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伊利股份漲520倍——中國人自己的乳製品霸主

食品飲料行業是關乎食品安全的行業, 是極易形成品牌寡頭壟斷的行業。 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固然會短期摧毀某個行業,

但最終換來的是龍頭公司市場佔有率的提升和品牌價值的提高。 與貴州茅臺等高端白酒相比, 乳製品競爭激烈利潤較低, 能夠取得傲人的投資回報實屬不易, 伊利股份就是其中最優秀的代表。

1996年3月12日, 內蒙古伊利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發行價5.95元, 發行股數1715萬股, 總股本5016.34萬股。 首日開盤價9元, 收盤價8.39元。 伊利股份上市之際恰逢1996-1997牛市, 作為次新股遭到了資金的熱捧, 1999年最高上漲至42.17元(期間多次送股除權)。 股價爆炒過後, 伊利股份通過業績增長來消化過高的估值, 但股價表現為5年的橫向震盪整理, 直至迎來新一輪的牛市。

歷史上, 伊利股份最低市值出現在1996年, 股價7.83元【PB 2.34 PE 11.8】, 總股本0.5016億股, 市值3.93億元。 2017年最高股價33.70元, 總股本60.78億股,

市值2048億元。 22年間, 伊利股份市值增長了520多倍。

伊利股份的護城河寬廣, 競爭優勢體現在奶源、產品線、品牌、管道和市場佔有率等多方面。 伊利是唯一一家掌控新疆天山、內蒙古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等三大黃金奶源基地的乳品企業,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

在國內乳製品整體市場, 伊利市場佔有率份額為20.1%, 位居市場第一, 在奶粉市場、冷飲市場、液態奶市場以及兒童奶市場等多個市場佔有率均排第一。 “金典”、“安慕希”、“暢輕”、“金領冠”、“巧樂茲”、“甄稀”等重點產品的收入占比近半。

伊利股份市值膨脹主要來自業績的增長和市場的樂觀情緒。 22年間, 伊利股份主營收入從1996的3.5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680億元, 漲了191倍;淨利潤從0.334元增加到63億元, 漲了188倍;PE從最低11.8倍增長到32.5倍, 增加了2.75倍。 按照“市值=淨利潤X 市盈率”的計算公式, 188 X 2.75=518倍, 剛好與市值膨脹倍數基本相當。 可見, 長期的企業市值的擴大最終都來主要自於利潤的持續增長。

伊利股份乳製品霸主的成長之路並非坦途。 即使如伊利股份這樣的白馬,

也抵擋不住行業趨勢、經濟週期、黑天鵝事件的逆襲。 受2008年股災和三聚氰胺事件的雙重打擊, 伊利在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出現虧損, 分別虧損2060萬、16.9億, 股票一度戴上ST帽子, 股價更是一度跌至6.45元【PB 1.85 市值43億】。 經歷2009、2010兩年的恢復, 伊利股份2011年的業績大幅超預期, 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從年K線圖上看, 伊利22年裡有5年出現過下跌。 分別是:1998年-8.4%, 2001年-26.64%, 2002年-11.54%, 2004年-22.60%和2008年-67.84%。 其中, 跌幅最大的是2008年, 在2008年乳製品行業發展低迷的時候, 反而正是價值投資者低價介入的大好契機。

伊利股份與貴州茅臺都是消費行業的食品飲料類公司, 伊利股份上市時間更長一些, 無論股價漲幅還是業績增速, 都超過了茅臺, 說明這個行業的確會出大牛股, 從一家小公司發展為大公司, 給投資者帶來巨額回報。 投資者與其研究股價, 不如研究公司。 公司基本面良好, 發展穩定, 遲早會體現在股價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