之王》沒有那麼明目張膽, 它打著勵志的旗號, 為那個巧舌如簧, 靠欺騙手段謀取第一桶金的騙子巴拉姆塗脂抹粉;它借奇人異士所組建的馬戲團, 為眾生平等去搖旗呐喊;它靠家庭的和諧與完整, 將因利益至上而引發的干戈化作了一件件玉帛。

這部電影隱晦地冒著沙文主義的熱氣

在這部講述冒險家是如何一步步上位的、准成功學式的影片裡, 每一個人物都面目模糊, 又或者可以說你在其他電影、或者在地攤文學裡, 都能找到那些似曾相識但又過目即往的面孔。 也就是說, 它缺乏那些容易心跳加速、真正冒著熱氣、能通過伸展四肢與世界對話的人的存在。 因為無論你信口雌黃也好, 百口莫辨也罷, 這個世界總能以超越想像的美好給予你一個最終讓你滿意的答覆。 於是, 當所有人的氣息都漸漸散去, 你就不難發現, 《馬戲之王》的主人公只有一個, 那就是靠冒險家、逃犯和黑奴所組建的這個合眾國本身。

看似繽紛的人物統統面目模糊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這是部再典型不過的美國電影, 飄揚著我們司空見慣的美國夢, 即個人奮鬥的可能性和家庭存在的必要性。 這兩者, 本片假裝是不可調和的一對矛盾, 但它迎刃而解的速度之快之便捷, 讓我們覺得這都是小題大做。 當然, 它也極為政治正確地批判了種族歧視,

目的只有一個, 無非是表明美國是個海納百川的大家庭, 容得下所有的人。

贊達亞飾演了片中備受歧視的黑人表演者

影片的時代背景, 是十九世紀。 正是歐美的現實主義文學的濫殤之時, 而在這其中, 個人奮鬥的大傳小記層出不窮。

司湯達、巴爾扎克、薩克雷、莫泊桑、傑克·倫敦都寫過那些心比天高的鳳凰男們與前工業時代碰撞時, 很難悲壯起來的頭破血流。 在如《紅與黑》、《巴里·林登》等名著中, 所描述的均是屌絲逆襲後的無功而返, 並滲透出“得又如何, 不得又如何”的頹唐。

而《馬戲之王》的主人公, 則從那些勢必會退卻的挫折感裡、在仿佛越挫越勇的鬥志中, 天知道是心服還是口服的倦鳥歸巢裡, 獲得了精神和物質的雙豐收。 實際上, 它是以無往而不利的野蠻擴張來美化男性所特有的質地極為粗糙的天真。

《馬戲之王》中的逆襲透著質地粗糙的天真

2

關於馬戲團的電影,有很多都位於世界電影的頂端,如費裡尼、伯格曼、庫斯圖裡卡等人的作品。它們常常游走於命運的邊緣、在難以遏制的放逐意味裡,散佈著得過且過的凜冽。大概還從來沒有哪一部像《馬戲之王》這樣自信滿滿、信高采烈。

費裡尼《大路》片場照

別說是人,就是一頭雄獅、一隻猛虎在人的皮鞭下鑽火圈或滿地打滾,都不能讓我產生半點愉悅。何況人乎?他們不是把最美的姿態供人觀賞,而是滿足人類的審醜觀念在毫不節制的滋長。有人甚至憤言,以獵奇為主的馬戲表演,是古羅馬鬥獸場的變異,是一群心理異化的人在觀摩另一群生理異化的人。此言是否偏激,另當別論。退一步講,若是在場的是你的親人、愛人和朋友,你還會在台下為他們歡呼雀躍,把雙掌拍紅嗎?

總之,健全人因殘障或變異的人群而湧動而出的優越感優雅感,在我看來,是更大的殘疾。同時,我也絕不相信,真有人會抱著同情心看著某個長鬍子的女人,某個敏感部位多出一塊或少了一處的男女,邊看邊流下傷心的淚水。

對殘疾人表演的追捧有如一種心理殘疾

整部影片我們看不到巴納姆那些可愛的家人對此舉有任何的不適感,更看不到那些理應更卑微抑或更悲壯的演員們,他們在兜售身心時,本就所剩不多的尊嚴,在看客們目光的淩遲之下,是怎樣零落成泥碾作塵。如果上座率能解決一切問題,這個世界就太美好了,美好得讓正常人也想變成怪物。

片中的美化濾鏡顯得無比虛假

3

有必要說一下休·傑克曼扮演的那位巴納姆的原型,他從經營鄉村雜貨店起家,但很快開始經營彩票。巴氏開始作為巡迴演出團老闆,是在他遇見一位黑人女子之後,該女子名叫喬伊絲·海斯,自稱做過喬治·華盛頓的保姆。巴納姆連續數年展示這位所謂160歲的老奶奶,有時候一周可以掙1500美金。在晚年,巴納姆承認這個女人至少比喬治·華盛頓年輕30歲。

巴納姆1871年開始經營馬戲團,開始了他所謂的“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它是第一批乘火車而非馬車演出的馬戲團之一,輝煌一時。巴納姆從過政,還寫過書,書名叫《世界上的騙子》,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自傳,如果是,他也就太瞧不起我們這些智商和情商都不夠的芸芸眾生了。

歷史上真實的巴納姆和他的侏儒演員

巴納姆的名言是“每一分鐘都會有一個傻子誕生”。他就是靠著傻瓜和怪物,由一個窮光蛋變成了大富翁,多少年以後,還有了這樣一部為他洗白、為他貼金的“好”電影。

影片最好的地方,只是一句臺詞,是巴納姆勸瑞典夜鶯珍妮·林德時說的一句話:即觀眾看戲是希望得到被欺騙的快樂,而林德能給他們帶來真實的氣息。——聽上去有些道理,願不願意上當,是你個人的選擇。

喬治·修拉《馬戲團》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

《馬戲之王》中的逆襲透著質地粗糙的天真

2

關於馬戲團的電影,有很多都位於世界電影的頂端,如費裡尼、伯格曼、庫斯圖裡卡等人的作品。它們常常游走於命運的邊緣、在難以遏制的放逐意味裡,散佈著得過且過的凜冽。大概還從來沒有哪一部像《馬戲之王》這樣自信滿滿、信高采烈。

費裡尼《大路》片場照

別說是人,就是一頭雄獅、一隻猛虎在人的皮鞭下鑽火圈或滿地打滾,都不能讓我產生半點愉悅。何況人乎?他們不是把最美的姿態供人觀賞,而是滿足人類的審醜觀念在毫不節制的滋長。有人甚至憤言,以獵奇為主的馬戲表演,是古羅馬鬥獸場的變異,是一群心理異化的人在觀摩另一群生理異化的人。此言是否偏激,另當別論。退一步講,若是在場的是你的親人、愛人和朋友,你還會在台下為他們歡呼雀躍,把雙掌拍紅嗎?

總之,健全人因殘障或變異的人群而湧動而出的優越感優雅感,在我看來,是更大的殘疾。同時,我也絕不相信,真有人會抱著同情心看著某個長鬍子的女人,某個敏感部位多出一塊或少了一處的男女,邊看邊流下傷心的淚水。

對殘疾人表演的追捧有如一種心理殘疾

整部影片我們看不到巴納姆那些可愛的家人對此舉有任何的不適感,更看不到那些理應更卑微抑或更悲壯的演員們,他們在兜售身心時,本就所剩不多的尊嚴,在看客們目光的淩遲之下,是怎樣零落成泥碾作塵。如果上座率能解決一切問題,這個世界就太美好了,美好得讓正常人也想變成怪物。

片中的美化濾鏡顯得無比虛假

3

有必要說一下休·傑克曼扮演的那位巴納姆的原型,他從經營鄉村雜貨店起家,但很快開始經營彩票。巴氏開始作為巡迴演出團老闆,是在他遇見一位黑人女子之後,該女子名叫喬伊絲·海斯,自稱做過喬治·華盛頓的保姆。巴納姆連續數年展示這位所謂160歲的老奶奶,有時候一周可以掙1500美金。在晚年,巴納姆承認這個女人至少比喬治·華盛頓年輕30歲。

巴納姆1871年開始經營馬戲團,開始了他所謂的“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它是第一批乘火車而非馬車演出的馬戲團之一,輝煌一時。巴納姆從過政,還寫過書,書名叫《世界上的騙子》,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自傳,如果是,他也就太瞧不起我們這些智商和情商都不夠的芸芸眾生了。

歷史上真實的巴納姆和他的侏儒演員

巴納姆的名言是“每一分鐘都會有一個傻子誕生”。他就是靠著傻瓜和怪物,由一個窮光蛋變成了大富翁,多少年以後,還有了這樣一部為他洗白、為他貼金的“好”電影。

影片最好的地方,只是一句臺詞,是巴納姆勸瑞典夜鶯珍妮·林德時說的一句話:即觀眾看戲是希望得到被欺騙的快樂,而林德能給他們帶來真實的氣息。——聽上去有些道理,願不願意上當,是你個人的選擇。

喬治·修拉《馬戲團》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