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背信棄義!該國擅自減少對華能源出口

當今世界,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再只是軍事和經濟上的競爭, 更是能源的競爭, 如今能源問題是各國操心的頭等大事, 中國也不例外,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 中國在能源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 而國內的能源生產量卻跟不上國內的能源需求, 所以, 為了滿足能源需求中國必須依賴國外進口。

就拿最常見的石油來說, 中國所使用的石油中每年超過一半都是從國外進口, 不僅是石油, 目前國內的天然氣同樣也是急需進口, 據統計顯示, 2016年以來中國開採天然氣達1371億立方米, 進口天然氣達721億立方米, 天然氣進口佔據了中國天然氣消耗的近40%。

能源需求依賴進口就必然面對一個問題:必須看別人的臉色, 畢竟願不願意出口能源是別人說了算, 我們不能強迫別人給我們能源。 最近我國在天然氣進口上就出了問題。

據媒體報導, 近日中國國內天然氣庫存量降到了歷史最低,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進入冬季中國供暖季以來, 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大幅度上升, 但是中亞國家向中國管道出口天然氣數量大幅度下降, 據1月30日的消息, 中亞管道流量已經從原先的每天1.2億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0.7億立方米。

中亞出口中國天然氣的數量下降了近一半, 所以必須用庫存的天然氣。

據統計, 目前國內每天天然氣消耗量大約是4.5億立方米, 而現在中國自產天然氣加上進口天然氣每天大約是4.2億立方米, 換句話說也就是每天近3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需要消耗庫存, 不過幸虧中國還留了一手, 目前國內應急天然氣庫存大約是19.9億立方米, 暫時可以保障目前的天然氣供應。

在中亞國家天然氣進口最重要的就是土庫曼斯坦, 中國管道進口天然氣超過80%來自這個國家。 他們自己說是輸氣設備故障沒錢修等。 而一位來自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知情人士則表示, 是因為中亞供氣國自身用氣量上升, 並且希望對輸華天然氣漲價, 所以沒有按計劃執行與中石油簽訂的天然氣合同。

用這種手段要求漲價, 可以說是背信棄義到極點了。

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中, 中國與包括土庫曼斯坦在內的中亞國家保持了密切合作的同時要防範潛在的利益糾紛。 畢竟雙方合作重頭戲在能源,

中國要搞清楚這次糾紛中亞各國究竟單純的要求漲價, 還是有更深層次的政治要求。

要知道中國從中亞地區進口能源並非只對中國有好處, 對於中亞這些小國來說也是有利可圖的, 中國出資建設天然氣管道, 不僅完善了這些國家的基礎建設, 同時也幫助這些國家發展了能源經濟。 所以, 他們背信棄義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話說回來, 靠別人始終是靠不住的, 防人之心不可無, 中國還必須自己想辦法防止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目前要做的就是極力建設更加完善的能源保障體系。 這樣才能有效緩解中國天然氣進口的安全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