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專題聚焦內鄉縣衙“打春牛”

2月3日,內鄉縣衙組織排演了大型實景表演“打春牛”,將二十四節氣“立春日”民俗活動真實再現 ,生動演繹了新一年首個歲時節令活動。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專題進行了採訪報導。

古語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一個節氣,民間習稱“打春”,標誌著春天的開始。 內鄉縣衙的打春牛活動由來已久,包括迎春、祭祀、打春、鬧春、送春等步驟,每年官府都很重視,舉辦得非常隆重熱鬧,是一年中重要的節日活動。 每逢立春前一日,知縣率眾官到先農壇祭祀由欽天監頒佈製作的“春牛”和“芒神”(主管樹木的神)。 祭祀完畢,知縣在附近田地裡親手扶犁耕地一壟,表示代禦親耕,以迎春氣而兆豐年。 然後第二天立春日在縣衙大堂前“鞭春”。 大堂前設香案,擺香燭、豬羊、白酒等祭品,知縣跪拜祭祀後,帶領眾官吏繞牛三圈後,鞭打春牛(泥塑或紙糊的),牛肚內事先填滿的五穀、乾果等紛紛落地,眾吏役與百姓歡呼搶食,期盼五穀豐登,吉年有餘。

除此之外,民間還有“咬春”、“戴春雞”等習俗。 2016年11月30日,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其中就包含了內鄉縣衙“打春牛”。

在這天的“打春牛”活動中,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對活動整個過程進行了詳細紀錄, 並對內鄉縣衙博物館館長王曉傑等活動組織者、參與者和縣衙古街部分商戶進行了採訪, 全方位紀錄了“打春牛”活動的各個環節。

央視《讀書》欄目的主持人兼製片人李潘親自參與了活動整個過程,

感受了“打春牛”這一歲時活動, 並表示, 在內鄉, 不僅為保存完好的內鄉縣衙博物館古建築感到震驚, 更為內鄉縣衙的深厚文化內涵所震撼, 尤其通過此次“打春牛”活動, 能切身感受到內鄉縣衙在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方面做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我們發掘和演繹‘打春牛’活動,是為了傳播弘揚了我國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內鄉縣衙也為能傳承和保護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而倍感自豪,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 繼續努力,讓民族的文化精髓得以保護傳承和發揚廣大!”內鄉縣衙博物館館長王曉傑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