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體驗E90寶馬3系:傳說中的 “駕駛者之車標杆”名副其實嗎

本文是駕仕派的原創文章, 來自撰稿人韋陀。

12年前發佈的第五代寶馬3系(E90), 已然成為寶馬的經典符號。 今天開起來, 仍讓我為之一振。

眾所周知, 雖然近年來寶馬已經逐漸偏離當初的“硬操控”風格, 但是直到現在, 寶馬3系一直都是公認的駕駛者之車的標杆之一。 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E46、E90時代的老3系留下的口碑——直六、後驅、50/50配重等標籤, 已經成為了寶馬揮之不去的經典符號。 而E90一代的寶馬3系, 可以說是國產之後最廣為人知的、最原汁原味的一代。 這一次, 我們終於搞到了一台, 給大家做個體驗報告。

比較遺憾的是, 由於條件有限, 我們租來的並不是傳說中最經典的搭載直六發動機的325i, 而是一台最入門版的318i。 不過也沒關係, 我們反倒覺得, 既然寶馬歷來號稱沒有一款車是動力不足的, 那麼這款最低配的318i, 正好可以檢驗一下寶馬最引以為傲的動力調校水準。 SO, 我們上路吧!

坦白說, 看到它的第一眼, 外觀真沒有F30、E46那樣嚴肅規整的氣勢, 反而有點像只溫順的雛雞

第一次坐進E90的駕駛艙, 我們驚訝於它的坐姿如此之低, 甚至有點半躺在浴缸裡開車的感覺。

雖然外觀內飾簡樸得有點不像台豪華車, 但好在大部分東西都很就手。 方向盤前後調整的範圍很大, 擋杆和手刹的位置靠得非常近, 尤其是手刹, 簡直就像是躺在右手邊的一樣。

不過有點尷尬的是, 由於這一代的E90還是有手動擋版本的, 所以這款6AT版本的318i, 拿掉離合踏板之後, 刹車和油門踏板一般偏向右邊, 想玩左腳刹車、右腳油門的套路相當難。 而且, 踏板和方向盤的整體位置稍微有點偏右, 還好調整一下坐姿就可以習慣了。

然而,或許它的設計重點基本都放在了駕駛席的體驗上,其它方面可謂是槽點滿滿。不說內飾檔次水準咋地,首先儲物空間的挖掘就不太合格。整個中控台下方直到手枕的區域,竟然連個杯架都沒有——因為手刹就占了大半面積,僅僅在後方挖了個儲物格。寶馬不得不另外在副駕前方的中控台左側弄了個隱藏式杯架。此外手套箱的容積也是小得要命。

而後排的腿部空間自然就是免談了,後排出風口也是欠奉。不過座椅倒是比想像中的舒適,雖然坐墊略短,但是靠背角度、座椅柔軟程度還是不錯的,只要你坐得老實點的話舒適性還算可以。

拿今天的眼光看,它在內飾和空間上的確已跟不上時代。但是,當你把它開起來之後,就不會計較那麼多了。

如果單看這台318i的帳面參數的話,你會發現它的2.0升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才有可憐巴巴的136匹馬力,可是上路之後你卻感覺好像根本不只這麼點。相比如今大部分的小排量渦輪增壓車型,這台E90的動力跟腳程度簡直要比他們好太多了。日常D擋行車的時候絲毫不會顯得氣短,幾乎任何時候給油都不會有什麼拿不出手的表現。

S擋狀態下就更不用說了,發動機通常維持在3000轉以上待命,只要你願意給油,轉速隨時扶搖直上6000轉,雖然推背感不強,但是衝擊力還是相當不錯的,用來劈彎再合適不過了。全油狀態下零點幾秒就可以完成降擋,而緩踩油門的時候加速的線性度也很棒。哪怕是低速爬坡的過程中變著花樣踩油門,低擋位切換的拉扯感也相當輕微,可以說是真正做到了平順性與動力性的出色兼顧。

為什麼它能做到如此跟腳呢?關鍵就在於非常“雞賊”的變速箱。

什麼時候該升擋、什麼時候只靠油門拉升轉速,選擇的時機都拿捏得很好。而且我們也很快發現,當你衝刺完之後鬆開油門,它並不會立刻就急匆匆地升上最高擋省油,而是隔幾秒鐘“待命”,直到發現你不再加油了才升一個擋,一點點地把轉速給壓下去。這樣的調校邏輯,在如今把省油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年代,可以說是非常奢侈的。而且它的車重也不大,只有1435kg,這對於一台兼具動力和NVH表現的後驅車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當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那就是油耗。開了兩天下來,50%市區加50%高速公路的路況,綜合油耗也達到9.15L/100km,而小熊油耗APP上破10L的案例比比皆是,相信如今沒幾台馬力同等水準的車有勇氣直面這樣的數字了。

動力調校體現了寶馬的老練,而底盤調校則體現了寶馬的精作。

由於E90採用的還是最經典的電子液壓轉向,所以它的手感非常沉重,原地掉頭的時候相當費力。但是它的回中性非常好,打一點角度再輕輕鬆開,方向盤立刻就會被扯回中位。而且它的轉向比例非常快、虛位極小,高速變線時輕打一點就足夠了,山路上過髮夾彎也基本不需要交叉手,並且也不需要經常做微調,快跑起來感覺堪稱一流。但是這個轉向並不會如同一些人想像的那樣,把那些多餘的震動都傳到手上,諸如路面的細碎裂縫、凸起等只會被它“燙”平,大部分時候手感都很柔順,只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小震動會稍微傳遞到手上。

刹車的行程比起很多經典的日系車要短很多,輕輕一點就有,高速狀態下給人信心十足,但是在低速擁堵之下跟車時容易造成“點頭”,這是第一次開它的人需要注意的。底盤的支撐性更是一流,哪怕是過高速彎時,感覺到明顯的側向力,車身的姿態也並不難看,而緊急變線時更是穩如磐石。

跟腳的動力、快手的轉向、信心十足的刹車、加上穩健的底盤,使得它在攻略山路的時候顯得輕描淡寫,節奏感非常棒,讓人大呼過癮的同時還不會過於緊繃,真的做到了人車一體,簡直就是老司機之友。

不過,E90並非如同很多人口中那麼“戰鬥”,那樣的風格更適合於豐田86、蓮花Elise這樣的貨色,這要得益於它出色的濾震和隔音性能。它很好地給大家示範了什麼叫做德系的“緊繃式”底盤。諸如沙井蓋裂縫這樣比較大的震動,都會被它化為厚實沉悶的“嘭嘭”兩聲;而小震動更是只有緊湊的“噗噗”兩聲,除非是比較誇張的大坑才會帶來一些起伏,可見底盤精密程度之高超。而隔音也足夠出色,就算車速突破120km/h,也只有徐徐增大的風噪,路噪和3000轉以下的發動機噪音都被壓制得很好,除非全油門急加速的時候,才會聽到四缸機猶如喉嚨裡含著一口痰的吵鬧聲。

駕仕總結:

回過頭來看,這款E90雖然並沒有很多人想像中的那樣熱血硬派,但是它的確是一台完全為愛車之人度身打造的純粹駕駛機器。它的每處設計,基本都是專注于取悅駕駛席的那位仁兄。尤其是為了維持動力回應性,死賴著不肯升擋的做派,我至今還沒找到有幾家廠商敢這麼搞的了。如果它的油耗再低一點的話,我還真的挺想把它帶回家的。不過,既然我們還會對它的油耗斤斤計較,也說明我們已經很難找回純粹追求駕駛的那種初心了吧。

然而,或許它的設計重點基本都放在了駕駛席的體驗上,其它方面可謂是槽點滿滿。不說內飾檔次水準咋地,首先儲物空間的挖掘就不太合格。整個中控台下方直到手枕的區域,竟然連個杯架都沒有——因為手刹就占了大半面積,僅僅在後方挖了個儲物格。寶馬不得不另外在副駕前方的中控台左側弄了個隱藏式杯架。此外手套箱的容積也是小得要命。

而後排的腿部空間自然就是免談了,後排出風口也是欠奉。不過座椅倒是比想像中的舒適,雖然坐墊略短,但是靠背角度、座椅柔軟程度還是不錯的,只要你坐得老實點的話舒適性還算可以。

拿今天的眼光看,它在內飾和空間上的確已跟不上時代。但是,當你把它開起來之後,就不會計較那麼多了。

如果單看這台318i的帳面參數的話,你會發現它的2.0升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才有可憐巴巴的136匹馬力,可是上路之後你卻感覺好像根本不只這麼點。相比如今大部分的小排量渦輪增壓車型,這台E90的動力跟腳程度簡直要比他們好太多了。日常D擋行車的時候絲毫不會顯得氣短,幾乎任何時候給油都不會有什麼拿不出手的表現。

S擋狀態下就更不用說了,發動機通常維持在3000轉以上待命,只要你願意給油,轉速隨時扶搖直上6000轉,雖然推背感不強,但是衝擊力還是相當不錯的,用來劈彎再合適不過了。全油狀態下零點幾秒就可以完成降擋,而緩踩油門的時候加速的線性度也很棒。哪怕是低速爬坡的過程中變著花樣踩油門,低擋位切換的拉扯感也相當輕微,可以說是真正做到了平順性與動力性的出色兼顧。

為什麼它能做到如此跟腳呢?關鍵就在於非常“雞賊”的變速箱。

什麼時候該升擋、什麼時候只靠油門拉升轉速,選擇的時機都拿捏得很好。而且我們也很快發現,當你衝刺完之後鬆開油門,它並不會立刻就急匆匆地升上最高擋省油,而是隔幾秒鐘“待命”,直到發現你不再加油了才升一個擋,一點點地把轉速給壓下去。這樣的調校邏輯,在如今把省油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年代,可以說是非常奢侈的。而且它的車重也不大,只有1435kg,這對於一台兼具動力和NVH表現的後驅車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當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那就是油耗。開了兩天下來,50%市區加50%高速公路的路況,綜合油耗也達到9.15L/100km,而小熊油耗APP上破10L的案例比比皆是,相信如今沒幾台馬力同等水準的車有勇氣直面這樣的數字了。

動力調校體現了寶馬的老練,而底盤調校則體現了寶馬的精作。

由於E90採用的還是最經典的電子液壓轉向,所以它的手感非常沉重,原地掉頭的時候相當費力。但是它的回中性非常好,打一點角度再輕輕鬆開,方向盤立刻就會被扯回中位。而且它的轉向比例非常快、虛位極小,高速變線時輕打一點就足夠了,山路上過髮夾彎也基本不需要交叉手,並且也不需要經常做微調,快跑起來感覺堪稱一流。但是這個轉向並不會如同一些人想像的那樣,把那些多餘的震動都傳到手上,諸如路面的細碎裂縫、凸起等只會被它“燙”平,大部分時候手感都很柔順,只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小震動會稍微傳遞到手上。

刹車的行程比起很多經典的日系車要短很多,輕輕一點就有,高速狀態下給人信心十足,但是在低速擁堵之下跟車時容易造成“點頭”,這是第一次開它的人需要注意的。底盤的支撐性更是一流,哪怕是過高速彎時,感覺到明顯的側向力,車身的姿態也並不難看,而緊急變線時更是穩如磐石。

跟腳的動力、快手的轉向、信心十足的刹車、加上穩健的底盤,使得它在攻略山路的時候顯得輕描淡寫,節奏感非常棒,讓人大呼過癮的同時還不會過於緊繃,真的做到了人車一體,簡直就是老司機之友。

不過,E90並非如同很多人口中那麼“戰鬥”,那樣的風格更適合於豐田86、蓮花Elise這樣的貨色,這要得益於它出色的濾震和隔音性能。它很好地給大家示範了什麼叫做德系的“緊繃式”底盤。諸如沙井蓋裂縫這樣比較大的震動,都會被它化為厚實沉悶的“嘭嘭”兩聲;而小震動更是只有緊湊的“噗噗”兩聲,除非是比較誇張的大坑才會帶來一些起伏,可見底盤精密程度之高超。而隔音也足夠出色,就算車速突破120km/h,也只有徐徐增大的風噪,路噪和3000轉以下的發動機噪音都被壓制得很好,除非全油門急加速的時候,才會聽到四缸機猶如喉嚨裡含著一口痰的吵鬧聲。

駕仕總結:

回過頭來看,這款E90雖然並沒有很多人想像中的那樣熱血硬派,但是它的確是一台完全為愛車之人度身打造的純粹駕駛機器。它的每處設計,基本都是專注于取悅駕駛席的那位仁兄。尤其是為了維持動力回應性,死賴著不肯升擋的做派,我至今還沒找到有幾家廠商敢這麼搞的了。如果它的油耗再低一點的話,我還真的挺想把它帶回家的。不過,既然我們還會對它的油耗斤斤計較,也說明我們已經很難找回純粹追求駕駛的那種初心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