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為做皇帝甘心認異族為“父”,結果死後還被踐踏為齏粉

縱觀上下五千年歷史, 中華大地上一直在不斷的演繹著侵略與被侵略的戰爭大戲;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 血性男兒往往身為“臣子”, 而那些真正手握重兵, 甚至執掌天下的人卻時時為“君”。 正是這些高高在上的“君王”, 雖然身為同族百姓的最高統治者, 但卻往往幹出向“異族”卑躬屈膝的事;結果也往往是被“異族”瞧不起, 不僅最終討不到“異族”主子的歡心, 反害的千萬同族百姓受盡“異族”欺淩屠殺。

早在五代十國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石敬瑭”為了天下而割讓“燕雲十六州”來換取“契丹”的兵馬相助;“石敬瑭”的確是在“異族”的幫助下建立了“後晉”王朝, 但“燕雲十六州”這塊偌大的土地卻再也不是“漢人”執掌。 “契丹”本是遊牧豪強, 佔領“燕雲十六州”後不僅開始肆意殘殺欺淩“漢民”, 甚至將“漢人”稱為他們眼中任人宰割的“羊”。

其實不僅僅是“燕雲十六州”的百姓, 就連堂堂“後晉”皇帝石敬瑭竟也認比他還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

心甘情願的做起了契丹的“兒皇帝”。 不僅如此, 石敬瑭這個“兒皇帝”當的十分窩囊, 年年納貢, 世世稱臣也就罷了, 竟然連派去契丹的“後晉”使者也每次都被契丹人肆意羞辱。

“一國之使”代表的是一個國家,

“使者”在他國被羞辱, 其實就是“契丹”對“後晉”的蔑視, 看不起石敬瑭的切實表現。 如此一直持續到石敬瑭死後, 其養子“石重貴”繼位, 史稱“後晉出帝”;“石重貴”雖為石敬瑭的養子, 但卻比石敬瑭有血性的多。 石重貴終於不堪契丹淩辱, 毅然下旨“先取瀛莫, 安定關南;次複幽燕、蕩平塞北”, 正式與契丹決裂。

光有豪言壯語是不夠的, 石重貴雖然喊出了同族百姓共同的心聲, 但其本人卻是個紈絝子弟, 而國政軍事幾乎就成了他手裡的“兒戲”。 石重貴一時腦熱, 竟發傾國之兵“討伐”契丹;三十萬兵馬可以說是“後晉”的全部家底, 石重貴盡數交給自己的姑父“杜重威”執掌。 石重貴把大軍交給自己的親戚, 應該是萬無一失的吧?結果卻是恰恰相反, 正是他這個“至親”再次拋棄“同族”, 將石重貴又獻給了“異族”契丹。

杜重威雖然是“石重貴”的同族長輩, 但對這位晚輩皇帝卻是甚為看不起, 甚至想要自己做皇帝。 杜重威在與契丹交戰時故意敗退, 並暗中害死軍中能臣, 然後派人向契丹稱臣, 並甘願將自己統領的十余萬兵馬全部向“契丹”投降。 此時的“契丹”統帥叫“耶律德光”, 見杜重威如此“乖巧”便要求其反攻“後晉”, 並許諾立杜重威為“兒皇帝”。

杜重威見契丹人許諾自己做“皇帝”,也不在乎什麼所謂的“兒皇帝”,趕忙強迫自己統領的十余萬軍隊向契丹投降。但“耶魯德光”卻沒有讓杜重威再帶領原班人馬反攻“後晉”,而是把他作為“異族將領”對待。

在反攻“後晉”中,杜重威充當的就是“炮灰”角色,每次都是他率先拼死攻城,攻下後又趕緊讓秦丹大軍入城。契丹本是“異族”,每進一城必在城中大肆搶掠,肆意屠殺“漢民”;而杜重威不僅要幫助“異族”屠殺同族百姓,還要忙著給契丹收拾爛攤子。直到杜重威親手將自己的同族皇帝“石重貴”送給“耶律德光”,最終契丹人也沒有將杜重威捧上“皇位”。

畢竟“契丹”是遊牧“異族”,人數太少,想要真正統治偌大的中原和千萬漢人百姓幾乎不可能。“耶律德光”有自知之明,命契丹人在中原大肆燒殺搶劣之後,從容返回“遼”土;而杜重威又被留下收拾爛攤子。中原百姓受契丹欺壓日久,面對這位幫著“異族”淩辱同族的杜重威恨之入骨,時後晉大將“劉知遠”起兵造反。劉知遠本是“石敬瑭”帳下大將,在石敬瑭出賣“燕雲十六州”之時,劉知遠就曾說“對契丹稱臣即可,當兒子則太過分,多送些金帛使遼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許,割地會必回造成將來後患無窮。”

數十年後劉知遠的話果然應驗,異族“契丹”開始在中原大肆屠殺欺淩百姓。此時劉知遠又起義兵,很快推翻了不得人心的“杜重威”,並建立了“後漢”政權;杜重威本想再故技重施,重新投靠劉知遠。但杜重威往日對同族百姓的欺壓早已反映出其人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卑鄙小人;於是劉知遠毫不猶豫的殺了杜重威身邊所謂的“羽翼”,臨終不忘吩咐一定要將杜重威“擒而殺之”。

背離同宗反助異族的杜重威最終被“擒殺”,人們恨的將其屍體“拋屍於市”;“漢民”百姓聞之紛紛趕來踐踏其屍。一心想當皇帝的“杜重威”不惜出賣同族,其最終結果竟落得被人踐踏的連屍首都盡為齏粉。

杜重威見契丹人許諾自己做“皇帝”,也不在乎什麼所謂的“兒皇帝”,趕忙強迫自己統領的十余萬軍隊向契丹投降。但“耶魯德光”卻沒有讓杜重威再帶領原班人馬反攻“後晉”,而是把他作為“異族將領”對待。

在反攻“後晉”中,杜重威充當的就是“炮灰”角色,每次都是他率先拼死攻城,攻下後又趕緊讓秦丹大軍入城。契丹本是“異族”,每進一城必在城中大肆搶掠,肆意屠殺“漢民”;而杜重威不僅要幫助“異族”屠殺同族百姓,還要忙著給契丹收拾爛攤子。直到杜重威親手將自己的同族皇帝“石重貴”送給“耶律德光”,最終契丹人也沒有將杜重威捧上“皇位”。

畢竟“契丹”是遊牧“異族”,人數太少,想要真正統治偌大的中原和千萬漢人百姓幾乎不可能。“耶律德光”有自知之明,命契丹人在中原大肆燒殺搶劣之後,從容返回“遼”土;而杜重威又被留下收拾爛攤子。中原百姓受契丹欺壓日久,面對這位幫著“異族”淩辱同族的杜重威恨之入骨,時後晉大將“劉知遠”起兵造反。劉知遠本是“石敬瑭”帳下大將,在石敬瑭出賣“燕雲十六州”之時,劉知遠就曾說“對契丹稱臣即可,當兒子則太過分,多送些金帛使遼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許,割地會必回造成將來後患無窮。”

數十年後劉知遠的話果然應驗,異族“契丹”開始在中原大肆屠殺欺淩百姓。此時劉知遠又起義兵,很快推翻了不得人心的“杜重威”,並建立了“後漢”政權;杜重威本想再故技重施,重新投靠劉知遠。但杜重威往日對同族百姓的欺壓早已反映出其人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卑鄙小人;於是劉知遠毫不猶豫的殺了杜重威身邊所謂的“羽翼”,臨終不忘吩咐一定要將杜重威“擒而殺之”。

背離同宗反助異族的杜重威最終被“擒殺”,人們恨的將其屍體“拋屍於市”;“漢民”百姓聞之紛紛趕來踐踏其屍。一心想當皇帝的“杜重威”不惜出賣同族,其最終結果竟落得被人踐踏的連屍首都盡為齏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