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頭屑多、脫髮、結痂,原來是嬰兒脂溢性皮炎

作者:袁姍

有些媽媽問, 孩子剛出生時乾乾淨淨, 但是逐漸發現頭頂出現脫皮, 甚至有厚痂, 看起來很髒, 是感染了嗎?如何處理?

這是嬰兒脂溢性皮炎, 俗稱“奶癬”, 可以自行痊癒的一種皮膚問題。

嬰兒脂溢性皮炎

指的是在出生後3周到1年內發生的皮膚炎症, 約有10%在一個月齡前, 70%在三個月齡時發生, 還有大約7%的可以發生的更晚一些, 在1-2歲左右發生。

皮脂溢出部位如頭皮、面部、耳後、腋窩、腹股溝、前胸以及臍部等處部分或全部出現逐漸蔓延的厚薄不等的油膩性鱗屑或痂皮, 頭皮仍是多圍繞在前囟門附近,

呈黃色、黃褐色或者灰色, 小片或大片狀, 為脂溢性皮炎鱗屑型。 若是油膩較重, 可以伴有滲出和臭味, 稱為脂溢性皮炎結痂型。

去除鱗屑或痂皮後, 可以發現基底皮膚發紅, 有的有針頭大小的毛囊性丘疹。

病因及病症

新生兒脂溢性皮炎病因不清, 有些假說或者證據,

如母體雄激素透過胎盤作用于嬰兒皮脂腺, 馬拉色菌的定植等, 都有一定的理由, 但不能解釋全部現象。

脂溢性皮炎多從頭皮開始, 有些僅僅限於頭皮, 而有些則逐漸加重, 最重的可以泛發全身。 有些則從面部、眉毛、眼瞼、鼻唇溝或耳後開始, 局限或者逐漸蔓延。 典型皮損因部位而異。 嬰兒頭部皮損最常見。

厚痂或鱗屑可以使頭髮呈束狀。 微癢或者很癢, 小兒會有搔抓現象。 少數可以伴發嬰兒濕疹或者新生兒痤瘡等其他嬰兒皮膚問題, 尤其是面部和頸部。 耳部損害可以累及耳廓、外耳道、耳後皺襞, 多在紅斑上伴隨糜爛或皴裂。 若是因搔抓或護理不當, 可以繼發感染, 表現為膿頭或炎性紅丘疹, 有時伴有耳後淋巴結增大。

若是繼發感染嚴重, 甚至有發熱等全身症狀出現, 有一定的風險, 需要按照感染處理。

處理方法

對於單純的嬰兒脂溢性皮炎, 處理很簡單。

輕度的僅僅用清水和嬰兒洗髮水或沐浴露清潔頭皮毛髮或身體皮膚即可, 沐浴後加強潤膚, 待其自然緩解, 頭部可以每天一次清潔, 身體需要根據具體情況, 每天一次到每週一次不等。

中度的可以在清潔後, 使用潤膚乳或油塗抹在頭皮或厚痂上, 或者用紗布蘸潤膚油覆蓋在頭皮或厚痂上, 浸潤20分鐘以上, 用棉簽輕擦去除軟化的鱗屑和痂皮, 再塗抹潤膚霜, 不一定一次能去除全部痂皮或鱗屑, 每天一次, 到所有鱗屑和痂皮去除即可停止浸潤, 繼續正常清潔, 復發後依此處理即可。

重度的除了正常的清潔, 以及用乳或油浸潤去除鱗屑痂皮以外, 還要用2.5%二硫化硒洗劑做洗髮水或者沐浴露, 停留10分鐘後沖掉, 每週2-3次, 連續4周為一個療程。

不能強行去除痂屑, 更不能用硬物如指甲、刮板等去除, 否則很容易傷到頭皮, 造成繼發感染, 中重度的很難一次性去除乾淨, 需要多次操作, 要有耐心。

復發

一般來說, 嬰兒脂溢性皮炎多持續1個月左右後痊癒。 但是常見復發現象。

有些兒童甚至延長到1-2歲才會完全緩解, 但是每次發作多比前次減輕, 治療仍按輕中重的表現根據相應原則處理即可。

對於合併新生兒濕疹、特應性皮炎或者新生兒痤瘡等的患兒, 也不用擔心, 清潔、潤膚基礎上分別治療。 若是嚴重的皮脂溢出反復發作,

應該警惕免疫缺陷可能, 需要做很多檢查一一排查。

(本文已獲授權, 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作者介紹:

袁姍, 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 主治醫師, 皮膚科主任。 成人及兒童的皮炎濕疹、皮膚過敏、感染以及皮膚腫瘤的診治;銀屑病、白癜風等的綜合治療;甲病和性病的診治;醫學美容。

母嬰家庭課堂, 點擊功能表列“微諮詢”, 找到醫生進行諮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