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經濟觀察:“國進民進”中國經濟迎更廣闊空間

(經濟觀察)“國進民進” 中國經濟迎更廣闊空間

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 (記者 李曉喻)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紅利逐漸釋放, “國進民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

貿易港口(資料圖片) 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根據官方資料, 2017年中國國有企業兩大效益指標規模均創歷史新高:營業收入約52.2萬億元(人民幣, 下同);利潤總額近2.9萬億元。

其中, 中央企業利潤首次突破1.4萬億元, 同比增長15.2%, 經濟效益的增量和增速均為五年來最好水準。 98家中央企業中, 近一半利潤超過百億元。

民企經營狀況也在企穩向好。 據官方資料, 2017年中國民間投資同比名義增長6%, 雖仍然不及同期全國投資整體增速, 但差距已比上年顯著縮小。

一度步履蹣跚的小微企業也開始走出困境。 2017年四季度小微企業景氣指數達98.2, 創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同期, 小微企業產品訂貨量、生產設備利用情況不低於正常水準的企業占比均升至有資料以來的新高。

“‘國進民進’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顯著特點。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春曉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 中國國企與民企的互動性正在增強, 國企經濟效益提升為民企搭建了更好發展平臺, 帶來了大量新機遇和新空間。 “可以說, 國企和民企正成為充分互補的‘中國合夥人’。 ”

對中國經濟而言, 國企與民企協同發展意義重大。

其一, 順利實現從高速度增長向高品質發展的轉變, 需要國企和民企密切配合。

推動經濟走向高品質發展, 提升創新能力是題中應有之義。 國企科技研發和人才建設方面力量相對雄厚, 2017年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項得主中, 中央企業占了三分之一有餘;民企更貼近市場,

在技術創新上更加靈活。 二者互補, 將收“1+1>2”之效, 有助於提升中國企業整體創新實力。

其二, 增強實體經濟競爭力, 需要國企和民企共同努力。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直言, 中國實體經濟之所以“大而不強”, 中低端和無效供給過剩, 高端和有效供給不足, 一大原因在於存在相當數量的“僵屍企業”, 優質企業數量不夠, 在創新能力、品牌、商業模式、國際化程度等方面有明顯短板。

在此情況下, 唯切實處置“僵屍企業”, 促國企提高效益、優化佈局, 才能推動實體經濟提升競爭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製造業領域民營企業數量占比已超過90%, 民間投資比重在85%以上。 這意味著, 民企發展品質如何,

對中國工業發展品質和製造強國目標能否實現影響重大。

“只有國企、民企‘兩條腿走路’, 才能使中國經濟步入上行通道, 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張春曉說。

從近期中國多個重磅會議來看, 推動國企和民企協同發展料將成為2018年經濟工作一大重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提出, 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並表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落實保護產權政策。

但不可否認, 考慮到不同所有制企業屬性不同, 要讓國企和民企成為“黃金搭檔”難度不小。

張春曉坦言, 在國企、民企協同發展方面, 目前“世界上還未找到一條相對成熟, 能充分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路徑”。 中國如果探索成功, 將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新思考和新方案。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