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甯陵名吃哨子湯,原名“嫂子湯”,這背後有一段傳說故事

編者按:

寧陵縣有三大風味小吃:杠子饃, 垛子羊肉和哨子湯。 其中范家哨子湯, 有一百多年歷史, 流傳好幾代, 被評為商丘市名優小吃。 哨子湯, 始於清朝康熙年間, 已有三百年的歷史, 據傳原名“嫂子湯”, 這背後有一段傳說故事, 且聽寧陵名俗專家李漢德老師慢慢講來:

豫東一帶人, 愛喝一種稍帶辣味的湯, 有人管它叫“哨子湯”, 也有人極力反對這一名稱, 說它的真實名字應是“嫂子湯”, 並道出它的來歷。

古時, 濟南府有對邵氏兄弟, 雙親早喪, 無依無靠。 兄弟倆有姓無名。 哥哥人呼邵大, 弟弟人呼邵二。 邵大十多歲便扛起種地操家的活計。 以養活年幼的弟弟。 一天, 邵大在田裡鋤草, 一位異鄉討飯姑娘餓昏田頭。 邵大急忙奔回家端來剩湯殘飯, 把姑娘救活過來。 從此姑娘便跟定邵大為妻。 這女子又勤快又賢慧, 幫丈夫把二畝薄田種得衣食有靠。 誰知好景不長,

邵大患上了百藥不治的病, 搭上二畝薄田也沒留住他的性命。 待棺木壽衣備齊, 邵家小院早已變得空空蕩蕩了。 人去財空, 叔嫂不勝悲痛。 這年邵二六歲, 每到傍晚, 便寸步不離地跟在嫂嫂身後。 嫂嫂可憐弟弟命苦, 拿他當親生孩兒待。 百日過後, 便有人為嫂嫂做媒, 勸她改嫁。 邵二雖小, 卻已懂事。 媒人一走, 他便一頭紮進嫂子懷裡哭道:“嫂子若改嫁, 邵二怎麼活啊!”嫂嫂把邵二摟在懷裡流著淚說:“弟弟年紀小, 須要人照料, 嫂嫂不忍心丟下你。 嫂嫂決心不改嫁, 一定把你養大成人。 ”從此叔嫂相依為命, 共同面對艱難歲月。 田地沒有了, 嫂子就給大戶人家洗衣, 燒鍋, 做針錢活掙些零碎錢。 有時連這些雜活也攬不到, 就拼著單薄的身軀為富豪家推碾。
她幹這活不要工錢, 只要小米糠。 拿回家再從糠裡提取一點點碎米, 為弟弟精心做湯。 邵二每喝到這種湯, 總是讚不絕口, “嫂子湯好喝, 嫂子湯好喝。 ”這麼好喝的湯, 嫂子卻一口不嘗。 邵二要嫂嫂一起喝, 嫂說她喜歡吃“金饅頭”。 這“金饅頭”原來全是小米糠做的。 嫂嫂吃這樣的飯怎麼會有力氣推碾呢, 邵二決定來幫嫂嫂。 他個頭小, 夠不到碾棍, 便學著大人拉車的模樣, 把繩拴在嫂嫂的碾棍上。 他這麼一拉, 嫂嫂倒真的輕了許多。 本來一天才能幹完的活, 結果半天就幹完了。 如此叔嫂一邊幹, 一邊玩, 碾房裡常常響起歡聲笑語。 邵二說:“往後我天天都來幫嫂碾米。 ”嫂嫂卻連連搖頭說“兄弟呀, 明年你就七歲了, 該去讀書了!”“咱這麼窮,
怎讀得起書啊?”“再窮也要供你讀書, 嫂嫂多吃些苦就是了。 ”

第二年邵二果真入了學。 這之後的十年, 艱難把嫂嫂單薄的身軀壓彎;汗水把嫂嫂的皺紋沖深;冰雪把嫂嫂的兩鬢染白……為了弟弟的吃穿用度, 嫂嫂數九寒天堅持與人洗衣。 一次沿冰提水, 在井臺摔了一跤, 右臂骨折了。 為不讓弟弟分心, 她把傷情瞞下來, 依然忍痛提水洗衣;右手握不了井繩, 就用牙咬。 手口並用, 一寸一寸地把水從井下提上來……。

邵二深知嫂嫂的艱難, 他刻苦讀書, 以報答養育之恩。 他十年寒窗, 學富五車。 大比之年, 赴京應試。 臨行, 嫂把邵二叫到跟前囑咐道:“兄弟呀。 嫂嫂養你不易, 俺盼的是你考取功名, 脫離苦海。 可要記住, 咱是窮家出身, 你是喝嫂嫂的苦命湯長大的。

不論何時何地, 都不要忘了窮苦百姓。 ”邵二撲通一聲, 跪倒在地, 泣不成聲說:“嫂嫂放心, 邵二會把您老人家的話牢記在心, 永不忘懷。 ”又說:“嫂嫂在家稍等, 小弟若考不中, 即刻回來, 若考得一官半職, 便接嫂嫂去, 隨弟安度晚年。 ”

邵二去後, 嫂嫂在家日等夜盼, 一晃三年過去了, 卻不見弟弟身影。 嫂嫂坐臥不安起來。 這天, 她正倚門眺望, 一位富豪捧了一包銀子跑來說, 當年洗衣的工錢給少了。 特意送來補上。 又說邵老弟如今已放任河南寧陵縣令。 恰巧卑人的一家親戚也在甯陵縣, 近來因為打傷了佃戶, 官司打在邵老弟手下, 萬望大嫂通融。 說著, 銀子塞過來。 嫂嫂拒了銀, 關了門。 當晚一宿沒合眼。 她決定依此資訊, 去河南寧陵縣找弟弟。她不是追求榮華,而是對年幼的弟弟實在不放心。主意已定,她便變賣了家產;挎上討飯籃;拿上邵二用過的粗砂碗,一路乞討。直奔寧陵。進了城,她並沒先到縣衙,而是投宿一家客店。當晚藉故閒聊與店主扯起新任縣太爺的話題。這一聊,許多人都圍了過來,七嘴八舌說,這位新任邵太爺雖是窮家出身,卻禁不住白銀紅裝的誘惑,到任不久,吃了幾頓首富喬四爺的宴請;又打算娶喬家小姐為妻。屁股漸漸坐到惡富一方去了。每遇窮人與富人打官司,到頭來挨板子的總是窮哥們……嫂嫂聽眾人這麼一說,一顆心立刻碎了。她在店裡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買些碎米爛菜,做了一碗與昔日相同的“嫂子湯”。盛在粗砂碗裡,雙手捧著,直奔縣衙。門人大喝一聲攔住了她:“沒睜睛嗎,這兒是縣衙,討飯到別處去!”嫂嫂不卑不亢,鄭色道:“我是邵太爺家嫂,千里趕來給弟弟送湯。”門人睜大兩眼,望了一陣來者,遂換出一副笑臉,搬出一個凳子:“您且稍等,待我秉知老爺。”說著登登地奔入後堂。不多時,邵二穿著便衣急步走出。繞過迎賓牆,便望見了嫂嫂,他一下子哽咽起來,腳步也踉蹌起來:“嫂子您來了,快到客廳歇息!”

嫂子依然坐在門外的小凳上一動未動。她面色嚴正,一字一頓說:“嫂子與邵太爺送湯來了!”邵二一聽話音不對,忙趴伏地下,腦門著地咚咚磕頭:“嫂嫂說出這樣的話來,邵二便沒有立足之地了,邵二是嫂嫂養大,打也好,罵也罷,只是別把氣窩在心裡!”

“嫂子不想打你,不想罵你,只想問你一句,還記不記得這只碗,這樣的湯?”

邵二聲淚俱下道:“小弟是喝著這嫂子湯長大的,如何能不記得?”說著雙手接湯,當眾喝了下去。

眾衙皂完全被這場面驚呆了。一個個面如土色,手足無措地立在一旁。街上行人也暫態圍了一層又一層,爭著看這縣太爺向嫂嫂賠不是的稀罕事。嫂嫂趁邵二喝湯的空兒,從頭至尾當眾將邵二狠狠數落了一陣子。邵二只有連連點頭的份兒:“嫂嫂說得是,小弟一定牢記在心,痛改前非……”。

第二天,一個話題立刻傳遍全城大街小巷:“聽說了嗎?縣太爺的嫂母將太爺數落一頓,邵太爺說要痛改前非。也許,咱老百姓會有好日子過了!”

果然,邵二在嫂母的監督下洗心革面,把一顆心全放在老百姓這方面來。原錯審的案子,從新審理,該改判的全部改判;為富不仁的受到了應得的懲罰;昭雪的百姓們揚眉吐氣……邵太爺這下子惹惱了惡豪們,喬四爺首先撕碎婚約,又串通聯名上告;又湊銀子到京城走門子,找靠山。第二年,邵二便以莫須有的罪名被罷了官。

離任那天,老百姓全城出動,黑壓壓的人群跪滿十裡長街。他們一邊哭,一邊喊“邵青天不要走啊,全縣的黎民百姓離不開你啊!”叔嫂看到這景象,心想,難得百姓一片美意。家裡已沒有了田產,不如留足寧陵,與父老鄉親同甘共苦。於是,叔嫂二人便在寧陵城內賣起邵字湯來。嫂子掌勺,弟弟跑堂,生意很快紅火起來。百姓們說,邵太爺因為從小喝嫂子湯,所以做了清官,誰家孩子喝了嫂子湯,長大了也會做清官。於是,趕集上會的,總要來買一碗。這樣,嫂子湯便在寧陵乃至豫東一帶風行開來……

鳴謝:本文由李漢德老師撰寫。

去河南寧陵縣找弟弟。她不是追求榮華,而是對年幼的弟弟實在不放心。主意已定,她便變賣了家產;挎上討飯籃;拿上邵二用過的粗砂碗,一路乞討。直奔寧陵。進了城,她並沒先到縣衙,而是投宿一家客店。當晚藉故閒聊與店主扯起新任縣太爺的話題。這一聊,許多人都圍了過來,七嘴八舌說,這位新任邵太爺雖是窮家出身,卻禁不住白銀紅裝的誘惑,到任不久,吃了幾頓首富喬四爺的宴請;又打算娶喬家小姐為妻。屁股漸漸坐到惡富一方去了。每遇窮人與富人打官司,到頭來挨板子的總是窮哥們……嫂嫂聽眾人這麼一說,一顆心立刻碎了。她在店裡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買些碎米爛菜,做了一碗與昔日相同的“嫂子湯”。盛在粗砂碗裡,雙手捧著,直奔縣衙。門人大喝一聲攔住了她:“沒睜睛嗎,這兒是縣衙,討飯到別處去!”嫂嫂不卑不亢,鄭色道:“我是邵太爺家嫂,千里趕來給弟弟送湯。”門人睜大兩眼,望了一陣來者,遂換出一副笑臉,搬出一個凳子:“您且稍等,待我秉知老爺。”說著登登地奔入後堂。不多時,邵二穿著便衣急步走出。繞過迎賓牆,便望見了嫂嫂,他一下子哽咽起來,腳步也踉蹌起來:“嫂子您來了,快到客廳歇息!”

嫂子依然坐在門外的小凳上一動未動。她面色嚴正,一字一頓說:“嫂子與邵太爺送湯來了!”邵二一聽話音不對,忙趴伏地下,腦門著地咚咚磕頭:“嫂嫂說出這樣的話來,邵二便沒有立足之地了,邵二是嫂嫂養大,打也好,罵也罷,只是別把氣窩在心裡!”

“嫂子不想打你,不想罵你,只想問你一句,還記不記得這只碗,這樣的湯?”

邵二聲淚俱下道:“小弟是喝著這嫂子湯長大的,如何能不記得?”說著雙手接湯,當眾喝了下去。

眾衙皂完全被這場面驚呆了。一個個面如土色,手足無措地立在一旁。街上行人也暫態圍了一層又一層,爭著看這縣太爺向嫂嫂賠不是的稀罕事。嫂嫂趁邵二喝湯的空兒,從頭至尾當眾將邵二狠狠數落了一陣子。邵二只有連連點頭的份兒:“嫂嫂說得是,小弟一定牢記在心,痛改前非……”。

第二天,一個話題立刻傳遍全城大街小巷:“聽說了嗎?縣太爺的嫂母將太爺數落一頓,邵太爺說要痛改前非。也許,咱老百姓會有好日子過了!”

果然,邵二在嫂母的監督下洗心革面,把一顆心全放在老百姓這方面來。原錯審的案子,從新審理,該改判的全部改判;為富不仁的受到了應得的懲罰;昭雪的百姓們揚眉吐氣……邵太爺這下子惹惱了惡豪們,喬四爺首先撕碎婚約,又串通聯名上告;又湊銀子到京城走門子,找靠山。第二年,邵二便以莫須有的罪名被罷了官。

離任那天,老百姓全城出動,黑壓壓的人群跪滿十裡長街。他們一邊哭,一邊喊“邵青天不要走啊,全縣的黎民百姓離不開你啊!”叔嫂看到這景象,心想,難得百姓一片美意。家裡已沒有了田產,不如留足寧陵,與父老鄉親同甘共苦。於是,叔嫂二人便在寧陵城內賣起邵字湯來。嫂子掌勺,弟弟跑堂,生意很快紅火起來。百姓們說,邵太爺因為從小喝嫂子湯,所以做了清官,誰家孩子喝了嫂子湯,長大了也會做清官。於是,趕集上會的,總要來買一碗。這樣,嫂子湯便在寧陵乃至豫東一帶風行開來……

鳴謝:本文由李漢德老師撰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