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青春+懷舊+時尚,《我的青春遇見你》既紮根現實,也有飛揚的浪漫

“想要蹚過生活這條變幻多端的河流, 我們唯有挽起褲腳, 下到河底, 小心翼翼摸著石頭過河, 用時間和心去體驗, 才能知道水深水淺。 ”

這是《我的青春遇見你》男主陳也的生活感悟。 這部湖南衛視的開年戲, 以小夫妻陳也、李招娣為核心人物, 勾勒出1990年代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剪影, 折射出中國社會轉型期的陣痛與變革。

《我的青春遇見你》改編自滕肖瀾的小說《城裡的月光》, 由李木戈執導, 崔冉、于帆編劇, 魏千翔、姜妍、張小磊、姚安濂、楊壹童、楊彤等主演。 這部劇自播出以來口碑、收視、網播量持續上漲, CSM全國網和城域收視穩居第1, 網路播放量累計突破30億, 豆瓣評分7.5分, 充分說明其人物、情感、故事在很大程度上真正走進了觀眾內心。

在這部劇大結局之際, 我們與製片人趙文靖對話, 聽她分享如何在影像中複刻那些回不去的舊時光。

製片人趙文靖

思辨精神與時代側影:從細節處營造1990年代氛圍, 柴米油鹽中蘊含生活哲學

滕肖瀾的長篇小說《城裡的月光》出版於2008年, 她用白描的手法書寫了一對上海小夫妻的日常生活, 陳也和李招娣都是芸芸眾生中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 他們跟所有平凡夫妻一樣, 吵吵鬧鬧地相扶到老。

小說裡人物的真實、純粹、有趣、有溫度, 是趙文靖決定將這部小說影視化的重要原因。 “故事發生的時代是中國社會的轉型時期, 1990年代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十年, 人們的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與悲歡離合, 都與時代的發展變遷緊密地勾連在一起, 我們希望以此人物和故事為基礎, 做一部有時代感、有人文關照, 同時又與國家發展關聯度較高的劇”, 趙文靖表示。

從已播出的劇情中, 我們可以輕易看出這部劇的人物、情感和故事都很豐富, 用網狀結構展現了多組人物生活群像。 因此, 從不同角度讀解這部劇, 能獲得不同的內涵和時代側影:既是一部小人物的青春成長生活輕喜劇, 展現了十年跨度間小人物的生活奮鬥史;也是一部社會劇, 社會的話題性、發展變遷、價值觀和社會風向都在劇中有所體現;還是一部有溫度的情懷劇, 它不僅關照人物、關照社會, 還關照現實、關照未來。

製片人趙文靖表示, “我相信好劇的作用是潤物細無聲的,

劇中既有立得住的人物, 也有一些時代的高度和歷史的厚度, 能讓人哭著笑、笑著哭, 充滿生活哲學與思辨精神。 這樣的劇才是能夠被留下來的。 ”

故事背景在1990年代, 年代感的復原也是一大考驗, 只有真實的氛圍營造才能讓觀眾信服, 從而產生共鳴。

據趙文靖介紹,為了還原真實的年代感,主創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籌備,一是要花大力氣搜集和尋找1990年代的場景和物件;二是導演跟演員磨合,梳理清楚每個人物的脈絡。

“我們是在上海拍的,為了真實感,我們一部分景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造,另一部分則完全是自己搭建的,比如說陳也和招娣新婚的澡堂子、裁縫鋪、永丹門市部,都是搭的景;電影院是在衡山電影院實景的基礎上重新加入了有年代感的元素,剪刀巷也是在實景基礎上改造的。”

劇中無論是家裡的客廳電視機、冰箱、空調、茶几、桌布、塑膠花、電風扇、綠漆門還是臥室床頭貼的王祖賢和小虎隊、瓷娃娃、暖水瓶、雙卡答錄機、痰盂、臉盆、亞運會標誌的T恤和跨欄背心等等,隨處可見1990年代的時代烙印和生活印記。

懷舊生活劇對演員表演要求很高,角色的行為邏輯要符合年代背景,臺詞表達要自然生活化,同時還要詮釋出角色的獨特韻味。

趙文靖欣賞這部戲中每個演員的表演,“薑妍把招娣的純真、俏皮、感性、可愛演繹得恰到好處,而魏千翔也讓陳也的陽光、貧嘴、真誠、善良真實可感。”

陳也(魏千翔飾)沒有弟弟陳昆的學霸光環,他就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人,是公路段上的修路工人,他的人生信念就是“過日子就像鋪路一樣,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來”,在1990年代國企改制的時代大潮下,他經歷了下崗失業、炒股失敗、身陷囹圄。

李招娣(薑妍飾)是剪刀巷著名裁縫李有才之女,是國營永丹皮鞋門市部的售貨員,單純善良,傻裡傻氣,她的婚姻觀與妹妹來娣截然不同,來娣嚮往物質豐盛,招娣追求內心富足,最終姐妹二人都在生活的旅途中,有所得到和失去。

劇中的每個人都活得生機勃勃,正如北島的詩所說:“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他們盼望明天,相信未來會更好,相信通過努力奮鬥就能獲得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戲裡很多情節趣味十足,人物感染力很強,並且骨子裡散發出的幽默感和樂天精神,可以化解掉生活中的窘迫和尷尬,留下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在柴米油鹽中蘊含的,都是生活的哲學。

趙文靖表示,“它雖然講述的是小人物的故事,但卻有著大格局、大情感。這個戲似乎沒有大開大合,但人物命運有起伏和成長,細節處處抓到了生活的真諦,能夠讓觀眾體會到人物細膩的情感變化和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成長。”

選擇回歸與觀照人心: 時尚+青春+懷舊,既紮根現實,也有飛揚的浪漫

《我的青春遇見你》是一部時尚的懷舊劇,在視覺效果上有很鮮明的特色,柔光籠罩的鏡頭中,時尚、青春、懷舊三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老物件和舊街景有1990年代的懷舊范兒,臺詞的語言風格、人物造型以及情感表達方式都有當代年輕人的色彩。

“懷舊是懷念舊時光的情感、情懷、人情味兒。我們想要做的就是一部有溫度的劇,劇中人有熱淚、熱血、熱情,能讓觀眾感到溫暖和感動。同時,我們既紮根現實,又有浪漫主義的情懷,把日常生活做了藝術化的處理,突出人物在時代浪潮中的悲歡與命運跌宕 。”

在流量劇、大製作盛行的時期,做這樣一部小而精的劇,趙文靖是這樣理解的,“這個劇相對于大家慣常理解的大演員、大製作來說算是反常規的專案。但反而能回歸生活、回歸情感、不套路。看這樣的劇,需要細細品味,我們不走流量但想走入人心。”

其實,當代女性已經有回歸純粹情感的趨勢和訴求,相對顏值、甜寵,她們對愛情的需求更注重開心、暖心,真誠與陪伴。《我的青春遇見你》想讓觀眾在心靈上有情感共鳴,以此來滿足當下人們的心理訴求。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下成功學到處都是,但大多數人的生活是知足常樂的心態,永遠跌跌撞撞但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

對此,趙文靖表示,“我們做這部劇就是選擇一種回歸、關照人心,這也是當下這個時代特別需求的東西。人們的情感價值觀偏離了太久,到了應該回歸的時候了。”

正因為這部劇讓大家看到了這些,所以才能引起大規模共鳴。

劇中的小人物們在努力掙扎後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信心,這讓觀眾能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家庭、愛情,從而獲得共振。“這是我們做劇的目的,我們希望這部劇能讓人有反思,重新思考生活的現實意義,比如生活應該怎樣過,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等等”,趙文靖說道。

新年伊始,暖系生活劇《我的青春遇見你》為今年的電視劇開了個好頭。

【文/胡摩】

據趙文靖介紹,為了還原真實的年代感,主創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籌備,一是要花大力氣搜集和尋找1990年代的場景和物件;二是導演跟演員磨合,梳理清楚每個人物的脈絡。

“我們是在上海拍的,為了真實感,我們一部分景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造,另一部分則完全是自己搭建的,比如說陳也和招娣新婚的澡堂子、裁縫鋪、永丹門市部,都是搭的景;電影院是在衡山電影院實景的基礎上重新加入了有年代感的元素,剪刀巷也是在實景基礎上改造的。”

劇中無論是家裡的客廳電視機、冰箱、空調、茶几、桌布、塑膠花、電風扇、綠漆門還是臥室床頭貼的王祖賢和小虎隊、瓷娃娃、暖水瓶、雙卡答錄機、痰盂、臉盆、亞運會標誌的T恤和跨欄背心等等,隨處可見1990年代的時代烙印和生活印記。

懷舊生活劇對演員表演要求很高,角色的行為邏輯要符合年代背景,臺詞表達要自然生活化,同時還要詮釋出角色的獨特韻味。

趙文靖欣賞這部戲中每個演員的表演,“薑妍把招娣的純真、俏皮、感性、可愛演繹得恰到好處,而魏千翔也讓陳也的陽光、貧嘴、真誠、善良真實可感。”

陳也(魏千翔飾)沒有弟弟陳昆的學霸光環,他就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人,是公路段上的修路工人,他的人生信念就是“過日子就像鋪路一樣,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來”,在1990年代國企改制的時代大潮下,他經歷了下崗失業、炒股失敗、身陷囹圄。

李招娣(薑妍飾)是剪刀巷著名裁縫李有才之女,是國營永丹皮鞋門市部的售貨員,單純善良,傻裡傻氣,她的婚姻觀與妹妹來娣截然不同,來娣嚮往物質豐盛,招娣追求內心富足,最終姐妹二人都在生活的旅途中,有所得到和失去。

劇中的每個人都活得生機勃勃,正如北島的詩所說:“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他們盼望明天,相信未來會更好,相信通過努力奮鬥就能獲得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戲裡很多情節趣味十足,人物感染力很強,並且骨子裡散發出的幽默感和樂天精神,可以化解掉生活中的窘迫和尷尬,留下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在柴米油鹽中蘊含的,都是生活的哲學。

趙文靖表示,“它雖然講述的是小人物的故事,但卻有著大格局、大情感。這個戲似乎沒有大開大合,但人物命運有起伏和成長,細節處處抓到了生活的真諦,能夠讓觀眾體會到人物細膩的情感變化和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成長。”

選擇回歸與觀照人心: 時尚+青春+懷舊,既紮根現實,也有飛揚的浪漫

《我的青春遇見你》是一部時尚的懷舊劇,在視覺效果上有很鮮明的特色,柔光籠罩的鏡頭中,時尚、青春、懷舊三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老物件和舊街景有1990年代的懷舊范兒,臺詞的語言風格、人物造型以及情感表達方式都有當代年輕人的色彩。

“懷舊是懷念舊時光的情感、情懷、人情味兒。我們想要做的就是一部有溫度的劇,劇中人有熱淚、熱血、熱情,能讓觀眾感到溫暖和感動。同時,我們既紮根現實,又有浪漫主義的情懷,把日常生活做了藝術化的處理,突出人物在時代浪潮中的悲歡與命運跌宕 。”

在流量劇、大製作盛行的時期,做這樣一部小而精的劇,趙文靖是這樣理解的,“這個劇相對于大家慣常理解的大演員、大製作來說算是反常規的專案。但反而能回歸生活、回歸情感、不套路。看這樣的劇,需要細細品味,我們不走流量但想走入人心。”

其實,當代女性已經有回歸純粹情感的趨勢和訴求,相對顏值、甜寵,她們對愛情的需求更注重開心、暖心,真誠與陪伴。《我的青春遇見你》想讓觀眾在心靈上有情感共鳴,以此來滿足當下人們的心理訴求。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下成功學到處都是,但大多數人的生活是知足常樂的心態,永遠跌跌撞撞但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

對此,趙文靖表示,“我們做這部劇就是選擇一種回歸、關照人心,這也是當下這個時代特別需求的東西。人們的情感價值觀偏離了太久,到了應該回歸的時候了。”

正因為這部劇讓大家看到了這些,所以才能引起大規模共鳴。

劇中的小人物們在努力掙扎後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信心,這讓觀眾能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家庭、愛情,從而獲得共振。“這是我們做劇的目的,我們希望這部劇能讓人有反思,重新思考生活的現實意義,比如生活應該怎樣過,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等等”,趙文靖說道。

新年伊始,暖系生活劇《我的青春遇見你》為今年的電視劇開了個好頭。

【文/胡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