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照片:坊子煤礦的百年榮辱

坊子區是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市的市區, 位於山東半島中部, 是1983年底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縣級區, 屬國家對外經濟開放區。 坊子在歷史上就是山東半島的一個重鎮。 該區境內地下礦藏品種較多, 主要有煤炭、膨潤土、粘土、亞粘土、紫砂石、沸石、珍珠岩、石灰岩、礦泉水等20餘種, 且儲量較大。 膨潤土儲量居全國第二, 礦泉水、沸石儲量居全省首位, 且品質優良, 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關於坊子, 所有故事都是從煤炭開始的。

坊子煤礦早在清朝乾隆年間便聞名遐邇, 到清朝後期, 和棗莊煤礦、淄川煤礦並稱山東三大煤礦, 民國初期, 位列全國十大煤礦。 成為近代中國能源的重要產地之一。

早在明末清初, 坊子煤田就被當地居民發現, 但僅有少數鄉民偶爾在淺層偷偷開採。 乾隆五年, 即西元1740年, 坊子煤田解禁, 百姓紛紛採掘, 到道光年間坊子煤業已經比較盛旺, 及至清光緒年間,

坊子煤田的採掘已經從淺層轉入深層, 煤炭也由原來的僅供炊薪, 而成為商品流向四面八方。

到清朝末年, 一些初具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業作坊式煤窯開始在坊子出現, 並逐步形成了一支相當數量的煤炭常年採掘隊伍, 當時采出的煤不硬不重而且燒起來火勢也大,

慢慢便遠近聞名, 那個時候大家稱這個地方為“炭莊”, 這些遠近聞名的炭叫“濰縣炭”。 濰縣炭的發現讓這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尤其是傳統手工業發展最迅速。 流傳至今的一句諺語:三百小紅爐、兩千砸銅匠、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 便是對當時這一繁榮景象的真實寫照。

被德國佔領

1897年德國對山東的入侵, 坊子煤礦一步進入了資本主義近代大機器工業生產階段。

德國地質學家和地理學家斐迪南.李希霍芬

提起德國對山東的入侵,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很關鍵的人物,

他就是德國地質學家和地理學家斐迪南·李希霍芬。 1868年至1872年, 他先後七次來到中國刺探情報, 宣稱“中國是世界第一石炭國”。 回國後, 立即建議德國政府對華擴張侵略, 開採坊子、淄博煤田。 1897年, 德國以曹州教案為藉口, 出兵侵犯山東。 1898年, 李鴻章與德國公使海靖簽訂了《膠澳租界條約》, 德國人攫取了膠濟鐵路的修築權和沿線15公里以內的礦藏開採權。

德國隨後組織成立了華德礦務公司, 公司資本1200萬馬克, 名義上為中德合辦, 實際上是德國獨家經營, 中國沒有一點管理權。 公司組建後便接二連三對坊子煤炭儲量進行勘探, 共探得坊子煤炭儲量350萬噸。 德國決定在坊子進行大規模煤炭生產, “建設一座歐洲式的現代化煤礦”。

從1901年至1905年的五年間,德國人在坊子先後開鑿了坊子豎坑、安妮豎坑和敏娜豎坑三口炭井。1906年,礦井大型生產設備全部安裝完畢,坊子炭礦由土法生產時期進入大規模機器生產時期,以前民窯遍佈的開採情形不見了,代之出現的是德國三大立井。

1902年4月膠濟鐵路自青島修至後張路院西側,翌年建成坊子火車站。 為了方便開採和運送坊子煤礦挖出的煤炭,德國人更改了膠濟鐵路路線,專門繞了個彎過去,看當時的膠濟鐵路路線圖會發現,上面有個明顯的“失誤”,一直順暢的鐵路線,忽然在濰縣(今濰坊)處向東南繞了一個大彎,在約20公里處設置了一個網站叫坊子火車站,這正是德國人為掠奪坊子煤炭資源故意為之。

火車站的建立為德國人提供了便利的運輸條件。此後德國更是變本加厲擴大掠奪,不斷擅自擴大礦區邊界,強令民辦小煤窯全部封閉,並規定“沿鐵路兩側7.5公里以內不准中國人開礦,15公里以內不准中國人機械採煤”。當時生產煤井只有坊子豎坑、安妮豎坑和敏娜豎坑,三座煤井出煤。並建成了洗煤廠和煉煤場。到1911年,坊子煤礦的礦區總面積已經擴大到528平方公里,成為當時全國煤田面積最大的礦區之一。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趁機出兵山東,軍艦開進膠州灣,並對德宣戰,9月25日,德國人倉惶逃離坊子。自1902年10月首次出煤至1914年德國侵略者逃離坊子,德國共掠走煤炭199萬噸。

被日本佔領

1914年9月28日,日本鐵道連隊以沒收德國資產為名,佔領了坊子及其炭礦。由於德國撤退匆忙,坊子炭礦的礦山設備基本完好。日本帝國主義對坊子炭礦的佔有,完成是戰爭掠奪的結果,並未耗費一分一文建設投資。日軍侵佔坊子煤田後,一方面強行讓工人排水恢復生產,同時又新開小煤井,破壞性的掠奪坊子的煤炭資源。據記載,從1914年到1917年底,僅3年的時間日本就掠奪煤炭60余萬噸。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坊子炭礦的工人也支援學生運動,紛紛罷工。日本政府迫於壓力,同意與中國政府合辦礦山。1923年,中日合辦的魯大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原國務總理靳雲鵬擔任魯大公司總理。

魯大公司總部(青島)

靳雲鵬(1876-1951),山東鄒縣(今鄒城市)城南苗莊人,天津武備學堂畢業。曾任山東督軍及北洋政府陸軍總長,1919年與1921年兩度出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是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靳雲鵬於1921年12月下臺,寓居津門,靜觀時局,改變策略,棄官經商。籠絡山東籍京津遺老、軍閥、政客、官僚人物等,謀劃籌建資本財團,與日本大倉系財閥勾結,以中、日合資名義於1923年8月成立了魯大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在青島,靳雲鵬任總理(董事長),直接操控坊子炭礦、淄川炭礦和金嶺鎮鐵礦的生產、銷售、經營等諸事項。

魯大公司名義上是中日合辦,實際上被日本壟斷資本家控制,日本在坊子煤礦的機構未變,職權照行,仍然實行殖民統治。坊子炭礦變成了人間地獄,礦工完全喪失了政治自由和人身自由,在井下有日軍豢養的強盜監工輪番嚴密監督下挖煤,稍有不順眼,即遭毒打。 特別是在日本侵佔開採坊子炭礦時期,由於侵略者執行的是法西斯掠奪式開採方針,實行的是“以人換煤”的政策,炭礦井下生產條件急劇惡化,諸多礦工被奪去生命。

礦工在日偽把頭監工奴役下勞作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在坊子的統治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日本帝國主義急於著力控制戰略煤炭資源,於1940年3月12日在青島成立山東煤礦產銷股份有限公司,統轄操控山東礦業株式會社、魯大公司(轄管坊子炭礦、淄川炭礦、金嶺鎮鐵礦)等67個礦業公司的生產權、銷售權、經營權。

1940年4月1日,日本在坊子成立坊子山東煤礦產銷公司,公司設立在坊子火車站前,專門操控坊子炭礦煤炭生產、銷售和經營。直至1944年4月坊子山東煤礦產銷公司隨從山東產銷公司同期撤銷。

坊子煤炭產銷公司

二十世紀30年代末,日本侵佔時期各炭礦之間銷售競爭十分激烈,在坊子炭礦承租開辦東炭礦的日本人駒井研三在青島市湖北路18號設立了東炭礦出張所;承租開辦西炭礦和中央炭礦的日本人山村善四郎在青島市包頭路15號設立了西炭礦出張所。兩個炭礦出張所,專司煤炭銷售、煤炭原材料購置和外事交涉等。

炭礦出張所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結束了對坊子炭礦的侵略。1945年11月,國民黨山東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張天佐委派劉天興等接管坊子及其炭礦。東炭礦出張所財產於1946年12月24日被國民黨政府全部沒收;西炭礦出張所財產於1947年1月17日被國民黨政府全部沒收。

日本帝國主義軍事當局佔領開採坊子炭礦9年(1914年——1923年)操縱建立半殖民地公司——魯大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統治開採坊子炭礦22年(1923年——1945年),共31年,總計掠奪煤炭422.7萬噸。日本帝國主義侵佔開採坊子炭礦,大部分煤炭被用於日本在華企業和侵華戰爭資源,同時在青島碼頭設立煤炭轉運站,裝船出口牟利或接濟其本國。

日本青島碼頭轉運站

由於德日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性開採,煤田破壞十分嚴重,僅有5座小井維持生產,礦山設備破爛不堪。劉天興等對已凋敝破敗的廠礦再次反復折騰,致使多處煤井資源枯竭。

坊子解放

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發起濰縣戰役,4月11日坊子解放,坊子煤礦從此結束了100餘年的苦難史。坊子解放的次日,華東財政經濟辦事處物資處理委員會工礦部立即派員趕到坊子炭礦,宣佈實行軍事管制。軍委會主任由工礦部部長張敬人擔任。

面對千瘡百孔、幾成廢墟的礦山,坊子煤礦工人發揚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戰天鬥地,艱苦創業,克服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一邊恢復生產,一邊建設礦山。當年底就出煤10萬噸,有力的支援了尚在進行的解放戰爭,穩定了坊子及其周圍地區的局勢。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坊子煤礦已經發展成為年產煤炭25萬噸,擁有職工2500余人的大礦,成為鑲嵌在魯東地區的一顆晶瑩璀璨的黑色明珠。

坊子煤礦一直屬國家統配煤礦,在解放初,曾名坊子煤礦公司,1950年4月1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工礦部煤炭管理局將所屬煤礦統一定名時,改稱坊子煤礦,並一直沿用下來。

50年代初,坊子煤礦在擴大生產規模,發展機械化生產的同時,積極擴大煤田採掘範圍,向深層次發展,挖掘生產潛力,新拓生產水準,到1957年已發展為年產煤炭35萬噸的中型礦區。自解放到1990年,坊子煤礦共生產煤炭2093萬噸,對國家經濟建設,特別是對建國初期能源困難時期的經濟恢復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坊子煤礦在發展煤炭生產的同時,在舊煤礦一片空白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不斷發展和完善職工福利與文教衛生事業,使廣大職工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住房、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可靠保障。截止到1990年,全礦有澡堂2個,3623平方米,電影院一座,可容納觀眾1240人,醫院一座,職工子弟學校一所,集體與家屬宿舍66716平方米。

坊子煤礦在發展過程中曾多次出現資源枯竭的情況,數次因儲量接續不上幾近下馬,伴隨著礦井開採深度的逐年增加,礦井湧水量不斷增大,生產環節多,設備、材料占用量上升等主要原因,企業經濟效益下降。自1953年起連年虧損,且數額逐年上升,特別是80年代後期,物價上漲,煤炭銷售價格尚未理順,成本加大等原因,使虧損額成倍增加,1990年高達2068萬元。再加上後期企業辦社會等沉重包袱導致坊子煤礦在進入市場經濟後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2002年,坊子煤礦破產重組,改制成為山東新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改制之後的坊子煤礦迎來了新生,歷經滄桑百年的坊子炭礦主井坊子豎坑,自2012年11月也不再擔負礦井提升任務,現已被山東新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意開發為“坊子炭礦博物館“的礦井體驗區。

當年德日入侵時曾留下了160座異國建築,這些建築見證了坊子煤礦百年的榮辱興衰。近年來,地方對這些建築加以修繕,如今遊人如織。

藍天掩映下的青磚古牆

於無聲中傾訴著往事滄桑......

從1901年至1905年的五年間,德國人在坊子先後開鑿了坊子豎坑、安妮豎坑和敏娜豎坑三口炭井。1906年,礦井大型生產設備全部安裝完畢,坊子炭礦由土法生產時期進入大規模機器生產時期,以前民窯遍佈的開採情形不見了,代之出現的是德國三大立井。

1902年4月膠濟鐵路自青島修至後張路院西側,翌年建成坊子火車站。 為了方便開採和運送坊子煤礦挖出的煤炭,德國人更改了膠濟鐵路路線,專門繞了個彎過去,看當時的膠濟鐵路路線圖會發現,上面有個明顯的“失誤”,一直順暢的鐵路線,忽然在濰縣(今濰坊)處向東南繞了一個大彎,在約20公里處設置了一個網站叫坊子火車站,這正是德國人為掠奪坊子煤炭資源故意為之。

火車站的建立為德國人提供了便利的運輸條件。此後德國更是變本加厲擴大掠奪,不斷擅自擴大礦區邊界,強令民辦小煤窯全部封閉,並規定“沿鐵路兩側7.5公里以內不准中國人開礦,15公里以內不准中國人機械採煤”。當時生產煤井只有坊子豎坑、安妮豎坑和敏娜豎坑,三座煤井出煤。並建成了洗煤廠和煉煤場。到1911年,坊子煤礦的礦區總面積已經擴大到528平方公里,成為當時全國煤田面積最大的礦區之一。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趁機出兵山東,軍艦開進膠州灣,並對德宣戰,9月25日,德國人倉惶逃離坊子。自1902年10月首次出煤至1914年德國侵略者逃離坊子,德國共掠走煤炭199萬噸。

被日本佔領

1914年9月28日,日本鐵道連隊以沒收德國資產為名,佔領了坊子及其炭礦。由於德國撤退匆忙,坊子炭礦的礦山設備基本完好。日本帝國主義對坊子炭礦的佔有,完成是戰爭掠奪的結果,並未耗費一分一文建設投資。日軍侵佔坊子煤田後,一方面強行讓工人排水恢復生產,同時又新開小煤井,破壞性的掠奪坊子的煤炭資源。據記載,從1914年到1917年底,僅3年的時間日本就掠奪煤炭60余萬噸。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坊子炭礦的工人也支援學生運動,紛紛罷工。日本政府迫於壓力,同意與中國政府合辦礦山。1923年,中日合辦的魯大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原國務總理靳雲鵬擔任魯大公司總理。

魯大公司總部(青島)

靳雲鵬(1876-1951),山東鄒縣(今鄒城市)城南苗莊人,天津武備學堂畢業。曾任山東督軍及北洋政府陸軍總長,1919年與1921年兩度出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是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靳雲鵬於1921年12月下臺,寓居津門,靜觀時局,改變策略,棄官經商。籠絡山東籍京津遺老、軍閥、政客、官僚人物等,謀劃籌建資本財團,與日本大倉系財閥勾結,以中、日合資名義於1923年8月成立了魯大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在青島,靳雲鵬任總理(董事長),直接操控坊子炭礦、淄川炭礦和金嶺鎮鐵礦的生產、銷售、經營等諸事項。

魯大公司名義上是中日合辦,實際上被日本壟斷資本家控制,日本在坊子煤礦的機構未變,職權照行,仍然實行殖民統治。坊子炭礦變成了人間地獄,礦工完全喪失了政治自由和人身自由,在井下有日軍豢養的強盜監工輪番嚴密監督下挖煤,稍有不順眼,即遭毒打。 特別是在日本侵佔開採坊子炭礦時期,由於侵略者執行的是法西斯掠奪式開採方針,實行的是“以人換煤”的政策,炭礦井下生產條件急劇惡化,諸多礦工被奪去生命。

礦工在日偽把頭監工奴役下勞作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在坊子的統治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日本帝國主義急於著力控制戰略煤炭資源,於1940年3月12日在青島成立山東煤礦產銷股份有限公司,統轄操控山東礦業株式會社、魯大公司(轄管坊子炭礦、淄川炭礦、金嶺鎮鐵礦)等67個礦業公司的生產權、銷售權、經營權。

1940年4月1日,日本在坊子成立坊子山東煤礦產銷公司,公司設立在坊子火車站前,專門操控坊子炭礦煤炭生產、銷售和經營。直至1944年4月坊子山東煤礦產銷公司隨從山東產銷公司同期撤銷。

坊子煤炭產銷公司

二十世紀30年代末,日本侵佔時期各炭礦之間銷售競爭十分激烈,在坊子炭礦承租開辦東炭礦的日本人駒井研三在青島市湖北路18號設立了東炭礦出張所;承租開辦西炭礦和中央炭礦的日本人山村善四郎在青島市包頭路15號設立了西炭礦出張所。兩個炭礦出張所,專司煤炭銷售、煤炭原材料購置和外事交涉等。

炭礦出張所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結束了對坊子炭礦的侵略。1945年11月,國民黨山東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張天佐委派劉天興等接管坊子及其炭礦。東炭礦出張所財產於1946年12月24日被國民黨政府全部沒收;西炭礦出張所財產於1947年1月17日被國民黨政府全部沒收。

日本帝國主義軍事當局佔領開採坊子炭礦9年(1914年——1923年)操縱建立半殖民地公司——魯大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統治開採坊子炭礦22年(1923年——1945年),共31年,總計掠奪煤炭422.7萬噸。日本帝國主義侵佔開採坊子炭礦,大部分煤炭被用於日本在華企業和侵華戰爭資源,同時在青島碼頭設立煤炭轉運站,裝船出口牟利或接濟其本國。

日本青島碼頭轉運站

由於德日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性開採,煤田破壞十分嚴重,僅有5座小井維持生產,礦山設備破爛不堪。劉天興等對已凋敝破敗的廠礦再次反復折騰,致使多處煤井資源枯竭。

坊子解放

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發起濰縣戰役,4月11日坊子解放,坊子煤礦從此結束了100餘年的苦難史。坊子解放的次日,華東財政經濟辦事處物資處理委員會工礦部立即派員趕到坊子炭礦,宣佈實行軍事管制。軍委會主任由工礦部部長張敬人擔任。

面對千瘡百孔、幾成廢墟的礦山,坊子煤礦工人發揚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戰天鬥地,艱苦創業,克服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一邊恢復生產,一邊建設礦山。當年底就出煤10萬噸,有力的支援了尚在進行的解放戰爭,穩定了坊子及其周圍地區的局勢。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坊子煤礦已經發展成為年產煤炭25萬噸,擁有職工2500余人的大礦,成為鑲嵌在魯東地區的一顆晶瑩璀璨的黑色明珠。

坊子煤礦一直屬國家統配煤礦,在解放初,曾名坊子煤礦公司,1950年4月1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工礦部煤炭管理局將所屬煤礦統一定名時,改稱坊子煤礦,並一直沿用下來。

50年代初,坊子煤礦在擴大生產規模,發展機械化生產的同時,積極擴大煤田採掘範圍,向深層次發展,挖掘生產潛力,新拓生產水準,到1957年已發展為年產煤炭35萬噸的中型礦區。自解放到1990年,坊子煤礦共生產煤炭2093萬噸,對國家經濟建設,特別是對建國初期能源困難時期的經濟恢復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坊子煤礦在發展煤炭生產的同時,在舊煤礦一片空白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不斷發展和完善職工福利與文教衛生事業,使廣大職工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住房、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可靠保障。截止到1990年,全礦有澡堂2個,3623平方米,電影院一座,可容納觀眾1240人,醫院一座,職工子弟學校一所,集體與家屬宿舍66716平方米。

坊子煤礦在發展過程中曾多次出現資源枯竭的情況,數次因儲量接續不上幾近下馬,伴隨著礦井開採深度的逐年增加,礦井湧水量不斷增大,生產環節多,設備、材料占用量上升等主要原因,企業經濟效益下降。自1953年起連年虧損,且數額逐年上升,特別是80年代後期,物價上漲,煤炭銷售價格尚未理順,成本加大等原因,使虧損額成倍增加,1990年高達2068萬元。再加上後期企業辦社會等沉重包袱導致坊子煤礦在進入市場經濟後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2002年,坊子煤礦破產重組,改制成為山東新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改制之後的坊子煤礦迎來了新生,歷經滄桑百年的坊子炭礦主井坊子豎坑,自2012年11月也不再擔負礦井提升任務,現已被山東新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意開發為“坊子炭礦博物館“的礦井體驗區。

當年德日入侵時曾留下了160座異國建築,這些建築見證了坊子煤礦百年的榮辱興衰。近年來,地方對這些建築加以修繕,如今遊人如織。

藍天掩映下的青磚古牆

於無聲中傾訴著往事滄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