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立春之日迎春習俗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 祈求豐收。 回來之後, 要賞賜群臣, 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 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

立春的民俗 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 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 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 據記載:立春日, 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 字稱“宜春字”, 畫稱“宜春畫”。 如 “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 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 表示迎春的志願。 如果會繪畫的人, 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立春的食俗——咬春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捲、嚼蘿蔔之俗, 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 春盤春餅是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或自食, 稱為春盤。 杜甫《立春》詩曰:“春日春盤細生菜, 忽憶兩京梅發時”。 咬春之俗最早見於晉代, 到唐宋時吃春盤春餅之風盛行, 傳向民間, 更以食餅制菜並相互饋贈為樂。

吃春捲

春捲又名春餅、薄餅, 是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 歷史悠久, 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 立春吃春捲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 有喜迎春季、期盼豐收之意。 最早的記載顯示咬春吃春餅。 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 既為防病,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 食蘆、春餅、生菜, 號‘菜盤’。 ”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 所謂春餅, 又叫荷葉餅, 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

中間抹油, 拼成薄餅, 烙熟後可揭成兩張, 用來卷菜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