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年信託業十大猜想

作者:資管小生袁吉偉

2018年, 嚴監管繼續深入, 信託公司合規壓力增大;表外業務回流表內, 信託業將會持續感到資金端匹配的難度, 違約風險會上升。 這也倒逼信託業放棄過度的規模偏愛, 繼續優化業務結構, 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擁抱金融科技, 提高運營效率, 為穩健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PS:本文僅代表本人觀點, 與所在單位無關。

猜想一:嚴監管深化, 合規管理壓力驟增

2017年金融工作會議、十九大報告以及2018年金融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確立嚴監管的工作方向, 而從2017年監管行動和處罰力度看, 這就是新常態,

而不是一陣風。 2017年, 監管部門已加大信託公司處罰力度, 全年罰單23張, 主要由中東部監管部門開出。 但是, 微觀審慎監管力度並不強, 這也導致在券商、基金子公司去通道的情況下, 通道業務回流並繼續膨脹。

2018年, 金融嚴監管依然延續, 一個是在2017年全面風險排查後, 監管部門會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 諸如同業投資、表外業務、影子銀行、資管業務等, 並針對重點風險領域加快修訂、制定監管政策, 彌補監管短板。 同時, 從2018年高層表態看, 金融領域反腐也會增大力度, 而且會涉及監管部門、金融機構, 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大監管部門的工作壓力, 進而向下傳導到金融機構。

具體看, 2018年信託業監管形勢會比2017年更加嚴峻。 通道業務、房地產融資、政信合作、、證券投資信託、投資者保護、金融反腐等都將成為信託業監管的重要,

監管處罰將會升級, 罰單料不會比2017年少, 通道業務繼續較快增長、房地產信託還在大幹的信託公司會面臨更多視窗指導, 甚至監管處罰。 嚴監管形勢下, 信託公司合規風險管理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在以業績為主導的文化下, 信託公司合規管理依然薄弱, 未來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建設, 做到依法合規經營。 近期看到三井住友信託銀行的經營理念, 第二條大意就是要以受託人的精神加強自律, 進行穩健經營, 建立客戶信賴的基礎, 這是我在國內信託公司經營理念裡所沒有看到的。 所以, 信託業的合規管理除了參照現有屈指可數的條條框框,
最終還要落實到作為受託人的審慎忠誠職責上, 這才是區別信託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根本。

圖1:信託公司處罰數量驟升

猜想二:通道業務遭壓縮, 2018年信託規模將負增長

通道業務是整個資管行業規模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目前信託、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規模均占到了總規模的70%左右。

2007年以來, 信託監管史上僅有兩次針對通道業務規模有明確的限制, 一次是2010年左右的銀信合作, 明確要求壓縮規模, 並按季度進行報告, 2011年的銀信合作規模確實有明顯下降;第二次就是2017年55號文, 在再一次對通道業務進行規範, 並限制增速, 從目前市場看, 部分區域監管部門已經開始要求通道業務存續規模只增不減, 個別信託公司被給出了明確的壓縮規模目標。

2018年, 通道業務將面臨更加嚴格的視窗指導、監管政策要求, 也是重要的合規風險點, 這也將限制部分信託公司追求規模發展的熱情, 做大規模好時代已經不復存在。 由於通道業務占比達到70%左右,

那麼2018年通道業務規模壓縮的負面影響將是非常明顯的, 即使按照銀信通道業務存續規模只減不增, 而其他嵌套、繞監管業將在央行資管新規出臺後逐步消失, 那麼2018全年通道業務仍會有一定猥瑣, 加之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增速也會有所下降, 那麼這樣看來全年信託業務規模將自2010年首次有統計資料以來第一次出現負增長。 由於2018年到2020年將是這一輪信託高增長後的清算時期, 考慮嚴監管持續, 那麼通道業務規模收縮節奏將會逐步增大, 整個行業將經歷一個明顯的擠水分、提質增效的過程。

猜想三:信託業務資產端仍將好於資金端, 專案落地率是關鍵

2017年, 資產端與資金端供求已經開始出現不平衡, 資金匹配難度增大, 但是好在銀行理財、保險資金仍有一定匹配意願和業務空間。

2018年,資產端與資金端將會更加失衡,表現為資金端募集資金速度會下降,而成本會進一步上升。一是貨幣政策依然維持略緊平衡狀態,而且主要通過OMO提供短期資金,仍然無法解決長期資金緊缺的問題。二是2018年存款增速可能會依然處於低位,而監管部門業逐步削減了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量,銀行在被動負債和主動負債兩端進一步受到擠壓,整個社會貨幣創造難度增大。三是嚴監管的重要思路是回歸本源業務,減少嵌套和中間環節,那麼現在來看表外業務回流表內業務的趨勢更加明顯,以銀行對其他非銀行機構債權看,增速下降明顯,未來同業投資等涉及資金空轉的業務行為將會受到更大限制力度。三是目前通過信託融資的企業主要仍是房地產、政信以及低評級企業,2018年這些企業主體違約風險會進一步上升,也會導致銀行、保險等金主更加審慎。

總之,2018年你有再多資產,不能落地,都是海市蜃樓。那麼,可以預見2018年信託公司將會加大財富條線建設,以解決現實問題;另一方面,信託公司還需要更加瞭解資金方偏好,找對思路,提高地接效率,不然那一堆別人都有的房地產、政信平臺等市場遍地都是的項目,也是在做無用功,這就涉及信託公司資產端佈局問題,涉及管理層的戰略眼界問題。

圖2:表外業務回流表內加大資金端壓力

猜想四:打破剛兌後的投資者情緒轉變與信託公司自我約束

剛兌一直是信託業廣受歡迎的護身符,然而對於剛兌的詬病也越來越多,2018年即將出臺的資管明確規定打破剛兌,當然這不只是信託,而是整個資管圈面臨的問題。

從另一個角度看,打破剛兌可能減少了信託公司兌付壓力,但是這並不是說信託公司完全可以充當旁觀者,直接成本會降低,但是隱性成本會加大。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需要做到更多,諸如資訊披露、盡職調查、後期管理、公示信託報酬率、風險揭示充分性、投資者投資適當性等,是否做到這些環節就足夠了,那麼按照國際信託業經驗,表面做到這些是不夠的,盡然作為一個經營營業信託的盈利機構,在上述環節的表現是否具有充分的專業性,是否能夠對得起所收取的信託報酬率。剛兌過往解決了受託人與受益人利益一致的問題,需要用實實在在的金錢擺平後續出現的問題,不管這個責任到底是誰的;打破剛兌後,在信託文化基礎薄弱、投資者保護力度不強的環境中,受託人行為制約力度不足,受託人與受益人利益一致性會有很大降低,這是最大的問題,這也需要加快出臺相關監管制度,增強對於信託公司的責任邊界劃分和履責監管約束。

猜想五:個別信託業務風險有可能增大,輿情管理難度提升

2016年以來,隨著宏觀經濟的回暖,企業經營績效持續改善,償債能力增強,進一步改善了金融機構的資產品質,信託業風險規模業出現了一定下降,存續風險專案也得部分處置。

展望2018年,實體企業績效改善程度會放緩,償債能力可能有所所化,加之資金管道有限以及融資成本升高,部分企業債務到期量較大,部分高杠杆企業面臨一定風險,2017年年末部分上市公司集中出現違約,反應了現金流存在問題。2018年重點關注的問題包括一是房地產行業景氣度持續下降,銷售回款放緩,部分中小房企資金鏈緊張程度會上升,有可能出現違約增多的問題。二是部分區域的民企經營風險依然值得關注,不論是政治因素還是過快並購擴張都可能引發一定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三是中央逐步控制宏觀杠杆率,加強實體企業去杠杆水準,整治僵屍企業,有可能個別地方政府會允許規模較大的僵屍企業違約,實現市場出清。四是部分上市公司可能因為監管力度增強資本運作難以維持,股票質押業務難度增大,相關流動性風險上升。

統計資料顯示,信貸過快增長後都面臨一定違約風險,信託業在2011年至2013年主動管理業務有明顯上升,那麼在2013年到2015年則是信用風險暴露期。在2016年以來,信託公司加強了主動管理專案投放,尤其是房地產、上市公司信用貸,2018年則是考驗風險管控能力的時候了。當然,並不是出現違約業並不一定就是多麼可怕,及時處置能夠有效化解風險,這就需要考驗信託公司風險處置能力。而且,2018年媒體也會關注風險事件,這進一步增大信託公司輿情管理難度。

猜想六:信託公司資本補充仍將延續,資本補充監管制度有待建立

2017年,信託業增資潮延續,除了原有股東增資,還有更多資本補充的新方式,部分公司開始引進戰略投資者、海外上市、發行優先股等,都將會較大的示範和帶頭作用。

目前看,整個金融行業將更加側重重資本運營,銀行表外業務回流表內,資本壓力增大;保險公司將會實施償二代,基金子公司淨資本約束更大,而券商對於自營業務的依賴更強,那麼未了做大業務規模,也會加強資本補充。2018年,信託公司資本補充潮仍將延續,這主要基於目前信託公司整體資本中樞水準抬升,為了迎合市場競爭以及監管評級導向,有動力繼續加強資本補充;信託公司仍處於粗放發展階段,對於資本消耗仍較大,需要及時補充資本實現做大做強業務;信託公司更加重視固有業務發展,一方面配合信託業務資金投放和過橋,也會有戰略性資產配置,持有金融機構股權,實現業務協同。不過從資本補充形式上看,可能除了原有股東增資外,加大引戰、上市等其他路徑的探索。

相比其他金融子行業,信託行業僅有淨資本管理辦法,尚未有資本補充機制的監管辦法,這部分原因在於信託公司上市、發債等補充管道還沒有打開。然而需要關注的是,雖然《信託公司管理辦法》規定除同業拆藉以外,信託公司不可以負債經營,然而實際這種突破在近年表現較多,諸如保障基金以自有資金借款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將持有的信託受益權打包進行證券化融資、信託公司將代墊的信託保障基金進行質押發行信託產品融資、信託公司對信託產品出具兜底函等。實際上,信託公司具有資本補充的需求,監管部門應該加強信託公司負債經營監管的同時,所謂堵旁門的同時,還需要開正門,促進信託公司資本補充制度建設、杠杆率等監管指標的完善,提升信託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

圖3:信託業註冊資本保持較快增長

猜想七:經營業績承壓,固有業務收入貢獻率會上升

2017年,信託業經營業績依然維持低俗增長態勢,信託業務收入增速相對平穩,固有業務收入增速有進一步改善,盈利增速有所加快,不過信託公司盈利分化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淨利潤行業集中度較2016年有明顯提升。

展望2018年,信託業務收入、撥備會對盈利能力有負面影響,而固有業務收入可能隨著業務規模以及資產配置專業化水準的提升對盈利能力有提振作用。2018年,信託業務規模增速因通道業務壓縮會承壓,不過定價主動權增強以及信託報酬率的提升會部分對沖規模下滑的負面影響,不過整體看信託業務收入增速會有放緩,對業務收入貢獻水準會下降。2018年信用風險有可能進一步放大,這種情況下,信託公司資產品質可能會有所惡化,撥備壓力會增大,消耗的營收會增大。固有業務規模繼續擴張,如果配置得當,固有業務收入增速會有進一步回升,進而對於整體盈利水準有一定提振作用。預計,2018年信託業淨利潤增速將會有小幅放緩,維持低俗增長態勢。

2018年,通道業務規模較大的信託公司由於專案延續性,相關收入還會有定增長,態勢不過後續降幅將會逐步擴大,而一直依賴主動管理能力的信託公司則會保持業績穩健性,不過這其中房地產占比較高的信託公司,2018年將面臨風險管理的考驗,進而可能加大資產減值支出。總體看,信託公司經營業績分化仍會延續,只是分化主體的輪轉可能有所差異。

猜想八:轉型發展繼續深化,差異化經營逐步凸顯

創新轉型仍是一個比較難的過程,因此在傳統業務發展較好的時候,轉型發展一般會被擱置;當傳統業務發展遇阻的時候,轉型發展將會更多提及,並給予厚望。2013年至2015年,信託業剛性兌付壓力增大,傳統業務風險偏好下降,在這一時期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等創新業務發展較快。2018年,通道業務受到壓縮,房地產等傳統業務也會面臨更多監管,這個時期轉型發展會有更多倒逼的潛力。

轉型發展其實不只是業務創新,而是戰略和能力的重構,也是專業水準提升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一是傳統業務模式升級。過往房地產業務都是貸款或者假股真債,那麼未來則需要優化業務模式,加強股權投資、REITS發展;傳統政信業務受到限制,未來可以發展基礎產業投資基金、PPP、PPP-ABS等。對於傳統業務而言,需要進一步提升專業水準,賦予更多管理、技術附加值,進一步構造與國際另類業務相一致的業務模式,即收取基礎管理費加超額回報提成的形勢。二是加強新業務領域佈局,中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環保新能源、信息科技、醫療健康、消費等領域發展機遇較高,對於新領域的佈局則比較考驗信託公司戰略水準,同時新業務需要較大前期投入,但是一旦做出品牌和聲譽,則會有較大新發優勢。三是基於信託制度優勢的創新業務,這個是比較困難的,諸如我國信託業之前創新的很多產品,但是大規模推廣的並不多,短期投入較大,需要有一定試錯容忍度。未來,基於老齡化、財產權、私人財富管理等領域的信託業務創新會有較大發展潛力。

創新發展將更多考研信託公司的人和風險管理,對於人而言,習慣於做簡單粗暴的貸款,能夠有足夠能力和意願做更加不一樣的業務模式,這是需要企業文化和內部激勵去引導的。對於風險管理,則是原有風險管理標準和思維可能無法容納下創新業務,這需要從更高層次去推動或者風控人員更早起就介入到產品設計,否則內耗也會把整個流程拖垮。

猜想九:競爭方向轉變,市場集中度上升

隨著通道業務的壓制,以追求規模增長的粗放模式逐步窮途末路,而以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技術水準的競爭逐步興起。那麼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信託公司競爭手段也會有所不同,諸如規模競爭主要依賴低價、高效等手段吸附客戶,而現階段則需要依賴核心能力、客戶服務水準等。

在粗放發展階段,業務准入門檻低,競爭低端,導致整個行業集中度較低,遠低於銀行、保險等金融子行業的水準。那麼進入發展新階段,行業集中度會有顯著提升,主要在於一是嚴監管下,大型信託公司合規管理能力以及應對監管政策的變化都要更加遊刃有餘,合規信託公司發展會加快。二是專業能力建設時間長、見效慢,那麼已有主動管理能力的信託公司將會較通道業務依賴型信託公司有更快發展的潛力,市場份額會有進一步聚攏。監管政策未來會加強資本、能力考量,具有扶持市場強者的效應,那麼行業領先信託公司將獲得更多監管政策優惠。

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遵循資源優化配置、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不過由於信託業的准入、退出機制無從談起,未來仍需要加快此方面的監管政策建設,未來有可能促進信託公司間的兼併重組,同時對於落後或者經營難度增大的信託公司,2018年將會進一步加快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步伐,或者進一步變更控股權,達到自我變革和重組的目的,以趕超其他信託公司。

猜想十:逐步擁抱金融科技,提高資訊化水準

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受益于金融服務覆蓋率地以及互聯網普及率高等有利因素,我國金融科技應用指數排名全球第一位。金融科技已經成為傳統金融的重要威脅,但是它並不是完全以傳統金融的對立面而生存,傳統金融機構通過擁抱金融科技,將競爭主動權可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信託行業自身整體技術水準相對滯後,各類系統建設不完善,以至於與業務相關的大資料價值仍沒有得到充分挖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信託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發、應用和開創性要落後於銀行、券商。那麼,信託業首先必須加強資訊化水準,構建完整的業務運營、管理系統、資料集市,為後續資料採擷提供基礎。此後,可以逐步深入擁抱金融科技,加強金融科技對於客戶服務的改善,搭建APP、電子查詢帳戶等管道,便於科技及時瞭解自身投資資產狀況;加強金融科技對於業務風險控制的強化,諸如使用各類征信資料篩選和評價客戶、建立信用評級模型、建立更加敏感的預警體系;利用金融科技技術服務業務能力的提升,可以將人工智慧與證券投資有機結合,開展量化投資、FOF等,服務於機構等定制化服務需求。

當然,隨著金融科技的深入應用,信託業也需要重視資訊科技風險管理,諸如駭客侵襲、客戶資料資料保密、交易資訊中斷等風險,只有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駕馭金融科技,事倍功半,否則一知半解,內部運營基礎不牢固,早晚會出現大風險。

但是好在銀行理財、保險資金仍有一定匹配意願和業務空間。

2018年,資產端與資金端將會更加失衡,表現為資金端募集資金速度會下降,而成本會進一步上升。一是貨幣政策依然維持略緊平衡狀態,而且主要通過OMO提供短期資金,仍然無法解決長期資金緊缺的問題。二是2018年存款增速可能會依然處於低位,而監管部門業逐步削減了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量,銀行在被動負債和主動負債兩端進一步受到擠壓,整個社會貨幣創造難度增大。三是嚴監管的重要思路是回歸本源業務,減少嵌套和中間環節,那麼現在來看表外業務回流表內業務的趨勢更加明顯,以銀行對其他非銀行機構債權看,增速下降明顯,未來同業投資等涉及資金空轉的業務行為將會受到更大限制力度。三是目前通過信託融資的企業主要仍是房地產、政信以及低評級企業,2018年這些企業主體違約風險會進一步上升,也會導致銀行、保險等金主更加審慎。

總之,2018年你有再多資產,不能落地,都是海市蜃樓。那麼,可以預見2018年信託公司將會加大財富條線建設,以解決現實問題;另一方面,信託公司還需要更加瞭解資金方偏好,找對思路,提高地接效率,不然那一堆別人都有的房地產、政信平臺等市場遍地都是的項目,也是在做無用功,這就涉及信託公司資產端佈局問題,涉及管理層的戰略眼界問題。

圖2:表外業務回流表內加大資金端壓力

猜想四:打破剛兌後的投資者情緒轉變與信託公司自我約束

剛兌一直是信託業廣受歡迎的護身符,然而對於剛兌的詬病也越來越多,2018年即將出臺的資管明確規定打破剛兌,當然這不只是信託,而是整個資管圈面臨的問題。

從另一個角度看,打破剛兌可能減少了信託公司兌付壓力,但是這並不是說信託公司完全可以充當旁觀者,直接成本會降低,但是隱性成本會加大。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需要做到更多,諸如資訊披露、盡職調查、後期管理、公示信託報酬率、風險揭示充分性、投資者投資適當性等,是否做到這些環節就足夠了,那麼按照國際信託業經驗,表面做到這些是不夠的,盡然作為一個經營營業信託的盈利機構,在上述環節的表現是否具有充分的專業性,是否能夠對得起所收取的信託報酬率。剛兌過往解決了受託人與受益人利益一致的問題,需要用實實在在的金錢擺平後續出現的問題,不管這個責任到底是誰的;打破剛兌後,在信託文化基礎薄弱、投資者保護力度不強的環境中,受託人行為制約力度不足,受託人與受益人利益一致性會有很大降低,這是最大的問題,這也需要加快出臺相關監管制度,增強對於信託公司的責任邊界劃分和履責監管約束。

猜想五:個別信託業務風險有可能增大,輿情管理難度提升

2016年以來,隨著宏觀經濟的回暖,企業經營績效持續改善,償債能力增強,進一步改善了金融機構的資產品質,信託業風險規模業出現了一定下降,存續風險專案也得部分處置。

展望2018年,實體企業績效改善程度會放緩,償債能力可能有所所化,加之資金管道有限以及融資成本升高,部分企業債務到期量較大,部分高杠杆企業面臨一定風險,2017年年末部分上市公司集中出現違約,反應了現金流存在問題。2018年重點關注的問題包括一是房地產行業景氣度持續下降,銷售回款放緩,部分中小房企資金鏈緊張程度會上升,有可能出現違約增多的問題。二是部分區域的民企經營風險依然值得關注,不論是政治因素還是過快並購擴張都可能引發一定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三是中央逐步控制宏觀杠杆率,加強實體企業去杠杆水準,整治僵屍企業,有可能個別地方政府會允許規模較大的僵屍企業違約,實現市場出清。四是部分上市公司可能因為監管力度增強資本運作難以維持,股票質押業務難度增大,相關流動性風險上升。

統計資料顯示,信貸過快增長後都面臨一定違約風險,信託業在2011年至2013年主動管理業務有明顯上升,那麼在2013年到2015年則是信用風險暴露期。在2016年以來,信託公司加強了主動管理專案投放,尤其是房地產、上市公司信用貸,2018年則是考驗風險管控能力的時候了。當然,並不是出現違約業並不一定就是多麼可怕,及時處置能夠有效化解風險,這就需要考驗信託公司風險處置能力。而且,2018年媒體也會關注風險事件,這進一步增大信託公司輿情管理難度。

猜想六:信託公司資本補充仍將延續,資本補充監管制度有待建立

2017年,信託業增資潮延續,除了原有股東增資,還有更多資本補充的新方式,部分公司開始引進戰略投資者、海外上市、發行優先股等,都將會較大的示範和帶頭作用。

目前看,整個金融行業將更加側重重資本運營,銀行表外業務回流表內,資本壓力增大;保險公司將會實施償二代,基金子公司淨資本約束更大,而券商對於自營業務的依賴更強,那麼未了做大業務規模,也會加強資本補充。2018年,信託公司資本補充潮仍將延續,這主要基於目前信託公司整體資本中樞水準抬升,為了迎合市場競爭以及監管評級導向,有動力繼續加強資本補充;信託公司仍處於粗放發展階段,對於資本消耗仍較大,需要及時補充資本實現做大做強業務;信託公司更加重視固有業務發展,一方面配合信託業務資金投放和過橋,也會有戰略性資產配置,持有金融機構股權,實現業務協同。不過從資本補充形式上看,可能除了原有股東增資外,加大引戰、上市等其他路徑的探索。

相比其他金融子行業,信託行業僅有淨資本管理辦法,尚未有資本補充機制的監管辦法,這部分原因在於信託公司上市、發債等補充管道還沒有打開。然而需要關注的是,雖然《信託公司管理辦法》規定除同業拆藉以外,信託公司不可以負債經營,然而實際這種突破在近年表現較多,諸如保障基金以自有資金借款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將持有的信託受益權打包進行證券化融資、信託公司將代墊的信託保障基金進行質押發行信託產品融資、信託公司對信託產品出具兜底函等。實際上,信託公司具有資本補充的需求,監管部門應該加強信託公司負債經營監管的同時,所謂堵旁門的同時,還需要開正門,促進信託公司資本補充制度建設、杠杆率等監管指標的完善,提升信託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

圖3:信託業註冊資本保持較快增長

猜想七:經營業績承壓,固有業務收入貢獻率會上升

2017年,信託業經營業績依然維持低俗增長態勢,信託業務收入增速相對平穩,固有業務收入增速有進一步改善,盈利增速有所加快,不過信託公司盈利分化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淨利潤行業集中度較2016年有明顯提升。

展望2018年,信託業務收入、撥備會對盈利能力有負面影響,而固有業務收入可能隨著業務規模以及資產配置專業化水準的提升對盈利能力有提振作用。2018年,信託業務規模增速因通道業務壓縮會承壓,不過定價主動權增強以及信託報酬率的提升會部分對沖規模下滑的負面影響,不過整體看信託業務收入增速會有放緩,對業務收入貢獻水準會下降。2018年信用風險有可能進一步放大,這種情況下,信託公司資產品質可能會有所惡化,撥備壓力會增大,消耗的營收會增大。固有業務規模繼續擴張,如果配置得當,固有業務收入增速會有進一步回升,進而對於整體盈利水準有一定提振作用。預計,2018年信託業淨利潤增速將會有小幅放緩,維持低俗增長態勢。

2018年,通道業務規模較大的信託公司由於專案延續性,相關收入還會有定增長,態勢不過後續降幅將會逐步擴大,而一直依賴主動管理能力的信託公司則會保持業績穩健性,不過這其中房地產占比較高的信託公司,2018年將面臨風險管理的考驗,進而可能加大資產減值支出。總體看,信託公司經營業績分化仍會延續,只是分化主體的輪轉可能有所差異。

猜想八:轉型發展繼續深化,差異化經營逐步凸顯

創新轉型仍是一個比較難的過程,因此在傳統業務發展較好的時候,轉型發展一般會被擱置;當傳統業務發展遇阻的時候,轉型發展將會更多提及,並給予厚望。2013年至2015年,信託業剛性兌付壓力增大,傳統業務風險偏好下降,在這一時期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等創新業務發展較快。2018年,通道業務受到壓縮,房地產等傳統業務也會面臨更多監管,這個時期轉型發展會有更多倒逼的潛力。

轉型發展其實不只是業務創新,而是戰略和能力的重構,也是專業水準提升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一是傳統業務模式升級。過往房地產業務都是貸款或者假股真債,那麼未來則需要優化業務模式,加強股權投資、REITS發展;傳統政信業務受到限制,未來可以發展基礎產業投資基金、PPP、PPP-ABS等。對於傳統業務而言,需要進一步提升專業水準,賦予更多管理、技術附加值,進一步構造與國際另類業務相一致的業務模式,即收取基礎管理費加超額回報提成的形勢。二是加強新業務領域佈局,中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環保新能源、信息科技、醫療健康、消費等領域發展機遇較高,對於新領域的佈局則比較考驗信託公司戰略水準,同時新業務需要較大前期投入,但是一旦做出品牌和聲譽,則會有較大新發優勢。三是基於信託制度優勢的創新業務,這個是比較困難的,諸如我國信託業之前創新的很多產品,但是大規模推廣的並不多,短期投入較大,需要有一定試錯容忍度。未來,基於老齡化、財產權、私人財富管理等領域的信託業務創新會有較大發展潛力。

創新發展將更多考研信託公司的人和風險管理,對於人而言,習慣於做簡單粗暴的貸款,能夠有足夠能力和意願做更加不一樣的業務模式,這是需要企業文化和內部激勵去引導的。對於風險管理,則是原有風險管理標準和思維可能無法容納下創新業務,這需要從更高層次去推動或者風控人員更早起就介入到產品設計,否則內耗也會把整個流程拖垮。

猜想九:競爭方向轉變,市場集中度上升

隨著通道業務的壓制,以追求規模增長的粗放模式逐步窮途末路,而以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技術水準的競爭逐步興起。那麼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信託公司競爭手段也會有所不同,諸如規模競爭主要依賴低價、高效等手段吸附客戶,而現階段則需要依賴核心能力、客戶服務水準等。

在粗放發展階段,業務准入門檻低,競爭低端,導致整個行業集中度較低,遠低於銀行、保險等金融子行業的水準。那麼進入發展新階段,行業集中度會有顯著提升,主要在於一是嚴監管下,大型信託公司合規管理能力以及應對監管政策的變化都要更加遊刃有餘,合規信託公司發展會加快。二是專業能力建設時間長、見效慢,那麼已有主動管理能力的信託公司將會較通道業務依賴型信託公司有更快發展的潛力,市場份額會有進一步聚攏。監管政策未來會加強資本、能力考量,具有扶持市場強者的效應,那麼行業領先信託公司將獲得更多監管政策優惠。

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遵循資源優化配置、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不過由於信託業的准入、退出機制無從談起,未來仍需要加快此方面的監管政策建設,未來有可能促進信託公司間的兼併重組,同時對於落後或者經營難度增大的信託公司,2018年將會進一步加快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步伐,或者進一步變更控股權,達到自我變革和重組的目的,以趕超其他信託公司。

猜想十:逐步擁抱金融科技,提高資訊化水準

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受益于金融服務覆蓋率地以及互聯網普及率高等有利因素,我國金融科技應用指數排名全球第一位。金融科技已經成為傳統金融的重要威脅,但是它並不是完全以傳統金融的對立面而生存,傳統金融機構通過擁抱金融科技,將競爭主動權可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信託行業自身整體技術水準相對滯後,各類系統建設不完善,以至於與業務相關的大資料價值仍沒有得到充分挖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信託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發、應用和開創性要落後於銀行、券商。那麼,信託業首先必須加強資訊化水準,構建完整的業務運營、管理系統、資料集市,為後續資料採擷提供基礎。此後,可以逐步深入擁抱金融科技,加強金融科技對於客戶服務的改善,搭建APP、電子查詢帳戶等管道,便於科技及時瞭解自身投資資產狀況;加強金融科技對於業務風險控制的強化,諸如使用各類征信資料篩選和評價客戶、建立信用評級模型、建立更加敏感的預警體系;利用金融科技技術服務業務能力的提升,可以將人工智慧與證券投資有機結合,開展量化投資、FOF等,服務於機構等定制化服務需求。

當然,隨著金融科技的深入應用,信託業也需要重視資訊科技風險管理,諸如駭客侵襲、客戶資料資料保密、交易資訊中斷等風險,只有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駕馭金融科技,事倍功半,否則一知半解,內部運營基礎不牢固,早晚會出現大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