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部女性的成長史

卡農, 一種複調音樂。 顧名思義, 宇文正的《臺北卡農》(江蘇人民出版社)也是一部多線索多主題的小說集。 我一貫喜歡多重主題的創作,

一明多暗, 無謂主從, 只要做到主題之間的獨立鮮明。 魯迅評價《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 道學家看見淫, 才子看見纏綿, 革命家看見排滿, 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其實是視角和經歷之故, 乃至當時的心境都有可能造成一念之間的轉變。

本書由14篇描述臺北女性的故事組成, 彼此獨立又互為關聯, 形成“故事裡的故事”。 單篇情節或許不完整, 卻可代表某一類臺北女性, 合一起就構成了眾生相。 這讓我想起蔣曉雲的《百年好合》, 也是一部用一組短篇小說構成的長篇小說。 宇文正譽滿兩岸, 不遜蔣氏, 本書以散文為形, 詩歌為意, 畫面感分外強烈。 這種創作小說的技法與孫犁的同出一轍, 只是駕馭功力若欠火候, 文體容易陷入四不像。

臺北似一度彌散著深邃和神秘, 它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呢?翻到目錄的瞬間真愣了:《地下鐵》《便利商店》《忠孝東路》等14個標題竟全是地名, 每一個地方都是臺北的一個側面, 是人們日常出沒的地方, 貫穿起來就勾勒出了一座完整的城市。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大抵是指城市的底蘊和風俗所養就出來的子弟心性。

然而, 宇文正清新的筆端流露的卻是臺北的冷漠。 視角雖不大, 也沒什麼跌宕起伏, 但不時點一下這些女性的痛感, 所謂管中窺豹, 也能知曉她們的生活如履薄冰, “她慢慢地忘記了自己從前的長相, 就像常常忘記自己的本名一樣。 ”讀罷不免讓人心生憐憫。 她們有殘缺, 也有閃光點, 胸懷大欲, 也容易滿足於小確幸。

宇文正還是側重寫愛情, 多數主人公都在一段或數段戀愛中千瘡百孔, 歷經了感傷和惆悵之後, 也有所徹悟, 開啟在平凡中追求不平凡的新人生, 可歎世事如白雲蒼狗, 總是難能自我駕馭。

本書並不是抒懷小情調, 已然觸及到了人性。 《電梯》講述離異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可怕傷害, 價值觀畸形, 乃至整個心理扭曲。 文中女孩最大的願望就是擁有一個完整的家。 這無疑為本書平添了幾分冷漠。 非常贊同陳芳明在序中對“電梯”做的解讀:電梯是宇文正設的一個隱喻——孩子的心理空間。 隱喻正是本書的一大亮點, 如《牙醫診所》中, 黎蕙那個始終沒長出來智齒的位置因囊腫炎而疼痛起來, 終決定將其拔去, 這個細節暗喻徹底放下過去,

迎接新的開始。 隱喻兼配深意的句子, 將本書的內涵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如《一O一》中的整形女明星:“她所有的精神都放在鼻子上, 神經繃得緊緊的, 鼻樑附近的肌肉永遠都是僵硬的!”以記敘和描寫替代說教, 字字發人深省。

據字裡行間的感知, 再談本書主題, 這既是一部臺北女性的生活筆記, 也是一部女性的情感傷心史。 我認為, 宇文正並不是以訴說女性的悲傷和城市的冷漠為目的, 而是書寫女性的自我覺悟, 如《美體小鋪》中的菲比:“她決定不再等待她的丈夫, 她決定要像計時器一樣, 把生命歸零, 重新開始。 ”儼然是一部臺北女性的成長史, 如《重慶南路》中的收尾之句:“在一番生活淬煉之後, 重新活了過來,

明亮耀眼, 好像永遠都不會老。 ”讀者的心境也隨這一縷輕暖的淡彩寬闊起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