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金岩石:解決中產焦慮症的三個字

中產“焦慮症”絕非空穴來風, 因為許多中產家庭曾經是富人。 改革開放38年以來, 大約每隔10年就有70-80%的富人跌出富裕階層。 八十年代初的富人是“萬元戶”;九十年代初的富人標準是百萬、千萬;2000年初的富人家產是幾億、幾十億。 2010年至今, 富人標準已達百億、千億, 還不包括萬億資產的“金融大鱷”。

20年前的企業每一千家如今存活兩家, 即0.2%的企業存活率。 從家庭看, 逾70%的資產是房產, 所以關注房價漲跌。 在中心城市有一套像樣的房產就是千萬富翁, 但實際生活水準如何呢?比如北京中產家庭:住的是千萬豪宅, 拿的是萬元月薪,

過的是緊吧日子, 聊的是天下大事。 這種生活狀態被稱之為“富裕的貧困”。

那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呢?

著名經濟學家金岩石認為, 如果看資產你是千萬富翁, 但是如果看收入, 你過的是苦日子。 如果你每天都在為一根油條來操心, 你已經走進了一個陷阱, 那就是中產焦慮症。 如果我們按“產”字來看, 家產千萬, 甚至過億, 但是如果從現金流看, 你不過就是一個中等白領。 這時候你會產生一種焦慮, 這種焦慮從哪裡來呢?焦慮就來源於你擁有的這個房產, 天天在想我是該賣呀?還是再買一點兒呢?你看中國的媒體上關於房產的爭論為什麼這麼多呢?都來源於三個字——“焦慮症”。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焦慮呢?因為今天你能夠成為富裕的貧困中的富裕, 70%以上是因為你擁有的房產, 所以許多家庭是因房產而成為富裕, 但為什麼貧困?因為房產不能給你帶來油條, 不能給你帶來現金流。 可是你如果賣了, 它漲了呢?焦慮!如果你不賣, 它跌了呢?我還焦慮!所以成敗蕭何, 中國家庭尤其是北京對房產的關心,

就是中產焦慮症的第一症狀。

這時候你就會看到, 走進都市家庭的第一代財富幾乎都是土地房產, 其實它就來源於一個字——“土”。 我們原來在村裡靠土地謀生, 今天我們走進城市, 我們難道沒有帶著對土地的依戀嗎?其實第一代財富對土地房產的依戀來源於我們原來是村裡人,

這就叫土。 可是中國有沒有真正富過呢?我們古上的人就給我們留下了一句理財寶典——“盛世古董, 亂世黃金”。

於是當古董、黃金、收藏品、翡翠、和田玉和各種你認為值錢的東西走進家庭, 其實它代表的是都市家庭的第二代財富。

是因為你可以戴著顯擺, 是因為你可以帶著跑, 是因為兵荒馬亂的時候你房子帶不走, 土地帶不走, 但是金銀細軟你可以拿著走, 可是所有這些金銀細軟加在一起就三個字——“流動性”。 土地房產是一種偏好, 叫不動產偏好, 而古董黃金是另外一種偏好, 叫流動性偏好。

中國古往今來,絕大多數人就走到這一段兒,就不再往前走了。可是不再往前走,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無論曾經多麼富有,今天仍然是貧窮的。為什麼呢?當中國大媽搶黃金的時候,牛津詞典專門創造一個詞條叫 “中國大媽”,現在你也許在網上已經注意到一個新詞兒,叫“東北大媽廣場舞”、“江南大媽比特幣”,這時候你就會看到韓國大媽和中國大媽玩的不是一個東西,中國大媽和英美大媽玩的更不是一個東西。這時候我讓大家理解,當牛津字典把中國大媽搶黃金這樣一種偏好編成一個詞條的時候,巴菲特先生說了,他說“黃金跌到800,我也不買”,是因為沒有收益率。

這樣你才會理解,化解中產焦慮最重要的是能夠配置資產,獲得較高的收益率,而這個資產是房產,還是任何其他東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個字——“收益率”。

中國古往今來,絕大多數人就走到這一段兒,就不再往前走了。可是不再往前走,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無論曾經多麼富有,今天仍然是貧窮的。為什麼呢?當中國大媽搶黃金的時候,牛津詞典專門創造一個詞條叫 “中國大媽”,現在你也許在網上已經注意到一個新詞兒,叫“東北大媽廣場舞”、“江南大媽比特幣”,這時候你就會看到韓國大媽和中國大媽玩的不是一個東西,中國大媽和英美大媽玩的更不是一個東西。這時候我讓大家理解,當牛津字典把中國大媽搶黃金這樣一種偏好編成一個詞條的時候,巴菲特先生說了,他說“黃金跌到800,我也不買”,是因為沒有收益率。

這樣你才會理解,化解中產焦慮最重要的是能夠配置資產,獲得較高的收益率,而這個資產是房產,還是任何其他東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個字——“收益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