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多管齊下堵住滴滴快車拒載“暗門”

記者近日在北京調查發現, 滴滴快車存在著“甩單、拒單”以及“誘導乘客取消訂單”等現象。 有時候, 乘客不僅難以順利完成出行, 還會不經意間自我降低了在滴滴平臺的信用評級, 影響到日後的網約車出行。 司機接單又拒載, 或與滴滴快車獎勵模式有關係。 目前, 滴滴快車司機需按照司機端應用提示, 在不同的獎勵模式下接夠一定單數, 才能獲得獎金。

目前, 網約車領域處於滴滴平臺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 市場份額過度集中在滴滴手裡, 衍生出壟斷利益。 進而促使滴滴平臺追求利潤最大化, 遊戲規則均圍繞有利於平臺的利益,

不斷加強對司機的控制, 而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處於失控狀態, 難以有效維護消費者權益。 政府應鼓勵市場競爭, 增加市場經營主體, 通過良性競爭來促進平臺提升服務品質。

按照滴滴平臺對快車司機的約束, 司機主動取消訂單, 可能會被視為違規, 將會被罰款以及扣除相應的服務分。 而派單是按照就近原則, 服務分有參考價值, 服務分越高, 派單率越高, 服務分過低的話, 就可能不派單了。

服務分跟司機的切身利益掛鉤, 為獲得獎金, 規避被經濟處罰和扣分的風險, 司機傾向于“甩單、拒單”以及“誘導乘客取消訂單”, 將風險轉嫁給不明真相的乘客。 由於滴滴平臺對司機和乘客實行雙向約束,

乘客主動取消訂單, 同樣會降低信用值, 如果主動取消率過高, 系統就會視其為劣質客戶, 出現劣後派單, 甚至於封號、無法下單的情況。

滴滴平臺的雙向約束機制, 並未明確告知乘客, 導致乘客處於無知狀態。 另一方面, 司機卻知曉乘客取消訂單影響信用評級, 出於趨利避害的考慮, 就會利用雙向約束機制, 誘導乘客主動取消訂單。 如此, 就造成乘客因資訊不對稱, 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甚至被司機故意利用、誘導, 權益蒙受損失。

而且, 乘客遇到出行難題, 向滴滴平臺投訴後, 被明確告知“無法將處理結果給到您”, 亦令乘客無法獲知投訴處理結果。 如此平臺就容易陷入“暗箱操作”, 處理結果是否公平難以保障, 不利於乘客維權。

綜述可見, 滴滴平臺的雙向約束機制和投訴處理制度, 均存在一定的規則漏洞, 容易被司機利用, 亦對消費者不利、不公平。 平臺要加強自律, 修訂和完善規則, 堵住漏洞, 盡可能做到公平、透明、公開, 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監管部門應重視保障消費者權益, 根據消費者的投訴內容, 對網約車平臺的不合理規則, 進行合規性審查, 如有違反消費者保障法, 就應採取處罰, 並要求其儘快糾正。 同時, 監管部門要督促平臺加強司機管理, 對乘客投訴應積極回應, 將投訴處理結果告知乘客, 並嚴厲打擊司機的違規行為, 以保障乘客利益免遭傷害。

對於消費者來講, 要善於法律武器積極維權。 在出現司機違規行為時, 敢於向平臺和監管部門投訴,

對平臺的不合理規則, 也應及時回饋和投訴, 以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促進網約車行業的規則更加完善。

(未來網評論員 江德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