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指的是母親還是女兒?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俗語, 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 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 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 其中,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又作“天要落雨娘要嫁人”)是一句老少皆知、家喻戶曉的俗語。 對於這一俗語, 意思是用來比喻必然發生、無法阻擋的事情, 通俗的說就是“由他去吧”。 那麼, 問題來了, 對於“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中的“娘”, 到底指的是母親還是女兒呢?

首先, 對於很多人來說, 容易將“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中的“娘”理解為姑娘或者女兒, 不過, 就這句諺語的歷史來源的話, 則是指“母親”。 針對這一句俗語, 歷史上存在兩個來源。 其中, 就第一個來源來說, 在古代歷史上, 一個縣衙的小吏名為陸瑜。 作為一個孝順的兒子, 陸瑜有一次要押解糧草到外地, 臨行前跟父母告別, 說道“天要陸瑜, 糧要解營, 兒屬無奈。 ”因為這一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陸瑜就囑咐父母自己保重身體。

自陸瑜一去之後, 其父親不幸病逝, 留下母親一個人可謂孤苦伶仃。 加上兒子長期未歸, 所以陸瑜的母親就去尋找兒子。 然而, 非常不幸的是, 因為貽誤送糧的時間, 陸瑜已經被皇帝給斬首。 絕望之際, 陸瑜的母親也活不下去了,

選擇自盡。 自此之後, 人們非常同情陸瑜一家人的悲慘遭遇, 而且感歎到“天要陸瑜, 糧要解營”。 經過歷史的變遷, 因為讀音上相近, “天要陸瑜, 糧要解營”這這八個字被訛傳為“天要落雨, 娘要嫁人”, 從而成為一句民間的俗語。

同時, 就另外一個來源來說,

在古代歷史上, 有一個名為朱耀宗的書生。 因為聰明絕倫, 所以在進京趕考後高中狀元。 皇帝非常器重朱耀宗, 就要招他為駙馬。 還鄉前, 朱耀宗獲得皇上的恩准, 要為自己守寡的母親樹立貞節牌坊。 在歷史上, 特別是宋元明清時期, 因為理學的影響, 講究“餓死事小, 失節事大”, 所以朱耀宗這麼做符合當時的理學觀念。 但是, 母親卻不願意立下貞節牌坊, 因為她還希望改嫁。 就這樣, 朱耀宗和母親發生了爭執。

最後, 母親就和朱耀宗打賭, 如果第二天下雨, 那我就改嫁, 反之, 就立下貞節牌坊。 結果, 第二天真的下起了大雨, 所以朱耀宗的母親就表示“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換而言之, 自己改嫁是天意, 無法違抗。 在此之後, 皇上也沒有怪罪朱耀宗和他的母親, 而是表示“由他去吧”。 就這樣,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一俗語流傳至今, 其中的“娘”本來的意思就是指的母親。

文/情懷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