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北宋李公麟眼中的新津《蜀川勝概圖.修覺山》

修覺山鳥瞰圖及天府第二大水利工程“通濟堰”

“修覺新津·龍馬精神”。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覺悟

……

上古傳說, 白馬鯀因治水失敗而被天帝懲罰囚于修覺山童子堰。 (通濟堰古稱:童子堰、蒲江堰等)

鯀與妻“修己”所生兒子禹來到修覺山吞珠化龍、子承父業。 禹治水成功後被擁戴為大禹王, 禹在修覺山下依山傍水建龍馬城邦, 創千秋偉業。

修覺山下禹帝宮(複建於清代康熙年間)新津一中內

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寶墩龍馬古城遺址

後人為紀念和弘揚龍馬精神, 在修覺山建投龍觀, 宋人祝穆《方輿勝覽》雲:投龍觀枕夜郎溪及白木水, 上有龍穴, 祈禱皆應。

明代宮廷畫家所作墨繪齋刻本《中國名山錄.修覺山》

唐開元有詩《端午三殿宴群臣》詩中寫道“穴枕通靈氣, 長絲繽命人。 四時花競巧, 九子粽爭新”, 因為唐明皇幸蜀新津而讓新津端午龍舟會源遠流長至今。

端午賽龍舟, “四川龍舟之鄉”千年龍舟文化在新津流傳至今

北宋畫家李公麟的名作《蜀川勝概圖》, 為宋代著名繪畫藝術珍品, 最為乾隆帝所欣賞, 列“乾隆四美”之一。 畫卷所繪內容為宋代川峽四路(今四川、重慶)的著名山嶽、河流、城池風貌, 並根據上古傳說鯀禹治水和修覺山龍山文化等創作了宋代方輿地理名作。

清代“新津十二景”的修覺山圖

詩聖杜甫見證“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的大唐繁榮到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安史之亂。

修覺山僅存的文化保護單位:清代“杜甫詩碑”

杜老登修覺山,寄情於山水之間,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位卑未肯忘憂國,心系天下事。寫下流芳千古詩篇:“何恨倚山木,吟詩秋葉黃”;“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

“杜甫草堂”居住的詩聖杜甫多次在修覺山留下傳世華章

老忠君愛國之心深深打動了清帝乾隆,杜甫在乾隆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超過歷史上任何一位詩人。他盡情地讚美杜甫,虛心地學習杜詩。

長壽而勤奮的乾隆帝對《蜀川勝概圖》十分寶愛,題跋鈐印累累,並定為“四美”之一,與顧愷之《女史箴圖》等齊名。剛禪位嘉慶不久,太上皇帝乾隆鑒賞此畫,悉知唐玄宗李隆基題跋修覺山也是禪位做太上皇時所題,回想激發詩聖蜀中靈感“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的修覺山,潸然揮毫、洋洋灑灑題詩畫中:“近得李龍眠是圖,古跡歷歷可數,想杜老江閣揮毫,興複不淺,因錄其詩於幅間,以志雙絕。乾隆丙寅天中前四日,御筆”。 肅然起敬于畫中修覺山左側鈐印《太上皇帝之寶》。

修覺山僅存的文化保護單位:清代“杜甫詩碑”

杜老登修覺山,寄情於山水之間,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位卑未肯忘憂國,心系天下事。寫下流芳千古詩篇:“何恨倚山木,吟詩秋葉黃”;“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

“杜甫草堂”居住的詩聖杜甫多次在修覺山留下傳世華章

老忠君愛國之心深深打動了清帝乾隆,杜甫在乾隆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超過歷史上任何一位詩人。他盡情地讚美杜甫,虛心地學習杜詩。

長壽而勤奮的乾隆帝對《蜀川勝概圖》十分寶愛,題跋鈐印累累,並定為“四美”之一,與顧愷之《女史箴圖》等齊名。剛禪位嘉慶不久,太上皇帝乾隆鑒賞此畫,悉知唐玄宗李隆基題跋修覺山也是禪位做太上皇時所題,回想激發詩聖蜀中靈感“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的修覺山,潸然揮毫、洋洋灑灑題詩畫中:“近得李龍眠是圖,古跡歷歷可數,想杜老江閣揮毫,興複不淺,因錄其詩於幅間,以志雙絕。乾隆丙寅天中前四日,御筆”。 肅然起敬于畫中修覺山左側鈐印《太上皇帝之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